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歐茜 歐茜醫生
在琳琅滿目的貨架上,怎麼從純牛奶、鮮牛奶、高鈣奶、兒童牛奶、脫脂奶、全脂奶、大豆奶......等奶品種進行選擇。
所以,花了點時間整理了20條關於孩子喝奶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大家繼續提問。
1.牛奶什麼時候喝?喝多少?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奶不再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只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配方奶中所添加的維生素、礦物質均可從日常豐富的食物中獲得。而一歲以後寶寶胃腸功能也逐漸完善,喝普通牛奶也不容易過敏。
所以,在寶寶日常飲食均衡的情況下,一歲之後就可以喝普通牛奶。這與很多權威機構如美國兒科學會、英國營養基金會、香港衛生署的意見一致。
寶寶在6個月後一歲之前,以牛奶作為食材少量加入寶寶的食物中也是可行的。跟其他輔食一樣,需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出現過敏的現象。
Q2:1歲以上寶寶每天需要喝多少牛奶?寶寶1歲以上每天喝多少奶,其實各個國家的標準稍微不同。
總的來看範圍大概在250-500ml之間,而美國在推薦食譜中會超過500ml。1歲之後奶只作為飲食中的一部分,不建議喝太多。過高的奶量可能會造成其他食物攝入不足,特別是富含纖維食物攝入過少,則容易引起便秘。
牛奶是富含鈣的食物,奶量過高造成高鈣攝入,可影響孩子對鐵的吸收。牛奶雖好,但不能貪多噢。
2.母乳、配方奶、一歲之後母乳已經不是主要營養來源,飲食中肉蛋魚蔬果奶都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我們非常鼓勵和支持一歲之後寶寶繼續吃母乳,但這並不妨礙添加牛奶,寶寶始終有斷離人乳的一天,在飲食中逐漸添加普通牛奶,一方面增加食物多樣化,另一方面讓寶寶提前習慣牛奶的味道。
Q4:配方奶跟普通牛奶哪個更好?一歲以下的孩子,配方奶的營養比例會更加適合。而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配方奶更優於普通牛奶。
配方奶相比普通牛奶,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鐵,但對於一歲以上的孩子,維生素及鐵可通過日常飲食獲得。對於飲食均衡的健康寶寶(魚肉蛋奶蔬果),喝普通牛奶一樣能滿足日常營養需求。
除此之外,配方奶比普通牛奶含有更高的糖分及能量。對於有肥胖風險的孩子,則不推薦長期喝配方奶。
Q5:鮮牛奶比純牛奶更好嗎?日常中,我們稱巴氏消毒奶(75-85℃加熱15-20秒)為「鮮牛奶」,而UHT消毒(137-145℃加熱4-15秒)的常溫奶則被叫做「純牛奶」。
「鮮牛奶」保質期通常在7天左右,這麼短的保質期通常給家長一種錯覺——認為鮮牛奶更「新鮮」營養價值更高。常溫奶通常有6-12個月保質期,同樣給家長一種錯覺——認為常溫奶加了防腐劑不然怎麼能保存那麼久呢。
其實,這兩者保質期的長短取決於消毒的方法,兩者均沒有添加防腐劑,兩者在營養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純牛奶因高溫滅菌可能讓一些維生素滅活。但對於牛奶來說,維生素並不是主要的營養元素,所以不用特別在意這點區別。
在口味上,鮮牛奶口感和風味更好一點,不過也因人而異。至於如何選擇,完全可以根據寶寶喜好選擇。
