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輿情:華為與前員工司法糾紛 巨輪碾過小草

2021-01-07 同花順財經

閱讀背景:一筆30萬元的離職賠償款反成「敲詐勒索金」,華為前員工李洪元遭到251天羈押一事引發輿論關注,華為的回應更是讓相關輿情持續發酵。

整體信息報導量走勢(來源:眾雲大數據平臺)

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開發的「眾雲大數據平臺」的監測結果,自11月28日,華為前員工李洪元因離職賠償金問題,而被投訴敲詐勒索遭羈押251天的事件曝光後,輿情開始持續發酵,至12月02日華為回應後,輿情被推至最頂峰,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達2.2億,討論量4萬。

輿情要點

華為前員工被羈押251天

11月28日,有自媒體曝光了一份《刑事賠償決定書》,將華為與一位前員工的糾葛展現在了公眾面前。此事一經曝光,便收穫了外界無數的關注。大家懷疑李洪元是否因為要求離職補償而被當初所在部門惡意構陷。

李洪元於2005年入職華為,2018年1月離職。雙方經商談(協商中李洪元錄音備案)同意給李洪元補發331576.73元離職補償。2018年3月,李洪元過去所在部門的秘書,通過私人帳戶向其轉款304742.98元(稅後金額,交易摘要為「離職金額補償」)。

2018年12月16日,李洪元卻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並於2019年1月22日被逮捕。但最終因「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於2019年8月23日被釋放,總共被羈押了251天。

深圳檢方作出的《刑事賠償決定書》顯示:國家賠償李洪元10.7萬元,並表示要向華為公司發函,為李恢復名譽。

華為119字回應:支持其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

華為2日作出回應:華為有權利,也有義務,並基於事實對於涉嫌違法的行為向司法機關舉報。我們尊重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檢察院和法院的決定。如果李洪元認為他的權益受到了損害,我們支持他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包括起訴華為。這也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對此,李洪元妻子認為,回應內容屬大公司作風,見怪不怪,先冷靜下來再考慮該怎麼辦。

當事人說:舉報業務造假後離職

據第一財經消息,李洪元在看到華為官方回應後表示:「大家看看先,我聽全國人民的。」

李洪元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稱,他所在部門業務造假很早就開始了,公司大量資金被佔用,倉儲、存貨方面都承擔著巨額損失。他是出於對華為的感情,想要遏制這股歪風才舉報。

李洪元被抓的時候警察告訴他,華為報了案,抓他的原因是涉嫌職務侵佔。但到了派出所以後,他的罪名就變成了洩露商業機密。

被關押的251天李洪元經歷了什麼?思考今後的人生,與律師一起想辦法。母親一個禮拜之內瘦了6斤,爺爺在這期間去世。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李洪元並非一直是對抗姿態,而是希望和解問題,他表示:「感謝公司這13年對我的培養,出了這個事並不是公司願意看到的,也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是公司內部一小撮腐敗份子,利用公司的影響力來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期望公司能儘早溝通,一起妥善解決。」

媒體觀點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粉絲數2029萬)發微博稱:李洪元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司法機關最終判他無罪,並給予國家賠償,這是事情對錯一錘定音的結論。華為公司沒能及時作出反應,幫助這一衝突以更合理的方式化解,這反映了華為的管理是存在缺陷的。與此同時,不主張將這件事情過度上綱上線,用它來對整個華為公司進行道義上的否定,這樣做不夠理性和實事求是。

南都評論:刑事追責程序為企業和個人所裹挾,不僅使當事人的人身權益被侵害,而且讓國家機關的權威和公信付出代價。從可能的報假案到做偽證、誣告陷害,涉事企業及其相關責任人不能一直沉默以對,必須給公眾一個交待,這是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與自覺。而國家機關對此亦須繼續調查,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給出必要的懲罰。

