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課音頻及講記文本,請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
《功德藏自釋二諦車》
惡趣苦與善趣苦修的連接
如是三惡趣之苦乃是難忍之自性,
到此認識了三惡趣苦是難忍的自性。也就是,一旦以非福業墮到三惡趣裡,那就是這樣的性質,完全定了,這就叫「自性」。按因果律判定,以嗔恚為主生地獄,就有刀刺、火燒等的報應;以慳貪為主生在餓鬼界,有受用匱乏而不得滿足等苦;以愚痴為主生在旁生趣,整日不見光明,有吞啖、兇殺、寒熱、饑渴等苦。由非福業的力量,心前會出現難忍的苦果。所謂「天理昭昭,因果不爽」,毒種只生毒果,惡業只生難忍之苦,這是在性質上決定的,稱為「自性」。
而認為往生安樂趣增上之世間後唯一是樂,從而轉趣於愛也不應理,以愛是一切諸苦的近取,由愛與有及生相連之故,生之自性者,連高處種類也如從小微處出大洪水,或者具有苦之大浪般,與解脫道相違的嘈雜之聲宣發之故。
心要提示:
1、立宗:轉趣善趣愛不應理。
2、正因有二:
一、愛是諸苦的近取,由愛和有、生兩支相連故;
二、生的自性縱然到達善趣高處,也具諸多過患故。
看到了三惡趣是漫無邊際、黑沉沉的苦海,自然生厭患,心想:我一定要脫離三惡趣。那麼在世間要尋找怎樣的去處呢?對後世有考慮的人會認為,去了安樂趣人天增上之世間後唯一是樂,由此轉趣到愛當中:我喜愛的就是來世得人天福樂,最嚮往這個。但這也不合理。
所謂的「增上之世間」,好比世人說的升華、超生,達到很高的地方。就像在人間從貧苦階層到了上流社會,從人上升做了神仙或天人,就叫做「增上之世間」。相比下界苦趣而言,這裡在漫長的歲月裡享受五欲快樂、禪定安樂或者無苦無樂的舍受等,這稱為「安樂趣」。
對於沒有出世眼光的人來說,去了這裡當然唯一是樂,一心嚮往。比如修外道教法的修士們,想取得梵天果位、欲天果位或者做神仙等,特別嚮往長生不死、逍遙快樂的境界,那裡沒有下界的紛擾,沒有雜亂、沉重、難以忍受的苦。由於眼光有限,只看到這一段,看不到後邊際的緣故,認為那是大安樂界。比如認為,做神仙就超出了人間諸苦,更沒有惡趣苦,那多快樂。因此,在生時不行非法,不貪染五欲,唯一修仙道。諸如此類,他轉趣到對上界的愛中。或者認為,做富貴的人很好,我下一世要做國王、富豪等,這就轉而趣入到對樂趣的愛中,發生了求人天福報的心。
為什麼不能轉趣到對上界的愛中呢?這要透過緣起的走向看到它有大過患。第一個原因:愛是一切苦的近取,以愛跟有和生相連的緣故。十二緣起裡以愛發生取,以取造成有。譬如,從對欲界的愛中發生對欲界的取著,由此出現受生欲界的結果,將來生在欲界中。如果有對色界或無色界的愛,也與相應的取和有相連,當發展成了有——具勢力能感後有的業,就會得到色界或無色界的生。這樣以愛就落到生死裡了。因此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這上要熟透十二緣起流轉的道理。尤其要知道能生支為愛、取、有三支,所生支為生、老死。能生支裡愛是根源,它的程度加深是取,以此就出現了能結生後有具勢力的業,稱為「有」,因此愛與有相連。接著要知道,「有」作為直接的能生,與「生」相連,有生必有老死,生是它的代表。總之,以愛作為動力(愛就是欲,即緣起的樞要),就流落到生死苦流中了,因此絕對要遮掉愛,不能轉趣,包括對樂趣的愛也要遮掉,因為往那邊走還是落入輪迴苦流。這裡要研習《瑜伽師地論》等所說的十二緣起流轉的道理。