Q6:酸奶和純牛奶(或鮮牛奶)比,哪個更好?酸奶在製作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蛋白已被分解,則更容易消化,寶寶也更不容易過敏。所以對於6月齡以上寶寶,酸奶就可以作為一種輔食進行添加。仍然需要觀察寶寶是否過敏,因為酸奶中依然含有少量的蛋白。
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不管酸奶還是純牛奶,都能很好的消化,都可以作為寶寶日常奶攝入的選擇。偶爾給寶寶換換口味,也挺好的。
Q7:現擠牛奶是不是更新鮮?現擠的牛奶聽起來是最新鮮的牛奶,但實際還未經消毒的牛奶中含有多種致病菌,說什麼都不建議給孩子喝。
那麼現擠牛奶煮沸了可以喝嗎?煮沸的過程可破壞部分營養物質,不建議長期喝。日常喝奶選擇可靠品牌的巴氏滅菌奶或常溫奶即可。
3.全脂、低脂、脫脂怎麼選?香港衛生署建議2歲以下應喝全脂奶,2-5歲可喝低脂奶,而5歲以上才可喝脫脂奶。其他機構對年齡的劃分沒有如此明確,但幾乎都建議2歲之前喝全脂奶。
2歲以下寶寶喝全脂奶主要考慮這個年齡段對脂肪的需求較高(幫助增長體重及吸收維生素AD),2歲以後脂肪需求減少,家長可根據寶寶的肥胖風險選擇全脂奶還是低脂奶。5歲之後同理。
Q9:怎麼分辨全脂奶、低脂奶、脫脂奶?最簡單的方法——直接看標識,通常低脂、脫脂會明確標示。若沒有看到標識字樣,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看脂肪的含量來確認。全脂牛奶,脂肪含量大概在3%-4%;低脂牛奶1%-2%左右,脫脂牛奶脂肪含量<1%。
4.兒童奶、高鈣奶、早產奶有無必要其實牛奶並沒有分成人兒童,孩子喝普通的牛奶就可以。那些所謂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兒童牛奶」,其實是添加了糖、香精及其他添加劑讓孩子更愛喝的調製乳。
有的兒童牛奶宣稱加了維生素D等營養素,但如果配料中還同時存在糖及一連串不認識添加劑名稱,那麼我們不如讓孩子喝普通牛奶吃維生素D補充劑就好。
Q11:有必要給孩子喝高鈣奶嗎?牛奶中含鈣量本身就很高了,再額外添加鈣實際意義不大。大多數高鈣奶比普通牛奶含鈣量高出不到10%,但價格卻相差懸殊。
家長給孩子喝普通牛奶就可以,日常飲食中可添加豆腐、乳酪、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寶寶日常飲食均衡,就沒有必要去喝高鈣奶,當然如果不在意經濟的差異,喝高鈣奶也無可厚非,家長自由選擇便是。
Q12:早餐奶營養更豐富嗎?早餐奶乍一聽又給人「營養豐富」的錯覺。多數早餐奶添加了穀物粉,但同時也添加了糖、香精、各種添加劑,並不建議長期飲用。其實,穀物並不需要添加到牛奶中,早餐自己準備一份穀物,既健康又實惠。
5.不喝牛奶,喝其他奶製品可以嗎?羊奶、駱駝奶跟牛奶營養成分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個別營養成分比例稍微不同。比如牛奶的鈣含量會更高,羊奶的總能量更高。牛奶是日常最常見的動物奶,從經濟上、口味、營養價值上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對羊奶、駱駝奶口味更加喜歡,也可選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對羊奶、駱駝奶過敏,不建議將此作為替代奶製品。
Q14:大豆奶、杏仁奶等植物奶是不是更健康?大豆奶在營養成分上更接近牛奶,但因口味問題,一般大豆奶或多或少都添加了糖。鈣強化的大豆奶可作為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過敏人群的選擇,對於普通人群,更建議喝無糖的牛奶,大豆奶可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種選擇。
