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2

2021-02-12 顯密佛網

下載本課音頻及講記文本,請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

《功德藏自釋二諦車》

惡趣苦與善趣苦修的連接

如是三惡趣之苦乃是難忍之自性,

到此認識了三惡趣苦是難忍的自性。也就是,一旦以非福業墮到三惡趣裡,那就是這樣的性質,完全定了,這就叫「自性」。按因果律判定,以嗔恚為主生地獄,就有刀刺、火燒等的報應;以慳貪為主生在餓鬼界,有受用匱乏而不得滿足等苦;以愚痴為主生在旁生趣,整日不見光明,有吞啖、兇殺、寒熱、饑渴等苦。由非福業的力量,心前會出現難忍的苦果。所謂「天理昭昭,因果不爽」,毒種只生毒果,惡業只生難忍之苦,這是在性質上決定的,稱為「自性」。

而認為往生安樂趣增上之世間後唯一是樂,從而轉趣於愛也不應理,以愛是一切諸苦的近取,由愛與有及生相連之故,生之自性者,連高處種類也如從小微處出大洪水,或者具有苦之大浪般,與解脫道相違的嘈雜之聲宣發之故。

心要提示:

1、立宗:轉趣善趣愛不應理。

2、正因有二:

一、愛是諸苦的近取,由愛和有、生兩支相連故;

二、生的自性縱然到達善趣高處,也具諸多過患故。

看到了三惡趣是漫無邊際、黑沉沉的苦海,自然生厭患,心想:我一定要脫離三惡趣。那麼在世間要尋找怎樣的去處呢?對後世有考慮的人會認為,去了安樂趣人天增上之世間後唯一是樂,由此轉趣到愛當中:我喜愛的就是來世得人天福樂,最嚮往這個。但這也不合理。

所謂的「增上之世間」,好比世人說的升華、超生,達到很高的地方。就像在人間從貧苦階層到了上流社會,從人上升做了神仙或天人,就叫做「增上之世間」。相比下界苦趣而言,這裡在漫長的歲月裡享受五欲快樂、禪定安樂或者無苦無樂的舍受等,這稱為「安樂趣」。

對於沒有出世眼光的人來說,去了這裡當然唯一是樂,一心嚮往。比如修外道教法的修士們,想取得梵天果位、欲天果位或者做神仙等,特別嚮往長生不死、逍遙快樂的境界,那裡沒有下界的紛擾,沒有雜亂、沉重、難以忍受的苦。由於眼光有限,只看到這一段,看不到後邊際的緣故,認為那是大安樂界。比如認為,做神仙就超出了人間諸苦,更沒有惡趣苦,那多快樂。因此,在生時不行非法,不貪染五欲,唯一修仙道。諸如此類,他轉趣到對上界的愛中。或者認為,做富貴的人很好,我下一世要做國王、富豪等,這就轉而趣入到對樂趣的愛中,發生了求人天福報的心。

為什麼不能轉趣到對上界的愛中呢?這要透過緣起的走向看到它有大過患。第一個原因:愛是一切苦的近取,以愛跟有和生相連的緣故。十二緣起裡以愛發生取,以取造成有。譬如,從對欲界的愛中發生對欲界的取著,由此出現受生欲界的結果,將來生在欲界中。如果有對色界或無色界的愛,也與相應的取和有相連,當發展成了有——具勢力能感後有的業,就會得到色界或無色界的生。這樣以愛就落到生死裡了。因此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這上要熟透十二緣起流轉的道理。尤其要知道能生支為愛、取、有三支,所生支為生、老死。能生支裡愛是根源,它的程度加深是取,以此就出現了能結生後有具勢力的業,稱為「有」,因此愛與有相連。接著要知道,「有」作為直接的能生,與「生」相連,有生必有老死,生是它的代表。總之,以愛作為動力(愛就是欲,即緣起的樞要),就流落到生死苦流中了,因此絕對要遮掉愛,不能轉趣,包括對樂趣的愛也要遮掉,因為往那邊走還是落入輪迴苦流。這裡要研習《瑜伽師地論》等所說的十二緣起流轉的道理。

