iPhone5s發布的時候,眾媒體紛紛把64位架構的A7列為它的三大亮點之一。確實,處理器性能的提升,能夠從量變引發質變,為更加豐富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奠定基礎:將處理器提升到64位,能夠讓它在處理多媒體、資料庫的時候,更加有優勢。
說白了,我們總說移動網際網路像是一個玩具的時候,往往是因為覺得它的性能不夠。就以圖片處理為例子,手機的應用也可以裁剪,翻轉圖片,為圖片添加濾鏡,但無法像PhotoShop那樣,提供如此豐富的筆刷,讓設計師通過電腦來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這背後反映移動平臺與桌面平臺之間的性能差距。
儘管蘋果在發布會上稱A7處理器擁有桌面級別的性能,但由於蘋果一貫的作風,席勒在臺上演講時,只是告訴我們這個結果,但並沒有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而發布會之後,等到iPhone5s以及後續iPadAir的發布,A7處理器才開始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但我們依然不知道為什麼蘋果會把它稱之為具備「桌面級性能」的移動處理器。
最近,在GitHub的LLVM開源項目主頁上,來自蘋果最新提交的原始碼,展示了最新的情況,並告訴我們A7的處理器架構代號為Cyclone。這份文檔得到AnandTech的注意,並根據這份文檔進行整理,並得出以下對比圖表:
我們可以看到,A7比A6最顯著的變化是發射寬度(IssueWidth),以及重組緩衝區(ReorderBufferSize)的大小,後者甚至和英特爾Haswell的規格一致。但不管如何擁有6個到9個解碼器的Cyclone,它的性能遠遠超過了現在任何一款移動處理器。
然而,現在尙沒有一款應用能夠完全發揮A7的性能。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蘋果沒有為Cyclone配備足夠大的緩存;另外可能出於省電的考慮,而且在i系列產品上,蘋果把A7的運行頻率限制在1.3GHz和1.4GHz。與之相比,高通、MTK等推出的處理器,運行頻率已經宣布突破2GHz。
之前AnandTech評測iPadAir時,順便把它跟配備了英特爾Atom系列處理器的華碩TransformerBookT100等平板相比較,看誰的性能更高:
從以上幾張不同的測試中可以看到,配備了A7的iPad Air與iPhone5s在好幾項評測中奪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寶座。——Atom就是一顆桌面級的處理器。
之前有人說,iPhone、iPad就是一部計算機,這個說法隨著A7的出現變得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