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2020-05-22 浙報融媒體

20多年教學生涯中,華維外國語學校英語教師王紅梅注重內外兼修,苦練基本功,榮獲全區教師素養測評一等獎、區品質課堂評比一等獎、區班主任基本功比武一等獎,撰寫的論文在市、區多次獲一等獎,主持的多個教學課題獲區一等獎,研發的校本課程多次獲區「精品課程」,指導學生競賽在市、區多次獲一等獎;榮膺區模範班主任、區優秀班主任、區德育先進個人、區綜合先進個人等榮譽,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區先進班級。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親愛的孩子們,我要給你難忘的初中三年,一個想起來就會笑的初中三年。未來的日子裡,我會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用心等待,等你歸來。」開學日,王紅梅老師這樣對學生真情告白。

王紅梅是一名英語老師,多年兼任班主任。20多年教學生涯,對她而言,是一段不斷修煉並超越的生命歷程,也是一段內修於心,外修於行的過程。

做學生成長引路人

1998年,王紅梅被分配到一所偏遠學校。她曾經有過迷茫和徘徊,但她很快意識到:身處的環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內心的選擇和自身的努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因此,王紅梅選擇了自我充電:看大家名著,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看名師專著,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向身邊的同事討教,抓住一切外出學習的機會,不斷借鑑別人優秀的教育和管理的經驗,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王紅梅珍惜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並享受著共同成長帶來的種種樂趣。在她班裡,有一個每餐都只能辣椒配白飯的孩子,考慮到孩子自尊心,她每天和孩子一起吃飯,讓孩子「幫助」自己一起吃菜;在孩子們生日的時候,她悄悄塞給孩子一張卡片;在孩子們不舒服時,倒上一杯熱茶……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每個孩子的長處各異。為此,王紅梅精心為每個孩子創設起展示自我的平臺,班級裡的「琅琊榜」、「追夢英雄」、「I can do it」等都成了孩子們成長的舞臺。

做家校聯繫的溝通者

家長是家校共育的合伙人,是同頻共振、磁場相似、步調一致的合伙人。有鑑於此,王紅梅十分關注家校聯繫工作。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結合班主任工作,王紅梅想方設法拓寬家校交流渠道:分層分批組織家長會,有針對性地聚焦學生問題,有的放矢地予以解決,助力每個孩子成長;設立家校聯繫本,及時通報家長孩子近段時間的狀態,及時表揚、及時分析原因,找到對策,呵護孩子更好地發展;充分用好QQ、釘釘、微信群,讓家長第一時間、零距離了解到看到孩子在校情況,及時溝通;適時開展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以便於更貼心的交流。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因為疫情,學生宅家時間長,在復學前夕,王紅梅寫了一篇題為《中考路上,願你們奮力衝刺,老王全力陪跑》的推文,回顧總結了在這個超長假期裡,她如何和家長聯手,幫助學生共創宅家新生活。圖文並茂、真實真情的敘述使家長們紛紛動容、點讚好評。

王紅梅:內修於心 外修於行

一位姓劉的家長感言:看著看著,眼睛溼了,孩子們擁有一位勝過父母的好老師,如果孩子們大了後,回看此文,回憶曾經的這段特殊時光,該是多麼幸福、多麼感動啊!

