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通鑑|股份公司內部的「撕裂」現象

2020-12-13 澎湃新聞

文|陳彩虹

現代公司的資本來源,通常是多元的,股份公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從形式上看,一家新的股份公司建立,這家公司就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整體,出現在世人面前。然而,從實際來看,不同的資本來源通過不同的方式,在公司裡都有自己的代表,它們不只是組合成了當下公司的全部資本,同時也帶來了不同出資方的理念、經驗和某些獨特的「利益訴求」,這使得公司有著「物理拼塊式」的初始特性,潛在地存在「部分撕裂整體」的力量。

觀察看到,一些股份公司建立後,並未遵循一般公司的「生命周期規律」,即出生、成長到發展高峰,再到調整、衰變,而後開啟新的發展階段的過程,而是出人意料地半途夭折,或是起伏跌宕、折騰不已。究其原因,就是不同出資方相互撕裂整體公司的「內耗」,導致了公司的迅速崩塌。

從這個視角來看,股份公司從建立開始,就存在著「整體自我生存」和「股東競相撕裂」的兩股力量之間的博弈。不無遺憾的是,公司治理中每天圍繞這樣的「博弈」 而上演的一幕幕活劇,並未出現在公司治理理論的視野和公司治理實踐的關注之中。因此,提出這個「撕裂」問題本身,就是一件於公司治理價值不凡的事情。

以股份公司建立為起點,我們溯流而上,不同的資本來源就展現在面前。一般而論,按照規模,資本有大、中、小之分;按照主體, 資本有個人、企業和政府等之分;按照性質,資本則有私人、集體和國有之分;按照國別界線,資本又有國外資本和本國資本之分,等等。不論何種類型的資本,基於資本的「前綴」界定,也就是資本的明確屬性規定,如私人資本、集體資本和國有資本等,這些資本至少是附著有不盡相同的「特殊目標」 的。以國有資本為例,它的目標就不僅僅是資本自身的保值、增值, 還帶有主權國家的意志、社會目標和公共倫理價值選擇等。當不同的資本「結合」到一起,建立一家股份公司時,不同資本的原有屬性, 也就隨之而來。或者說,各種不同的資本聚合為一體的公司,並不意味著這些資本就會自然斷舍原有的資本內在規定,瞬間「轉化」為新成立公司資本共有的「新屬性」。因此,現代股份公司所謂的「撕裂」,可近似於認定為一種「自然現象」。

股份公司中不同資本通常附著的不同理念、經驗和特種「利益訴求」,一點都不隱秘,而是相當地外顯。這些附著成分的差異,構成了公司基本的矛盾和對立。當股份公司戰略制定、資源配置、業績分配等出現分歧時,「部分撕裂整體」的博弈就應時出現。頗有意味的是,這些附著成分,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構造出「撕裂」的巨大力量,更不用講它們組合性地作用了。在這裡,我們先分析單一的附著成分帶來的「撕裂」問題。

一是理念差異的問題。不同資本的不同理念,通常帶給公司的,是深層次的戰略對立和各個層面的戰術衝突。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思想觀念比利益更具有統治力。這一說法,在股份公司中得到了有力證實。不同資本附著的不同理念,潛在地、深刻地統治著不同資本在公司裡的不同代表,他們之間哪怕是不大的理念差別,也會走向公司的戰略層面。我們經常看到,公司治理高層在討論和研究戰略時,表面上看,是將公司作為整體,以公司自身的生存、發展為核心,實際上,是出資各方從各自資本理念的角度,博弈原有資本的理念在公司中的地位,力爭某種既有的意識形態對公司戰略「主導」或「影響」。結果就是,形成的公司戰略顯現出不同資本理念博弈的鮮明特性,至於這種戰略是否最適合於公司,並非博弈的主要內容。毫無疑問,相隨而來的,就是戰術層面日常化的「角力」——某些在戰略理念上得不到地位的資本代表, 時常會將他們的不同理念帶到戰術層面去,這些層面的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二是經驗相左的問題。不同資本的不同經驗,帶給公司的是現實運作路徑的分歧和矛盾。經濟學的「路徑依賴理論」,顯然是源自於經濟生活的。在許多股份公司中, 不同資本的歷史軌跡「合流」起來,首先構造的,就是源自歷史經驗差異在運作路徑上「依賴因素」 的對立。這種對立最經典的表現, 是所有的出資方,特別是主要的出資方,將原有經歷過的自身個案經驗當成「普遍適用」的邏輯,強力地、照搬式地向現有股份公司演化。鑑於天下並無經驗全然一致的資本實踐,如此的個案經驗「邏輯化」,自然要排斥其他方的經驗, 公司運作路徑的選擇,就是一場你來我往的經驗之爭了。在如此的格局之下,股份公司最後形成的運作路徑,大多有「強勢資本」的特點,它表明這類資本的原有經驗被簡單地「複製」到了現有股份公司之中。不幸的是,這也預示了現有股份公司較大的風險——只要運作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不同於這些資本曾經有過的環境和條件,公司運作路徑就必定曲折多難。例如, 一些「母公司」運作不錯,其「經驗」用於股份制的「子公司」運作就較差,便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現實典型案例。

