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公司主動「坦白」以退為進?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在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指責、批評和訴訟之後,美國金融「巨頭」高盛公司近日發布了一份「內部檢查報告」,表示將向投資者披露更多的財務信息,以增加透明度。

  這家公司表示,將在新的財務報表中把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分開披露,這將公開更多交易盈利的模式和細節。分析人士稱,這可能意味著這位華爾街的「常勝將軍」不得不把自己的「兵器譜」曬一曬。

  據稱,內檢報告是由高盛公司的業務標準委員會撰寫的。該機構成立於去年5月,當時有關欺詐的民事訴訟正困擾著高盛,公司高層決定設立審查機構進行「嚴格的自省」。這份報告就是委員會在8個月的內部工作評審後的「成果」。

  高盛公司對外宣稱,他們要改革公司與客戶進行交流的方式,「符合併超越我們的客戶、股東和監管機構的預期」。高盛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勞爾德·貝蘭克梵表示,「我們堅信本報告中的建議意味著高盛再次承諾客戶至上,公司的一切行為以追求卓越聲譽為目標」。

  通常在市場繁榮時期,金融企業的自營業務,包括自持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等投資,所獲收益相當豐厚,但具體操作和財務情況並不公開。金融危機後,這塊業務被稱為「黑箱子」,打破「黑箱操作」的呼聲愈演愈烈。

  去年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指控美國高盛集團(GS)涉嫌欺詐投資者。指控認為,高盛公司在向投資者銷售他們自己設計的一種抵押債務債券(CDS)時隱瞞了關鍵信息。這一CDS產品的表現與住宅次貸證券(RMBS)直接掛鈎。高盛一方面允許客戶(保爾森對衝基金)做空該金融產品,在金融危機期間大賺特賺,另一方面卻向其他投資者承諾該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導致客戶損失。

  7月,高盛在同意支付5.5億美元罰金後,訴訟不了了之。這是由美國住房和信貸危機所引起的最大的一起訴訟。

  不過,最近有消息稱,美國參議院在即將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金融危機期間,高盛在向客戶提供服務時,並未置客戶的利益於首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一位國內證券業資深分析人士稱,這一次高盛主動「坦白」,有「以退為進」的意思。事實上,中國證券機構在當年A股泡沫崩潰後,也對自營業務進行了廣泛的「自查」,這種舉動本身是金融機構「主動應對生態環境變化」的自我束縛行為,讓肌體更健康進而更有戰鬥力。

  自營業務交易近年來一直是華爾街機構最得心應手的盈利武器,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華爾街機構熱衷於自營業務交易,是導致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2010年7月籤署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投資銀行將被禁止進行自營業務交易。這一原則的倡導人為美聯儲前主席沃克爾,因此被稱為沃克爾原則(Volker Rule)。

  按照金融監管改革法案的日程表,在歐巴馬總統籤字兩年後,限制投資銀行自營業務交易的監管措施將制定完成,也就是說,2012年年底將是華爾街機構剝離自營業務交易的大限。據稱,有不少華爾街金融機構已開始提前籌劃剝離事宜。

  有分析師表示,高盛公司為了修復自我形象,首先要說明公司代表客戶做了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投資,這種姿態是「重新贏得信任的一個步驟」。

  但在市場青黃不接的時候,像高盛這種「幾乎所有人都賠錢它反而掙錢」的太成功的公司,贏得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據報導,美國高盛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說:「我們自金融危機以來的良好表現成為一種負累,因為人們納悶兒為什麼我們表現這麼好,懷疑我們得到位高權重的前同事的關照。」而針對高盛公司在中國驕人的業績,也有業內人士稱,「高盛在中國太成功了,但這就是成功的危險之一。」

  美國著名的《滾石》雜誌撰文揭露高盛的「前科」,說它在10年前的網際網路泡沫時就精通於包裝垃圾公司上市,欺騙投資者。「就像用絲帶裝飾好一個西瓜,從50層樓扔出窗外,並開始打電話詢價一樣」,該雜誌稱:「唯一能夠獲利的人就是在西瓜砸到地面之前賣出的人。」而在誘發金融危機的次貸泡沫中,高盛公司一邊賣產品給客戶,另一邊賣空該產品,這就是「地地道道的金融欺詐」。

  這次,高盛公司發布「內檢報告」後有媒體稱,這是該公司成立142年以來首次公開自營業務的利潤細節,「華爾街作為金融冒險家們的樂園被打上了一個問號」。一位接近高盛公司的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不屑」,並認為這類「誇大的表述」一點都不能撼動高盛公司在華爾街的引領者地位。

  事實上,「坦白」對高盛公司是個利好消息。分析人士稱,經過內部的結構調整和重新梳理,目前高盛公司的自營業務在其公司業務比例中已經很小,即便「沃克爾法則」打算扼殺所有自營交易活動,高盛股票也不會受到影響。果然,高盛公司「內部檢查報告」發布後,它的股價上漲了。