第二個原因:所謂「生的自性」,指一旦落入輪迴的生,有了取蘊之後,它的體性就是,即使成了上界或高處的種類,也只是像毒瘡暫時被保護好而不發作那樣,裡面有無數的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只是以福業的力量或定的力量暫時封住它,不發作而已。這是大患在身的狀況,太危險,只要沒截斷生死之流,就會一如既往地攜帶這些種子。因此,在這種狀況中,它的體性就像忽然間從小微處冒出大洪水那樣,或者接連不斷地出現苦的波浪,往後出現大苦的波浪那樣。也就是,由於苦性的五取蘊在相續,雖然轉到高處種類中,相對下界有些苦苦少,有些沒有苦苦等,然而根本上沒解決問題,突然間一個種子現行,就會發展出洶湧的大苦。

比如,雖然到了無色界天,絲毫沒有下界的苦,然而只要是生,就一直在行苦的遷流中,忽然間定力喪失,一個邪見種子冒出來,就落到了下界,就像被巨大的洪水席捲一樣。或者生到充滿五欲的欲天世界,從一個貪發展到無量無數如火熾燃般的貪,以及狂風般的放逸,由此會結成巨大的壞苦。到臨終衰相現前時,發展出滔天的憂苦、巨大的墮落之苦,之後就往下走了。或者成為高處的人,比如高官、富翁等,由於有福業力維持,看起來平靜,然而心裡有一大堆煩惱種子、苦種子,忽然間現行一個,苦的大洪水就出來了,鋃鐺入獄受懲罰,後世還要墮惡趣。

諸如此類就看出,這是無法保證的狀況,裡面潛伏著巨大的苦因。就像在藥物的控制下,癌症病情暫時不發作,但病因仍然潛伏,一旦觸及到某個地方,又要爆發出來一樣,生的體性就是如此,只要五取蘊還在相續,即使生在善趣高處,也無非是我執和愛,與解脫道相違的嘈雜聲不斷宣發的緣故,生的狀況裡不斷地出現煩惱等,這就看到,它的後面是巨大的苦流。 

得到暇滿人身唯一思維怎樣了生死

這次得到具足暇滿的身所依比天還好,此也如防止江河傾注而泛濫的堤壩崩壞那樣,將會忽然成為無有,此後行在後有結生的苦流中。以此緣故,唯一對遮除生的方便思維。具體修相如下:

心要提示:

1、立宗:得暇滿人身唯一思維遮除生的方便。

2、正因:此生不了脫,失暇滿後將行在無盡的生死苦流中。

3、譬喻:大壩崩壞,洪流濤濤。

4、「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這次得到具足暇滿的身所依」,指具有八暇十滿的修法圓滿條件,這是比天身更好的所依身。天人的福樂雖然超過人類,然而欲天整日在放逸、貪求中,心沒法安住而修解脫道。色界、無色界天處在定中,也沒法修解脫道。比如無色界天,就像魚凍在冰裡那樣,心識不能動的緣故,不能引起道上的各種修行。這樣就知道,人身是寶貴的。

然而人身非常短暫。雖然在得到暇滿時,各種內外因緣的控制力,使得心能在法道上走。就好比有防禦江河傾瀉泛濫的水壩那樣,在這個修法身份上,不會做很多往惡趣和生死走的業。然而如果不抓緊修的話,它也如石火電光般,一瞬間就沒有了。那時就像堤壩崩潰一樣,無始以來的業現行後,把心拖向綿綿無盡的生死之流,心將運行在後有相續不已的苦流中。看到了往後非常可怕,所以,唯一要在這一生了斷生死,不能再停留。

要知道,生死唯一是苦的狀況,現在唯一要在遮除生的方面思維,而不是在取得生的方面想什麼。不是要取現世樂、來世樂,而是唯一往遮的方向走,也就是平常說的「了生死」。解脫道的行者深謀遠慮,唯一思維怎麼遮止生死,死是由生而來,關鍵就看怎麼遮止生,因此,佛法的重點是證取無生,不能再落到輪迴裡去,那裡唯一是無邊無際的苦流。下面就介紹怎麼思維了生死的方便。

