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導之一·文殊口授
四中殊勝的教授(一)
修持具有四種殊勝的教授分三:
甲一、加行;甲二、正行;甲三、結行次第。
初者,加行次第:三士道次第中,前前為後後的加行,因此,若以上士道為正行,則中士道之前的內容皆可攝入加行中,亦與其它修心等的引導之理是相順的,這樣並非不可以。但在學習總的佛子大行科判中,說到 「於總大乘學習道理,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這樣看來,在密咒中,行品方面的法類又成為前行。而我們應明確主要的引導所緣法,分清前行正行,否則,則如觀待彼山成此山,觀待此山成彼山一般,不能準確定位相應階段的內容,如此一來,流於錯亂之道的現象也就很多。因此,具有傳承大德的親授,觀看覺受實踐的現見傳承是很重要的,在本規修法中,從暇滿難得乃至止觀間的一切法都應作為正行。頌曰:
斷汙器過存正直,從於總持師口中,
聽聞悅耳妙法音,乃由歷劫福財得。
特於印藏諸大士,心髓具四殊勝法,
普利群機甘露藥,難覓第二最勝道,
有緣聞思修持眾,拋棄微利今生欲,
以強厭離催心意,往赴山頂遠塵囂。
芳草秀林花香境,容身僅有小石房,
與影為友無他人,閒聽潺潺溪水聲,
安詳鹿群輕聲行,不見製造禪定刺,
能生三毒是非語,披糞掃衣乞食活,
不染非法信財毒,勸勵白善身語意,
辦究竟樂達至境!
[ 甲一、加行,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之理 ]
初加行中,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之理,分二:乙一、加行:皈依發心;乙二、正行:正式修習依止善知識之道。
[ 乙一、加行:皈依發心 ]
初者,有的智者說,一切法的起始唯是依止善知識之理,在它的前面,沒有其它的法。於彼雖似有著許多清淨的根據,但若果真如是,就應承認有這麼一位既是於依師法修心的菩提道次第正所化機,又沒有皈依三寶的行人。這樣的化機由於沒有皈依,則不入內道佛弟子數,因為阿底峽尊者與香底巴大師認為是以皈依來區別內外道差別的,而且在 《 菩提道次第 》的科判中,說趣入聖教的最勝之門即是皈依。又有的認為:「僅皈依並不相違,但若修發心則不合理,依止善知識後,是下士的法類故。」對此本人頗不以為然。下士的法類說有兩種,正下士法與共下士法。於此所修者,並非只是希求後世增上生的下士法,而應是作為上、中士道基礎的共下士法。如云:
「諸初業有情,轉趣於勝義,
正等覺說此,方便如梯級。」
如 《廣論》中說:「若中下士諸法品類,悉是上士前加行者,作為上士道次足矣,何須別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由此當知,此時所講法的對境是上士道的化機弟子,以其前加行的方式,開示下士道。如是一來,以發心攝持,不僅無過,而且極為善哉!特別是,我的師尊引導的論典,是以《 甘露純金 》為基礎,補以兩種道次第而傳授的,其中極為明顯地開示到皈依發心。
在諸大論典中,此處關於皈依發心的作法並沒有明顯開示,因此,那些由於自己沒有啟請過覺受引導、沒有耳聞目睹過語傳實踐作法,單憑口才、隨欲臆說法師們的自以為是,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最初皈依者:如 《 贊應贊 》中說:
「尊未度眾生,何有是衰損?
未令世間會,豈有此盛事?」
如果不是從佛力中產生的,而是依於其它的因緣,讓眾生解脫有寂的衰亂,或是讓眾生享受現前究竟安樂之事者,是絲毫都不會存在著的。殊勝稀有功德的佛陀從滅道二諦的正法中生出。如理修習正法,亦需依賴於有學無學的賢聖僧眾。因此,從今為始,乃至未證佛果之間,我祈請彼等殊勝的皈依境,為依為怙!為我親友!如是思惟,以一種清明的信心為前行,勝解諸依怙尊歡喜現前降臨,作我依怙。以此殷殷勝解之力,救護處諸聖尊具有殊勝的悲智力功德,如鳥掠過天空一般,為攝受所化的弟子,降臨面前。這自然是緣起的法性。如云:「若誰主要發勝解,能仁即住彼人前。」其義是說,不僅僅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勝解,事實上決定是這樣的。
此處雖不依照那些繁瑣的觀修法類,如密咒引導的論典般,但是若連顯宗方面的修持觀修法也沒有的話,皈依的語句念得再多,也不過是僅僅遮止了綺語罷了!
明確了皈依境,皈依的人如何皈依者:
由於惑業的束縛,自己無奈地沉溺於深廣無垠的輪迴苦海中,恆受三苦煎迫,於此深生怖畏,猶如不共戴天的宿敵現在正前來取自己的性命般;
了知並淨信唯有三寶才有從其怖畏中救護的能力,並且希望在自己的內心上生起那樣殊勝的功德,而且以深信之心一意託付:「不管發生什麼樣的苦樂善惡,您悉知悉見!」
並且懷著悲憫有情的心,自己雖沒有能力救度眾生的苦厄,但由祈請三寶作為依靠,也一定能辦得到。
我們應懷著這些心態,然後稱念:我及等虛空際的一切有情從今為始,乃至菩提藏之間,皈依具德上師正士!皈依佛世尊!皈依正法!皈依聖僧!計數而念,少則二十一遍,多則三百來遍,隨正座的長短而定。最初即貌似趣入善行的表現,實在是不知修持的證據。如云:「此復初修,若時長久,易隨掉沉自在而轉。此若串習,極難醫改,故應時短,次數增多。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我們從一開始,不要變成處處碰壁的教油子是無比重要的。
皈依的修持結尾,懷著殷切的心稱念:皈依上師三寶!祈請諸尊加持我的心續!尤其祈請加持迅速地生起三士道次第!隨應時機,念七遍或二十一遍等。由祈請殊勝的福田三寶之力,有著於內心上生起下面所出所緣法類的特別意義。如說:「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令了知最初需要皈依的理由是無比重要的。從此以後,由於我們要學修皈依的簡略學處,自然而然地也就會從供養方面積集資糧。
如一石同時驅散百鳥一般,我們於一開始皈依並祈請三寶,依殊勝的福田力,令內心生起諸道的證悟,並不必要於每一種所緣修法的結束時,啟白祈請的文句。
發心者:我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理當證得圓滿的佛果,故爾,我當修持三士道次第!隨文憶念其中的內涵,念誦三遍或七遍,都是可以的。依於發心,下面所產生的一切善業都將轉為成佛之因,有著這樣特別的意義。
回向法王宗喀巴 聖教日興隆
違緣俱消滅 順緣悉增長
自他三世善 回向二資糧
無垢亦無染 法炬常明耀
洛桑陀美上師微信
妙吉寺解脫智光林
每日四座共修:大威德金剛根本咒、觀世音菩薩心咒、文殊心咒、四皈依、麥澤瑪、百字明
[廣論班] [億遍班] [法本傳承班]
[加行班] [八關齋戒班] [妙音佛曲]
報名 :18833527133
每日一善聯繫微信: 18646980750
↓↓↓↓↓ 點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