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2021-02-11 達瑪妙林

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引導文】

壽命無常——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燃燒的燈火本是無常法,不可能呆很長時間,很快就會燃盡,若突然為風所吹,則剎那就會熄滅。同樣,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雖說現在人壽百歲,但真正活到100歲的屈指可數,若突然出現猛烈的病魔、車禍、火災等橫死外緣,則剎那也無有自由存留。

我也不例外,不一定何時就會出現此種情景,很可能沒有壽終正寢,便中間出現違緣而橫死、暴死。如今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我以後會不會成為其中一員?也未可知。既然生命如此無常短暫,我從現在起必須要精進修持正法。

【提示語】:無常修得好一點,肯定會成為好修行人,但若無常修得不好,修什麼法都會「明日復明日」。我認識的有些居士,真的很可憐,每天都以特別忙為藉口,把自己的修行往後推,與山上的修行人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希望你們每個人,山上也好、山下也好、山腰也好,從現在開始,應以無常的鞭子來鞭策自己,該修行的必須要修。否則,很多人就像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每天只會偷懶懈怠,根本沒有自制力,非要上師或道友在旁邊督促才肯修。對小孩來說,自願做作業的很少,父母在的話,不讓出去玩、不讓看動畫片,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趴在桌上寫幾個字。凡夫人也是這樣,自願想好好修行的寥寥無幾。所以,大家要祈禱上師三寶,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要觀無常,好好地修行!

後行:回向善根。

【擴展內容學習】


每一入座,也都包括前行、正行和後行三部分。前行也分為前行的前行和真正的前行兩個階段。其中前行的前行階段,要擤好鼻涕,洗好臉,裡裡外外一切要辦的事務必完成,總之要保證在入座期間不需要中斷打坐而往外跑。隨後,坐在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接著立下誓言:我這一座期間,縱然是大恩大德的父親來到,我也絕不中斷入座而隨著迷亂所轉。指甲掐著肉發下堅定誓言:「寧死也不捨棄此誓願!」

真正的前行

1、 身的要點,作毗盧七法,也就是雙足金剛跏趺,雙手結定印,脊背好像銅錢般挺直,臂膀放鬆舒展,頸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顎,眼睛垂視鼻尖。

2、語的要點:排除垢氣,左右鼻孔輪番排三次,同時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時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時排三次。以上三種除垢氣法,做任何一種都可以。具體做法:左手握金剛拳,壓在大腿根兒上(即腹股溝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剛印按住右鼻孔,從左鼻孔緩緩向內吸氣,囤積在臍下,觀想自己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積累的業、煩惱、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現昏憒、沉陷、迷茫錯誤這一切都變成黑氣,向外排散,呼氣時就像青稞粒一樣,從小擴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這與洗滌器皿相仿。

3、心的要點:調整發心,觀察現在我修的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發心,還是牟取利養讚嘆的善願發心。假設是這兩種發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拋棄。倘若是無記的發心,就要調整過來。小士道的發心是世間俗人的觀念,並不是入道者我所觀修的法,中士道的發心也是成辦一己私利的心態,因此也要予以斷除。而必須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淨髮心,也就是在心裡思維:為了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我才觀修暇滿難得。

接著祈禱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清清楚楚明觀,十萬瓣白色蓮花的紅黃色花蕊上,獅子座層層疊放的柔軟綾羅墊上,自己的根本上師身穿出家法衣或者咒師裝束,懷著「上師是佛」等五種了知,默默祈禱,念誦「三世諸佛……」或者念誦四種厭世心前後的那些祈禱文,滿懷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深情祈禱,結果上師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渾然成為一體,處在這種狀態中,不跟隨過去的分別念,不迎接未來的分別念,也不持續現在的分別念,儘可能入定安住。這以上是入座的前行。

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擴展內容

前面我們觀死亡不定也講過,這裡又再再從死亡的因緣不定即驟然死緣來觀:死亡突然到來,我們的生命立刻就結束,以此鞭策我們要精進修行。

首先以比喻來說明:例如正在燃燒的燈火,它本身就是無常法。不管家裡是什麼樣的燈(有的燃燒四個小時、有的燃燒八個小時、有的二十四小時),那麼,不管什麼樣的燈,當油盡了,燈芯就會滅。它本身就是無常法。不可能燃燒很長的時間。就像我們剛剛上課點的燈,現在有的就已經滅了,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不管什麼樣的燈,在燃燈過程中,燈火突然遇到外緣如一陣風颳來,或者有人把它吹滅,或者用水粘一下,它都會熄滅。

以上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雖然現在釋迦牟尼的教法時期,人壽百歲,但現在到了末法時期,人壽已到了六七十歲。真正能活到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或者一百歲,真正壽終正寢的人也不是很多,即使能夠這樣(壽終正寢),我們的生命也是一天天,剎那剎那在減少,不會增多。就像去往屠宰場的犛牛,每走一步就是走向死亡。