三是利益分裂的問題。不同資本聚合在股份公司之後,一種共同的利益關聯就建立起來,這是股份制公司最大的價值所在。與此同時,觀察看到,幾乎所有的不同資本,都有各自特殊的「利益訴求」,與股份公司自身發展無關, 甚至相悖。例如,有的資本是以服務「母體公司」的戰略為目的的, 早年中外合資企業一些外方資本就是為母公司打開中國市場而投資合資企業的;又如以往一些中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挪用」公司的資金,顯然是在服務於大股東「自有的」其他目的,而非服務投資所在的公司。因此,股份公司建立開始,內部就存在這種「公司共同利益」和「資本特殊訴求」之間的「利益戰爭」。如果說,不同資本的理念、經驗問題,帶來摩擦、對立和衝突,潛在地影響公司的發展趨勢,那麼,「利益戰爭」對公司的損傷性影響,就是直截了當的, 它將公司內在的不同資本之間的矛盾通過利益的爭奪表面化,「廝殺」走向了前臺。

在公司治理實踐中,上面三種不同資本附著的不同理念、經驗和特種「利益訴求」是混而出現的, 很少有單一因素博弈的時候。這就在無形中告訴我們,三種因素中, 理念和經驗是工具性質的,而特種「利益訴求」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說,理念和經驗是服務於特種「利益訴求」的。因此,從目的的視角來看,只要不同資本各自特種的「利益訴求」存在,附著資本之上的不同理念和經驗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就是必然的、常態的。一個重大的結論就是,不同資本的特種「利益訴求」是構成股份公司內部「撕裂」的核心所在。看到了這一點, 就看到了股份公司制度的內在根本特徵之一。

既然如此的「撕裂」是難以避免的「自然現象」,試圖消滅這種現象就不具有可能性,因為這是由不同資本的不同初始屬性決定的。毫無疑問,這種「撕裂」對於股份公司的正常運行,極為不利,公司的生存和發展迫切要求改變,至少是改善這種狀況。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一個頗為棘手的公司治理的大問題。

不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實踐中看,不同資本聚合到一家股份公司之後,圍繞這家公司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一定會形成「共同利益」。畢竟,只有當股份公司發展得好,所有的資本才能保值、增殖,所有的資本才能實現自我部分特種的「利益訴求」。應當說,這股力量也很強大,它保證了大量股份公司在較為正常的軌道上行進。就此而論,股份公司一經建立,「共同利益」和「特種利益訴求」 的博弈序幕就正式拉開。歷史賦予股份公司治理的重大任務之一,就是力爭這種正向的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地抗衡並逐漸弱化「撕裂」的力量。

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正向的力量存在於公司的什麼地方?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觀察和細緻分析的問題。此文專司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留待後續專文負責。

作者為高級經濟師,長期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曾任建行首爾分行總經理、建行董事會秘書等職,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誌2019年第24期

圖片取自網絡

| 友號推薦 |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發展觀察》微信公眾號(ID:ichinado)

=====中國智庫 China Think Tank=====

感謝關注和傳播「中國智庫」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智庫》《中國發展觀察》均為中國發展出版社旗下的連續出版物。

