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精英告訴你:掌握這套讀書技巧,你也可以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2020-11-05 沒文化的博士前

孫權手下大將呂蒙本不識幾個大字,孫權以他身居要職,掌管國事為由,勸他多讀書。呂蒙則找出軍中事務繁多,無暇讀書的藉口推託。孫權則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 『三史』 (《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麼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

從讀書目的、讀書方法到讀書內容,孫權的勸誡可謂鏗鏘有力、步步深入、令人信服,自此,呂蒙發奮苦讀,所讀書籍之多,連那些老儒生都自嘆不如了。後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與呂蒙縱論天下事,對呂蒙的真知灼見刮目相看,不由地對呂蒙感嘆說:「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並欣賞接受了呂蒙為他籌劃的三個方案。

從「只有武略」到「學識出眾」,呂蒙運用孫權所指導的一套讀書技巧,通過讀書刷新了魯肅對自己的認識,也激勵著我們尋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然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絕非易事,因為沒有哪一種讀書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在當今碎片化信息泛濫的時代,讀書更需要講求正確姿勢,我們學習成功人士介紹的讀書經驗總結,會幫助我們在讀書路上少走彎路,倘若能夠加之以不斷實踐摸索,終歸會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讀書方法。《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是這樣一本能夠「徹底改造你的閱讀方式,帶你走出閱讀困境」能夠給你提供一套讀書技巧的書。

該書的作者赤羽雄二1983年留學史丹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自1986年進入麥肯錫公司後,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推動了許多韓國企業,尤其是LG集團走向了世界。既便是工作非常繁忙的情況下,赤羽雄二也會堅持讀書,從小學二年級讀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少男少女文學全集開始,他至今一共閱讀了大約1800本書。

為了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保證讀書時間和讀書效率,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總結出的這套獨特的讀書技巧,從歸納無法讀書的理由,到總結讀書的優點;又從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在很忙的情況下讀書,到短時間內牢記書中內容的「集中讀書法「;再著眼於如何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到怎樣才能不在無趣的書上浪費時間、「涵蓋了讀書過程中的所有關鍵點」。

許多人苦於想讀書而沒有時間,畢竟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工作和生活已經使人精疲力竭。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並擁有屬於自己的讀書時間呢?

首先,提升讀書的優先順序,確保最基本的讀書時間。與其日復一日的重複自己的工作,不如通過讀書開拓自身眼界、吸取前輩經驗、精進自己的工作。

讀書並非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而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如下圖所示,

我們應該把讀書從「重要程度『中』和緊急程度『中』提升為重要程度『高』和緊急程度『高』」,應該「賦予讀書時間應有的權利」,把讀書看成必須要做,而且不可拖延、堅持要做的大事。

著名主持人董卿談吐優雅,神情從容,處處彰顯著東方女性的魅力,她在接受《環球人物》專訪時說:「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一小時的閱讀,雷打不動。」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如此,不管事務多麼繁忙,都會把讀書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極力確保每天的讀書時間。

其次,制定時間表,創造「讀書時間」。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讀書時間也是如此,認真籌劃,總能安排出來。

為了避免時間的浪費,最好制定一個時間表,並在時間表中添加讀書時間。下圖是作者赤羽雄二的工作日時間表,他把讀書時間放在無人打擾的22點至凌晨1點半。

接下來是一位職場媽媽的時間表,她把讀書時間放在早晨的5點至6點之間。

只要仔細審視,總能夠為自己創造出來「讀書時間」,但時間表要在保證睡眠,符合自身習慣的基礎上制定。

除此以外,把通勤、午休等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也可以為自己創造「讀書時間」。雷海為是一位「外賣小哥」,他隨身攜帶一本《唐詩三百首》,午餐時候、休息時間,只要有空,就拿出來讀,常常是一單外賣送到了,一首詩也背會了。就是這樣創造「讀書時間」,雷海為一舉擊敗北大才子彭敏,奪得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