  經濟學家李才元稱,金融危機後,像高盛這樣的金融公司被推上「道德審判臺」,這有可能宣洩了人們的怨氣,卻無助於抓住泡沫經濟發生的「元兇」,高盛公司最多算是個「無意或有意的幫兇」。

  他認為,金融危機的本質,是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全面的「資源泡沫」膨脹階段,美國房地產泡沫崩潰了,但目前在石油、糧食等大宗產品領域,仍然聚集著巨大的泡沫,並且還在不斷積累風險。高盛公司如果說「有錯」,那也是此類金融企業面臨的「歷史性錯誤」。他們不過是敏銳地抓住了市場的機遇,「認為金融就是欺詐,一概而論地把華爾街妖魔化,這不符合實際,因為他們銷售的合約一般都是合法合規的」。

  「金融公司必須回歸實業,它們必須放棄資源炒作,放棄以資源為標的物的各類金融衍生品」,他說,金融行業是服務業,做服務的不能「反僕為主」,而應該重新定位,服務於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否則,就如同房租價格高漲超過了租房客的真實收入,這樣的經濟絕不可能繼續發展。

  針對高盛公司的「自省」和「坦白」,李才元表示,金融企業習慣了資源炒作的「暴利」,習慣了當「統治者」,讓它們向為實業提供服務的角色回歸難度很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廉潔自律是個好的開頭」,他說:「希望這不只是權宜之計。」