所謂的「了」,無非在意樂和加行上完全翻轉過來。意樂上要厭患生死,唯一求解脫,這個心一轉,就跟先前的愛相反了。後有愛是直接取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生;而遮止生就是遮掉這個方向,關鍵是出離心和無我慧。這裡首先講怎麼來引發出離心或求解脫心,這就必須知道,連善趣都完全是苦。看透這一點後,意樂就轉成「一定要斷掉輪迴」,緣起就變了。因為欲是緣起的根本,一旦出現厭患心、出離心,緣起就轉向了求解脫。

思維人道之苦

現在講述人類之苦,苦苦、壞苦、行苦即三根本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持續不離此等苦相故,為八苦常時逼惱。

心要提示:

1、「根本」,指攝盡萬苦。

2、「持續不離」,指無法脫開,依時依緣即現。

3、從三根本苦分出人道無量苦,而無量苦又可攝為八苦,從中看出人身恆時八苦交煎。

「三根本大苦」,指三個根本的苦的部類,即苦苦、壞苦、行苦。也就是以苦為苦、以壞為苦、以行為苦,分別從苦本身的體性、與苦相連、是苦因三個方面定為苦相。由這三個苦可以展開無量無數的苦,因此是「根本」,一切苦都攝在裡面,稱它為部類,三者攝了一切,故稱為「大」。

就人來說,由這三根本大苦所攝,有無量無數的苦。從代表性的八苦來說,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八種苦相。其中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從當時產生的情形來說,都是苦苦;其中愛別離苦,從曾經與所愛相聚為樂來說是壞苦;五取蘊苦是總苦,上面包括苦苦、壞苦和行苦,因為這一切苦都是從取蘊上生的。再者,從八苦的每剎那都是苦因的角度來說,都是行苦。

「持續不離此等苦相」,指作為人一直持著這些苦相,或者說被這些苦相抓牢,甩都甩不掉。自從一念投胎,生擺脫不掉,老去不掉,病纏身,死來臨。在境界裡既然有相愛和怨憎,那與怨憎相會時當然擺脫不掉苦,與所愛別離時也是憂苦纏心。再者,作為人有很多所求,在名利、男女、享受、地位等方面都會有求而不得的苦。再者,自身取了像皮袋一樣的人身,這裡的禍事很多,都是苦種子、煩惱種子,因此,從中會出現這一生所受的一切苦,以及迎來未來要受的一切苦,還要成為苦苦器、壞苦器、行苦器,也就是三大苦都是從這裡出來的。沒有修解脫道止息它之前沒法擺脫,因此,自己一直被八苦抓牢,叫做「持續不離」。以這個緣故,八苦交相不斷地逼在身上,這是人的苦處。

以下依次宣說三苦。

思維三苦

其中為了宣說苦苦,以頌說道:

人類浮生動如沫,

內心不樂及煩亂,

前苦不斷迎後苦,

麻風又逢毒癰瘡。

心要提示:

第一句說:人的有漏蘊即是苦,無常如水沫故。

第二句說:此苦之上更加種種逼惱,苦而復苦。

第三句說:諸苦接連不斷。

第四句為喻。

「人類」,指此地區、此時代的我們。「浮生動如沫」,指因緣出現的生存狀況像動蕩的水沫那樣。水岸邊有很多水沫,都在不斷地搖動,極其脆弱,被風一吹或被水一撞立即消失。這說明得南洲末世的有漏身深可厭患,是苦的自性。而且,在這上面會發生心裡不快樂、很多煩亂,以及疾病、天災、魔惱、戰爭、瘟疫、生存勞苦等的苦痛,像這樣接踵而來。一苦才完又迎來一苦,一苦還在又有一苦逼上來,這就是末世的情形。用譬喻來說,就像身患麻風病又遭逢毒癰瘡潰爛的苦。這是針對當前人類來思維苦苦。

進一步細解:「人類」,是針對他時、他處的人類而言,因為所有觀修都要切到自身的生命狀況上,因此,特別就此世界現今人類來思維。「浮生」有總有別。總的來說,指得到此種緣起狀況的有漏身危脆無常,到了瞬息難保的地步;從差別來說,這一生的經歷都是由不穩定的因緣幻變出的脆弱影像,這叫「浮生一世」。從總體上講,一瞬間遭遇因緣就會死去;從差別來講,此生顯現的各種人生境遇、苦樂狀況、地位、財富、名譽等,都會一剎那間就沒有了,是這種狀況。

