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參數螢光與葉綠素螢光技術及應用

2020-12-11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Multiplex植物多參數螢光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手持式植物螢光傳感器技術,用於非破壞性測量植物生理狀態相關的多種參數。Multiplex植物多參數螢光技術使用多種激發光源(UV、藍、綠、紅)來激發各種植物材料的螢光,比如葉片、針葉、作物、草地、果實、蔬菜、穀物等。它可以非破壞地同步測量20項參數(表1,Zhang, 2012),比如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的含量,葉綠素螢光激發比和UV(紫外)激發的藍綠螢光(BGF)等。

  表1. MULTIPLEX測量參數描述(Zhang, 2012)

MULTIPLEX參數

描述

激發光源

公式

BGF-UV

黃色螢光

UV

/

RF-UV

紅色螢光

UV

/

FRF-UV

遠紅螢光

UV

/

BGF-B

黃色螢光

藍光

/

RF-B

紅色螢光

藍光

/

FRF-B

遠紅螢光

藍光

/

BGF-G

反射黃-綠光

綠光

/

RF-G

紅色螢光

綠光

/

FRF-G

遠紅螢光

綠光

/

BGF-R

反射黃-紅光

紅光

/

RF-R

紅色螢光

紅光

/

FRF-R

遠紅螢光

紅光

/

SFR-G(CHL)

簡單螢光比值(葉綠素指數)

綠光

FRF-G/RF-G

SFR-R(CHL)

簡單螢光比值(葉綠素指數)

紅光

FRF-R/RF-R

BRR-FRF

藍紅螢光比值

UV

BGF-UV/FRF-UV

FLAV

黃酮指數

紅光和UV

Log(FRF-R/FRF-UV)

ANTH

花青素指數

紅光和綠光

Log(FRF-R/FRF-G)

NBI-G

氮平衡指數

UV和綠光

FRF-UV/RF-G

NBI-R

氮平衡指數

UV和紅光

FRF-UV/RF-R

FERARI

螢光激發比率花青素相對指數

 

 

  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病蟲害早期預測;施肥管理、蛋白含量預測;蔬菜品質及收穫期判斷;遙感,精準農業;次生代謝物質研究;葡萄酒、茶多酚、蘋果多酚原料選擇;其他水果等香氣物質測量及收穫期判斷;中藥有效成分分析及品種選育;芳香植物有效成分分析及品種選育;觀賞植物如花卉、觀葉植物等優良品種選育等研究和育種中。

  Multiplex螢光技術可以快速無損地檢測色素和無色的黃酮,而它們可以用來評估蘋果的成熟度和品質。Betemps使用Multiplex螢光儀檢測了三種不同品種的蘋果,富士(Fuji)、澳洲綠蘋果(Granny Smith)和金冠(Golden Delicious)(圖1,Betemps, 2012)。

  圖1. A. 可攜式Multiplex螢光儀 B. 富士(Fuji) C. 澳洲綠蘋果(Granny Smith) D.金冠(Golden Delicious) 圖2. ANTH、FLAV和CHL與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實際含量的線性回歸關係(Betemps, 2012)

  結果發現,所有品種陽面的黃酮指數(FLAV)都要高於陰面。富士陽面的花青素指數(ANTH)要高於陰面。而綠蘋果和金冠陰面的葉綠素指數(CHL)要高於陽面。與破壞性方法萃取蘋果皮測量得到的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含量相比,ANTH、FLAV和CHL都與其有極好的線性回歸關係(圖2)。而蘋果糖分含量與葉綠素螢光的遠紅光譜帶之間發現了負相關關係。

  Cerovic則使用MULTIPLEX螢光儀為波爾多一處葡萄園中每一株葡萄描繪了一張花青素和黃酮地圖(圖3,Cerovic,2009)。

  圖3. Multiplex螢光儀 A)在田間進行測量;B)螢光儀頂視圖;C)光學探頭前視圖,可見LED光源(6個UV和3個RGB)和中間的3個檢測器(YF,FRF,RF)(Cerovic,2009)

  他們希望通過使用Multiplex技術進行多年的研究,從而描述葡萄品質特性的變化。初步研究中發現花青素和葡萄產量間存在弱相關性。由於土壤特性的差別,造成了每一個小樣地之間都會存在差異(圖4)。

  圖4. 反映果實特性的Multiplex參數的空間變化圖(Cerovic,2009)

  葉綠素螢光中包含了可以深入反映植物光合系統電子傳遞鏈狀態的大量信息。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葉綠素螢光技術就逐漸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植物生理研究技術。而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正是這一技術最先進的代表。關於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的詳細介紹請見《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由於葉綠素螢光技術可以直接反映植物的受脅迫狀況,因此經常與Multiplex植物多參數螢光技術聯合應用在研究中(Tremblay,2012)。Suthaparan在研究UV-B對黃瓜白粉病影響時,就同時使用了Multiplex螢光儀和葉綠素螢光儀。分別測量不同時間UV-B照射後,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螢光參數Fv/Fm的差異(表2,Suthaparan,2014)。