  本報北京1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擅長示弱,很少主動溝通想法的星座,以柔克剛,以退為進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主動溝通想法,很多人更擅長用行動來彰顯自己。生活中,有些人覺得有什麼事就需要大方說出來,這樣的人往往內心十分坦誠,但是還有一些人並不信任溝通的價值,他們覺得有些東西用行動彰顯出來,反而能夠代表自己的立場,也可以讓對方明白,而他們的方法大多比較隱晦,擅長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那麼這樣的星座有哪些呢?
  • 沈玉明:「主動投案」離「主動坦白」有多遠?
    記者28日從江西省紀委監委獲悉,上饒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祝宏根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新華社,9月29日)在反腐敗高壓態勢下,問題官員「主動投案」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 【旁觀日記8.27】深圳高盛是個啥公司?
    彭博&法新社 | 深圳高盛是個啥公司?  China's latest copycat victim: Goldman Sachs  這家公司名字很響亮——中文名叫高盛,英文名叫Goldman Sachs。
  • 讓蘋果千億市值灰飛煙滅的高盛,也坑了中國這些公司
    三是,在科技領域舉足輕重,投資了Uber、Dropbox、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科技獨角獸公司,高盛前CEO羅伊德·布蘭克芬曾自豪地宣布:「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不過,雙方的關係並未完全破裂。一名金融行業匿名人士告訴記者:「個人消費金融業務為高盛的短板,蘋果依然選擇高盛不排除摻雜有彌補兩者關係的因素。」市場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認為,蘋果跟高盛的合作「讓這張卡片給蘋果帶來更大的風險」,因為這是「高盛首次進軍消費信用卡領域」。
  • 馬來西亞檢方就「一馬案」刑訴美國高盛公司
    馬來西亞17日就主權投資基金「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洗錢和貪腐案刑事指控美國高盛公司及其兩名前銀行家,尋求巨額賠償並判處涉案人員監禁。  高盛發言人隨即回應,稱馬方指控受到「誤導」,高盛將為自身辯護,同時繼續配合調查。
  • 高盛大幅下調蘋果公司目標價
    據外媒報導,9月14日,高盛將蘋果公司12個月的目標價從187美元下調至165美元,對其股票評級為中性,原因是蘋果在Apple TV+試用期間採取的會計方法將對其毛利率、平均銷售價格以及每股收益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 高盛高管辭職信全文:我為什麼離開高盛
    導讀:以下是高盛前高管GREG SMITH在紐約時報的公布辭職信全文《我為什麼離開高盛?》,Greg Smith曾是高盛執行董事,高盛的美國股票衍生業務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主管。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後一天。我在高盛工作了12年,最初在斯坦福讀書時夏季來做實習生,然後在紐約工作了十年,現在在倫敦。
  • 高盛為什麼這麼牛?
    高盛公司在中國證券經紀公司高盛高華中持有股份,它還為三家中國企業經辦了首次公開募股事宜,這三家公司是中國石油、平安保險和中國銀行,它們的募股規模在中國股市均排在前幾位。1869年,早期的高盛公司成立;1885年,戈德曼與薩克斯家族創設合夥制公司。高盛創設之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後來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承銷業務。1906年,在創二代亨利和薩姆的領導下,高盛開始了它的第一次承銷業務,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1929年金融危機期間,由於決策失誤,高盛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瀕臨倒閉。
  • 追求真愛時,習慣以退為進的星座,情商高,讓人難以抗拒
    文 | 老巫真愛降臨時,很多人都會主動爭取,而在追求真愛的過程中,彼此用到的方法和技巧也各有不同,有些人習慣以退為進,欲擒故縱,他們情商很高,讓人難以抗拒。在感情上也一樣,追求真愛的過程中,他們總能想到很多主意,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也願意嘗試各種方法,而他們最擅長運用的則是以退為進。對他們來說,經營好一份感情,也是需要懂腦筋的,他們做不來那套積極主動的示愛套路,那種忽冷忽熱、欲擒故縱的方式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得心應手,也讓對方難以抗拒。
  • 高盛高管: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做什麼?
    高盛在技術上的嘗試一直比較積極,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堪稱豐富。最近,高盛全球金融機構投行副主席John Mahoney在一次金融科技峰會上分享了很多行業觀察結論和預測,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國內讀者尤為感興趣的。
  • 黑石取代高盛成為下任白宮的頂級顧問金融公司
    隨著候任總統拜登不斷為其政府提名人選,黑石集團(BlackRock)似乎越來越有可能取代高盛,成為在白宮內部存在感最強的金融公司。有傳言稱,拜登將任命管理規模超過7萬億美元的黑石集團的兩位高管擔任其經濟團隊的職務。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採取的實質性行動。2018年,監管層作出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後,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
  • 高盛為什麼需要9000名技術人員?
    他33歲加入高盛,就職近20年,成為高盛的常務董事,並全權領導高盛的量化策略小組。他在《寬客人生》一書中提到,早在80年代初,高盛就已經用C語言研發了友好的用戶終端來幫助債券和期權交易員和銷售快速的綜合各種估值模式給出交易價格。機構服務部和交易部對科技需求最大目前高盛的業務分為四大塊:投行部,機構服務部,交易部和資產管理部。機構服務部佔2015年收入的45%。
  • 解碼高盛:國際頂級投行與金融帝國的崛起
    但在大蕭條中遭受重創,1931年高盛巨虧1.2億元,佔合伙人原始投資的92%;當年華爾街排名前14位的信託公司累計虧損1.725億美元,高盛交易公司一家佔其中的70%,瀕臨倒閉,被阿特拉斯公司低價收購,此後40年間高盛均未涉足資管業務。2)追趕期(1932-1974年):重振投行業務,躋身頂尖行列溫伯格臨危受命,重塑高盛聲譽。
  • 剛畢業,用假英語六級證書入職公司,現在很後悔,離職還是坦白?
    首先,你肯定清楚「人生沒有後悔藥」,事情已經發生,再匆忙做決定,無論坦白還是離職,沒準更讓你後悔。其二,年輕人犯了錯很正常,你知道作假可恥,心理不安說明你本性善良。我們善良的目的是什麼?實際上行動上不給公司造成損失,不給人事添亂,不讓公司從此都對後來者更加不信任。所以,此時,你要評估下自己進入公司後六級證書對工作的影響程度以及你對這份工作的勝任程度。
  • 高盛為什麼盛產高官
    但大廈裡面的人也分派系,其中一個重要門派是猶太精英群體,高盛則是猶太精英群體的眾多門店之一,當然可能算最大門店。由於猶太精英群體在當代世界體系的核心領域——金融領域當中佔據了各種關鍵位置,因此西方國家尋找懂行的經濟官員人選時必然繞不開他們。而對於高盛來說,除了金錢之外,公司文化中還有對「更長遠利益」的追求,正是這個「更長遠利益」使他們不斷物色具備「當官」潛質的人才而籠絡之。
  • 一個人主動給你「坦白」這些事,就是對你有意思,別不知道
    如果一個人主動給你說他對另一半的要求是什麼,還有他對以後愛情生活的打算,而且也會毫無保留地給你說自己的隱私。那麼可以證明他對你有意思了。所以有人能夠主動給你「坦白」這些事情,也說明了他對你有意思,你一定要知道他的心意。
  • 黑石市值超越高盛和大摩 兩年前還不到高盛一半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6日消息,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剛剛完成了徵服華爾街的又一步,其市值周四超過了老牌投行高盛和摩根史坦利,成為華爾街第二大獨立投資公司,僅次於貝萊德(Blackrock)。根據數據提供商Sentieo的數據,截至周四收盤,黑石市值達到692億美元,高盛市值為690億美元,摩根史坦利市值為650億美元左右。這一變化提供了更多證據,表明在上世紀80年代成立的幾個相對年輕和精幹的私募股權公司正在顛覆金融體系,並從曾經主宰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手中奪走權力。
  • 高盛:標普500指數公司的利潤率明年將大幅反彈
    來源:新浪財經高盛策略師表示,標普500指數公司的利潤率正在觸底,明年,受收入復甦以及包括低勞動力成本在內的支出減少推動,利潤率將會大幅反彈。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未來幾年,工資成本將「成為一個更小的障礙」;他們指出,勞動力成本佔標普500指數公司的營收的13%。同時,他們警告說,存在著聯邦最低工資標準上升的可能性;自2009年以來,最低工資標準一直保持在每小時7.25美元不變,這是自1938年設立以來持續沒有上調的最長時期。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