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課音頻及講記文本,請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
丁七、思維猛利慾而修無常
引導次第
這裡引導思維猛利慾的次第有二:第一、思維猛利慾的所作;第二、思維猛利慾的因。也就是,先要思維我們用猛利慾要做到什麼,即恆時念死無常而作十法行。這是特別高的要求,一切時位中都要起無常想,使心轉入法道之中。為了達到這一點,緣起的樞要——欲要發展到猛利的程度,為此要思維怎麼來起猛利慾。包括思維作無常想的利益、不作無常想的過患。前者中還有認識它的必要、利益、重要性等。這樣就會發現它極其重要,有極深遠的利益,必不可少,由此就會有恆作無常想的心。有了這樣的道心後,不斷及時地修這樣的欲,讓它發展到猛利,之後無常觀才能貫徹到修道的始終。以上是整篇引導的線路。
接著我們就來了解普賢上師引導的密意。首先,思維猛利慾的所作分二:一、恆時唯修念死;二、恆時勸勉自心行十法行。
一、恆時唯修念死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一)總說
思維猛利慾而修無常者,一切時、一切分位中唯修死想,而於一切行住臥三者中,口中都說、心中都明現「此是此世間的最後威儀」,如此而修。
一切時和一切階段唯一修死,要修的地方是行、住、臥三類威儀,都口裡說、心裡想:「這是此生最後一次!」
這一句來自《法軌》總的修念死法的要訣,分三個方面來認識:一、修念死法的必要;二、修念死法的時位;三、修念死法的行相。也就是,為什麼這裡說唯一修念死,而不修念不死呢?再者,在什麼時位修念死法呢?還有,修念死法心口上的行相如何呢?了解清楚這三個問題,就把握《法軌》的內涵了。
1、修念死法的必要
雖然今天或此時、此階段是死還是不死都不決定,但心應該執持死的方面,發起「唯一會死」的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心想我不會死,那從「不死」的想裡就會出現一切現世欲,在它的驅使下,我們的暇滿幾乎全數落在非法中。而修死想就轉變方向了,一想到會死,忙其他就沒意義,應當為死做準備而修法,這樣當下就能取堅實義。以這個緣故,如果能在一切階段、一切時位先發起死想,讓它當家作主,這樣有力地發起後,緣起就被控制住了,截斷了現世法之流,往法道上走了。因此要唯一修死,也就是在既可修死想又可修不死想兩者中,唯一選擇修死想。
2、修念死法的時位
死想要貫徹一生,細到每一個時間、每一個階段都唯一起無常想、死想,以此來攝持自心入於正法之門。我們現在就要清楚,往後時時都要帶著無常想、死想,而且一起頭就有。所以事先就要想好:我這一生不過若干年,每一年有365天,每一天無非是行、住、睡三種日常生活種類。我們每天無非是睡眠位和醒覺位兩類,醒覺位中無非是行位和住位兩種。這裡「住」不能理解成「行住坐臥」的「住」,那是站立的意思。這裡的「行住」,即行藏或行止。也就是每天要麼睡覺,要麼醒來,醒來要麼出門辦事、上班等,要麼住在家裡或某個地方,這叫「行」和「住」。這三個種類攝了一切威儀。這裡的所有階段或活動都是一段一段在相續,在每個段落當中,都要以死想作為等起來攝持心入於法道中,也就是要想到:「這是這一生最後一次!」
3、修念死法的行相
具體的修法,指對於行、住、臥三大類威儀,無論哪個階段都想死的方面。扣到相應的威儀上想:「這是我在人間最後一次做這個!」比如,這是最後一次出門,這是最後一次聽課,這是最後一次睡等等。要讓觀念深入骨髓,關鍵在心、口兩門,所以要不斷地口裡說、心裡明顯地現來修。所謂「明現」,指不是大概的、含糊的、略略的,而是非常明了、確定,這樣才會發生觀念的力量。當觀念上已經轉成死想,心態、行為就都會隨之轉變,取向也會改變。這是修的方式方法。
「口說心想」,是為了讓觀念滲入到骨髓。我們起觀念都要通過心、口兩門。以世間惡法為例,譬如男女相愛時,口裡說「我愛你」,心裡也很明確地現出「我愛你」,這樣逐步發展下去,就會達到很熾盛的地步,心完全隨愛的煩惱轉,緣起就往那邊發展了。也就是當口裡說了,心裡明確了以後,心就會非常有力量,之後就被這樣的欲所轉了。那麼同樣,我們口裡說「我今天會死!」「這是最後一次,我會死的!」心裡也非常明確地觀或者現:「不可能再有後面!」這樣口裡不斷地說,心裡也明確地現,死想就越來越有力量。最後心完全被死想抓住而截斷今生的所為,一心尋求能解脫死的方法,這樣就把心全部納入法道當中了。
(二)別說
如果去其他地方,則念會死在彼處或想不一定能回來,如果走在道上或者在椅子上休息,也念「會死在這裡吧」。若在某處安住也念「會在此處死吧」。夜晚睡臥之時,也念「今晚會死在睡臥之處」,或念「明早不一定能起床」。早晨起床之時,也念「今天白天會死在這裡吧」,或想「今晚不一定能睡臥」。如是發自內心痛切地唯修死想,而像昔日噶當派的諸格西睡臥之時,思念「明早能否舉火不得而知」,不覆蓋餘火,而且飯碗也倒扣而放置等,及時及時地唯一修作心往念死上轉的欲樂,像這樣修持。
這裡普賢上師的引導有三個內容:一、教導怎麼配在威儀上念死;二、指明念死在心上的要求;三、教導平日修持的相。
首先告訴我們怎麼配在行、住、臥三類威儀的各種細節上,從兩方面來念死。一、從現在位,念「會在這裡死去」,以遮斷對現前法的耽染而心緣於法;二、未來方面,想「不一定還有未來」,遮斷對未來的妄想。像這樣,就切斷掉往現世法流趣的心。其次說明,念死要做到「至心痛切」。然後說到,要像噶當派的諸格西那樣,及時地配著威儀唯一修念死的欲。這就是平時修持要達到的標準,它的關鍵在唯一修念死的欲。以下對這三點一一來做講解。