這一句講到總體的苦,從苦的根本或者苦器而言,有漏身的性質是讓人深深厭患的苦。在這上面又出現非常多的苦處,因此,第二句講總苦又加別苦,在根本浮泡般的苦性身上,出現各種各樣觸惱身心的苦痛。針對末世人類來說,特別提出內心非常苦,心總是處在不樂的狀態,焦慮、緊張、鬱悶等,心緒煩亂,常常處在沒辦法調控的內心逼惱中。以此推展開來,還包括身上各種病苦、外在天災氣候的苦、工作勞累的苦、人事摩擦的苦,以及大的戰爭、瘟疫、政治運動等苦。這些苦就像暴風驟雨一樣密集在這個時代,發生在人們身上。

第三句特別從末世南洲人類來講,是一苦接一苦、相續不斷湧到身心上的狀況。最後一句是譬喻,就像得了麻風病非常苦,同時還遭受毒瘡潰爛的苦。一苦才畢又接一苦,一苦未了又興一苦。總之,這是苦稠密、極劇、突發等的狀況。這是切近當今時代此世界的人類來思維苦苦。

如是具識的諸人,相比往昔賢劫成時及北俱盧洲等的人類而言,此南瞻部洲今時的命濁,乃是如水泡般的無常自性。在此,不離自性的深可厭患的苦上,更有驟然的疾病、魔祟、怨害以及四大損害等的諸多苦事紛紛迭出。雖本如此,然而多數未觀察之故,妄見後面的時位無苦。然而如同被病逼迫之上,又決定被猛獸吞吃,或者麻風病上更加毒癰的刺痛般。

心要提示:

1、緊扣此洲、此階段的人類思維苦苦。

2、用比較觀,即由時、地對比而了解此處、此時人類命濁的苦性。賢劫成時、北洲等的情形,要由《阿含經》得到了解,由此才能生起第一個命濁總體的苦相。

3、作逐級推進,由了解人類有漏蘊為根本苦,此上又加無數逼惱,知道苦而復苦。之後,再由時間上了解諸苦相續不斷,從中發生對現時人類苦苦的認識。

4、總結:命薄、緣亂、苦事紛紛等蝟毛。

「具識」,是描述命濁的狀況。所謂的「命」,就是依業所引的第八識的種子,外色和內心互相連屬,即息、暖、識這三者相持不散,這是命根,一不連持命根就斷,因此以攝心連持為體。這裡講到,在身體裡具有心識的人,就像鳥待在樹枝上,一離開命就斷了。

「相比」,是以時、地兩點作比較認識。「時」,以賢劫初成時為例,「地」,以北俱盧洲為例,「等」字包括其他各種時期、處所的人類狀況。代表性的是賢劫初成時,如從光音天下到人間,那時人壽無量歲。再者,能在空中飛行,具有光明,身心輕安,無憂無慮,沒有驟然性突變的疾病、魔怨、災難等。在北俱盧洲,由於人們行善業的力量所感,人壽千歲,沒有中夭。再者,一切受用現成,沒有疾病、魔怨、四大的災難,處在祥和、自在、平安的境界裡。這一類雖然不出無常體性,然而在相續無常的狀況中,壽命相當長,在這期間,沒有突發性的各種劇苦。相對他們來說,處在業力增上之地的南瞻部洲,又是在減劫低谷的百歲時期,五濁極其增盛,這時已經出現命濁,此命濁的狀況就是水沫般的無常自性。

「此南瞻部洲今時的命濁,乃是如水泡般的無常自性」,指處在減劫,人壽不滿百年,壽命又極其不定,瞬間就會破滅。有時也譬喻為風燈、殘燭、石火電光、朝露等,都是表達斯時、斯地、斯人特有的無常性。「自性」二字是定性語。由於人類退化,殺生業等增盛,導致愈減愈濁,愈濁愈減。到此時代,以共業因緣,已經決定壽命的體性是水泡性,這是由緣起律所定的,故稱「自性」,指特有的無常性,也就是壽命極短,而且朝不保夕。

無常性本身是苦,它是自性深可厭患的苦。譬如女人生下孩子,孩子三分鐘即死亡,變成了腫脹、腐爛、發臭的屍體,這是特別讓人厭患的苦性。再生,又是三分鐘死亡。像這樣,她再也不以此為樂了。但是,當人們產生常執時,以為還有很長時間,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愛,實際它是自性深可厭患的苦。再移到自身上,這個身體瞬間就會破滅,然後變成腐屍,這是讓人厭患的苦。既然得到的生命是這種狀態,就證明此世為人是非常苦的。

