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引導文】
壽命無常——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燃燒的燈火本是無常法,不可能呆很長時間,很快就會燃盡,若突然為風所吹,則剎那就會熄滅。同樣,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雖說現在人壽百歲,但真正活到100歲的屈指可數,若突然出現猛烈的病魔、車禍、火災等橫死外緣,則剎那也無有自由存留。
我也不例外,不一定何時就會出現此種情景,很可能沒有壽終正寢,便中間出現違緣而橫死、暴死。如今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我以後會不會成為其中一員?也未可知。既然生命如此無常短暫,我從現在起必須要精進修持正法。
【提示語】:無常修得好一點,肯定會成為好修行人,但若無常修得不好,修什麼法都會「明日復明日」。我認識的有些居士,真的很可憐,每天都以特別忙為藉口,把自己的修行往後推,與山上的修行人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希望你們每個人,山上也好、山下也好、山腰也好,從現在開始,應以無常的鞭子來鞭策自己,該修行的必須要修。否則,很多人就像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每天只會偷懶懈怠,根本沒有自制力,非要上師或道友在旁邊督促才肯修。對小孩來說,自願做作業的很少,父母在的話,不讓出去玩、不讓看動畫片,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趴在桌上寫幾個字。凡夫人也是這樣,自願想好好修行的寥寥無幾。所以,大家要祈禱上師三寶,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要觀無常,好好地修行!
後行:回向善根。
【擴展內容學習】
每一入座,也都包括前行、正行和後行三部分。前行也分為前行的前行和真正的前行兩個階段。其中前行的前行階段,要擤好鼻涕,洗好臉,裡裡外外一切要辦的事務必完成,總之要保證在入座期間不需要中斷打坐而往外跑。隨後,坐在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接著立下誓言:我這一座期間,縱然是大恩大德的父親來到,我也絕不中斷入座而隨著迷亂所轉。指甲掐著肉發下堅定誓言:「寧死也不捨棄此誓願!」
真正的前行
1、 身的要點,作毗盧七法,也就是雙足金剛跏趺,雙手結定印,脊背好像銅錢般挺直,臂膀放鬆舒展,頸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顎,眼睛垂視鼻尖。
2、語的要點:排除垢氣,左右鼻孔輪番排三次,同時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時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時排三次。以上三種除垢氣法,做任何一種都可以。具體做法:左手握金剛拳,壓在大腿根兒上(即腹股溝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剛印按住右鼻孔,從左鼻孔緩緩向內吸氣,囤積在臍下,觀想自己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積累的業、煩惱、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現昏憒、沉陷、迷茫錯誤這一切都變成黑氣,向外排散,呼氣時就像青稞粒一樣,從小擴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這與洗滌器皿相仿。
3、心的要點:調整發心,觀察現在我修的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發心,還是牟取利養讚嘆的善願發心。假設是這兩種發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拋棄。倘若是無記的發心,就要調整過來。小士道的發心是世間俗人的觀念,並不是入道者我所觀修的法,中士道的發心也是成辦一己私利的心態,因此也要予以斷除。而必須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淨髮心,也就是在心裡思維:為了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我才觀修暇滿難得。
接著祈禱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清清楚楚明觀,十萬瓣白色蓮花的紅黃色花蕊上,獅子座層層疊放的柔軟綾羅墊上,自己的根本上師身穿出家法衣或者咒師裝束,懷著「上師是佛」等五種了知,默默祈禱,念誦「三世諸佛……」或者念誦四種厭世心前後的那些祈禱文,滿懷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深情祈禱,結果上師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渾然成為一體,處在這種狀態中,不跟隨過去的分別念,不迎接未來的分別念,也不持續現在的分別念,儘可能入定安住。這以上是入座的前行。
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面我們觀死亡不定也講過,這裡又再再從死亡的因緣不定即驟然死緣來觀:死亡突然到來,我們的生命立刻就結束,以此鞭策我們要精進修行。
首先以比喻來說明:例如正在燃燒的燈火,它本身就是無常法。不管家裡是什麼樣的燈(有的燃燒四個小時、有的燃燒八個小時、有的二十四小時),那麼,不管什麼樣的燈,當油盡了,燈芯就會滅。它本身就是無常法。不可能燃燒很長的時間。就像我們剛剛上課點的燈,現在有的就已經滅了,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規律。那麼,不管什麼樣的燈,在燃燈過程中,燈火突然遇到外緣如一陣風颳來,或者有人把它吹滅,或者用水粘一下,它都會熄滅。
以上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雖然現在釋迦牟尼的教法時期,人壽百歲,但現在到了末法時期,人壽已到了六七十歲。真正能活到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或者一百歲,真正壽終正寢的人也不是很多,即使能夠這樣(壽終正寢),我們的生命也是一天天,剎那剎那在減少,不會增多。就像去往屠宰場的犛牛,每走一步就是走向死亡。
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年都在不斷的走向死亡,最終也像油盡燈滅一般,走到生命盡頭。
在這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猛烈的外緣,如病魔、車禍、火災、地震、水災、海嘯等等,很可能會立刻死亡。在這世界上這種情況多之又多——突然死亡。