杏仁奶營養成分與牛奶相比相差懸殊,蛋白質含量僅僅是牛奶的1/8左右,營養密度較低,不建議作為日常長期飲用的奶製品。
6.乳糖不耐受當人體乳糖酶生成不足或酶活性減弱,則無法充分消化牛奶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之後經細菌分解成酸類和氣體,則導致人體出現腹瀉腹脹等表現。
其實,乳糖不耐受不代表沒有乳糖酶,只是酶的量不足或活性不夠。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也可以喝牛奶,只是需要少量多次喝。每次量足夠小,就不容易出現症狀。日常可通過嘗試總結,找到不導致寶寶出現腹痛腹瀉症狀的合適的量。
實在不行,那麼也可以選擇市面上無乳糖牛奶,或者直接是喝酸奶。
7.牛奶蛋白過敏牛奶蛋白過敏,指的是機體對牛奶中的酪蛋白或乳清蛋白或其他多種蛋白做出的一種變態反應。可表現為特應性皮炎、嘔吐腹瀉便秘等胃腸反應、咳嗽氣喘等呼吸症狀。
如果已經確診是牛奶蛋白過敏,需要避免牛奶的攝入,包括酸奶、奶酪及其他含有牛奶的食物。可使用強化鈣的豆奶代替(寶寶對大豆蛋白不過敏的情況下),日常飲食中可增加富含鈣食物,如豆腐、西蘭花、捲心菜、添加鈣的果汁等。
牛奶蛋白過敏常發生於消化系統發育還未完善的嬰兒。家長有必要知道的是牛奶蛋白過敏並非伴隨終身,多數寶寶2歲之後可逐步脫敏。2歲之後可以少量嘗試喝牛奶,先從酸奶開始再過度到純奶。
8.關於牛奶,您可能還想了解這些對於大部分寶寶,都可以空腹喝牛奶。牛奶中所含有的乳糖和脂肪能優先供能,並不會導致蛋白質浪費。也不存在空腹喝會丟失某種營養物質的說法。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人空腹喝牛奶之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現。其實,不管是否空腹喝,乳糖不耐受的人喝了牛奶都會出現這些問題。只是空腹可能會稍微加重這些症狀。
寶寶出生後就空腹喝母乳或配方奶(多數是牛奶),其實嚴重的乳糖不耐受情況並不多見,沒有特殊情況可以給寶寶空腹喝牛奶。如果因腸道感染、食物過敏導致繼發的乳糖不耐受情況 ,也可在不空腹的情況下讓寶寶少量多次喝牛奶。
Q18:寶寶喝牛奶要不要加熱?冰牛奶、涼牛奶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危害,如果孩子喜歡喝那就喝。如果孩子比較喜歡喝溫熱的牛奶,那我們就加熱,但需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將牛奶煮沸,因為這樣會把營養物質破壞。加熱牛奶可選擇隔水加熱或使用溫奶器。
Q19:寶寶的牛奶需要經常換牌子嗎?牛奶中營養成分差不多,若已經選擇了信得過的品牌,並不需要經常換牌子。如果想要寶寶嘗試新的口味,想要換其他牌子牛奶,那就換,寶寶1歲之後對牛奶的適應性提高,無需過於擔心轉換牌子的問題。
Q20:日常長期喝的牛奶,選購上需要注意什麼?作為日常攝入的牛奶,首先建議選擇不添加糖的。不管酸奶還是純牛奶、鮮牛奶,都建議儘量選擇無糖的。因日常長期攝入含糖牛奶,可增加齲齒、肥胖的風險。
成分表越簡單越好,作為長期喝的牛奶最好配料中只有牛奶。若配料中第一位是水,還有一堆添加劑基本是乳飲料而不是牛奶。配料中第一位是牛奶,但也含有很多添加劑的是調製乳,如果調製乳中添加鈣、維生素D、乳糖就沒關係,但如果添加的是糖、香精及其他添加劑,則不建議日常每天飲用。
若成分表只含有牛奶,那麼蛋白質、鈣的含量一般不會低。我們也可以稍微看一眼這兩個成分的含量——蛋白質含量應接近8g/250ml;鈣含量接近300mg/250ml。
原標題:《牛奶、酸奶、脫脂奶......怎麼選怎么喝?答案在這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