相關焦點

  • 內修善道,外修人道!為大善也
    內修善道,外修人道!一,內修善道!這個善我這裡把它叫做本心,我們的本心得符合自然規律,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多不是真正的善!孔子說,教化世人有付出才有回報是大善,助人而不求回報,是小善,但是卻助長了人不勞而獲的心,是惡!這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遇到呢?無償幫助或者給予別人一到兩次,以後很可能會把我們的幫助當成了習慣! 這是人性!
  • 內修即功,增長智慧,外行即是德,緣分具足,內修是慧,外修是德
    「若由因行修證圓滿,則其報身之福德」。佛陀過去,累生劫、無始來都是因行,「六度萬行」;從發心開始就要行菩薩道,入人群度眾生,累生累世。這個「因行」,我們的種子,不斷培植、不斷培養,一直到了「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所以,「由因行修證」。
  • 加行日常實修具體步驟要訣
    有些修行竅訣中說,身端直則脈端直,脈端直則心端直,心端直則覺性自然現前。4)頸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後仰,也不能左右歪斜。5)臂膀後展放鬆:不要向胸前內收。6)雙目垂視鼻尖,不能睜得太大。7)舌抵上顎。2、語要:一般口中的念誦叫做語要,但這裡不是講念誦,而是與呼吸有關,即指排九次垢氣。
  • 智悲佛網加行學修資料目錄
    *以下內容除《大圓滿前行》生西法師輔導筆錄資料引自法師官方博客外,其餘均引用自智悲佛網。推薦各位複製後發送至電腦查閱、下載。
  • 修與行是相輔相成,行是根本,修是方法!
    我曾聽一位道友說過,修行,始於修,成於行。修,就是修改、修正、完善之意。因此,修就要將那些固有的陋習一一摒棄,將以前習得的錯誤的觀念、看法、態度進行適時調整,並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認清方向。當修的功夫到位了,接下來就是行的問題。不過,說實在的,即使我們周圍有很多修行人,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嘴上,而真正身體力行地修行的人其實不多。
  • 簡單到不可思議的觀心和觀行修法(麥彭仁波切)
    慈誠羅珠堪布講授有一個最殊勝的禪定修法,是麥彭仁波切開示的簡單到不可思議的觀心和觀行修法:心靜下來,所有的念頭歸零,零就是阿賴耶識所有雜念的源頭(阿賴耶識是八識當中的一部分,沒有很明顯的思維活動,相對平靜),把心回歸到阿賴耶識的上面,停留下來。
  • 前行實修第二十一修法——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其中前行的前行階段,要擤好鼻涕,洗好臉,裡裡外外一切要辦的事務必完成,總之要保證在入座期間不需要中斷打坐而往外跑。隨後,坐在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接著立下誓言:我這一座期間,縱然是大恩大德的父親來到,我也絕不中斷入座而隨著迷亂所轉。指甲掐著肉發下堅定誓言:「寧死也不捨棄此誓願!」
  • 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否則,很多人就像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每天只會偷懶懈怠,根本沒有自制力,非要上師或道友在旁邊督促才肯修。對小孩來說,自願做作業的很少,父母在的話,不讓出去玩、不讓看動畫片,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趴在桌上寫幾個字。凡夫人也是這樣,自願想好好修行的寥寥無幾。所以,大家要祈禱上師三寶,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要觀無常,好好地修行!後行:回向善根。
  • 淨土法門:心不清淨,如何修?
    我們今天的心不清淨,如何修清淨心?要在行當中去修清淨心。行是生活、是工作、是應酬,在這裡面學不著相,心就清淨了。所有一切現相總離不開這四個範圍,出這四個範圍就是離一切相,你的心清淨了。常常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就是真如自性,宗門裡面常講明心見性,清淨心現前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太虛大師|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不退