《中國智庫》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具有雜誌特點和思想庫色彩的智庫論叢。旨在讓決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間聲音,讓決策內容和過程更多地為民眾理解和認可,在政府與理論界和民眾之間搭建橋梁。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具有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管理通鑑|股份公司內部的「撕裂」現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撕裂」現象
    疫情一開始,在微信和微博上就開始了觀點的撕裂。直到今天沒有停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梳理的社會現象。 自從新媒體發展起來之後,輿情方面就存在明顯的兩個輿論場,一個是官方輿論場,一個是民間輿論場。兩個輿論場之間既有契合,也會有分裂甚至是撕裂現象發生。這裡從社會學角度出發,將分析和梳理撕裂現象的點,主要放在民間輿論場上。
  • 講座︱辛德勇:怎樣讀《通鑑》
    與這兩部書相比,張煦侯先生的《通鑑學》,是目前我所見到的一部論述最為詳明的《通鑑》導讀書籍了。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是怎樣讀《通鑑》?關於這一問題,我想先在張煦侯先生等人已有論述的基礎上,補充說明一下普通非專業讀者應該怎樣入門,即怎樣走近《通鑑》,怎樣走入《通鑑》一書。
  • 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2019年度報告摘要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等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的規定,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將2019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專項說明如下:  一、募集資金基本情況  (一)實際募集資金金額、
  • 東華軟體股份公司2015年度報告摘要
    全面預算管理軟體:  2015年,厚盾繼續以全面預算管理產品為核心,圍繞企業風險及內部控制的產品進行深入開發,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7、會議以10票同意、0票反對,0票棄權,審議通過了《2015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東華軟體股份公司2015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詳見2016年4月26日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  公司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分別對本議案發表了意見,詳見2016年4月26日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
  • 社區股份公司:職業經理人叩響變革之門
    壆崗社區股份公司董事長陳桂洪與其壆崗「戰友們」設計的合作模式是,壆崗社區與中亞集團合作開發,共同成立新的經濟實體——壆崗中亞電子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壆崗社區股份公司佔有40%的股份,中亞集團佔有60%的股份,在新公司的董事會中,壆崗人佔據10席中的4席。「社區最需要的是管理團隊、人才和管理經驗,我們的思路是通過合作,引入民營公司的這些財富,來帶動股份公司的發展。」
  • 劉曉輝分別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公司 湖南高速集團公司領導舉行...
    劉曉輝分別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公司 湖南高速集團公司領導舉行會談 2020-07-17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華軟體股份公司
    一、對外投資概述1、對外投資的基本情況近日,東華軟體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東華軟體」)與北京中潞福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潞福銀」)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合作設立東華福銀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暫定名,以工商管理部門最終核准登記的名稱為準,以下簡稱「併購基金」或「合夥企業」)。
  • 敵在本能寺| 美國內部越撕裂,越需要一個外部敵人
    本文不涉任何價值判斷,也不談國與國之間的是非,那些東西,講白就是立場問題,本文僅從一個側面,僅僅是一個側面,談談美帝因為內部問題而導致的國際政治和外交大變化
  • 蘇登科《續資治通鑑長編》蘇姓史料
    《續資治通鑑長編》(下稱《長編》)是了解和研究北宋歷史最基本的史籍之一。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燾字仁甫,四川眉州丹稜人。該書仿司馬光著《資治通鑑》體例,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960年),迄於宋欽宗趙桓靖康(1127年),記北宋九朝168年事,歷時四十年,於淳熙十年(1183年)完稿,定名《續資治通鑑長編》。作者於正史、實錄、政書之外,凡家錄、野記,廣徵博採,校其同異,訂其疑誤,考證嚴謹,多有依據。凡記載不同者,則兩存是說,時附己見,以注文標出,為後人保留了大量的北宋史料。
  • 俞可平主編《政治通鑑》出版,探尋通鑑視野下的政治科學
    7月30日,《政治通鑑》新書發布會暨「通鑑視野下的政治科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北京大學教授俞可平等出席了新書發布會。據《政治通鑑》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俞可平介紹,啟動於2017年的「政治通鑑」是一項大型的政治學基礎研究工程,被列入北京大學「雙一流」專項資助計劃及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劃。
