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家鄉每天都是3月5日 農家女備桌椅"請"人看書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望城人在自我介紹時總會自豪地說:「我是雷鋒家鄉人!」

  走近

  雷鋒

  時 間:2012年 2月27日

  地 點: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

  講述人:舒民僕 李芳

  採訪人:北京晚報記者 陳坦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記者走進了雷鋒的故鄉——長沙市望城區。雷鋒紀念館廣場上,人們聚集在這裡,靜靜地感懷雷鋒。這裡不是望城海拔的最高點,卻是每個望城人心中最尊崇的聖地。72年前,貧苦的「庚伢子」在這裡出生;18年後,改名雷鋒,他帶著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激情奔向鞍鋼。整個望城,就像是一本無形的日記,半個世紀以來,每個故事都鐫刻在人們心裡。它見證瞭望城人對雷鋒的追慕與堅守,見證了這座城市美德血脈的蓬勃奔湧。「家鄉人學雷鋒,雷鋒活在每個人心中」——這是望城人真實的心聲。

  校外老師「管」出好家長

  21年前,望城的優秀教師舒民僕離休了。他幾次婉言謝絕高薪執教的機會,毅然選擇了在橋驛鎮雙塘小學辦起全縣第一所家長學校。

  當時,該校200多名學生中,不少有厭學情緒,有的還染上了吸菸、喝酒、打牌、偷竊等惡習。究其原因,與學生家長自身素質不高和對孩子的管教無方有關。於是,他配合學校,給家長講課,致力於提高家長的素質和管教能力。

  舒老師懷著一種大愛,使一些有惡習的學生「歸正」。雙塘小學的校風和學風也有了極大的改進,一躍成為全鄉先進學校。這所家長學校一辦就是10年。家長學校的成功舉辦,不僅改變了雙塘小學的面貌,也引發了雙塘村社會風氣的變化,村民視校如家,共管學生。

  舒老師除了辦家長學校,還把很多精力集中在了校外輔導工作上。舒老師的足跡,遍布橋驛鎮的每所學校,還遍及長沙縣北山萬谷嶺小學和望城區丁字鎮、開福區霞凝鄉等數十所學校。一次他到萬谷嶺上輔導課,往返30多裡崎嶇山路,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肛腸下垂,他忍痛用手將它揉進去。

  餓了,就坐在路旁石板上啃冷饅頭;渴了,就喝山泉。2010年,舒老師的身體已很衰弱,但他仍堅持上課。4月8日,他在橋驛中學上課時突發腦溢血,幸虧及時送醫,才化險為夷。

  農家女備桌椅「請」人看書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或許,望城區星城鎮的農家女李芳,一開始並沒有想過這麼多文縐縐的道理。直到有人把這些話送給她,這個湖南省內第一家正式註冊成立的民辦圖書館創辦人,竟還有些迷惑和羞澀。記者看到,在這座小小的圖書館裡,60多張課桌前坐滿了聚精會神閱讀書籍的人,如饑似渴,心滿意足。

  2008年6月,「師友圖書館」在星城鎮東馬小學附近開張了。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圖書館,一點也不像城裡隨處可見的書店,倒更像一間閱覽室:除了書架,書屋裡還有60套課桌椅,是為看書的人免費提供的。

  書好自有香。附近學校的學生們背著書包來了,鄰居們放下麻將來了,還有些更遠的,趕集的時候也忍不住來轉轉……李芳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圖書館會成為大家汲取知識的小天地。

  「雷鋒日記」消防戰士續寫

  望城消防大隊的「雷鋒日記」,每個消防戰士人手一本。摞起來放在一起,就是一部「愛心簡史」。每年,一批批老兵退伍,帶著「雷鋒日記」離去,把愛心的種子散播到各地;一批批新兵來到,又把奉獻和收穫寫進日記。

  說起望城區公安消防大隊,望城人無人不曉,幾十年如一日,雖然官兵換了又換,卻始終續寫著雷鋒精神,被望城人稱為「雷鋒部隊」。一位住在望城大半輩子的老人告訴記者,當年發生在望城的一起車禍讓人們記憶猶深。那是2009的一天,長湘公路戴公橋村路上,出車禍的大貨車埋在廢墟中,裡面有4個人被困,情況危急。「官兵們可是徒手相救啊!」老人說,戰士們爬上廢墟堆,把阻礙救援的大石塊、鋼筋水泥塊一塊一塊地搬開,戰士們的雙手都磨出了鮮血。在救援過程中,官兵們發現廢墟中有大量的煙花爆竹,為了防止意外,他們再次爬上廢墟投入救援。「天乾物燥的,要不是官兵們發現得早,那些易燃品肯定會出事。」老人說,有消防官兵在,望城的老百姓每晚都睡得特別踏實。

  每天都是望城人的「3·5」

  望城居民說起雷鋒紀念日,都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每天都是望城人的3月5日,我們學雷鋒絕不僅僅是一天。」

