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學生課後服務活動,增強教育服務能力,解決民生問題的工程

2020-09-03 暖陽鴿說教

當前,一些地方有條件的學校實行學生自願參加&34;活動。這是在學校教育的區域外的延伸教育,是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是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孩子困難的一項民生工程。

一、理解&34;和&34;的教育誤區,才能讓課後服務真正走向解決民生問題的工程。

開展中小學的課後服務是在學校正常教育課外施行的。

(一)時間的切換。

某種角度上來說,學校教育的教育教學任務已&34;,然後再進入課後服務的&34;時間。

(二)角色的轉換。

1、學校稱謂更換。學校在無形中轉變成了第三方的&34;。

2、學校校長的角色替換。

(1)成了&34;。

如果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直接利用學校的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那麼學校校長就轉換成了 &34;;

(2)成了&34;。

如果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當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資源與學校協作形成課後服務工作合力,那麼學校校長也就轉換成了 &34;。

3、學校教職工的角色。

(1)教師的角色。

&34;的教師已轉換成了&34;或&34;。

(2)職工的角色。

保安和後勤人員也就成了&34;的保衛與服務人員。


(三)項目的更換。

那麼,對於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家庭的家長、學生各方面的角色定位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認為學校不可收費的問題就變成是物價局審核通過的合規合法的合理收費;教師和家長認為不可在&34;開展的正當興趣培訓就變成了合符規定的項目培訓。

(四)問題的兌變。

在課後服務時間裡產生的問題,不是國家教育事業單位與群眾的大眾化問題,而是兌變成家庭與第三方&34;之間的問題,把矛盾之間的跨度縮小化,這樣比較容易化解或協調了。

這樣,解決好了&34;的教育的思想意識問題,才能讓課後服務真正走向解決好和辦好民生問題的工程。

二、實行&34;的可行性,決定於學校當前的設施場室建設配備。

(一)文件支撐。

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提出要求。說明國家教育事業已考慮到了學生教育不應局限於在校教育教育,還應為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未能按時接送學生的困難,從而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解決民生。

國家教育就好比是&34;,除了&34;,還要有&34;、&34;、&34;等多種形式的辦廠與創業機構。那麼,國家教育事業除了國家政府財政教育辦學,同樣允許國家財政開展&34;、&34;的民生工作,因而,實行&34;是今後勢在必行的。

(三)實行條件。

&34;工作實行的情況,要決定於學校當前的設施場室建設配備。1、條件允許。如果學校的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合符條件,則要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強化學校管理,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制度,完善工作措施,認真做好具體的課後服務工作。

2、條件不允許。

學校不符合辦&34;的條件,但又需求開展&34;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學校、社區、校外活動中心等資源,做好課後服務工作,可採用由&34;招標借用學校的場地去開展,具體的課後服務制度、工作措施、服務工作類型,則有&34;與學校協商決定,學校則協調與督促開展&34;工作狀況就行。


三、開展&34;的適合性,是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依託。

學校開展&34;工作是得民心的教育服務工程,&34;要堅持&34;為原則,做到對家長和學生的適合性,才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依託,才能真正解決需要幫助家長解決的&34;。

(一)完善機制。

學校&34;要充分徵求家長意見,主動向家長告知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長申請、班級審核、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

(二)適合項目。

1、適合人群。

學校&34;要優先保障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亟需服務群體;家長自願申請,學生自主參與的人選。

2、適合項目。

學校&34;的內容應依據《意見》的要求,以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以及娛樂遊戲、拓展訓練、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為主,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要不斷查核,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34;。

3、安全保障。

學校&34;應強化活動場所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管理制度,制定並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和應急預案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這樣,學校開展&34;工作做到既解決民眾的困難,又不會給未參與的學生和家長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或者學習進度的擔憂。