澎湃新聞:以華為之大,以華為之強,可以在法律範圍內,讓一個員工的生活天翻地覆。但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狼性之外,還當有同理心和悲憫。企業有大的目標,員工更有小的尊嚴,不能為了大的目標而隨便輕視個體的小尊嚴。華為的巨輪轟隆隆碾過,卻不屑向被壓倒的小草說一聲道歉!於是,所有小草都生氣了。再大的企業,也是由一個個勞動者組成的;再大的道德光環,也不能侵蝕一個公民的尊嚴和人身自由。

微信公號「即刻國際」:網易暴力裁員尚且給人留有一線生機。但是華為比網易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僅裁員,順手還把自家的無罪的前員工送進了監獄。無法想像這是一個多麼冷酷的公司才做出如此決定。或許這才是華為一直提倡狼性的理由吧。生而為人,卻沒有人性。化身為狼,只享受血食帶來的快感。

微信公號「呦呦鹿鳴:前一陣,因為一些國外組織對華為的壓制,我們大多數人,都免費做了華為的宣傳員,支持華為公司作為中國企業代表挺過這一難關,對華為要員在國外被羈押一事,上上下下動用了大量資源給予華為支持,生怕華為受了一點委屈。然而,誰能想到,也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對自己的員工,也出手這麼狠,甚至更狠,當這個事情終於曝光,卻又是這樣一個回應。

律師童彬超在接受21世紀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李洪元不是被拘留,而是刑事羈押,而李洪元被羈押200多天是符合法律規定期限的。此外,檢察院決定不起訴,並不等於可以得出華為誣告陷害的結論。

熱門文章(來源:眾雲大數據平臺)

網民觀點選摘

微信用戶@弗拉基米爾-凱申:如果沒有錄音,後果不堪設想。

微信用戶@Eric:員工一定要懂得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有現代法治社會的思維,對抗不合理制度。只有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意識,我們的企業和國家才能更好!

微博認證為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知名法律博主@鄧學平律師(粉絲數59萬):希望深圳公安、檢察機關能夠站出來做出澄清。再大的企業,也是由一個個勞動者組成的;再大的道德光環,也不能侵蝕一個公民的尊嚴和人身自由。

微博認證為知名網際網路資訊博主、微博故事原創作者、微博籤約自媒體的@John譙華(粉絲數57萬)表示,更希望看到華為拿出整頓方案,直接面對目前企業做大做強後內部存在的問題。

知乎用戶@老薑:公眾即潛在的消費者,消費者即公眾,你消費公眾的愛國熱情,公眾消費你的產品,你難道就沒有義務給公眾一個滿意嗎。

微信用戶@拓噠:關於此類事件(大廠與職工待遇)不斷爆出,這類問題如何出現、如何解決值得深思。

輿情點評

華為回應冰冷,企業形象再受重創

30餘萬元的離職補償金,居然讓一名司齡超過10年的員工被起訴敲詐勒索而拘留。華為對此的回應沒有事實說明,沒有解釋,更沒有道歉,而且態度居高臨下。從回應效果看,公眾等到的只是華為冷冰冰的回應。

事件之所以會在網絡上沸沸揚揚,並非只是因為李洪元被冤,更是源於事件背後反映的「在強勢的企業面前,個體權益如何保障」的集體焦慮。儘管該案屬於勞資糾紛,可以在法律框架下解決,但是,公眾期待華為對前員工講感情、向李洪元道歉的訴求顯而易見,而華為對此有意迴避,希望把事件拉回至司法的解決途徑,發揮自身應對法律案件的優勢。事件發酵過程中,華為沒能使衝突向著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化解,也反映了華為在企業管理方面是存在缺陷的。

企業會有自己的商業目標和管理規範,但是,再大的企業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員工組成的。在「狼性」管理之餘,企業更應當有同理心,有溫度地處理問題,才能夠讓員工齊心協力追求宏偉目標,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的高速發展。(袁勃,邱越,實習生徐銘躍,王娟)