  表2. 黃瓜感染白粉病並照射不同時間UV-B後的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螢光參數Fv/Fm (Suthaparan,2014)

  表2. 黃瓜感染白粉病並照射不同時間UV-B後的花青素、黃酮和葉綠素螢光參數Fv/Fm (Suthaparan,2014)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尤其是其獨有的多光譜螢光成像技術不但可以測量葉綠素螢光參數並成像,而且能夠測量Multiplex中的絕大部分參數並成像,同時還具備許多MULTIPLEX和傳統葉綠素螢光技術不具備的功能。

  FluorCam系列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中可以進行MCF成像分析的系統有FluorCam封閉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FluorCam開放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和FKM多光譜螢光動態顯微成像系統。FluorCam封閉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和FluorCam開放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都具備三種激發光:紅色、藍色和紫外光,同時內置7位濾波輪和相應光學濾波器,不僅可以進行一般的葉綠素螢光成像分析,還可進行 UV-MCF 螢光成像分析和GFP螢光蛋白等成像分析。同時,FluorCam開放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由於其獨特的模塊式組合,具備多功能、高靈活性和高度擴展性能,還可選配綠色光源、青色光源等各種LED激發光源,對其它螢光蛋白與螢光染料如BFP、CFP、YFP等螢光蛋白進行螢光成像分析研究。

  圖5. FluorCam封閉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

  圖6. FluorCam開放式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

  FKM多光譜螢光動態顯微成像系統則是目前功能最為強大全面的藻類/植物顯微螢光研究儀器,不僅可以進行微藻、單個細胞、單個葉綠體甚至基粒-基質類囊體片段進行Fv/Fm、Kautsky誘導效應、螢光淬滅、MCF多光譜螢光、OJIP快速螢光響應曲線、QA再氧化等各種螢光成像動力學分析;還能通過激發光源組進行任意螢光激發和螢光釋放波段的光譜分析測量,從而進行藻青蛋白、藻紅蛋白等藻類特有光合色素的成像分析;更可以利用光譜儀對各種激發光和螢光進行光譜分析,區分各發色團(例如,PSI和PSII及各種捕光色素複合體等)以及MCF全光譜圖分析。除對葉綠素螢光動態進行成像光譜分析外,還可對靜態螢光如GFP螢光、DAPI螢光、DiBAC4螢光、SYTOX 綠色螢光、CTC螢光染色等螢光蛋白、螢光素進行成像分析。

  圖7. FKM多光譜螢光動態顯微成像系統

  由於FluorCam多光譜螢光成像系統具備紅光、藍光、綠光、UV等多種光源和相應的濾波器,因此使其不但可以測量和計算Multiplex技術中相應的參數,而且可以通過CCD成像反映植物不同部位的細微差異,測量樣品範圍擴展到了整株植物到微藻、單個細胞、單個葉綠體甚至基粒-基質類囊體片段。

  Pineda使用辣椒輕斑駁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的兩種不同毒株感染Nicotiana benthamiana。結果發現BGF成像能在檢測到病毒之前就發現病毒引起了葉片變化。而葉綠素螢光則驗證了病毒感染對植物光合系統的影響。螢光比率F440 ? F690 和F440 ? F740在感染後明顯增加(圖8)。Pineda認為這兩項參數是生物脅迫檢測的極佳指標(Pineda,2008)。此研究中測量了F440、F520、F690、F740。其中F440、F520即為將Multiplex中BGF-UV以更高的光譜解析度分為了綠色和藍色螢光(BGF即為藍/綠螢光的縮寫);F690即為RF-UV;F740即為FRF-UV。如果使用其他藍色、紅色或者綠色光源進行激發,即可測得Multiplex其他螢光參數並據此計算葉綠素指數、黃酮指數和花青素指數等。

  圖8. 感染 PMMoV 的Nicotiana benthamiana的 F440 ?F520,F440 ?F690,F440 ? F740和F690 ?F740螢光比率圖(Pineda,2008)

  參考文獻:

  1.Zhang Y P, et. al, 2012, A first comparison of Multiplex?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n nitrogen status,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10 (1): 1008-1016

  2.Betemps, et. al, 2012,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ripening and quality traits in apples using a multiparametric fluorescence sensor,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92(9):1855–1864

  3.Cerovic Z G, et. al, 2009, Mapping winegrape quality attributes using portable fluorescence-based sensors, Frutic, 9:301-310

  4.Tremblay N, et. al, 2012, Sensing crop nitrogen status with fluorescence indicators. A review, Agron. Sustain. Dev., 32:451–464