四、解決&34;的教育矛盾衝突,構建具有特色服務的工作模式。

當學校&34;要開展時,最大的教育矛盾衝突就是資金來源與人員安排問題。

(一)資金&34;問題。

學校&34;的教育經費可以通過&34;、&34;等方式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如果&34;的則有當地物價局審核收費項目,由&34;或&34;一點,家長出一點的辦法去彌補服務人員的待遇補助,避免有家長又認為是學校亂收&34;的問題。

(二)人員聘用。

學校&34;的工作需要&34;,那麼,學校&34;機構可以一方面聘請校外的專業類項的資深&34;來校培訓;另一方面繼續&34;在校有意向和自願留校參加&34;的教師來培訓與輔導。


(三)錄用待遇。

上面兩方面&34;的教師都是由學校&34;機構(包括第三方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來統付待遇的,是在政策範圍內的個人所得。這樣才能避免有家長又&34;教師獲得參與課外學生輔導費用,或說是課堂上就不好講授傳授知識,課後才傳授&34;的說法。其實教師參與的是其專長的培訓,與教學內容可說無關。

(四)服務體系。

學校&34;工作應納入中小學校考評體系,加強督導檢查,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積極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課後服務工作模式。也就是說參與&34;工作的學校與教師均要進行考核,如存在民眾反響特別大或者發生重大糾紛問題,就要調離&34;工作機構,可以不再錄用,才能促進學校&34;工作的創新發展。

總之,課後服務是近幾年為了解決家長因&34;造成接送問題而衍生的教育延伸服務工作。這就像是新開闢耕種土地,需要&34;、&34;、&34;等艱難的勞動過程。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積極探索課後服務工作模式,確保對不參加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把&34;辦成人民滿意的&34;。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