來源: 人民網

相關焦點

  • 華為送前員工進看守所 曾任啥職位?要震懾誰?!
    原標題:華為送前員工進看守所,曾任什麼職位?華為要震懾誰?馬上就要過年了,華為6名前員工估計要在看守所過年。有內部人士稱,張慧敏是華為P6的總架構師,P6設計團隊曾經獲得華為內部大獎,一部P6提1元錢作為獎勵,獎勵達數百萬元。數位涉案前員工所在平臺公司與樂視系有關聯華為稱上述前員工拿著華為的智慧財產權到外面去賺錢,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但華為並不願意將此次行動和某個公司直接掛鈎。這符合華為的一貫風格,不喜歡在輿論中爭長短,但該做的一點都不會少,必要時就進入司法環節。
  • 「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讓糾紛「就地」解決
    7月6日,郭先生與高某、黃某因合夥經營建築材料問題發生糾紛,8月3日,他拿著起訴狀來到梁村法庭,準備辦理立案。但該庭庭長在了解案情後,決定與雙方當事人初步溝通,徵求雙方意見開展訴前調解工作。之後,原本將要對簿公堂的雙方,都坐在了梁村鎮訴前調解工作室裡,聽法官和調解員耐心地給他們疏解問題。
  • 「華為」前員工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案一審宣判?
    ·事件回顧 引起廣泛關注的華為前員工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案在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的研製和生產為特徵的上市公司,從涉嫌侵犯思科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稍稍抽身後,又發生一起前員工涉嫌侵犯其商業秘密事件。
  • 猝死賠償、撫養權糾紛……員村司法所成功調解矛盾糾紛
    近日,員村司法所遇到兩個案例看看他們是如何調解的↓↓↓工作外猝死如何索賠?7月份,員村司法所接到一起意外賠償糾紛案件。員村轄區內某勞務公司僱傭一名達到退休年齡的員工在某大廈從事保潔服務工作。工作第三天,該員工下班回家後身體不適,家人將其送至醫院醫治,但其當日晚上不幸死亡。因此,死者家屬要求勞務公司承擔死者喪葬費三萬元,但該公司認為該員工的死亡與公司無關。雙方商討無果的情況下,死者家屬向員村司法所申請調解。調解員了解到,死者家屬與公司代表雖經多次協商,但雙方對法律的認知不同以及相互不信任,導至協商無果,因此調解員馬上安排司法所公益律師一起介入調解。
  • 訴前調解化糾紛 司法為民更便民
    「法官,雙方當事人都同意採用在線視頻調解的方式進行訴前調解了。」 「好的,馬上安排。」 2020年8月31日,白城鐵路運輸法院特邀調解員通過「在線多元化解平臺」共調解成功供用水合同糾紛案件9起,平均每件案件調解時間僅為20分鐘。
  • 龍門法院:「訴前聯調+司法確認」快速解決糾紛
    龍門法院:「訴前聯調+司法確認」快速解決糾紛 2021-01-05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為餘承東表態前員工事件:這是典型的黑公關活動;華為前員工...
    【黑馬高調早報】第1510期  文 | 靜靜  今日頭條  1.華為餘承東表態前員工事件:這是典型的黑公關活動,而不是勞資糾紛  12月4日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社交媒體轉發《針對華為的黑公關狂歡》一文,對當前熱議前員工事件表態,他表示這是非常典型的黑公關活動,而不是什麼勞資糾紛的問題。而且是一次全網發起的黑公關活動。
  • 視點:訴前司法「確認」 開闢解決糾紛新徑
    法制網  試點兩月79件人民調解協議被訴前確認      法制網定西(甘肅)9月2日電 記者周文馨 通過訴前司法「確認」,就可以賦予人民調解協議法律效力。記者今天獲悉,一項開創全國先河的糾紛解決機制已在甘肅省定西市基層法院初步建立。
  • 繁簡分流碩果纍纍,司法確認助力解憂 | 預付卡消費糾紛 駐法院人民...
    繁簡分流碩果纍纍,司法確認助力解憂 | 預付卡消費糾紛 駐法院人民調解員解煩憂 2020-12-1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女為繼承父親遺產與祖母生糾紛 「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來排憂
    記者今天從連州法院獲悉,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機制,從訴前調解到司法確認結案僅用一周時間,成功調解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件。 譚女士為家中獨女,其父病故後遺留有一筆遺產。關於這筆遺產,譚女士與其祖母就分配問題產生糾紛,二人協商未果,於10月15日向連州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 寧波銀行輿情監測:定增成功,員工跳樓,前員工吐槽
    此前一周,5月6日,寧波銀行員工跳樓,警方定論系抑鬱症自殺,家屬稱因銀行領導給的壓力太大,銀行同事、前同事的網上留言也多涉及關係複雜、壓力大、抑鬱,銀行則堅稱與工作無關。一場多方發帖、刪帖的攻防戰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
  • 訴前調解化糾紛 司法為民更便民
    近年來,根據最高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新賓法院緊緊圍繞「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加快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並以訴前調解工作為重要抓手,努力探索出「便民、高效、成本低」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訴前調解有成效
