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浙江日報刊發《麗水:河湖有詩韻 全域是花園》一文,全文如下:
人水和諧,留住鄉愁,這是人們內心深處的嚮往,也是美麗河湖建設的一大初衷。作為浙江大花園建設的核心區,麗水一直探索全域建設「美麗河湖」的治水新模式,有顏值、有生態、有內涵的美麗河湖遍布處州大地。其中,龍泉市龍泉溪、縉雲縣好溪、松陽縣松陰溪、遂昌縣十四都源等21條河湖入選2019年省級美麗河湖名單,麗水美麗河湖全域化結出了令人驚喜的碩果。
龍泉:
劍瓷千年,勾勒河川秀色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龍泉市,是浙西南邊陲一座神奇而又美麗的城市。這裡的山是江浙之巔,森林覆蓋率達84%;這裡的水,是甌江、閩江、錢塘江三江的源頭;這裡的文化,龍泉青瓷和龍泉寶劍千年的歷史傳承造就出獨特的劍瓷文化,讓龍泉的美麗河湖建設多了一分內涵,一縷鄉愁。
2019年,龍泉市通過龍泉溪治理二期工程、巖樟溪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八都溪河流綜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水生態工程的建設,打造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園的旗幟性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019~2022年美麗河湖創建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完成龍泉溪、八都溪、巖樟溪美麗河湖創建驗收工作。
龍泉溪乃甌江幹流上遊河段,是龍泉市的母親河,也是龍泉人歷史發展進程中重要的時間軸、空間軸、精神軸。龍泉溪美麗河湖創建以生態修復為主基調,打造城市開放空間的休閒綠道,採取「一帶三區八景」的規劃布局,建設成集清水河道生態示範線、生態風景旅遊線和休閒養生觀光線為一體的濱水生態綠道,通過沿線本土文化元素的點綴,串聯起兩岸現代與古樸、休閒與浪漫的龍泉溪水景觀,體現山水古城優雅風韻,真正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發展格局,帶動生態旅遊觀光。
到了八都溪,才知道在龍泉不只有青瓷和寶劍,還有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八都溪美麗河湖創建起點為上垟鎮木岱村,終點為八都鎮政府段,全長15公裡,以八都溪流域治理工程為依託,以「一軸、兩翼、三段、四心、多點」的景觀格局進行創建。通過新建管理通道將散落兩岸的諸多景觀節點串連,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打造一條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旅遊休閒產品帶。
一條巖樟溪串起一條綠色產業帶,說起巖樟溪,映入人們腦海的便是鬱鬱蔥蔥的綠色絲帶。巖樟溪美麗河湖創建,起點為巖樟鄉巖樟一級水庫,終點為西街街道宮頭電站,創建規模為15.9公裡,以巖樟溪流域治理工程為主,以修復改造蔣溪堰至雲水渠和沿線雲塢古村下樟、白雲巖為依託,以周邊葉紹翁故裡巖後村、生態休閒周村、長壽之村鞭籬等輻射為重點,建設巖樟溪周村段精品線,形成一個集養生清肺、山村探秘、戶外休閒運動為一體的城區天然後花園。
圍繞全省「大花園」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部署,龍泉將繼續充分挖掘水資源、水文化優勢,結合當地旅遊資源,推動「美麗河道」建設和「微美水利」經濟產業發展,建設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文化融入、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河湖。
縉云:
水碧山清,再現桃源仙境
縉雲作為浙西南的天然氧吧,「漾百裡之清潭,見千仞之孤石」的美景隨處可見,儼然是山明水秀、雲遮霧罩的世外桃源。2019年,縉雲積極探索全域建設「美麗河湖」的治水新模式,在省裡下達任務數1條的基礎上,縉雲自我加壓,將好溪、盤溪、永安溪3條河道列入創建目標,順利通過市級驗收和省級覆核,成功列入2019年省級美麗河湖名單。
好溪是縉雲的母親河,她千古流淌、奔騰不息,不僅養育了世代縉雲人,而且孕育和傳承了獨特的地方文化。好溪仙都段又稱九曲練溪,自古就有「九曲練溪,十裡畫廊」之稱,這裡的山水似隱藏在綠野仙蹤之間的上佳背景,是遠近聞名的影視基地。