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年都在不斷的走向死亡,最終也像油盡燈滅一般,走到生命盡頭。

在這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猛烈的外緣,如病魔、車禍、火災、地震、水災、海嘯等等,很可能會立刻死亡。在這世界上這種情況多之又多——突然死亡。

有的人為了追求財富、名譽,奔赴戰場,很可能死在戰場上;或者遭遇猛獸,被猛獸吞食;或者墮水而亡。

例如我們出門坐車也是防不勝防,特別是高速公路,前一秒鐘還活在人間,後一秒就發生交通事故,車毀人亡;或者走在路上不小心滑倒掉在河裡,被湍急的河水捲走,幾分鐘就死了;或者發生地震,前兩分鐘還在人間,後一下子就到了來世,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所以真正修行好的人會時時憶念死期不定:想著「我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死」。有了這種無常觀,我們修行就會精進,不會天天聊天,或做一些無聊的事情,才會時時鞭策自己,使我們對今生的名聲、財富、感情,甚至世間的一切能夠都能放下。


所以在《因緣品》裡面說,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僅爬行逝,有跑時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壯年人,相繼而離世。我們有句老話也說: 「黃泉路上無老少」。不管是年老還是年少,死亡對他而言都是平等的。有時我們生病,還沒來的及救治,可能坐在救護車上就死了,這種情況是多之又多。因為有這種驟然死緣,一旦死亡,我們一剎那留在這個世間的自由都沒有。


所以我們就想到自身:我自己也不例外,我能不能活到壽終正寢?生命的盡頭?這個很難說。特別是現在末法時期,生的因緣很少,死的因緣很多,生的因緣也會變成死的因緣。很可能我們還沒到壽終正寢的時候就出現違緣,橫死、暴死都有可能。可能吃飯、走路、坐車、乘飛機、甚至呆在家裡,死亡都有可能突然來臨。


如有的晚上睡覺房間起火就被燒死在裡面。上師前面講過一個公案:一個才大學畢業的小姑娘,她很想出家,可到醫院檢查得了癌症晚期。所以我們的生命非常的脆弱,在眾多的死緣當中,生緣就像風中的殘燭一般。就像《寶鬘論》中說:「常住死緣中,如狂風中燈。」懂得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天天忙於打扮、賺錢、對未來做很多的籌劃,其實死亡到來往往讓人措手不及。

像華智仁波切所講:「死亡會突然降臨,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會不會轉生為頭上長角的旁生」。很可能一口氣不來,我們的神識就可能投胎變成另外一種生命。我們現實生活中對這類的新聞報導也是多之又多。懂得這一點,我們要反觀自己會不會變成其中的一員。


平時看到我們學院做超度,每天都有幾具屍體擺在路邊,我們看到就不要像看到牛糞一樣,應該想到可能我說不定明天後天哪天就會停在那裡,被人超度。


或者在屍陀林看到屍體被砍的時候,也應想到我很可能也會被砍。懂得這一點,即使沒辦法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死,但可以從現在起時時刻刻為死亡做準備。

對死期不定的道理生起誠信心,長期認認真真的實修,真正有了這個定解,我們就不會散亂。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而死亡到來的時候,唯有正法對死亡有利。

所以當下就要為死亡做準備,當下把我們有限的生命利用起來,精進聞思修行。無常修得好,我們就自然不會懈怠,修行也會成功;無常修得不好,就像80歲老人還做一百年的打算一樣,這樣修行肯定是不成功的。


特別是我們凡夫人,就像小孩子,修行很不情願,懈怠、散亂、消耗時光。所以多祈禱上師三寶,加持自己,真正生起無偽的無常觀,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精進修行,為死亡做準備。

入座的後行

以這一座裡觀修的善根為例三時的一切善法、佛菩薩的無漏善根、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根,心裡觀想把它們合而為一,綜合起來,為了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珍寶佛果作回向。

回向的方法,佛菩薩們如何以三輪清淨的回向方式作回向,我也這般普皆回向,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之後,不要一躍而起,要反思一下:這次我從早晨的一座開始就立下誓願,到底有沒有隨著迷亂所轉。假設剎那也沒有受迷亂所控制,覺得這一座修得很成功,會沾沾自喜,生起慢心,因此必須要斷除我慢。要暗自反省:啊!你現在這一座修得成功,這也來源於一點不定的福報,你有什麼可傲慢的,你真的這麼好嗎?我還要看你下一座。務必要除去慢心。