讀書時間有了保障,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集中讀書法」進行高效閱讀了。為了在短時間牢記書中內容,切記要堅持徹底讀完一本書後再開始閱讀下一本書,閱讀時不記筆記,而是直接在書中記錄要點,讀完之後則立即整理「A4紙筆記」。

使用「集中讀書法」在書中記錄要點能夠將書中內容轉化為資料庫,其方法是:

(1) 在「扉頁處寫明購買日期」,還要「記錄下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和感想」;

(2) 讀書的過程中,「在重要的內容下面畫線」,重要的內容一般是「言之有理的內容、表達出色內容、體現作者洞察力與智慧的內容」。

(3) 「將做了標記的頁的右上方折起」,以便重新閱讀時迅速找到標記頁。

其實,這樣在書中記錄要點的技巧也算不上是原創。毛主席所讀過的書,幾乎每一本都留下了各式閱讀符號以及各種心得和評論,而且「每讀一遍書,他習慣在封頁上畫上一個圈」。毛主席這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特點,和在書中記錄要點將書中內容轉化為資料庫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了將書中內容轉化為資料庫的基礎,讀完之後就要著手整理筆記了。「A4紙筆記」是指不翻書的情況下,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讀後印象深刻的要點,並將要點按照不同主題分類,分別寫在不同的A4紙上,然後將A4紙放入文件夾,以備重新審視、反覆思考、付諸實踐。

為了更好的理解A4紙筆記,有必要展示一下作者赤羽雄二在讀完《連接亞洲的英語》之後所整理的兩頁筆記。

「A4紙筆記」與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不會因為摘抄原文而花費太多的時間,因而更適合因為工作和生活繁忙沒有太多讀書時間的人使用。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喜談軍事,別人都說不過他。公元前259年,秦軍進犯趙國時,使用了「反間計「,派人在趙國到處散布害怕趙括的話。於是趙王撤掉了作戰經驗豐富的廉頗,讓趙括負責指揮全軍,趙括死搬兵書條文,結果使四十萬趙軍全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射箭身亡。

可見,如果沒有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僅限於紙上談兵,書讀得再多、記得再牢也是無益的。讀書並牢記書中內容不應當是炫耀的資本,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才應當是終極目的。那麼,如何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呢?

首先,限制讀書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輸出。

赤羽雄二認為,書並非讀得越多越好,「閱讀量已經達到1000本以上的人,如果再多花一些時間讀書的話,付出和得到的效果也會達到臨界點。」所以「已經閱讀300本以上的書的人,或者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的人,今後要限制讀書的時間,多花時間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限制讀書時間之後,節省下來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應儘可能地進行寫作,將讀書精要與大家分享;也要儘可能地與人交流,用喜聞樂見的語言分享讀書心得,藉助讀書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還要儘可能地尋找演講的機會,運用讀書所得,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總之,讓讀書成果通過多種渠道得以展現。

其次,建立有目標的「讀書檔案」,付諸行動。

既然閱讀量要有所限制,我們所讀的書目就要有所選擇。發現能提升自身能力的書目,可以使用倒推法。即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從目標倒推現在應該採取行動,根據現在應該採取的行動,選擇現在應該閱讀的書籍,讓讀書和行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讓讀書指導行動,解決行動中出現的問題,每讀完一本書,最好建立如下圖所示的讀書檔案。