在根本的所依苦上有苟活的一世,幾年或幾十年等,在這期間,驟然來臨的疾病、魔擾、怨害、地水火風天災等的損害層出不窮,紛紛迭出。由於濁世南洲人的業非常混亂,惡業力大,汙染性大,因此,在浮泡般瞬息即逝、具大患的生命體上,將面臨一個又一個難以預料的內外諸苦。包括自身四大有所增減時,發生各種病痛,小至感冒大到癌症等。又有內外魔興起的苦,內魔是邪見、煩惱層出不窮,導致身心混亂,處在很大的逼惱中,不得安寧;外有天魔、人魔,都是破壞正法的邪力量,時時刻刻會遭到擾亂。或者累世造殺盜淫等害過他人,導致今生遇到怨害,無法擺脫,非常苦。再者,有地水火風的災害,大的遇到地震、洪水、火災、颱風等,小的有夏熱、冬冷、乾旱等苦。另外,在現今複雜的社會環境裡有很多謀生苦,生存壓力大,有各種內外逼迫。像這樣,南洲濁世的我們,在浮泡般的命濁上會發生層出不窮的苦。這是在總體的苦性上出現無數觸惱身心的苦苦狀況,由此透出當代人類的苦苦。

「本如此」,按世間名言的緣起律來看,此時代、此地區人類的共相就是如此。所謂「深重的苦苦」,表現在罪業力非常強,來得複雜、多樣、突然。這個時代苦苦的相就是如此,生命朝不保夕,又遭遇猶如暴風驟雨般的魔、怨、病等苦惱。然而多數人未觀察的緣故(「多數」,是針對少數智者而言,「未觀察」,指從不做如理觀察,由此墮在極荒唐的樂顛倒執中),以這種執著,竟然見到後面的階段沒有苦,人生是美好的,往後的前程充滿光明等等,這叫做「見後面的時位無苦」。但實際上是前苦迎後苦,接踵而來。譬喻:就像被病逼迫不堪之時,又決定要被猛獸吃掉那樣,這是極其可怕的現狀;又像已經患麻風病苦不堪言,又加上毒癰潰爛刺痛那樣,這表達了此世人類的境況。應當從苦苦接連不斷的狀況,來切近此時代自身的命運而作思維。

思考題

1、什麼是「轉趣善趣愛」?為什麼這樣不合理?以理成立其原因。

2、以理成立:得暇滿人身唯一思維遮除生的方便。

3、人類的苦苦:

(1)與賢劫初成和北俱盧洲相比,此處此時人類命濁的苦相如何?

(2)現時人類在根本苦上又加無數逼惱的情形如何?結合身邊實例觀察。

(3)以譬喻說明人類諸苦相續不斷的情形。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

輪迴過患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7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8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9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0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1

回復 輪迴過患 或  前行實修引導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前行系列二、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實修引導》講記