  隨著人們學習雷鋒積極性的不斷增長,望城人學習雷鋒的愛心活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最早的時候,我們就是放個打氣筒在門口,寫上『免費打氣』,為騎車人提供些方便;或者清掃街道、服務敬老院;現在,光我們社區就建立了八個志願服務隊,扶貧幫困、文明勸導、文化宣傳、真情為老……」高塘嶺社區「雷鋒志願者工作站」負責人熊惠玲說,這些學雷鋒活動離日常生活越來越近了。

  本報特派記者陳坦 湖南報導

  文並攝 J199

  80後記者讀雷鋒

  -陳 坦

  在望城,孩子們聽著雷鋒的故事、讀著雷鋒的日記、唱著雷鋒的歌曲長大,他們有可能不知道周杰倫,但是沒有人會不知道雷鋒;望城人在外地,自我介紹時總會自豪地說:「我是雷鋒家鄉望城人!」雷鋒,是望城的驕傲、望城的名片。

  幾十年來,雷鋒的名字不曾隨著歲月的流逝褪色,相反,歷經時間的磨礪綻放出更奪目的光彩。紀念雷鋒,家鄉人最質樸的方式就是用各種形式留住雷鋒,讓雷鋒與家鄉人永遠在一起。J199

相關焦點

  • 家鄉人記憶中的早年雷鋒:從庚伢子到雷鋒
    哭靈的時候,都哭雷一嫂死得慘,所有的人都哭了,雷鋒的外婆、姑媽哭得更是傷心。大家把他的母親抬到山上,第一天沒有落土,因為風水先生說日子不好,第二天才落土。我想,雷鋒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場面。」本該在父母懷裡撒嬌的雷鋒,不到7歲就變成了一個孤兒,是叔祖母養育了他。
  • 雷鋒家鄉小雷鋒:長沙12歲女孩周美玲勇救3歲幼童
    新華網長沙7月15日電(記者劉良恆)在3歲幼童周周即將被渣土車捲入車輪下的那一剎那,年僅12歲的小女孩周美玲奮不顧身地飛奔過去,從車輪下救出了他,自己卻因此身負重傷。  在雷鋒家鄉長沙市,小雷鋒周美玲的這一事跡被人們爭相傳頌。  「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沒命了!」
  • 圖書館桌椅「憋屈」看書娃
    N海都記者 江方方/文 肖春道/圖 海都訊 這幾天,不少孩子利用中秋三天假期,到福州東街的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看書。但不少孩子發現,在圖書館閱覽室,小孩的書桌卻配著大人的椅子,坐得有點累。昨日,陳女士撥打本報熱線968111說,第一次帶兒子到該圖書館看書,發現這裡的桌椅不配套,桌面下有一根杆,而椅子又太高了。
  • 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
    高新麓谷2020年11月18日訊(吳夢珊)走進雷鋒第二小學,首先就會被學校寬敞的前坪上屹立著的雷鋒雕像吸引。這座雷鋒雕像高3.5米,寓意著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雕像寬2.2米,寓意著雷鋒同志年輕的22歲的生命,雷鋒的生日是12月18日,而雕像的基座是1.218米。
  • 長沙持續擦亮「雷鋒家鄉」志願服務品牌,逾百萬「雷鋒志願者」活躍...
    在雷鋒離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在長沙這片紅色熱土上,逾百萬「雷鋒志願者」接過雷鋒的「槍」,活躍在志願服務一線,用大愛續寫「新時代雷鋒日記」,用擔當書寫「新時代奉獻之歌」。多年來,長沙注重以身邊人身邊事來感染人、鼓舞人、說服人、教育人,持續擦亮「雷鋒家鄉」志願服務品牌,「人人爭當志願者、人人參與文明實踐」的氛圍不斷濃厚,星城「志願紅」成為「厚道長沙」最美麗的風景。
  • 雷鋒精神 永遠閃亮——「爭做小小蒲公英」主題班會教案
    1962年8月15日雪鋒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光輝形象卻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2.主持人乙:講述雷鋒故事(引導同學們講述)故事一:從小立志長大當兵。
  •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走進雷鋒家鄉
    解讀雷鋒精神,助力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走進雷鋒家鄉華聲在線12月1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謝璐)今天,在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之際,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工程走進雷鋒家鄉長沙市望城區,舉辦第106場宣講活動。
  •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駐馬店實驗小學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側記
    「雷鋒」進校園——讓雷鋒精神入腦入心每年3月,該校的班會、「少先隊活動課」都會聚焦「雷鋒」。針對學生認為學雷鋒就是做好事的片面認識,各班組織「今天我們如何學雷鋒」「學雷鋒,做好人,當模範」「重溫雷鋒精神,做文明學生」等主題班隊會。
  • 北京雷鋒小學39年堅持續寫《雷鋒日記》(圖)
    「他家離我家有5公裡呢。」他說,等回到家,已經天黑了,但是那天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堅持每周「誕生」一篇日記一寫39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日記》中,最知名也最為撼動人心的一段話。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害苦農家女的人是誰?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消息傳到網絡上,真讓人氣憤不已。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農家女,算是被別人坑苦了!
  • 歷史上的今天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