有的人為了追求財富、名譽,奔赴戰場,很可能死在戰場上;或者遭遇猛獸,被猛獸吞食;或者墮水而亡。
例如我們出門坐車也是防不勝防,特別是高速公路,前一秒鐘還活在人間,後一秒就發生交通事故,車毀人亡;或者走在路上不小心滑倒掉在河裡,被湍急的河水捲走,幾分鐘就死了;或者發生地震,前兩分鐘還在人間,後一下子就到了來世,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所以真正修行好的人會時時憶念死期不定:想著「我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死」。有了這種無常觀,我們修行就會精進,不會天天聊天,或做一些無聊的事情,才會時時鞭策自己,使我們對今生的名聲、財富、感情,甚至世間的一切能夠都能放下。
所以在《因緣品》裡面說,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僅爬行逝,有跑時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壯年人,相繼而離世。我們有句老話也說: 「黃泉路上無老少」。不管是年老還是年少,死亡對他而言都是平等的。有時我們生病,還沒來的及救治,可能坐在救護車上就死了,這種情況是多之又多。因為有這種驟然死緣,一旦死亡,我們一剎那留在這個世間的自由都沒有。
所以我們就想到自身:我自己也不例外,我能不能活到壽終正寢?生命的盡頭?這個很難說。特別是現在末法時期,生的因緣很少,死的因緣很多,生的因緣也會變成死的因緣。很可能我們還沒到壽終正寢的時候就出現違緣,橫死、暴死都有可能。可能吃飯、走路、坐車、乘飛機、甚至呆在家裡,死亡都有可能突然來臨。
如有的晚上睡覺房間起火就被燒死在裡面。上師前面講過一個公案:一個才大學畢業的小姑娘,她很想出家,可到醫院檢查得了癌症晚期。所以我們的生命非常的脆弱,在眾多的死緣當中,生緣就像風中的殘燭一般。就像《寶鬘論》中說:「常住死緣中,如狂風中燈。」懂得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天天忙於打扮、賺錢、對未來做很多的籌劃,其實死亡到來往往讓人措手不及。
像華智仁波切所講:「死亡會突然降臨,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會不會轉生為頭上長角的旁生」。很可能一口氣不來,我們的神識就可能投胎變成另外一種生命。我們現實生活中對這類的新聞報導也是多之又多。懂得這一點,我們要反觀自己會不會變成其中的一員。
平時看到我們學院做超度,每天都有幾具屍體擺在路邊,我們看到就不要像看到牛糞一樣,應該想到可能我說不定明天後天哪天就會停在那裡,被人超度。
或者在屍陀林看到屍體被砍的時候,也應想到我很可能也會被砍。懂得這一點,即使沒辦法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死,但可以從現在起時時刻刻為死亡做準備。
對死期不定的道理生起誠信心,長期認認真真的實修,真正有了這個定解,我們就不會散亂。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而死亡到來的時候,唯有正法對死亡有利。
所以當下就要為死亡做準備,當下把我們有限的生命利用起來,精進聞思修行。無常修得好,我們就自然不會懈怠,修行也會成功;無常修得不好,就像80歲老人還做一百年的打算一樣,這樣修行肯定是不成功的。
特別是我們凡夫人,就像小孩子,修行很不情願,懈怠、散亂、消耗時光。所以多祈禱上師三寶,加持自己,真正生起無偽的無常觀,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精進修行,為死亡做準備。
入座的後行
以這一座裡觀修的善根為例三時的一切善法、佛菩薩的無漏善根、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根,心裡觀想把它們合而為一,綜合起來,為了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珍寶佛果作回向。
回向的方法,佛菩薩們如何以三輪清淨的回向方式作回向,我也這般普皆回向,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之後,不要一躍而起,要反思一下:這次我從早晨的一座開始就立下誓願,到底有沒有隨著迷亂所轉。假設剎那也沒有受迷亂所控制,覺得這一座修得很成功,會沾沾自喜,生起慢心,因此必須要斷除我慢。要暗自反省:啊!你現在這一座修得成功,這也來源於一點不定的福報,你有什麼可傲慢的,你真的這麼好嗎?我還要看你下一座。務必要除去慢心。
再者,如果因為心隨著迷亂所轉,不能思維一念善法,就會悲觀失望,認為我現在修不成了,於是懈怠下去。對此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勵:哦,你現在落入迷亂的控制中而沒有修好,但又有什麼可悲觀的呢?其實你從無始時以來一直迷惑至今,正因為這樣,如今才需要分成入座和座間來觀修。如果你一開始就不曾迷惑,那為什麼沒有成佛。現在這一座已經被迷亂左右了,務必要下定決心:下一座絕不隨著迷惑所轉。然後慢慢從坐墊上起身,進入座間的事宜。倘若在座間,沒有一一考慮前面的八閒暇,那麼就像用火燼在火裡燃燒的鐵取出的同時又會變得黑乎乎一樣,入座期間心稍稍有所改變,但是如果在座間時對今世紅塵的景象心懷歡喜之情,那入座當中有沒有觀修閒暇等都無有用途了,有著淪為法油子的危險性。
敬摘錄《大圓滿前行廣釋》、《大圓滿心性休息》、《前行備忘錄》
前行實修第十六修法——觀有為法自性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五修法——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四修法——觀諸佛聖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三修法——觀器情成壞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二修法——觀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一修法——觀蘊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修法——思維當生歡喜心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九修法——思維暇滿之讚頌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八修法——思維生死之流轉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七修法——思維因緣與緣起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六修法——思維無義而空耗 | 擴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