第二個原因:所謂「生的自性」,指一旦落入輪迴的生,有了取蘊之後,它的體性就是,即使成了上界或高處的種類,也只是像毒瘡暫時被保護好而不發作那樣,裡面有無數的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只是以福業的力量或定的力量暫時封住它,不發作而已。這是大患在身的狀況,太危險,只要沒截斷生死之流,就會一如既往地攜帶這些種子。因此,在這種狀況中,它的體性就像忽然間從小微處冒出大洪水那樣,或者接連不斷地出現苦的波浪,往後出現大苦的波浪那樣。也就是,由於苦性的五取蘊在相續,雖然轉到高處種類中,相對下界有些苦苦少,有些沒有苦苦等,然而根本上沒解決問題,突然間一個種子現行,就會發展出洶湧的大苦。
比如,雖然到了無色界天,絲毫沒有下界的苦,然而只要是生,就一直在行苦的遷流中,忽然間定力喪失,一個邪見種子冒出來,就落到了下界,就像被巨大的洪水席捲一樣。或者生到充滿五欲的欲天世界,從一個貪發展到無量無數如火熾燃般的貪,以及狂風般的放逸,由此會結成巨大的壞苦。到臨終衰相現前時,發展出滔天的憂苦、巨大的墮落之苦,之後就往下走了。或者成為高處的人,比如高官、富翁等,由於有福業力維持,看起來平靜,然而心裡有一大堆煩惱種子、苦種子,忽然間現行一個,苦的大洪水就出來了,鋃鐺入獄受懲罰,後世還要墮惡趣。
諸如此類就看出,這是無法保證的狀況,裡面潛伏著巨大的苦因。就像在藥物的控制下,癌症病情暫時不發作,但病因仍然潛伏,一旦觸及到某個地方,又要爆發出來一樣,生的體性就是如此,只要五取蘊還在相續,即使生在善趣高處,也無非是我執和愛,與解脫道相違的嘈雜聲不斷宣發的緣故,生的狀況裡不斷地出現煩惱等,這就看到,它的後面是巨大的苦流。
得到暇滿人身唯一思維怎樣了生死
這次得到具足暇滿的身所依比天還好,此也如防止江河傾注而泛濫的堤壩崩壞那樣,將會忽然成為無有,此後行在後有結生的苦流中。以此緣故,唯一對遮除生的方便思維。具體修相如下:
心要提示:
1、立宗:得暇滿人身唯一思維遮除生的方便。
2、正因:此生不了脫,失暇滿後將行在無盡的生死苦流中。
3、譬喻:大壩崩壞,洪流濤濤。
4、「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這次得到具足暇滿的身所依」,指具有八暇十滿的修法圓滿條件,這是比天身更好的所依身。天人的福樂雖然超過人類,然而欲天整日在放逸、貪求中,心沒法安住而修解脫道。色界、無色界天處在定中,也沒法修解脫道。比如無色界天,就像魚凍在冰裡那樣,心識不能動的緣故,不能引起道上的各種修行。這樣就知道,人身是寶貴的。
然而人身非常短暫。雖然在得到暇滿時,各種內外因緣的控制力,使得心能在法道上走。就好比有防禦江河傾瀉泛濫的水壩那樣,在這個修法身份上,不會做很多往惡趣和生死走的業。然而如果不抓緊修的話,它也如石火電光般,一瞬間就沒有了。那時就像堤壩崩潰一樣,無始以來的業現行後,把心拖向綿綿無盡的生死之流,心將運行在後有相續不已的苦流中。看到了往後非常可怕,所以,唯一要在這一生了斷生死,不能再停留。
要知道,生死唯一是苦的狀況,現在唯一要在遮除生的方面思維,而不是在取得生的方面想什麼。不是要取現世樂、來世樂,而是唯一往遮的方向走,也就是平常說的「了生死」。解脫道的行者深謀遠慮,唯一思維怎麼遮止生死,死是由生而來,關鍵就看怎麼遮止生,因此,佛法的重點是證取無生,不能再落到輪迴裡去,那裡唯一是無邊無際的苦流。下面就介紹怎麼思維了生死的方便。
