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下半年,知名線上金融科技品牌「我來貸」改名為「我來數科」可以算得上是件圈內大事。一時間,關注我來貸的人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和揣測,眾說紛紜。那麼,究竟我來貸的改名背後傳達了哪些信息呢?
細心的人會發現,自 2018 年以來,行業「去金融」,擁抱數字科技的趨勢愈加明顯。「數科」早已不是什麼新鮮名詞。 2018 年 11 月 20 日,在JDD- 2018 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數科CEO陳生強宣布,「京東金融」品牌正式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 2019 年 9 月 20 日,另一家科技巨頭北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也正是宣布改名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即「小米數科」)。
升級為「數科」梯隊,我來貸不是第一家但明顯屬於較早的那一批。客觀地說,在定位上強化『科技』、弱化『金融』的戰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金融監管變化的影響。大家不約而同地強化自身科技屬性,是因為越來越意識到「科技能力」之於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性。這一點,我來貸母公司WeLab中國區總裁潘叡女士的解釋也表達了類似的含義:本次我來貸品牌升級保留「我來」作為品牌傳承,而「數科」的升級則著重體現品牌不斷增強的技術屬性,為其 4200 萬用戶提供不止於信貸的豐富衍生服務。
而我來貸宣布改名之後的動作,也能看出其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的決心。品牌升級後,我來貸提出全新的「BIG」戰略,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通過領先的數據處理、風險管理和營銷獲客能力,與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巨頭、頭部產業平臺等展開合作,專注為工薪族、小微企業主、車主三大高增長潛力的人群提供消費信貸與消費分期服務,包括光速貸、生意貸、車信貸三款產品,致力於用科技為用戶開啟一種精明消費新體驗。
「BIG」戰略具體是指Big(Big Data大數據)、Intellig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和Growth(High Growth Potential Group高增長潛力人群)這三大方面。可以看出,技術在我來貸的品牌未來發展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我們有理由相信,數字科技潮流即將到來。品牌升級後的我來貸,會給平臺以及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活力和變化呢?關心我來貸的人們都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