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肉眼就可以看見原子,它們會是什麼樣子呢?

2020-12-12 天文在線

提問: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到我們肉眼能看見的程度,它會是什麼樣子?

回答:這裡「看」不是指量子世界,這是使得量子現實十分困惑的事情之一。

圖片提供 傑克泰勒/蓋蒂圖像

當你試圖看到電子時,你必須在它們身上反射一個光子。然後那個光子到達你的眼睛,你「看見」了那個光子。問題是光子和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以一種不可預知的方式改變了電子。它不再僅僅存在於你認為它在的地方了。

這個電子再乘以數以百萬的光子,你就會得到一團模糊的電子密度。此外,當你用光子撞擊這些電子時,一些電子會提升到更高的能級。你就看不見這些光子了,因為它們不會被反射回來。但是當電子下降到一個較低的能級時,它可以發出特定顏色的光。所以原子會發光。例如,氖的電子云看起來是橙色的。氫是粉紅色的。水星看起來是藍色的。

你根本就看不見原子核,除非你把原子放大到巨大的尺寸。如果你把原子放大到體育場那麼大,你就會看到原子核(當然是透過電子云的薄霧),在中間就像是一個彈珠大小的球體。原子核看起來也很模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很難看到它,因為模糊的電子云會擋住你的視線。這種模糊的電子云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圓的,有些原子的電子軌道形狀很奇怪,就像這樣:(沒有標題)你可能會看到一些淺裂的形狀。那麼放大的原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點像這個:原子是構成化學元素最小組成單位的普通物質。每一種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都是由中性原子或電離原子組成的。原子非常小;典型的尺寸大約是100微微米,也稱作皮米( 10^ -10米,千萬分之一毫米,或1/254,000,000英寸)。它們實在是太小了,以至於用經典物理學都不可能精確的預測它們的行為,因為它們就像撞球一樣。這都是由於量子效應。目前的原子模型來使用量子原理更好地解釋和預測這種行為。

每個原子都由一個原子核和一個或多個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一個或多個質子和一些中子組成的。只有最常見的氫沒有中子。質子和中子被稱為核子。超過99.94%的原子質量在原子核中。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而中子沒有電荷。如果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則原子是電中性的。如果一個原子的電子數比質子數多或少,那麼它就分別帶一個正電荷或負電荷。這些原子叫做離子。

原子的電子被電磁力吸引到原子核中的質子上。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由於核力相互吸引。這種力通常比電磁力更強,從而帶正電荷的質子相互排斥。在某些情況下,排斥電磁力比核力更強。在這種情況下,原子核碎裂,留下不同的元素。這是一種核衰變。所有的電子、核子和原子核都是亞原子粒子。原子中電子的行為更接近于波而不是粒子。