所謂的「了」,無非在意樂和加行上完全翻轉過來。意樂上要厭患生死,唯一求解脫,這個心一轉,就跟先前的愛相反了。後有愛是直接取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生;而遮止生就是遮掉這個方向,關鍵是出離心和無我慧。這裡首先講怎麼來引發出離心或求解脫心,這就必須知道,連善趣都完全是苦。看透這一點後,意樂就轉成「一定要斷掉輪迴」,緣起就變了。因為欲是緣起的根本,一旦出現厭患心、出離心,緣起就轉向了求解脫。
思維人道之苦
現在講述人類之苦,苦苦、壞苦、行苦即三根本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持續不離此等苦相故,為八苦常時逼惱。
心要提示:
1、「根本」,指攝盡萬苦。
2、「持續不離」,指無法脫開,依時依緣即現。
3、從三根本苦分出人道無量苦,而無量苦又可攝為八苦,從中看出人身恆時八苦交煎。
「三根本大苦」,指三個根本的苦的部類,即苦苦、壞苦、行苦。也就是以苦為苦、以壞為苦、以行為苦,分別從苦本身的體性、與苦相連、是苦因三個方面定為苦相。由這三個苦可以展開無量無數的苦,因此是「根本」,一切苦都攝在裡面,稱它為部類,三者攝了一切,故稱為「大」。
就人來說,由這三根本大苦所攝,有無量無數的苦。從代表性的八苦來說,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八種苦相。其中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從當時產生的情形來說,都是苦苦;其中愛別離苦,從曾經與所愛相聚為樂來說是壞苦;五取蘊苦是總苦,上面包括苦苦、壞苦和行苦,因為這一切苦都是從取蘊上生的。再者,從八苦的每剎那都是苦因的角度來說,都是行苦。
「持續不離此等苦相」,指作為人一直持著這些苦相,或者說被這些苦相抓牢,甩都甩不掉。自從一念投胎,生擺脫不掉,老去不掉,病纏身,死來臨。在境界裡既然有相愛和怨憎,那與怨憎相會時當然擺脫不掉苦,與所愛別離時也是憂苦纏心。再者,作為人有很多所求,在名利、男女、享受、地位等方面都會有求而不得的苦。再者,自身取了像皮袋一樣的人身,這裡的禍事很多,都是苦種子、煩惱種子,因此,從中會出現這一生所受的一切苦,以及迎來未來要受的一切苦,還要成為苦苦器、壞苦器、行苦器,也就是三大苦都是從這裡出來的。沒有修解脫道止息它之前沒法擺脫,因此,自己一直被八苦抓牢,叫做「持續不離」。以這個緣故,八苦交相不斷地逼在身上,這是人的苦處。
以下依次宣說三苦。
思維三苦
其中為了宣說苦苦,以頌說道:
人類浮生動如沫,
內心不樂及煩亂,
前苦不斷迎後苦,
麻風又逢毒癰瘡。
心要提示:
第一句說:人的有漏蘊即是苦,無常如水沫故。
第二句說:此苦之上更加種種逼惱,苦而復苦。
第三句說:諸苦接連不斷。
第四句為喻。
「人類」,指此地區、此時代的我們。「浮生動如沫」,指因緣出現的生存狀況像動蕩的水沫那樣。水岸邊有很多水沫,都在不斷地搖動,極其脆弱,被風一吹或被水一撞立即消失。這說明得南洲末世的有漏身深可厭患,是苦的自性。而且,在這上面會發生心裡不快樂、很多煩亂,以及疾病、天災、魔惱、戰爭、瘟疫、生存勞苦等的苦痛,像這樣接踵而來。一苦才完又迎來一苦,一苦還在又有一苦逼上來,這就是末世的情形。用譬喻來說,就像身患麻風病又遭逢毒癰瘡潰爛的苦。這是針對當前人類來思維苦苦。
進一步細解:「人類」,是針對他時、他處的人類而言,因為所有觀修都要切到自身的生命狀況上,因此,特別就此世界現今人類來思維。「浮生」有總有別。總的來說,指得到此種緣起狀況的有漏身危脆無常,到了瞬息難保的地步;從差別來說,這一生的經歷都是由不穩定的因緣幻變出的脆弱影像,這叫「浮生一世」。從總體上講,一瞬間遭遇因緣就會死去;從差別來講,此生顯現的各種人生境遇、苦樂狀況、地位、財富、名譽等,都會一剎那間就沒有了,是這種狀況。