1、教導怎麼配在威儀上念死
具體說明修的方法,包括行、住、臥三方面,每一種又有兩個方向的觀念:一、現在方面要肯定地想:「我會在此處死,會在做這件事時死」;二、對於未來要否定掉「決定還會有」的想法,換成「不一定還能再做」「不一定還有下一次」等等。必要是,對於現前的事,從肯定方面想「會死吧!」就能遮掉對現世法的耽染,當下提起修法的心。對於未來打破「還會有」的想法,想到不一定會有,當即截斷對未來的各種妄想、思慮、計劃等等。這樣想的話,如果現在死,我也住在法上了,這是應當的;即使不會死,也一心緣於法了,因此非常有必要。總之,有力量的死想能瓦解掉一切對現世法的欲求,以及貪婪、嗔恚、競爭、散亂等的心態,所以它像大鐵錘,能錘掉各種對現世法的耽著。
具體示範。行的方面,比如要出門去別的地方,就想「我會死在那裡吧」。如果去上班,就想「我會死在路上吧」,或者「我會死在公司裡吧」。這是從現在位遮掉「會活」的想法,傾向決定會死。這樣提起正念後就要為死作準備,由此心就轉到修法上了,只有修法在死時有益的緣故。再者,未來方面是想:「我不一定還能回來」,對於回來以後的事不作打算。就好比上了戰場,想「我不一定能生還」,所以,往後如何生活等的想法全部放下。再者,到了路上或者在路邊的座椅上休息,也想「我會在這裡死吧,不一定還有後面」。到了工作地點,正在做某項工作,就想「我會死在這裡,正工作著就忽然會死吧」。像這樣,馬上住在「死」的正念裡。
接著,住的方面。譬如假期待在家裡,就想「我會死在屋裡吧」,「這次假期我會死吧」。到了周末就想:「我周末會死在家裡吧,不一定還有下周」,因此,把下周的想法全部遮掉。之後馬上警惕起來:「我很快會死,可能現在會死」,心趕緊住在修法中。
再說睡臥。每一天醒覺位的活動完畢就要進入睡眠,這時要提起現在位和未來位兩方面的死想。也就是想:「我會死在床上吧,不一定還有明天」,明天難保還能醒來,所以不做明天的打算。第二天一早醒來,就想「我今天會死吧,今晚不一定還能睡下」。這樣一方面馬上提起會死的想法,另一方面遮掉未來的想法。
總之,在行、住、臥三類的每一個分位之前,都要安置這兩種想法。一方面當下提起會死的心,馬上進入到對死的準備上,另一方面想到未來不一定還有,截斷未來的計劃。
2、指明念死在心上的要求
這樣修時,要求發自內心痛切地唯修死想。「發自內心」指特別真實地作意。「痛切」指心專注在一個點上,特別深、特別切。這樣情真意切,一次又一次地想,最終會真實出現無常心、死想。會想到死真的要來,真的是這樣,我要開始為死做準備。這樣才不是知識化的表面說說、有口無心、只是乾枯的語言等。之所以修法不成功,就是因為不痛切,如果能處處痛念無常,心當即就會轉向法,所以,痛切也特別重要。
3、教導平日修持的相
噶當派諸格西是修無常的典範,切實地把無常想配在日常的各種威儀中。他們晚上睡覺時作意:「我今晚會死吧!沒有明天了」,所以不用蓋火,碗也倒扣,因為明天不必用碗了。這表示他作「決定會死」的想,因此,往後的一切希望全部息滅了。「等」字,包括在各種威儀中都想:「這是最後一次吧,下一次有沒有誰知道?何必想它!」無常想一起,當下就截斷現世心了。像這樣,他們的示範是,當一件事、一個分位出現時,馬上修一個往死上想的欲。這種欲樂越修越強,當它一起的時候,馬上就往那方面想。修好了以後,到了任何階段,一碰到就作死想。由此就截斷了現世想,一心趨於法。這裡修死想,要做到像噶當派格西這樣來修持。
所謂「像這樣修持」,即是隨學聖賢。他們在法道上怎麼走,尤其在念死上怎麼做的,我們都要在自身上修到,這叫做「效法」,叫做「修持」。也就是前面說的,法是軌則,人是典範,我們是隨學者,修心就是清楚了怎麼做後,在自身上修成那樣的心。這樣就有了無常想的德相。
思考題
1、「思維猛利慾而修無常」一科的總理路是怎樣的?
2、(1)為什麼唯一要修死想(從這樣修的作用、這樣修符合事實等方面觀察)?
(2)在哪些時間段應該修死想?為什麼?
(3)修念死法的方法是什麼?「口說、心中明現」的必要是什麼?
3、(1)怎樣配在諸威儀中從現在、未來兩方面念死?結合自身情況細緻思維。
(2)什麼是「發自內心痛切地唯修死想」?如何達到這個要求?
(3)平時修念死想的標準是什麼?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3)無常40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4)無常41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5)無常42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6)無常43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77)無常44
回復 前行 或 大圓滿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普賢上師言教—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講記
長按二維碼中心logo-識別二維碼關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