再者,如果因為心隨著迷亂所轉,不能思維一念善法,就會悲觀失望,認為我現在修不成了,於是懈怠下去。對此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勵:哦,你現在落入迷亂的控制中而沒有修好,但又有什麼可悲觀的呢?其實你從無始時以來一直迷惑至今,正因為這樣,如今才需要分成入座和座間來觀修。如果你一開始就不曾迷惑,那為什麼沒有成佛。現在這一座已經被迷亂左右了,務必要下定決心:下一座絕不隨著迷惑所轉。然後慢慢從坐墊上起身,進入座間的事宜。倘若在座間,沒有一一考慮前面的八閒暇,那麼就像用火燼在火裡燃燒的鐵取出的同時又會變得黑乎乎一樣,入座期間心稍稍有所改變,但是如果在座間時對今世紅塵的景象心懷歡喜之情,那入座當中有沒有觀修閒暇等都無有用途了,有著淪為法油子的危險性。

敬摘錄《大圓滿前行廣釋》、《大圓滿心性休息》、《前行備忘錄》

前行實修第十六修法——觀有為法自性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五修法——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四修法——觀諸佛聖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三修法——觀器情成壞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二修法——觀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一修法——觀蘊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修法——思維當生歡喜心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九修法——思維暇滿之讚頌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八修法——思維生死之流轉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七修法——思維因緣與緣起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六修法——思維無義而空耗 | 擴展內容