這一句講到總體的苦,從苦的根本或者苦器而言,有漏身的性質是讓人深深厭患的苦。在這上面又出現非常多的苦處,因此,第二句講總苦又加別苦,在根本浮泡般的苦性身上,出現各種各樣觸惱身心的苦痛。針對末世人類來說,特別提出內心非常苦,心總是處在不樂的狀態,焦慮、緊張、鬱悶等,心緒煩亂,常常處在沒辦法調控的內心逼惱中。以此推展開來,還包括身上各種病苦、外在天災氣候的苦、工作勞累的苦、人事摩擦的苦,以及大的戰爭、瘟疫、政治運動等苦。這些苦就像暴風驟雨一樣密集在這個時代,發生在人們身上。
第三句特別從末世南洲人類來講,是一苦接一苦、相續不斷湧到身心上的狀況。最後一句是譬喻,就像得了麻風病非常苦,同時還遭受毒瘡潰爛的苦。一苦才畢又接一苦,一苦未了又興一苦。總之,這是苦稠密、極劇、突發等的狀況。這是切近當今時代此世界的人類來思維苦苦。
如是具識的諸人,相比往昔賢劫成時及北俱盧洲等的人類而言,此南瞻部洲今時的命濁,乃是如水泡般的無常自性。在此,不離自性的深可厭患的苦上,更有驟然的疾病、魔祟、怨害以及四大損害等的諸多苦事紛紛迭出。雖本如此,然而多數未觀察之故,妄見後面的時位無苦。然而如同被病逼迫之上,又決定被猛獸吞吃,或者麻風病上更加毒癰的刺痛般。
心要提示:
1、緊扣此洲、此階段的人類思維苦苦。
2、用比較觀,即由時、地對比而了解此處、此時人類命濁的苦性。賢劫成時、北洲等的情形,要由《阿含經》得到了解,由此才能生起第一個命濁總體的苦相。
3、作逐級推進,由了解人類有漏蘊為根本苦,此上又加無數逼惱,知道苦而復苦。之後,再由時間上了解諸苦相續不斷,從中發生對現時人類苦苦的認識。
4、總結:命薄、緣亂、苦事紛紛等蝟毛。
「具識」,是描述命濁的狀況。所謂的「命」,就是依業所引的第八識的種子,外色和內心互相連屬,即息、暖、識這三者相持不散,這是命根,一不連持命根就斷,因此以攝心連持為體。這裡講到,在身體裡具有心識的人,就像鳥待在樹枝上,一離開命就斷了。
「相比」,是以時、地兩點作比較認識。「時」,以賢劫初成時為例,「地」,以北俱盧洲為例,「等」字包括其他各種時期、處所的人類狀況。代表性的是賢劫初成時,如從光音天下到人間,那時人壽無量歲。再者,能在空中飛行,具有光明,身心輕安,無憂無慮,沒有驟然性突變的疾病、魔怨、災難等。在北俱盧洲,由於人們行善業的力量所感,人壽千歲,沒有中夭。再者,一切受用現成,沒有疾病、魔怨、四大的災難,處在祥和、自在、平安的境界裡。這一類雖然不出無常體性,然而在相續無常的狀況中,壽命相當長,在這期間,沒有突發性的各種劇苦。相對他們來說,處在業力增上之地的南瞻部洲,又是在減劫低谷的百歲時期,五濁極其增盛,這時已經出現命濁,此命濁的狀況就是水沫般的無常自性。
「此南瞻部洲今時的命濁,乃是如水泡般的無常自性」,指處在減劫,人壽不滿百年,壽命又極其不定,瞬間就會破滅。有時也譬喻為風燈、殘燭、石火電光、朝露等,都是表達斯時、斯地、斯人特有的無常性。「自性」二字是定性語。由於人類退化,殺生業等增盛,導致愈減愈濁,愈濁愈減。到此時代,以共業因緣,已經決定壽命的體性是水泡性,這是由緣起律所定的,故稱「自性」,指特有的無常性,也就是壽命極短,而且朝不保夕。