    近日,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訴前委派人民調解員的方式開展訴前調解工作,成功調解了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經過金融審判法庭法官和調解員的多番聯絡與調解,最後銀行同意給予還款寬限期,雙方當場籤訂了調解協議,並經過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出具裁定書進行了司法確認。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後,將常駐調解員編入金融法庭審判團隊,強化金融審判法官對調解員工作的指導,增強調解的專業性、規範性,實現金融調解與審判團隊的緊密銜接。
  • 木壘法院:「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助力化解糾紛15起
    為進一步推進人民調解服務方式創新,減少當事人維權成本,有效節約司法資源。近日,木壘縣人民法院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模式,一日成功化解15件糾紛。在調解員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10戶業主與物業公司達成調解協議,其中8戶業主當場繳納物業費用,2戶進行了司法確認。
  • 壹現場|北京西城法院推金融糾紛訴前調解「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1月19日獲悉,北京西城法院召開「金融糾紛訴前調解』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暨金融糾紛訴源治理階段性成果」通報會,就如何運用訴源治理新模式化解金融糾紛進行通報。「對於信用卡及金融借款等銀行貸款類糾紛,傳統訴訟流程為:銀行自行催收或委託第三方催收—訴前準備—起訴、送達、開庭審理—宣判—強制執行—欠款人列入失信人名單或限制高消費。
  • 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訴前調解有成效
    近日,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訴前委派人民調解員的方式開展訴前調解工作,成功調解了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經過金融審判法庭法官和調解員的多番聯絡與調解,最後銀行同意給予還款寬限期,雙方當場籤訂了調解協議,並經過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出具裁定書進行了司法確認。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後,將常駐調解員編入金融法庭審判團隊,強化金融審判法官對調解員工作的指導,增強調解的專業性、規範性,實現金融調解與審判團隊的緊密銜接。
  • 上萬件的金融糾紛案件有解了 西城法院推出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機制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與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就金融糾紛訴源治理達成共識、實現聯動,通過金融糾紛快速處理一體化平臺,將出現逾期、符合起訴條件、尚未正式起訴的糾紛納入金融糾紛訴前調解、司法確認範圍。
  • 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營業信託糾紛案件審理中的...
    2020年11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天同律師事務所聯合召開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營業信託糾紛案件審理中的法律問題研究」開題論證會。本次會議採取北京會場與上海會場連線,線上線下同步方式舉行。
  • 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訴前調解有成效
    近日,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訴前委派人民調解員的方式開展訴前調解工作,成功調解了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經過金融審判法庭法官和調解員的多番聯絡與調解,最後銀行同意給予還款寬限期,雙方當場籤訂了調解協議,並經過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出具裁定書進行了司法確認。霍林郭勒市金融借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後,將常駐調解員編入金融法庭審判團隊,強化金融審判法官對調解員工作的指導,增強調解的專業性、規範性,實現金融調解與審判團隊的緊密銜接。
  • 【司法動態】推動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銜接 促進「三大機制」落地落實
    ,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職能作用,促進「三大機制」在溮河區進一步落地落實,區司法局與區法院以推動「調」「訴」無縫銜接為著力點,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