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別人來說是商機,對正直的你我來說就是坑;揭露出來淨化市場環境、讓大家把心思都放在正途上——堂堂正正地把錢賺了,還能給社會帶來價值,難道不香嗎?」
01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昨天居然收到了兩個到付的文件,一個是順豐快遞員來電,因為手機號綁定了順豐微信公眾號,早幾天就收到了提醒,有個北京商標局的文件寄到了我公司經營地址。當時點進去看了,是寄付月結,我心想不會正好是之前看到的「商標坑」在我身上印證了吧?
沒成想,說什麼來什麼……
經營地址不好找,快遞員聯繫我了,一問代收貨款30元,我當時就拒收了。不到五分鐘,又一個快遞電話過來,說是京東的,同樣問我經營地址具體在哪,一問又說是北京知識產權局的文件,到付26元,這次我跟快遞員說了下…這就是騙子在網上找的商標註冊信息發的代收貨款的快遞,誰付錢誰受騙。快遞員附和說是的,現在蠻多這樣的,"那就拒收退回去吧,讓騙子也出點血"。
籤約過SF月結和JD月結,一般到北上廣運費7元,一個月寄件量越大、運費越便宜。四通一達會更便宜,月達到5000單甚至可以到3元左右。
02筆者猜測和分析
顯然這就是這個某公司甚至有可能是個人發的代收貨款件,在商標局上搜到註冊商標的信息,註冊公司和地址很清晰;再通過天眼查、企查查之類的很容易找到公司對應的負責人和聯繫方式。用月結帳戶發一個代收貨款26-30元的件,不知道的人以為是商標局或者是重要文件就籤收了,雖然一單錢不多,但是也有20左右的利潤呀,要是籤收1000單甚至更多,那就是妥妥的2萬塊利潤呀!如此暴利,難怪這麼多人開始花心思搞這個生意了。
當然,可能有人會擔心,會不會真的是什麼重要的文件呢?
第一,要分清代收貨款和到付運費的區別,從單號可以查到是不是到付運費,從北京到武漢什麼時候運費有26-30的,普通的不用券、不走月結,順豐運費最多22元;不確定也可以問快遞員,代收貨款快遞面單一般是COD,快遞員肯定知道是運費還是貨款。
第二,我敢肯定並不是什麼重要文件,從我來講,我註冊過四次商標,前兩次是用代理公司,後兩次直接在阿里雲註冊的,受理通知書或者公告文件在代理公司或者後臺可以下載到,並不需要什麼第三方寄文件過來,即使是商標證書也是需要差不多11月左右才能下來,通過商標申請號自己可以上網查詢狀態。
03拓展到其他行業
除了商標,還有很多行業也在被這麼玩,人民網科普就發過這樣的文章,有發數據線的、手機納米膜的、成本很低的產品都被這麼玩了。他們就是玩的籤收率,舉個例子:產品成本2元,運費平均8元,代收貨款30元,只要3個人有1個籤收了他就不賺不賠,如果高於33%的籤收率,他就是賺的。(可能還有1塊的代收貨款服務費未計算進去)
有人說那不籤收呢,對於拒收的快件,對方可以直接作廢,反正產品不值幾個錢比退回去的運費便宜多了。
04事情後續進展
這個事情舉報給順豐公司了,SF公司反饋很迅速,客服很快打電話過來溝通說:寄件人表示是有價值的文件、所以走的代收貨款,SF也不能不收客戶的快件;如果報警或者舉報詐騙的人多了,他們會凍結寄件人的代收貨款。
筆者只是不希望這樣大的平臺配合做這種無良的生意,雖然自己的一點舉動可能動了某些人的蛋糕,但是不希望這成為社會風氣——大家都去賺快錢、都去把心思放在這些歪門邪道上了,那誰去支持我們那些被卡脖子的領域?社會怎麼進步?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還要破碎到何種地步?
套用最近很火的一個詞發表最後的觀點:堂堂正正給社會提供價值,從中獲取應得的利潤,這樣難道不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