長按二維碼中心logo-識別二維碼關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

相關焦點

  • 【前行實修引導60】 修舍無量心
    《二觀察續》中所說「初當修慈心,其次修悲心,爾後修喜心,最終修舍心」的次第,(是從結合內在本尊之真如而宣說的,這也是因為一開始慈心等三者容易生起的緣故。)三道之輪迴,無初中末轉,猶如旋火輪,彼此互為因。於彼自他二,三時亦未得,故能盡我執,業與生亦爾。此見因果生,彼等泯滅已,不思真實中,世間有無性。」丙十二、修舍無量心之利益如是舍心之修量,生起深寂之證悟。
  • 【前行實修引導61】 修慈無量心
    若已對一切眾生有平等之心,則當如敬愛父母般對一切眾生作父母想而觀修慈無量心。教證:《般若八萬頌》:「當修不為聲聞、緣覺所動之慈心。」當見到不具安樂的有情時,心裡要想:但願他們暫時獲得人天之安樂,究竟獲得佛陀之安樂。從一個眾生直至盡虛空際的一切眾生觀修《中般若經》:「見不具安樂之眾生時當如是思量:願此等眾生獲得天境諸天人之圓滿安樂。」丙三、慈心之證相:生起周遍之慈心,勝過慈愛獨子母。
  • 前行實修第二十一修法——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二十一修法【引導文】壽命無常前行實修第二十修法——觀無可信賴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九修法——觀時代士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八修法——觀獨自離世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六修法——觀有為法自性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五修法——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四修法——觀諸佛聖士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三修法——觀器情成壞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前行實修第十二修法—
  • 《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開顯解脫道明燈》第1講
    欲修持竅決,趨入《大圓勝慧》等無上大圓滿或者龍欽心髓的法,首先要修前行法。這是學法的必經之路。修學應遵循先修五加行、上師瑜伽,再學習徹卻、託噶等的次第。「開顯解脫道明燈」:白天行路時無需明燈,而到了黃昏就需要有明燈來照亮前方的道路,使我們免於歧途順利前行。華智仁波切的弟子阿宗珠巴仁波切所造的這部論典就是為我們開顯成佛、解脫道路的明燈。
  •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七十八)無常四十五
    包括思維作無常想的利益、不作無常想的過患。前者中還有認識它的必要、利益、重要性等。這樣就會發現它極其重要,有極深遠的利益,必不可少,由此就會有恆作無常想的心。有了這樣的道心後,不斷及時地修這樣的欲,讓它發展到猛利,之後無常觀才能貫徹到修道的始終。以上是整篇引導的線路。接著我們就來了解普賢上師引導的密意。首先,思維猛利慾的所作分二:一、恆時唯修念死;二、恆時勸勉自心行十法行。
  • 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 擴展內容
    前行實修第十七修法【引導文】壽命無常——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前行:皈依、發心。倘若在座間,沒有一一考慮前面的八閒暇,那麼就像用火燼在火裡燃燒的鐵取出的同時又會變得黑乎乎一樣,入座期間心稍稍有所改變,但是如果在座間時對今世紅塵的景象心懷歡喜之情,那入座當中有沒有觀修閒暇等都無有用途了,有著淪為法油子的危險性。敬摘錄《大圓滿前行廣釋》、《大圓滿心性休息》、《前行備忘錄》
  • 智誠堪布(生西法師)輔導(34):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第三十四課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之後,今天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華智仁波切造的殊勝的論典《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大圓滿前行包括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前行,有了前行我們才可以修持後面的正行。前行是基礎,是讓我們的相續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殊勝的修法。
  • 三殊勝實修引導 -授課資料(三)
    三殊勝實修引導 紐西龍多尊者 講授阿格旺波尊者 記錄益西彭措堪布 譯文 具足如是二分或二義——菩提心的發心,或善根以方便執持,即是所謂加行發心殊勝。如大遍知所說:「由加行發心正行無緣,結行回向攝持者,是走解脫道之三珍重。」
  • 三殊勝實修引導 -授課資料(二)
    三殊勝實修引導 紐西龍多尊者 講授阿格旺波尊者 記錄益西彭措堪布 譯文 若問:如此的心,在修時要怎麼來做呢?先對自己現世的母親修,其次要次第發展到對遍虛空際中的有情而修。知母:虛空遍及處,有情遍;有情遍及處,業苦遍;業苦遍之一切有情,從無始以來沒有不曾作過自己的父母、親友。其中,沒作過母親的一個也沒有,而作母親時,沒有以純一大恩作撫育的一個也沒有。就像現世的母親這樣,作過母親的次數難以思議。而我從無始輪迴以來至今流浪之故,僅僅巴掌大的地上,未曾許多次生過、許多次死過的地方一個也沒有故,除了地獄眾生和多數天人外,沒有母親就不能出生。