    從發無上的志願──菩提心到證得圓滿的福智,非是在短時期內所能希幾,須要發恆常久遠之心,勇猛無畏地、普遍地深入眾生的煩惱生死海中,修習對治煩惱生死的法門,然後才有克證無上菩提的一日。修此法門,第一要修十善、六度等行,第二要愛敬無上菩提心,第三要發願為彌勒弟子;這三個條件是修兜率淨土的基礎。由此基礎上修習,達到兜率淨土,有三等九品的區別:第一等是修六度行的人,通於四眾佛子,但不必修得十分高勝,只要已發心修習六度,便可往生;若六度齊修,則上品上生;修三、四度則上品中生;修一、二度則上品下生。
  • 香蜜沉沉燼如霜雙修是什麼意思 雙修是行房事的意思嗎
    香蜜沉沉燼如霜雙修是什麼意思 雙修是行房事的意思嗎  這部劇是真的好好看啊,楊紫真的也是可愛本愛了,第一二集節奏,標記地點都很好,後期希望保持,後面虐的那段一定要鋪陳好,否則真的是分分鐘想罵錦覓了。那麼香蜜沉沉燼如霜雙修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諸法平常修,自有入道心
    並讓意根時刻地生起警覺心,對前五識的所見、所聞、所嘗、所感……要時刻提起覺知、覺照,克服被它們所轉的欲望,從而熄滅意根的妄動,就能讓自己做什麼都要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還有,人首先要合乎德,才能合乎道,即要以德入道,要入道就要先守德、行德、積德。
  • 外修於行內修於心 OPPO R15製造過程探秘
    ▲材料選型實驗室內R15從配件到屏幕電池蓋各類原材料都將進過嚴苛測試檢驗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SMT中心,為了保證主板的生產品質,SMT車間使用了全球範圍內的最頂尖製造設備並實現了自動化組裝和自動化測試,同時設置了18道行業頂尖水平的品質檢測工序來對手機主板進行檢測,保證生產出的主板產品具有嚴苛的品質
  • 外修神韻、內修底蘊,好妻子是這樣修煉的!
    女人承載著家族的興衰,修得智慧則家和萬事興,夫貴子賢。所以說:女人智則國智、女人強則國強。「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
  • 空行法教:學修的首要之務--修由低起的法教
    若我們的舉止依見而行,那麼會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但若是只遵循小乘的見,則永遠不會有解脫的可能。聲聞、緣覺的見,無法讓我們即生成佛,得經過三大阿僧祗劫。因此我們必須依止小乘的修,而保任內密的見。首要之務:修由低起的法教  蓮師示現各種不同的身貌與形飾,用無修之修的方式,持守著從聲聞戒到持明者密乘戒的各種誓戒。
  • 【前行實修引導60】 修舍無量心
    從相續中容易生起的舍心開始修,如果首先沒有修成舍心,若未對一切眾生平等,則難以生起其餘三種無量心,那麼慈心與悲心就會偏墮一方,而達不到完全清淨,所以最先要從舍心開始修教證:阿闍黎智藏在《中觀莊嚴論》中云:「舍心遼闊大地上,遍開慈心之鮮花,嚴飾悲心之涼蔭,喜心淨水無混濁。」
  • 為什麼修學佛法,首先要具足恭敬心?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修學佛法的過程,首先應當具足恭敬心,對佛菩薩要有恭敬心,對眾生也要存有恭敬心,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恭敬心。為什麼?,大家福報大,有這麼多同修陪著我們在這裡用功,共同策勵,邁向自己生命的更高層次。
  • 打坐內修其本心,達者無為無不治
    是故聖人內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節選《淮南子原道訓》有道之人注重修養內在的本性,而不會在意外在的粉飾末節,就會讓自身的精神獲得升華,拋卻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小智慧,清靜無為的去按本心來外處其事,無論刻意還是非意都會處理得合乎心意,而所謂無為而治,即是順物性、順人性的去做去思去想
  • 學修一體 內充外顯
    法師常教誡弟子們「學修一體,內充外顯」。只有自己具足了種種功德,才能真實弘法利生。 (一)戒(調伏)。戒的特質是破煩惱,得到內在的調伏與清涼,只有自己先調伏了,才能進一步去幫助別人。 法師曾說:「我在做方丈之前,幾年內都很少講話,默默地為常住付出,久而久之,自己的散亂心、傲慢心、狂妄心等雜念都被磨掉了。」
  • 一生的竅決 | 日修閉關要訣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無常,哈哈~ 最近大家都在修《大圓滿前行》共同加行,具體修行之前,我給大家隨便講一下修行要訣。這個要訣適合於共同加行,也適合於不共加行,此為華智仁波切和阿瓊堪布的教言精華,我自己一直以這種方式在修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你們掌握有些竅訣後,在有生之年也以這樣的方法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