讀書檔案的第3項指向行動計劃,而第4項則是用來檢驗行動計劃的實施。建立的讀書檔案收入固定的文件夾中,要培養自己定期回顧檔案、檢測自己執行行動計劃的習慣,給自己的行動加以適當評價,督促自己更好的完成行動計劃。長此以往,讀書不再只是用來誇誇其談,而是成為提升自身能力的利器。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倡導一種優秀人士要「主動讀書」的理念,「主動讀書」就是有計劃、有選擇、有質量、有效率地進行閱讀,而且能夠活用書中知識,增加讀書價值,提升自身能力。麥肯錫精英赤羽雄二本身是機械專業碩士,並不具備經營方面的知識,卻能夠勝任麥肯錫的諮詢工作,就得益於他對於諮詢工作方面書籍的「主動讀書」。他聲稱自己已經養成一種習慣,「每當在工作中涉及新領域時,就會到書店買15本左右的相關書籍,並在幾天內閱讀完。」學習並掌握赤羽雄二這位麥肯錫精英的這套讀書技巧,或許我們也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讀書沒用?麥肯錫精英說,是你沒掌握方法。學會這些,不再白讀書
    就像很多人的感慨,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人生。難道讀書真的沒有用嗎?我疑惑了。直到最近讀《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才明白,原來自己的讀書方式一直有誤,是「被動讀書」。什麼是被動讀書呢?赤羽雄二先生在書中這樣解釋:知道讀書有用,卻找不到時間讀書,或者只讀書,不知道將讀到的內容用到實際工作中。
  • 讀小說不算讀書?聽聽麥肯錫精英是怎麼說的吧
    我回答:「老樣子,讀讀書、寫寫字唄。」其中一個道:「得了吧,誰不知道你啊,看小說還算讀書?」我一驚,反問她讀什麼書才算「讀書」。她的回答是「有用的」。又問她什麼算是有用的,她卻說不上來了。但是,她的這一「小說無用論」,被提倡「30歲之前讀300本書」的「麥肯錫精英諮詢師」赤羽雄二啪啪打臉了。
  • 讀書沒時間?記不住?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你越讀越優秀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是一本針對「沒有時間讀書」的人而提出的「主動讀書」方法論。學會主動讀書法,才會讓讀書這件事效能最大化,即使一周或一個月只閱讀一本書,讀書的價值也會很高。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並著有《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終身成長行動指南》等多本暢銷書。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也會堅持每月讀至少10本書。為了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保證閱讀時間和效率,他總結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技巧,涵蓋了讀書過程中的所有關鍵點。
  • 不讀書,成功可能與你失之交臂|《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來分析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給出了詳細的解答,認真看一下!不喜歡閱讀的你有沒有中招!知識量匱乏,無法學到新知識;視野狹窄;無法接觸深奧的知識;無法體會他人的心情和苦痛;無法掌握溝通能力;不能有效激發想像力,思維僵化;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低下;無法完成工作;沒有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 不讀書,成功可能與你失之交臂|《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來分析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就給出了詳細的解答,認真看一下!不喜歡閱讀的你有沒有中招!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有效吸收知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書是唯一切實有效的方法。但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知識沉澱,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通過讀書學以致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對閱讀書籍的選擇給出了不隨意買書,只讀優秀作家的作品的中肯建議。
  • 讀書筆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Laetitia Buscaylet on Unsplash書籍信息《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其中的關鍵就是,這些人把讀書看作改變自身狀況的契機,知道自己想讀什麼,讀過之後想記住什麼,想把書籍中的那些東西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們也就能通過讀書獲得更好的成果。
  • 麥肯錫精英告訴你,如何在幾天內讀完15本書,而且能學以致用
    總是想著別的事情或者刷手機,無法專注地讀書。我認為讀書是一件好事,讀了很多本,但是並沒有對的工作生活有什麼幫助。關於以上問題,作者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被動讀書的表現。那麼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讀書還可以這樣讀?3個方法提升讀書效率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工作14年,不僅參與過企業的經營改革,還一手創辦了韓國麥肯錫分公司。身為機械工學類碩士的作者,在畢業後卻進入到了麥肯錫工作,成為了一名諮詢師。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教你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他說,他所獲得的這一切的成果,都是因為通過讀書,才獲得。為什麼有一些人,讀書之所以沒有得到改變,那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沒有把學到的知識用出來。而那些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是因為懂得怎樣讀書,怎樣運用。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讀書筆記(二)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也闡述了這一點「閱讀洞察力敏銳的作家所寫的書,不僅會觸及豐富的知識,還會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讀書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今天我們繼續讀本書的第一章:「為什麼成功人士工作再忙也要讀書」?答案: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書中蘊含著值得他們那樣做的價值。
