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通俗版《西樵山理學文化讀本》將出版。這是《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中第一本通俗版的寫西樵山理學的書籍。
《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醞釀於2009年,啟動編撰於2010年。8年來,《叢書》出版了《廣藝舟雙楫》《孔子改制考》等經典文獻(影印本),還新編了《一彈流水一彈月——西樵粵劇粵曲文化口述》《西樵桑基魚塘研究》等,書籍總數達到109種共205冊。目前,在我國,以鎮街為主體、專門成立編撰機構、編撰出版一套叢書多達上百種的情況,並不多見。
該叢書主編、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溫春來認為,《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經過近十年的編撰,取得了挖掘地方文化的豐富經驗,對於全國區域文化資源整理、研究都具有示範作用。
歷時8年
編撰出版205冊書籍
「西樵者,天下之西樵,天下後世之西樵,非嶺南之西樵也。」明代著名學者方豪曾這樣評價西樵。
在歷史長河中,西樵山及其周邊地區不斷湧現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文化財富及歷史人物,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浩瀚的文化資源早已引起各方關注。
圖為《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部分書籍。
上世紀50年代,中山大學歷史系就參與了西樵山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活動。2010年9月25日,中山大學與西樵鎮政府籤訂合作協議,組建《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編輯委員會,確定叢書框架與大致書目,編委會組織多名專業人士檢索全國各大公藏機構的古籍書目,並多次深入西樵鎮各村開展田野調查。隨後,中山大學與南海區政府在西樵山康有為當年讀書的三湖書院共建「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
出版歷史文化文獻叢書,作為一項長期的文化工程被寫入西樵鎮政府工作報告,鎮政府還根據長期規劃搭建資金、編撰機構等基礎性配套平臺,設立了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叢書編撰出版管理和服務。
多年來,西樵鎮持續重視叢書編撰工作,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文化事業來經營,同時充分尊重學術規律,逐年出版。8年來,已編撰出版109種共205冊書籍。西樵鎮黨委委員伍新宇說,通過叢書的編撰,研究院培養出了許多優秀學生與優秀學者,在參與、解讀南海區西樵鎮的文化事業中,這套叢書為地方政府打造區域文化形象與品牌做出了不少貢獻。
系統全面展示西樵6000年文化
因其權威性和多樣性,有學者將這套叢書視為「西樵版四庫全書」。溫春來則認為,「四庫全書」是知識精英編寫的著作,而西樵的叢書以現代學術視野規劃出版,更多體現了多元文化與平民情懷,叢書不但收錄名人論著,也收錄普通百姓所撰寫、使用的文獻。其次,「四庫全書」只收錄文獻,而叢書還請專家整理、呈現各種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將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上各種歷史文獻,構成了完整的西樵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對於學術界和地方政府,這一工作無疑具有較大開拓性、前瞻性與示範性。」溫春來評價。從《西樵山遺址考古研究》《西樵白雲洞志》,到《走進西樵自梳女》《西樵武林口述史》《冼玉清研究紀念文集》……這些書籍展示了西樵山6000多年文化。
圖為2012年,叢書首次發布,讀者正翻閱書籍。
溫春來告訴記者,整套書籍展現了西樵山最有代表的3個時間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約6300年前的石器文化時代,那時西樵山已是中國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石器製造場,被考古學家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第二個階段是明中期以後,當時廣東著名學者如方獻夫、戴鴻慈、湛若水等都曾在此辦學,西樵山被稱為「理學名山」,成為當時中國的理學聖地;第三個階段是晚清時期,西樵成為中國走向近代的一個縮影,康有為、陳啟沅、詹天佑等人引領了時代的風氣。此外,叢書也反映了西樵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桑基魚塘、武術、香雲紗工藝及各種信仰與儀式。
「我們還重視家譜、契約、書信等尋常百姓書,它們大都散存於民間,如果不及時搜集,就會逐漸毀損消亡。」叢書作者之一、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特聘副研究員任建敏談道,叢書還另外設計了「研究系列」和「通俗系列」,出版了《西樵人的儀式人生——婚嫁篇》《西樵康公廟的考察》等書籍,以滿足不同人群了解西樵文化的需要。
叢書獲得專業讀者好評
這套叢書陸續出版後,引起了學術界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全國各地包括臺灣、香港等地圖書館以及部分國外圖書館都有收藏。
記者登錄當當網、京東商城、亞馬遜等圖書銷售網站看到,該套叢書獲得讀者的高度評價,網名為「同八」的讀者購買了一套《湛甘泉先生文集》,評價道:「這套書是影印本,是研究明陽明時期儒學氛圍和焦點的資料書,很滿意。」網名為「山雲」的讀者購買了清末出使歐美的考政大臣戴鴻慈編撰的《歐美政治要義》,評價道:「影印本非常有歷史感。」
叢書出版後,來自北大、復旦、武大、中大、香港中文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多家高校的學者到西樵研討叢書編撰以及區域文化發掘與研究的經驗,其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西樵、南海、佛山乃至廣東的範圍。
這套叢書全部出齊後,規模將達到300餘種共700多冊書籍,在系統、完整地發掘、保存、呈現西樵及周邊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無疑也為「天下之西樵」這一稱號提供了最為堅實的學術論證。
伍新宇認為,這部歷史文化文獻叢書將全面呈現西樵歷史文化淵源,也是西樵打造嶺南旅遊文化高地、擦亮「文翰樵山最嶺南」名片的重要舉措,將其用活用好,可以提升佛山的區域形象與文化品味,助推社會經濟轉型升級。
原標題:8年來,《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出版109種205冊,堪稱西樵「四庫全書」
細述西樵6000年人文變遷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束維
圖|資料圖片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