相關焦點

  • 前行實修第二十一修法——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前行:皈依、發心。前行實修第二十修法——觀無可信賴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九修法——觀時代士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八修法——觀獨自離世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 【前行實修引導60】 修舍無量心
    丙一:修舍無量心之必要修法次第雖不定,初學補特伽羅者,首先觀修舍無量,親疏平等修餘三。初學者觀修舍無量心時,先從自己的親友怨敵開始,在沒有達到熟練(即修量)之前一直觀修。爾後從一個眾生、兩個、三個等直至自己的城鎮、區域,一直修到南贍部洲之間。再後,從東勝身洲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直至所有世間界的眾生。最初觀修人類,之後同樣觀想旁生等一切眾生.
  •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2
    心要提示:第一句說:人的有漏蘊即是苦,無常如水沫故。第二句說:此苦之上更加種種逼惱,苦而復苦。第三句說:諸苦接連不斷。第四句為喻。「人類」,指此地區、此時代的我們。「浮生動如沫」,指因緣出現的生存狀況像動蕩的水沫那樣。
  • 索達吉堪布:無常觀如果修得好,一切法皆不在話下
    故而,大限到來之時,不論你住在何處、逃往何方,死亡決定降臨,縱使佛陀也無法改變業力,更何況是世間醫生了?    大家在修行過程中,要從道理上認真思維。雖然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很多人由於無常觀得不好,從未與自身聯繫起來,不管死亡落在自己身上或是親友身上,都非常痛苦。
  • 【前行實修引導61】 修慈無量心
    從一個眾生直至盡虛空際的一切眾生觀修《中般若經》:「見不具安樂之眾生時當如是思量:願此等眾生獲得天境諸天人之圓滿安樂。」丙三、慈心之證相:生起周遍之慈心,勝過慈愛獨子母。無論見到任何眾生,都以滿心喜悅、無限憐愛之情想利益他們。
  • 如何修六妙門
    出生十二,就是修隨、證隨,修止、證止,一個是修一個是證。六對,總共有十二門。即此修數證數。乃至修淨證淨。這就是修數證數,一直到修淨證淨。                    修數者。行人初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是名修數。
  • 加行日常實修具體步驟要訣
    按照堪布阿瓊在《前行備忘錄》中的教言,前行必須具足三個要點:1、身要:入座的時候,先在舒適的坐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然後作毗盧七法,即1)雙足金剛跏趺或半跏趺坐。2)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拇指相觸,放於臍下。3)脊背端直:不可東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後仰。
  • 大前行(無常觀)第088課
    這一切最終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樣思維觀察,全都是無常的自性,尤其是在旁生界的無常更是無可勝數。再比如喜歡養寵物的人,先是一隻小狗狗或是一隻小貓咪,然後一點一點長大,過不了幾年它們自然會死掉。然後再從時間來看,人類的福報是一代不如一代,從人壽無量歲下降到八萬歲、四萬歲、兩萬歲,中間有好幾尊佛相繼出世,直到賢劫第四尊佛釋迦牟尼出世時,人類的平均壽量減到了一百歲。不僅壽量在衰減,而且福報也在大大地衰減。整個世間界都是無常性的,誰也擺脫不了無常的法則。我們的生命就像幻生幻滅的泡沫或者銀幕上的影像一樣,因緣幻變的力量支持著它顯現多少剎那,以後沒有一個不破滅的,因此,凡是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
  • 一生的竅決 | 日修閉關要訣
    從明天開始,我準備閉關一周,觀修淨土法門。在此天降月,若能閉關至少七天來修法,則非常殊勝。我們只有通過實修,才能品嘗到妙法甘露的美味。 本來閉關七天的口糧和資具都準備好了,但臨時有一些事情又要延緩。計劃沒有變化快,閉關只能過幾天再說。
  • 修準提法實錄
    ,必須要「持戒清淨」;而這第一關,其它的不要問,就已經把一票人給刷出去了;更有許多法,規定非密宗弟子不能修,又刷掉一大半。其實在臺灣有極多的佛教徒與觀世音菩薩很有緣,並且常會默誦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也有很多善信大德於行住坐臥中,常念觀世音菩薩之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美吽」,故密宗弟子亦常修四臂觀音法,並以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為終身信守之密行真言咒。    如果您與觀世音菩薩法門很有緣,您同時也可以修持準提法門。
  • 修舍無量心(第60XF)CC+觀+PPT
    第60修法CC丙二(真實修法)分四:一、修舍無量心;二、修慈無量心
  •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七十八)無常四十五
    包括思維作無常想的利益、不作無常想的過患。前者中還有認識它的必要、利益、重要性等。這樣就會發現它極其重要,有極深遠的利益,必不可少,由此就會有恆作無常想的心。有了這樣的道心後,不斷及時地修這樣的欲,讓它發展到猛利,之後無常觀才能貫徹到修道的始終。以上是整篇引導的線路。接著我們就來了解普賢上師引導的密意。首先,思維猛利慾的所作分二:一、恆時唯修念死;二、恆時勸勉自心行十法行。
  • 稱念觀音乃一法 猶當修其五觀行
    觀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大概是這世界人們普遍地在苦中度日,特別需要大悲智慧指引,從而開啟自家明燈。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求求拜拜的,就不說了,結個緣也好,圖個心理安慰也好。不從人上,而從法上來看,觀音表示的法門無窮盡的,在觀音類經典有各樣的行法。在鳩摩羅什譯的《妙法蓮華經》中第二十五章,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常為學佛人讀誦受持。
  • 怎樣才能更好的修學《瑜伽師地論》?
    切膚之痛,不妨分享給群裡有緣共勉。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以無常為常顛倒?以常為斷滅顛倒?群裡是否有如末學當初一樣的學人,以真實起增益顛倒?以真實起減損顛倒,以真實起相違顛倒,以真實起戲論顛倒?
  • 苦集滅道四聖諦凡夫也修,菩薩也修,區別在哪呢?
    善知集滅③,音聲方便④;不欣世語⑤,樂在正論⑥;修諸善本⑦,志崇佛道⑧。這些大菩薩之所以五眼圓明,得四無礙智,乃是從如來的教化而生的,才能如此徹底明了一切萬法事(現象)理(本體)圓融的真相,皆是如於真如本性的。
  • 印祖:佛教最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印光大師: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學好佛法關鍵在於學會止觀,止住妄念觀察真如。我們雖然都有一顆真如之心,但是被愚痴無明障住無法顯現。如印光大師所說:「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屬幻妄,苦空無常,無我不淨,則真如妙性,自可顯現矣。」(摘自《印光法師文鈔箐華錄》)我是2008年開始學習佛法的,佛教的四念處觀讓我受益匪淺。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每天的打坐時間,靜靜的修四念處觀。
  • 法華經講記 106:理觀跟事修是互動的,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成就莊嚴
    妙法蓮華經第106集淨界法師主講 第三主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我們接著作《法華經》的課程研討。第三大題,有關理觀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前面我們單獨談理觀的剎那無生,談事修的調伏對治,現在是把理觀跟事修結合起來,叫做真正的權實不二。
  • 修準提法感應實錄匯集
    一般人總以為修行法門,需要有多高的條件限制;其實,只要你每天撥一點時間出來,也可以是高手……  在佛教中,大部分的法要修得很感應,必須要「持戒清淨」;而這第一關,其它的不要問,就已經把一票人給刷出去了;更有許多法,規定非密宗弟子不能修,又刷掉一大半。
  • 智悲佛網加行學修資料目錄
    *以下內容除《大圓滿前行》生西法師輔導筆錄資料引自法師官方博客外,其餘均引用自智悲佛網。推薦各位複製後發送至電腦查閱、下載。
  • 修學佛法必須具足的因和緣
    修學佛法要因緣具足,就像種子遇到泥土和陽光才能發芽生長,種子就是因,泥土和陽光就是緣。凡是有作用的法都是有變異性的,有變異性的法才會有作用。意思就是說,這裡的用燻既然是有作用的,能夠產生用燻,當然能燻的七轉識一定是變異法嘛!如果不是可變易性的七轉識,那就不可能有作用,也就不可能會有用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