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即原子序數,決定了原子屬於哪種化學元素。例如,每個銅原子含有29個質子。中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可以通過化學鍵與一個或多個原子相連,形成化合物,比如分子或晶體。在自然界中所觀察到的大多數物理變化都是由原子的締合和離解能力引起的。化學是研究這些變化的學科。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forbes- Quora- Consumer Tech-福爾摩楊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將原子放大1000萬倍後,會是什麼樣子?或許宇宙就在其中
    在顯微鏡和望遠鏡發明之前,人類只能通過肉眼來看待一切事物,在望遠鏡發明之後,人類能夠通過望遠鏡看到更遠的事物,在顯微鏡發明之後,人類能夠看見肉眼所看不見的事物。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已經不是曾經的樣子了,所能看到的也不是曾經能夠相比的。
  • 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於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出來了,微觀世界中同樣類型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觀測這些微小粒子的。按照平常的思路,只需要通過光學放大設備將這些微小粒子放大到足夠的倍數,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們的樣子了。
  • 人類肉眼可看見6000多顆恆星,我們能看見多遠的恆星?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一個良好的夜空下,我們可以看見滿天璀璨的群星。科學家把人們可以用肉眼觀測到的星體亮度稱為「視星等」,這是一個數值表述方式。也就是說,視星等的數字越小說明星體亮度越高,如果數字越大就說明星體亮度越暗。
  • 我們的世界呈現在動物眼中是什麼樣子
    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視覺感知取決於我們的眼睛如何處理光線。人是三色視覺,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存在三種視覺色素,可以觀察到紅色、綠色和藍色。如果某種視覺色素缺少或異常,就會造成色覺缺陷,即色盲。而動物處理光的方式則不同,有些動物只有兩種視錐細胞,這使它們部分色盲。
  • 如果你組成身體中每個粒子都轉化為暗物質粒子,那會是什麼樣呢?
    你是由普通原子和分子所組成的。但如果你是由暗物質組成的呢?這就是它存在的原理,對吧?如果你身體中的每一個粒子都轉化為暗物質粒子會是什麼樣子呢?在那種狀態下的你能夠堅持多久呢?這就是:如果你是由暗物質構成的話將要發生的事情!
  • 如果有一個針對人類的天敵,它會是什麼樣子,將怎樣影響我們?
    如果事情並非如此,而且我們必須警惕捕食者潛伏在附近或公開捕獵我們的可能性,那將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這個捕食者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的社會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圖為:電影鐵血戰士一個假想的天敵如果要知道這個天敵是什麼樣子,我們必須從動物世界裡尋找答案。
  • 在地球上肉眼可以看見行星嗎?
    例如天狼星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寓意,在我國它象徵著戰爭,例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古埃及天狼星代表著災難,每當它和太陽同升這個時節都是尼羅河泛濫的時期。因此說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行星,並且在古代就可以把這幾顆肉眼可見的行星和常規的恆星區分開來,因為恆星距離我們都太過於遙遠,近的4.22光年,遠都肉眼可見的在幾百光年遠外,因此在地球公轉一周,處在不同的位置上看恆星都是幾乎固定不動的。
  • 江穎 「看見」原子的極限
    如果水分子的局域環境有細微的差別和變化,最後效果可能就被平均掉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非常直觀的手段能夠把水的內部結構看清。」江穎重點關注原子尺度上的物性,他認為看清氫原子對研究水的結構尤為重要。「我常說水科學就是氫科學,如果想搞懂水,必須要把氫原子搞清楚,我們要清楚氫原子在水的內部的自由度,它是怎麼運動的,指向在哪裡?
  • 人體由大量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從哪來?人逝世後原子又會去哪?
    (高)眉宇原創2026:人身上的原子來自哪裡?人死後,原子又會去哪裡?自擬標題:人體由大量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從哪來?人逝世後原子又會去哪?引言:原子是什麼?原子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發揮著巨大作用,地球內幾乎所有事物都由原子構成,那麼,大量原子是從哪裡來的呢?說到原子,相信大家對它既熟悉又陌生,它廣泛存在於生活各處,但我們無法以肉眼看到它,也無法直接觸摸到它。從定義上來看,它是構成化學反應的最基本微粒,不可以再被分割。
  • 四個月的胎兒是什麼樣子?怎麼樣可以看看圖片呢?
    導讀:對於懷孕的媽媽們來說,寶寶的降臨是最值得讓人期待的事情,而有的媽媽也非常的關注自己孩子在肚子裡的成長狀況,有時候會想像,寶寶現在是什麼樣子了呢?是不是已經長出了好看的五官和健康的身體。
  • 原子的內部是什麼樣的?微觀世界中的原子已包含了整個宇宙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藉助顯微鏡就能觀察到的宏觀世界,另一種是微觀世界。在大多數人看來,宏觀世界才是最精彩的,因為在地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在人類社會中存在形形色色的人。然而也有人認為,微觀世界同樣精彩,只是很少人能夠發現其中的奧秘。
  • 不用顯微鏡,靠人類的肉眼,能直接觀察到原子和原子核嗎?
    人類的肉眼能直接觀察到原子和原子核嗎? 這是一個讀者的問題,他談到他眼前經常出現一些小黑點,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具有特異功能,可以直接看到原子或者原子核。
  • 人類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有多遠?——75億光年!
    人類肉眼能否看見一個物體,取決於物體發出的光在到達地球時,其可見光波段的亮度是否足夠強,如果一個物體的亮度足夠強,即便傳播很遠也可能被我們肉眼看見;目前有記錄的,人類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是2008年的一次伽瑪射線暴,對應天體距離地球75億光年。
  • 距離我們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是什麼樣子,肉眼怎麼看到它呢?
    這個星系比仙女座與我們距離稍遠,約280萬光年,視星等5.75等,是人眼能夠看到天體亮度暗弱的極限。觀測條件很好時,視力很好的人據說可以看到。如果這樣,三角座星系就是人類看到最遠的天體,其次就是仙女座星系了。
  • 既然我們都由原子構成,那原子究竟是什麼呢?答案你不會想到
    你也許會好奇你的身體裡有多少個原子。但很抱歉,我要讓你失望了,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有億億萬萬,很多很多。但是我能給出一些數據。2000萬個氫離子排成一列有1毫米長,大概像這樣(-)。你可以自己算一下你身體裡面到底有多少原子。
  • 【淺談原子物理】原子的基本狀況之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
    原子,是指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割,但不代表其本身不可再分割。我們沒有人真正用肉眼看見過原子,因為原子的線度超過了肉眼的最大辨識度。不同原子都有其特定物理結構。一個完整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也有一種特殊的電子,帶正電,叫正電子),中子不帶電,中子和質子則是由不同種的夸克組成,當然這都不在本節我們探討的範圍內。現在我們主要先來談一下原子物理中原子質量和大小的測定及其相關的問題。
  • 水面以下看見的水面是什麼樣子的?這款遊戲告訴您!附科學原理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考慮過一個這樣的問題:從水面以下看到的水面是什麼樣子的?不過可能只是考慮過,現實生活又很難有機會真正到水下去看,筆者現在都還不會憋氣呢。但是現實中做不到的,不代表我們就不可能知道了,因為我們可以去遊戲裡看看。
  • 如果原子大如地球,那原子核有多大?
    對於原子而言,原子核之外還有電子,原子核要比原子小得多。不同的元素,包含了不同的質子、中子和電子,所以它們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另外,原子的半徑依據不同的定義,比如玻爾半徑、範德華半徑,也有不同的大小。下面以氫原子為例做個簡單說明。
  • 如果我們的手機不貼膜,一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呢?一起來看看
    我們的身邊的功能機的時代,諾基亞可以說它風靡全球了,當然,大家喜歡它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抗摔能力是非常強的,不管是摔到地上,還是有了磕碰,他都完好如初,還有的人說,諾基亞的手機可以用來砸核桃了,在大家心裡他可是一個軍用級別的手機呢。
  •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相信每次提到熊貓大家腦海中出現的都是一個胖胖的萌熊,一直以來熊貓給人的印象都是可愛萌萌噠,然而熊貓的本性並不是這樣的,熊貓的戰鬥力非常強,它的牙齒的咬合力僅次與鱷魚,只是現在生存環境沒有能夠威脅到他們的,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熊貓給你的感覺就是可愛,那麼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的祖先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和熊貓的本性一樣,還是走可愛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