  5.Suthaparan A, et. al, 2014, Suppression of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by Supplemental UV-B Radiation in Greenhouses Can be Augmented or Reduced by Background Radiation Quality, Plant Disease, 98(10):1349-1357

  6.Pineda M, et al. 2008,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Leaves—A Useful Tool for Visualizing Systemic Viral Infections in Plants,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84: 1048-1060

相關焦點

  • 常用葉綠素螢光參數解析
    因此,葉綠素螢光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不僅可以監測PSII如何運作,而且可以監測一般的光合作用,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光能利用效率等。衍生自葉綠素螢光測量的光合參數在光合生理學,生態生理學中廣泛應用,在脅迫生理學,海洋和水生生物學,園藝,農業和林業,採後生理學,除草劑科學,植物育種和遺傳學等領域也是常見的支撐數據。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接下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陳貽竹研究員以「用正確測定的葉綠素螢光參數來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光合行為」為題,詳細介紹了植物光合行為的一些基本概念、葉綠素螢光參數的生物學意義和測量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舉例進行了說明。
  • 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和快速葉綠素的異同
    從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我們主要來獲得原初光化學反應,以及光合啟動後實際光化學效率、光能的吸收利用等。   脈衝調製式螢光儀,無論商家吹噓可以測定多少螢光參數,而實際上重要的就是圖1中測定的5個基本參數,其他一切參數都是根據這五個基本參數計算出來的。
  • 光合參數與螢光參數之間的關係
    近年來隨著高精度、高時間解析度的螢光儀(如英國Hansatech公司的FMS-2螢光儀,Handy PEA植物效率儀)的問世,兼且螢光儀以其測定方便,快捷,數據量大等優點很快受到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睞。涉及螢光參數的文獻也越來越多。甚有些不太清楚的人甚說螢光參數就可以完全代替光合參數,不用測定光合直接測定螢光參數就可以。然而光合和螢光之間究竟是怎麼樣的關係呢?我們實驗的時候怎麼選取呢?
  •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應用案例——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圖4:PAR absorptivity/NDVI成像分析(由Ecolab實驗室提供)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由全球知名葉綠素螢光技術專業公司PSI生產,PSI公司最先研製成功並生產葉綠素螢光成像儀器
  • 會發出螢光的葉綠素(下)
    該研究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植物、陽光以及與其相關的許多事物,還可能為我們帶來酷炫的新技術。接下來就讓恐龍哥哥為你解讀一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主要是澱粉),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
  • FRR螢光誘導技術估算有效光反應中心含量
    本文將介紹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的Campbell教授的研究------應用FRR葉綠素螢光誘導技術進行[PSII]active含量估算的方法。該方法有效解決了傳統測量方法存在的問題。用戶自定義程序自動改變培養條件並實時在線監測培養條件與測量參數。光強、光質、溫度和通入氣體的組分與流速都可以精確調控。恆濁和恆化控制模塊用於自動調控培養基的pH值和濁度。控制單元可同時控制多臺FMT150進行同步實驗,保證不同處理實驗間的一致性。
  • 中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TanSat衛星是「十二五」期間,由科技部立項,中科院負責工程總體,多家單位共同承擔的科學實驗衛星計劃,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分布情況。  葉綠素螢光遙感是該衛星的一個重要應用。衛星尺度葉綠素螢光能夠精確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產力,結合同步反演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數據,二者協同將能夠極大提升全球碳源匯觀測能力。部分科學家甚至認為螢光探測是GOSAT、OCO-2、TanSat等溫室氣體衛星最具創新性和革命性的觀測任務,而不是溫室氣體探測本身。  劉良雲團隊長期從事植被葉綠素螢光遙感研究,開拓了我國葉綠素螢光遙感研究。
  • 利用調製葉綠素螢光(PAM)做農作物逆境研究的部分文獻