    日雷鋒犧牲。 雷鋒,1940年生。湖南長沙人。出身貧 農家庭,七歲成為孤兒。       1962年8月15日,解放軍戰士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1940年生)。雷鋒7歲成孤兒。建國後由黨和人民送入學校讀書。高小畢業後參加土改和建設國家的工作。1960年參加人民解放軍,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幾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11月入黨。次年任班長,並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 雷鋒80正青春!聽聽長沙高新區新時代雷鋒們怎麼說
    今年12月18日,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明天(12月16日),8位「雷字號」的特殊嘉賓將應邀來到雷鋒家鄉,參加長沙高新區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系列活動。
  •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英語作文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關於雷鋒做好事的英語作文怎麼寫好?一起看看小編提供的這篇學雷鋒紀念日的英文作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樹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模範。
  • 彭立珊長孫彭志兵為家鄉捐贈1100套課桌椅
    紅網時刻9月10日訊(婁底分站記者 李響炮)9月7日,彭立珊紀念館揭館暨餘彭年慈善基金會課桌椅捐贈儀式在湖南省漣源市立珊中學舉行。彭立珊長孫彭志兵先生代表餘彭年慈善基金會向立珊中學捐贈課桌椅1100套,並寄語學生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立珊中學由彭立珊先生於1989年捐資創建而成,最初招生時以初中為主,高中為輔。
  • 現場| 「他是一個非常積極向上的人」,雷鋒的髮小這樣講述……
    今天(12月16日),應邀來長沙高新區參加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系列活動的「雷」字號特邀嘉賓譚衛兵,將自己精心編寫的《我和雷鋒的故事》一書,親手贈予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 12月16日,雷鋒生前同學、好友等匯聚一堂,暢聊雷鋒生前感人故事。在雷鋒故裡,聽雷鋒好友講雷鋒故事,讓這個冬日變得格外溫暖。
  • 年輕時,她曾是雷鋒的「青春偶像」
    年輕時,她曾是雷鋒的「青春偶像」馮健:始終與雷鋒同行1955年9月,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馮健作典型發言。7月2日,年逾八旬的馮健仍然在筆耕不輟地書寫雷鋒故事。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範遠志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謝璐今年12月18日,是雷鋒誕辰80周年。離這一天還有幾個月,來到長沙市高新區雷鋒街道(原望城區雷鋒鎮)雷鋒紀念館祭奠、緬懷雷鋒的市民遊客就已絡繹不絕。7月10日,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太隨著人群,走進了紀念館。
  • 3月5日是什麼節日您知道嗎?
    雷鋒原名「雷正興」,乳名叫「庚伢子」(長沙話),直到他到鞍山鋼鐵廠(鞍鋼)工作前才改名為「雷鋒」。1959年11月初,雷鋒在弓長嶺鐵礦人武部報名參加當年的徵兵。該礦青年工人多,報名應徵的人大大超過應徵數額,因此,在目測時,雷鋒因個子較矮第一批被淘汰。1959年11月8日上午,雷鋒找到時任遼陽市兵役局政委、市徵兵辦公室主任的餘新元中校,要求當兵。餘新元問雷鋒:「你想當兵,家裡人願意嗎?」剛問完,雷鋒就哭了:「我沒有家人了。」雷鋒給餘新元講述了自己家人在民國時期被迫害致死的事情。餘新元從這次深談後不再說讓雷鋒回去的話,而是不遺餘力地幫助他,讓他走進軍營。
  • 山東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錯誤可以改正,人生很難挽回
    一個農家女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十六年後偶然發現「被上大學」,雖然頂替者受到處理,但農家女的人生卻難以挽回。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2004年,兩個山東冠縣的高考女生,命運在這一年改寫。直到2020年5月21日,她參加完成人高考後,在學信網(國家教育部認可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查詢指定的唯一網站)上查到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的就讀學籍和學歷。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招生處工作人員向陳春秀證實,她的學籍被同縣考生陳雙雙頂替使用。
  • 巢湖市圖書館更換標準閱讀桌椅
    據巢湖日報報導 「現在坐在閱覽室看書舒適多了。」巢湖市圖書館閱覽室裡的常客汪邦應老人說。4月15日,市圖書閱覽室更換了一批標準式閱讀桌椅。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原市政府大院內的市圖書館閱覽室,那裡已有不少讀者。新更換的桌椅光滑明亮,清一色防火桌面。
  • 桌椅高度影響視力?不同身高該用多高課桌椅?來看國家標準!
    如果桌椅的高度過高或者過低,對小朋友的視力、坐姿都有影響,根據《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 GB/T 3976-2014 )規定,中小學生課桌椅各種型號的標準身高、身高範圍如下:而在2018年8月31日全國八部門聯合發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針對如何防控近視,更細緻的對家長、學校、醫療機構、學生及其有關部門作出了詳細規定1、增加戶外活動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