相關焦點

  • 課後服務好處良多,中小學校老師的利益與壓力怎麼解決?
    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但是時至今日,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概括起來,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1、從事課後服務工作老師的報酬問題。課後服務顯然加大了參與教師的工作量,擠佔了老師大量的休息時間,這個額外勞動付出,應該具體執行什麼樣的補貼標準呢?
  • ...解決學生看護之「憂」 解讀我省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指導意見
    《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由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共同出臺,決定於2019年年底前全面實行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破解家長放學接送之「難」,解決學生課後看護之「憂」。《指導意見》出臺有什麼依據和意義?有什麼新舉措?服務人員如何保障?安全性又如何保障?本報記者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教育專家進行了解讀。
  • 教育部:中小學生是否接受課後服務,由學生和家長自願選擇
    教育部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192號(教育類014號)提案的答覆中提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各地在這方面作了積極努力和有益探索,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 蓬溪縣教育和體育局關於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告家長書
    一、什麼是課後服務?課後服務是教育部深化教學改革的新舉措,實施學校在縣(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優勢,縱深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提升教育獲得感的民生工程和惠民舉措。
  • 「中小學課後服務」要來了?家長們了解一下
    ,增強學生體魄。優先保障小學低年級學生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晚於18∶00課後服務是為了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進一步增強教育公共服務能力。課後服務的對象為中小學生,優先保障小學低年級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群體的需求。
  • 鄭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實行免費制度
    為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緩解中小學生課後家長工作時間管理難問題,8月6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我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堅持公益性、服務性原則,實行免費制度,優先保障小學低年級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亟待服務群體
  • 多彩課後時光 魅力無限綻放!新鄉高新區振中小學課後服務掠影
    為進一步增強學校教育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民生,減輕家長負擔,新鄉高新區振中小學自上周全面開展了課後服務。學校為學生搭建了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成長舞臺,學生可根據自身愛好和個性特長選擇合適的服務項目,通過線上小程序自願報名。 學校延時服務內容包括作業輔導、課外閱讀、特色活動和美育類課程。
  • 安徽省政協委員:建議將中小學生課後服務納入省級民生工程
    鼓勵現有幼兒園增設託管班拓展託育服務、對電動車充電政府應統一規劃和標準、將中小學生課後服務納入省級民生工程……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們就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關注點提出多項建議。
  • 是什麼限制了學校開展課後服務?
    校內課後服務以學校為主體,放學後為學生提供託管服務,解決了學生放學時間與家長接送時間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充分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普惠式託管服務以及素質類培訓服務,培養學生的興趣。由於校內託管屬於一項民生工程,收費並不會太高,對於老師來說是增加「額外」的工作負擔。老師的工作時間被延長,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私人生活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完成正常的授課之餘還需要提供課後時間的教育服務,讓不少一線教師超負荷、超工作量地運轉。
  • 課後延時服務打造素質教育「第二課堂」
    開學第一天,小學生課後託管問題備受關注,我市自2014年探索開展課後延時服務,作為在更寬領域發展素質教育的新陣地,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緊密結合,統籌謀劃,穩步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全市小學已實現全覆蓋。
  • 走出一條溫暖人心的課後服務之路
    為幫助家長解決工作時間和學校作息時間不同步、不能監管孩子的困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納眾智慧教育積極響應政府印發的《湛江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上級相關部門工作要求,從今年6月開始,正式開啟課後服務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堅守教育初心,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溫暖人心的課後服務之路。
  • 貝爾安親開展課後服務工作,深圳校區積極參與標準制定
    教育部在《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課後服務工作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幫助課後服務行業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根據這一精神,貝爾安親各個校區都積極參與課後服務工作標準化完善工作。
  • 濱州所有小學全面開展「課後服務」!
    >家長們的福利來了今年8月,市關工委聯合市教育局、市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出臺《濱州市教育局等5部門落實<山東省教育廳等4部門關於全面推進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進一步增強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滿足我市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多元需求。
  • 2020年,學生校內課後看護服務將有新變化?拭目以待
    (據FM1059延邊交通文藝廣播報導)今年我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我州要推行中小學課後服務。在剛剛結束的州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州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有關課後託管,尤其是小學生課後託管的問題引發州人大代表和州政協委員熱議。
  • 課後「小服務」解決「大麻煩」
    現在好了,別看孩子放學後只在學校多待了短短一個小時,既能把作業完成,又能參加興趣活動,『官方』帶娃,解決了我們的『大麻煩』。」8月19日,提起課後延時服務,學生家長王麗娟連連感慨。在王麗娟孩子所在的新鄉市新區小學,從下午四點半下課鈴響,課後延時服務就開始了:有的學生收起書包,到跆拳道、擊劍、無人機等社團參加活動,這樣的活動有30餘種可供學生按興趣選擇;還有的學生拿出作業本,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作業輔導+社團活動」模式兼顧了學生知識學習與全面發展,備受好評。
  • 多彩社團活動 助力課後服務
    經典誦讀社團不時傳出郎朗的誦讀聲;花開棋社,學生兩兩一組安靜對弈;繪聲繪色美術社團的同學們借著校園內的桌球案創意繪畫;巧手坊手工社團的學生們則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體驗衍紙創作的快樂……8個特色社團,多彩的課程,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後服務時間。
  • 校內託管服務,解決的不應只是「接送難題」
    隨著國家教育局在2017年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各地紛紛開始制定相關的政策,推動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的開展。下午三點半之後的校內課後服務,也叫校內託管,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但解決部分家庭接送孩子的困難,還可以通過課後服務來拓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興趣。
  • 日照市第三實驗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點、線、面」
    直播日照9月10日訊 課後服務工作是落實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為了讓學校教育資源作用發揮到最大化,讓每個學生充分享受學校教育資源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日照市第三實驗小學在這方面有他們獨到的做法。
  • 朔城區五中:課後服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為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展現個性特長,促進全面發展,朔城區五中為孩子們搭建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成長舞臺,讓孩子們在五中快樂追夢,激情圓夢,幸福成長。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宗旨,努力開展讓家長滿意的課後服務,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 《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來了!
    由政府主導,推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學校具體落實並承擔主體責任,整合各方資源,鼓勵校內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積極參與,或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解決校內資源不足問題。(二)堅持五育並舉、因材施教原則。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開展有利於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的各種教育服務活動,因材施教,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