    利用調製葉綠素螢光(PAM)做農作物逆境研究的部分文獻                PAM系列調製葉綠素螢光儀是植物抗逆性、植物脅迫生理學研究最有效的工具,包括IMAGING-PAM, DUAL-PAM-100, PAM-2500, PAM-2100, PAM-2000, PAM-100, MINI-PAM
  • 螢光光譜儀的原理和應用
    分光光度法通常在 10-7 級,而螢光的靈敏度達10-9。(2)強選擇性強,螢光物質具有兩種特徵光譜:激發光譜和吸收光譜,相對於分光光度法單一的吸收光譜來說,螢光光譜可根據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來鑑定物質。 (3)信息量豐富,能提供螢光物質的多種參數。
  • 「螢光防偽油墨」淺談螢光防偽標籤的防偽技術應用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經常用於防偽標貼的螢光防偽油墨。螢光防偽技術又稱紫外光隱形防偽,應用獨特的紫外線螢光油墨印刷到標籤上,人眼和觸感觸碰都沒法尋找水流碼、文本或圖樣所屬處,必須應用特殊的螢光燈管也就是說紫外線燈直射才能夠見到,隱形螢光水流碼通常應用在公司防竄貨上,具有科技含量高、色彩隱蔽性好等特點。
  • 實時螢光定量 PCR技術原理與應用
    利用螢光染料可以指示雙鏈 DNA 熔點的性質,通過熔點曲線分析可以識別擴增產物和引物二聚體,因而可以、區分非特異擴增,進一步地還可以實現單色多重測定。此外,由於一個 PCR 產物可以與多分子的染料結合,因此 SYBR Green I 的靈敏度很高。但是,由於 SYBR Green I 與所有的雙鏈 DNA 相結合,因此由引物二聚體、單鏈二級結構以及錯誤的擴增產物引起的假陽性會影響定量的精確性。
  • 實時螢光定量PCR服務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1-6]實時螢光定量PCR服務是當今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基礎科學、生物技術、醫學研究、法醫學、診斷學等在內的各領域的科學家們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廣泛的應用研究。
  • 免疫螢光技術的實驗方法及其分類
    一、免疫標記法及其分類   1.螢光免疫法  原理是應用一對單克隆抗體的夾心法。洗滌除去未結合物,接著加入螢光標記的抗體,使之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形成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最後根據螢光強度,即可對蛋白抗原進行定量。  傳統的螢光免疫法受本底螢光的幹擾較大,時間分辨螢光免疫測定法是以具有特長壽命的稀土金屬如銪,作為標記物,加入正常液後激發測定,能有效去除短壽命本底螢光的幹擾。
  • 流式螢光染料分哪幾類?
    這些有機小分子具有一致的發射光譜和較小的斯託克斯位移(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之間的差,大約為50-100 nm),光穩定好,容易與抗體偶聯,所以應用廣泛。藻膽蛋白家族中,除了藻紅蛋白(PE)外,還有別藻藍蛋白(APC)和苦瓜素葉綠素蛋白(PerCP)。
  • 時間分辨螢光技術原理
    螢光和均相性分析理論上,螢光是最靈敏的檢測手段。由於許多分子間和分子內的變化會改變標記物的螢光發射。因此,很早就把它作為均相分析技術可能的新的手段。偏振,淬滅,時間關聯,螢光壽命改變以及螢光共振能量轉移( FRET)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對分子間作用的研究中 1-5 。 然而,在這些應用中,一些技術條件嚴重受限,包括低的調整幅度,來自於分析環境組分的的信號幹擾,迅變的螢光背景,以及在分析環境中由蛋白、分子以及聚合物導致的光的散射。在這些技術中, FRET是項令人很感興趣的技術。
  • 揚州市手持式葉綠素測定儀廠家-漢林苑
    可攜式葉綠素儀基於高光譜遙感技術,提出基於葉綠素連續吸收指數分析技術對樹皮葉綠素含量的測定,並對不同季節枸樹樹皮葉綠素含量進行了測定,可攜式葉綠素儀結果表明:基於葉綠素連續吸收指數分析技術能夠有效測定枸樹樹皮葉綠素含量。不同研究對象所採用的葉綠素檢測方法不同,同一研究對象的不同部位、不同時期葉綠素含量也有所不同。
  •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那麼螢光是怎麼來的?什麼是螢光?
    LED常見在生活應用中,藍光LED更是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使LED可應用在白光照明。目前市面上的LED白光燈泡,利用藍光LED激發螢光粉中的電子,光致螢光而產生黃光,並與原有的藍光混合成白光。市面上的日光燈管、省電燈泡等,通過電視管壁內的水銀蒸氣放出高光子能量的紫外線,管壁內側的磷質螢光物質吸收紫外線後可發出可見光,也是利用光致螢光的方式產生白光。
  • 使用CCM-300測量樣品中葉綠素含量
    ——解決了非常小的葉片以及難以測定的樣品中葉綠素含量的測量  研究者通常使用化學分析法或吸收法計算葉綠素的含量。近年來,作為快速、非破壞性測量方法的吸收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該方法仍然受到諸多的限制,尤其是對非常小的葉片,以及針葉、地衣等樣品的測定非常困難。
  • 重慶文理學院:媲美葉綠素的螢光粉!光合效率高達83%
    本文首次報導了一系列新的高效螢光粉,其藍紫色和深紅雙發射峰分別在419和669 nm處,通過控制Bi3+和Mn4+的濃度比,可以滿足不同植物對光的需求,其光譜最高可達90.64%,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吸收光譜相似。目前用於光合作用的發光二極體和螢光粉存在著效率低、熱穩定性差、發射波長不變或光譜不匹配等問題,限制了它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