為實現「人與水的高度和諧」,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近年來,縉雲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新思路,對好溪的治理由單一的防洪、截汙治理發展提升到以「水環境、水景觀、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為核心的綜合治水,與仙都美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鍾靈毓秀的永安溪發源於縉雲「九寨溝」柿坑,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藏於山間的叮咚泉水匯聚成了清澈見底的永安溪流。永安溪還蘊含深厚的紅色文化,縉雲縣第一屆縣委舊址即在永安溪邊上。
永安溪的治理更多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用心保護。在這裡,未經拓寬的河道成了原生態的寫照,不加改造的生態基石保護了魚類的生存環境。保留完整的原生態環境吸引了許多投資者前來建設。榮獲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高山滑漂,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翠綠山間,將人文風情與自然野趣融為一體;在澄澈的溪水邊,在如峰的青山旁,建設中的雲歸處山莊,依託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原生態休閒旅遊。
走在盤溪,你可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與意義。沿盤山公路緩緩而行,彈子潭瀑布沿石壁而下,瀑布繩降當屬絕妙體驗,在瀑布之上一躍而下,猶如飛翔在自然的美麗風景中;盤溪梯極電站的建成,彰顯著運用自然與保護自然兼顧的科學匠心;水岸人家向天下來客張開熱情的懷抱,盡展大自然給予的饋贈;胡源百姓堅守傳承數百年的七七廟會,寄託了青年男女追求真誠與愛的美好期待;蛟龍大峽谷的玻璃棧道,似將天塹變坦途,敞開了屬於盤溪山水間的萬種風情……
生長在盤溪之濱,人們總是能夠尋找到人與自然交融的地方。盤溪,美在山水之內,行在發展之間,是山水之美,塑造人文之勝,是百姓深情,回饋自然之愛。
關於縉雲山水的美好體驗,正在美麗河湖建設的浪潮中被不斷創造。
松陽:
全域規劃,共享河湖之美
「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位於浙西南山區的松陽,全縣982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自然景觀。珍鳥鳴沙,綠堤長廊,松陰畫舫,塔溪漲綠。在這裡,水是流動的詩,山是立體的畫。
立足自身稟賦,松陽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編制《水資源綜合規劃》《河道整治規劃》等,並以「多規合一」理念做到與《松陽縣城總體規劃》《松陽縣旅遊發展規劃》等城鄉建設、全域旅遊規劃相銜接,以河湖為紐帶有效串聯起全縣域的景區、園區、傳統村落、博物館、工坊、民宿等經濟實體。
實施過程中,松陽始終堅持「安全、生態、休閒、美麗」的建設理念,最大限度保留河道原有的蜿蜒曲折形態,最大限度減少人工痕跡,最大限度保障動植物生存環境,充分體現河流及周圍景觀的自然屬性。近5年來,松陽縣共投入資金35.5億元,完成152個治水項目建設。全縣河湖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水常年保持在Ⅱ類水以上,成為浙江省首批河湖標準化管理縣,榮獲2018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縣「大禹鼎」。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增加美麗河湖的內涵和韻味,松陽全面推進古堰、古廟、古橋、古碼頭、古井、古碑、摩崖石刻等水文化歷史遺蹟保護,全面完成水文化遺產普查,搶救性修復白龍堰、青龍堰、午羊堰、禹王宮等一批宋元以來的水利遺址611項,建成全省唯一的縣級水利博物館,為松陽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廣東大鯢產業綜合園、新加坡三文魚產業園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落地,「過雲山居」「雲端覓境」「蔦舍」等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受到追捧。截至目前,全縣104個村建成各類民宿(農家樂)470家、床位4435張,當地農產品平均溢價率超過60%。