無常性本身是苦,它是自性深可厭患的苦。譬如女人生下孩子,孩子三分鐘即死亡,變成了腫脹、腐爛、發臭的屍體,這是特別讓人厭患的苦性。再生,又是三分鐘死亡。像這樣,她再也不以此為樂了。但是,當人們產生常執時,以為還有很長時間,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愛,實際它是自性深可厭患的苦。再移到自身上,這個身體瞬間就會破滅,然後變成腐屍,這是讓人厭患的苦。既然得到的生命是這種狀態,就證明此世為人是非常苦的。
在根本的所依苦上有苟活的一世,幾年或幾十年等,在這期間,驟然來臨的疾病、魔擾、怨害、地水火風天災等的損害層出不窮,紛紛迭出。由於濁世南洲人的業非常混亂,惡業力大,汙染性大,因此,在浮泡般瞬息即逝、具大患的生命體上,將面臨一個又一個難以預料的內外諸苦。包括自身四大有所增減時,發生各種病痛,小至感冒大到癌症等。又有內外魔興起的苦,內魔是邪見、煩惱層出不窮,導致身心混亂,處在很大的逼惱中,不得安寧;外有天魔、人魔,都是破壞正法的邪力量,時時刻刻會遭到擾亂。或者累世造殺盜淫等害過他人,導致今生遇到怨害,無法擺脫,非常苦。再者,有地水火風的災害,大的遇到地震、洪水、火災、颱風等,小的有夏熱、冬冷、乾旱等苦。另外,在現今複雜的社會環境裡有很多謀生苦,生存壓力大,有各種內外逼迫。像這樣,南洲濁世的我們,在浮泡般的命濁上會發生層出不窮的苦。這是在總體的苦性上出現無數觸惱身心的苦苦狀況,由此透出當代人類的苦苦。
「本如此」,按世間名言的緣起律來看,此時代、此地區人類的共相就是如此。所謂「深重的苦苦」,表現在罪業力非常強,來得複雜、多樣、突然。這個時代苦苦的相就是如此,生命朝不保夕,又遭遇猶如暴風驟雨般的魔、怨、病等苦惱。然而多數人未觀察的緣故(「多數」,是針對少數智者而言,「未觀察」,指從不做如理觀察,由此墮在極荒唐的樂顛倒執中),以這種執著,竟然見到後面的階段沒有苦,人生是美好的,往後的前程充滿光明等等,這叫做「見後面的時位無苦」。但實際上是前苦迎後苦,接踵而來。譬喻:就像被病逼迫不堪之時,又決定要被猛獸吃掉那樣,這是極其可怕的現狀;又像已經患麻風病苦不堪言,又加上毒癰潰爛刺痛那樣,這表達了此世人類的境況。應當從苦苦接連不斷的狀況,來切近此時代自身的命運而作思維。
思考題
1、什麼是「轉趣善趣愛」?為什麼這樣不合理?以理成立其原因。
2、以理成立:得暇滿人身唯一思維遮除生的方便。
3、人類的苦苦:
(1)與賢劫初成和北俱盧洲相比,此處此時人類命濁的苦相如何?
(2)現時人類在根本苦上又加無數逼惱的情形如何?結合身邊實例觀察。
(3)以譬喻說明人類諸苦相續不斷的情形。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
輪迴過患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7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8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09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0
前行實修引導之法軌—輪迴過患11
回復 輪迴過患 或 前行實修引導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前行系列二、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實修引導》講記
長按二維碼中心logo-識別二維碼關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