  • 大圓滿前行課後題複習091
    我們在實修時,應將理論上的推斷暫時放下來,然後按照傳承上師們的教言,次第去實地修持,以令所修的內容在心裡浮現出來,自心與法融入一體,這才是修行的目的。大家修加行時也是如此,不管是菩提心,還是其他修法,實際修持才最有意義。如果沒有這樣,理論上再怎麼精通、再怎麼會說,這些法也跟你的相續相隔千裡。因此,傳承上師非常強調實修的重要。
  • 四朗竹林·【口業的過患】
    師父師兄們上午好今天竹林要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口業的過患』口業包括: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 加行日常實修具體步驟要訣
    出世間善心,又分聲聞緣覺之發心、大乘菩薩之發心。其中聲聞緣覺希求自己解脫之心,我們也要捨棄,而唯一希求大士道的菩提心——為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圓滿正等覺佛果而修行。略而言之,發心就是排除無記心、噁心、世間善心等不良心態,真正生起菩提心。
  • 胡孚琛:佛道合參:論禪密之實修(摘選)
    「古德想出參語句之法,直要人當下即超入如來之地。更妙在語句並無理路可思、理路可議,剎那間即將你有生來多少妄想一截即斷,使你心意識去不得,不得不生疑。然這去不得之時,正是我本來面目顯露之時,與十方如來覿面之時,實相無相之時。」「然而妙在此疑,此疑只隔一層紙,這疑即是你出頭的要路,即是你脫生死輪迴的妙法,即是你證道與諸佛相見的密因。百千萬劫容易不得到這裡,百千萬參學之士容易不得到這裡,萬萬不可罷手!」
  • 李連杰已經完成了破瓦法和五加行的實修!學佛多年,他到底得到了什麼?
    李連杰已經完成了破瓦法和五加行的實修!學佛多年,他到底得到了什麼? 世界上有很多明星,特別是華裔,其中有不少是學佛的,有的緣分與虔誠還超過我們一般的居士,而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李連杰,因為實修的他已經修完了五加行!這與普通的信佛明星相比,已經是非常難得之事了!
  • 讀書筆記 | 前行廣釋2
    6、全論概要(五)全論概要:圓滿教法遍知傳承論,竅訣精要即生成佛法,正道前行內外共不共,教言分支捷逕往生法。【釋義】此引導文圓滿包含了釋尊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從理論和實修相結合的角度講,也囊括了兩位全知所傳下來的論典——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所以,本文全部是竅訣的精華,依此修持定能即生成佛。
  • 一位教你如何出離輪迴的上師,他的位置...
    | 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依止上師節選,標題為方便閱讀所加如果我們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好上師,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成為真正求解脫的人以配得上這麼一位好上師。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以及其他很多上師在講解前行時, 都把「上師」這一部分放在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這四種厭離法之後,我認為這是有深意的,一個細心的學生應該會從這樣的前後排序上得到一些啟發。首先,你會明白你需要有出離的願望,才談得上真正開始跟上師學法。
  • 第五賽季出道便當隊長,繼葉修後「榮耀第一人」,網友:十年輪迴
    周澤楷第五賽季出道時,在方明華的舉薦下、俱樂部深思熟慮後拍板,輪迴放棄與正值當打之年的原隊長「張益瑋」的續約,周澤楷直接接任隊長及帳號卡「一槍穿雲」。同年獲得了第五賽季「最佳新人」。當賽季率領從未進入過季候賽,較為弱小的輪迴戰隊殺入了八強,實現了零突破。在第六賽季,周澤楷「一槍穿雲」的槍王之名響徹職業聯盟。
  • 現場播報:12月26-27日長沙子敬養生智慧實修營
    修 營2020年12月26-27日長沙子敬養生智慧實修營,在長沙華創國際廣場A座」好運來「會議室開營,近九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齊聚一堂。人生存需要能量,平常靠食物供養肉體,這次以天地精華之氣代替食物,供養自己,還可以通過做操和打坐獲得天地能量,古人云,不食人間煙火,形容的就是這個。
  • 《往生心法》具體實證實修方法之六
    因為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之所以我們不成長、不蛻變,修了幾十年還是老樣子,原因就是我們封閉了自我的知見,這就叫「我執」,我們不知自己不知之處,我們難見自己不見之處,我們難信自己不信之處,我們難行自己不行之處,甚至我們不認為自己不行。這些需要參學和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 依怙主貝諾法王之言教集【取捨善惡之明燈】
    我們每個人自己一生修行的基礎,如同房子的地基般是前行五加行,在以好好修前行和五加行的基礎上去修行的話,無論修什麼才會有力量和助益。在學習時能讓智慧增長是很重要的,然而阻礙智慧生起的很多障礙其實是我們累世所造之的宿業,所以能夠將這些宿業稍微敵消除清淨的話,對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