在日前揭曉的2019年省級美麗河湖名單中,松陽松陰溪裕溪段、小港大東壩段、謝村源段赫然在列。其中,松陰溪裕溪段定位為「油香之河」,河道沿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通過河道綜合治理建立油香小鎮水利風景區,結合少數民族畲族特色、劉基文化等地方特色,打造天然活態的民俗民風鑑賞之源,盡顯油香小鎮之美。小港大東壩段定位為「鄉愁之河」,通過河道綜合治理建立二灘壩景區、虎山壩水利風景區、白豐村騎行綠道等景點,結合特色古村落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特色,打造鄉愁之河,讓人重溫童年記憶中的河流。謝村源段定位為「茶香之河」,通過河道綜合治理帶動兩岸茶葉、生態旅遊、鄉村民宿業產業發展,建立大木山騎行茶園,結合特色茶文化、孟子文化等地方特色,助力生態休閒茶香小鎮打造。
遂昌:
綠水映襯,守護幸福之源
「淙流歡淌仙縣地,奈何遠奔難捨離。唯念清麗心生傲,兩岸成妝作嫁衣。」遂昌的山水曾令湯顯祖流連忘返,啟迪了一代戲劇大家多少的文思與才情,造就了遂昌多少膾炙人口的發展詩篇。
地處錢塘江、甌江源頭,遂昌林木蔥鬱,溝壑萬千,流水淙淙,源源不息,分聚烏溪江、松陰溪與靈山港,奔流出境。全縣共有大小河流1467條,河道總長2838公裡,美麗河湖總體布局為「一江一園一港一湖三溪三源」。其中,一園指「甌江國家河川公園」極具含金量、極具文化底蘊的組成部分之「遂園」;三溪指襟溪(含上遊南溪、十四都源)、北溪、濂溪;一江(烏溪江)分三源(周公源、湖山源、洋溪源)注入湖山湖;一港指靈山港流域,其格局可謂「雙桃(桃溪、桃源)挾官(官溪)入港」。
近年來,通過源頭治水、項目治水、生態護水,遂昌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魚遊」的美麗河道。2019年,遂昌在過往河道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開展《遂昌縣水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與《遂昌縣美麗河湖建設規劃》的編制,指導河道建設與管護從安全向美麗維度轉變,十四都源成功創建成為2019年省級美麗河湖。
距離遂昌縣城南部40餘公裡的垵口北園深山中,一股細流涓涓而出,一路向北蜿蜒而走,流經垵口,注入成屏一級水庫,這就是松陰溪的上遊—十四都源。這裡,群山蒼翠,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這裡,溪水清澈見底,水質常年保持在I類以上;這裡,湖庫風光旖旎,其間的成屏一、二級水庫總庫容量達7434萬立方米……
近年來,遂昌以治水為抓手,在上遊的垵口鄉率先開展河道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截汙納管、生活垃圾分類等行動。截至目前,垵口鄉下轄行政村生活汙水截汙納管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走在全國前列。十八裡翠國家水利風景區依託十四都源而建,通過「十八裡翠」生態長廊將水工程、水景觀、水文化、水資源與各類生態旅遊資源進行串聯開發,目前景區已初步形成融觀光、休閒、娛樂、度假以及自駕等為一體的水利風景旅遊區。
2020年,美麗河湖建設將在遂昌繼續強化,湖山源(練溪)、烏溪江幹流等河流被列入美麗河湖創建計劃。其中湖山源以自然山水田園資源為依託,以溫泉養生為特色,貫通鄉野觀光小徑,完善親水便民設施,結合湯沐園溫泉和龍谷麗人茶園等周邊設施的提升,注重水旅融合,建成田園風俗體驗水廊;烏溪江以王村口鎮紅色文化為核心,依託天后宮、宏濟橋、蔡相廟等舊址遺蹟、明代古建築群落和烏溪江等資源基礎,充分挖掘該區塊的紅色文化,引入主題酒店、紅色情景體驗、特色街區等,打造度假、休閒、展示、體驗等旅遊產品,以烏溪江幹流串聯獨山古寨歷史休閒村、王村口紅色原生態情景體驗鎮等,打造峽灣紅色旅遊水廊。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浙江日報關注 | 麗水:河湖有詩韻 全域是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