  • 成功人士的讀書方法,我建議你看看,說不定可以借鑑
    前幾天,有幸讀到了一本書——《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本書借用了大量麥肯錫公司及其客戶的典型個案,比對了許多國際知名企業的管理模式,糅合了中外哲學經濟學大師的觀以及的管理心理學理論,期望能夠把麥肯錫的管理經驗在深淺出的閱讀理解中傳遞給管理者,讓管理者科學地受其管理思想,以期達到團隊執行力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行管理工作的目的。
  • 《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成年人讀書,就要又快又有用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談心,他說對前途感到很迷茫,難道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嗎?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要不要提升文憑?或者考個證之類的?說完他又完全沒概念,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我說:「你這情況應該是對自己了解得少,對世界了解得少,才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我覺得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讀書。」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 沒空讀書,他告訴你:成功人士與普通人讀書差別在這裡!
    在同樣的時間中,為什麼成功人士的工作比普通人更加繁忙,而卻比普通人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呢?今天這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我們:成功人士如何將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讀一本書與讀一百本書之間真正的差別在於,是否能將書中的內容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為此,作者還在主動閱讀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方法論,那就是「集中讀書法」。
  • 精英們都在用的高效閱讀法,掌握這三點你也能學會
    拼讀書數量從幾年前就開始流行,儘管很多人都知道拼讀書數量沒用,但這仿佛已經成為了他們唯一可以拼的東西了。畢竟,一聽你讀了那麼多本書,大多數人只會羨慕你,而不會問你讀過的書和書的內容。日本的高產作家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的前言裡寫到:我在這本書中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如何從被動讀書變為主動讀書。作為麥肯錫的諮詢師,赤羽雄二會在工作中遇到各種領域的知識,所以不管工作有多繁忙,赤羽雄二依然堅持每個月讀10本書。
  • 遠方讀書:《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4年6月第1版作者:高杉尚孝(日)
  • 如何通過閱讀改變人生?這3個讀書階段,你一定要知道
    可能你會說,同樣是每天讀書,為什麼他們能逆襲人生,而我還在原地踏步?想起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的一句話:「會讀書,才能改變生活。」如果說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得是不一樣的生活;那麼讀書和會讀書的人,所擁有的人生一定處於截然不同的高度。
  • 麥肯錫精英讀完1800本書,總結出這3條高效閱讀法
    我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了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作為一名諮詢師,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仍然堅持每個月閱讀10本書以上,已經讀完了1800本書。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能讀這麼多書,把讀到的知識活用到工作中,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打破低效,讓讀過的每本書都為你所用
    著名作家叔本華說過:不加思索地濫讀或無休止的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這也是很多人無法將閱讀變成終身習慣的原因。也就是說:如果,你閱讀目的是為了消遣,無論怎樣閱讀都可以。如果,你想通過閱讀提升自身認知或者專業能力; 閱讀時,就必須掌握高效有用的方法。
  • 刻意練習分類攻克,你也能擁有一種麥肯錫思維
    如果你能夠把《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 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 : 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 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 : 從邏輯思考到談判技巧》、《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麥肯錫精英的48個工作習慣 : 像麥肯錫人一樣思考和工作》、《麥肯錫工作法 : 麥肯錫精英的39個工作習慣》等日系麥肯錫人寫的書通讀一遍
  • 如何通過讀書收穫更多?這七本書,讓寫作成為讀書效果的增幅器
    哪怕做了讀書筆記之後,情況也沒有多少改變。這種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曾出現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該怎麼解決。畢竟讀書是提升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讀完一本書之後對於我們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那就是在浪費時間。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讀書的關鍵不在於閱讀量有多少,而在於讀書的過程中是否加入了主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