  • 通鑑紀事本末(註譯本)全42卷 —— 治道盡在,鑑往知來
    治道盡在鑑往知來讀懂《通鑑紀事本末》 領悟《資治通鑑》精華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十餘所著名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聯合攻關,詳解、詳註、全譯。以南宋史學家袁樞的歷史巨著《通鑑紀事本末》為藍本的大型古籍名著今注今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採用編年體,「或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讀者閱之不易。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材料全部來自《資治通鑑》。他將《資治通鑑》中依時間而散在諸卷的事件經過加以整合,一事一題、首尾完整、簡明扼要,創立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紀事本末體,問世以來深得歷代學者推崇。
  • 「大覺醒運動」是宗教內部矛盾,卻成了撕裂美國的開始,為什麼?
    1743年,美國出現了「大覺醒運動」,基督教教會分裂成傳統派和振奮派,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和威信,雙方爭鬥不休,順便也撕裂了美國社會。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僅僅是因為宗教一直在美國社會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還因為這二者的分歧與歐洲基督教內部關於教義之爭完全不同。
  • 我就要註冊成股份公司!這樣真的好嗎?
    這就需要我們多股份公司的體制規定有更詳細的了解。下面我們就除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以外的普通股份公司(以下簡稱 「非上市股份公司」 )的公司變更登記、股份轉讓、股東身份界定的維度進行以下詳細說明!公司變更登記事項我們翻看一些法規,可以發現《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中第九條、第二十六條、三十四條中在對於關於公司辦理變更登記事項的相關規定中,都沒有對股份公司股東變更需要作出辦理變更登記的規定,只有當股份公司發起人改變姓名或者名稱時須進行變更登記。
  • 股份公司成立條件是什麼,具體是怎樣的?
    現在很多朋友們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好,會選擇自己創業,而自己創業的話,不少的朋友們都會開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們國家公司的主要類型之一,一般是採用發起設立或者是募資設立的方式來成立,那麼股份公司成立條件是什麼,具體是怎樣的?
  • 股份公司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由股份公司董事長戴厚良主持。董事李雲鵬、喻寶才、馬永生、凌逸群、劉中雲,獨立董事湯敏、樊綱、蔡洪濱、吳嘉寧出席。公司監事會成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列席會議。會上,戴厚良做2018年董事會工作報告,馬永生做關於2018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2019年工作安排的報告。
  • 陰道撕裂是怎麼回事?
    對於生產過的女性朋友來講有很多人出現了陰道撕裂的情況,當然並不是所有生產過的女性都會這樣,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做出具體的分析,不過有些人對陰道撕裂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感覺到擔心與害怕,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那麼陰道撕裂是怎麼回事呢?
  • 成都男性性生活包皮撕裂是什麼原因?
    成都男性性生活包皮撕裂是什麼原因? 時間:2019-12-26 14:48 成都曙光醫院男科 性生活包皮撕裂!顧名思義,這是很痛苦的問題了,就是在性生活中包皮出現了破損的問題,既會威脅健康還會影響夫妻關係的,因此您要謹慎點處理,不要耽誤!
  • ...諾裡爾斯克鎳業採礦冶金公開股份公司取消「NORILSK COMBINE H...
    〔2020〕25號近日,我所收到諾裡爾斯克鎳業採礦冶金公開股份公司關於取消該公司極地分部生產的「NORILSK COMBINE H-1」牌電解鎳在我所註冊品牌資格的相關申請。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有色金屬交割商品註冊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1.同意諾裡爾斯克鎳業採礦冶金公開股份公司取消「NORILSK COMBINE H-1」牌電解鎳在我所註冊品牌資格的申請。
  • 強化內部審計 加強審計管理 提升管理效益
    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內部審計要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中心,開展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促進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向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轉型,既符合集團內部審計內向型和增值型的定位,同時也給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公告]中文傳媒: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建立完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和晉升管理體系。建立人才合理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不斷適應上市公司發展的新要求。 5.合同管理風險 公司的合同管理尚需進一步加強。隨著公司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展,日常經營中的交易事項越來越多,目前在股份公司層面對各下屬單位合同的總體把控力度尚有欠缺,可能會為上市公司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