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球運動必要裝備,網球線在網球器材分類中的重要性僅次於網球拍,因此,長期備受網球愛好者關注。
縱覽數十年網球器材的發展,球線的品牌基本上是最多也最雜的,品牌的浮沉存逝歷歷可數。圈裡有朋友這麼跟我開玩笑,說只要是能生產釣魚線、塑料繩的廠家就隨時能生產網球線,無縫切換,哪天拿根釣魚線穿了試試手感……這話當時讓人相當無語。不過,現在想來雖然是玩笑話,但不難發現,網球線的市場魚龍混雜,似乎準入門檻極低,精品和粗製濫造的產品交雜在一起讓人難以分辨。誠然,如Luxilon、Babolat、Tecnifibre、Yonex這些相對知名受眾較廣球線自然不錯,但價格卻是高高在上,而且使用年限久了,對於器材黨來說自然有些膩味,有沒有一些小眾但實質不錯的球線被引薦呢?
這不,近幾天由知名網球配件品牌Tourna推出的一款 Big Hitter BLACK 7球線在小編的網球小圈裡引起了熱議,原因是好幾個老玩家說單論這款線的旋轉能力幾乎超過上述大牌的所有款式,姑且不論這樣的說法有沒有誇張成分,但這樣的評價著實有些驚人。因此,為了鑑別真偽,避免大家再次「踩雷」,小編特意帶來了這款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球線的官方評價、USRSA測試專家測評,以及小編的自測評來進行比較。具體如何,且看下面分解。
為了顧及到新手網球愛好者的感受,在測評開始之前,小編要先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網球線?圈裡有雲「3分球拍7分線」,球線可以說是網球拍的靈魂承載者。想要讓球拍更好地體現自身特質,就千萬不要忽視了球線的作用。
一般來講,球線可以按照材質、軟硬、粗細、長度、截面等分為多個類型。
材質分類法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按照古典分類,無非是天然腸線、仿腸線(尼龍線)和聚酯線三類。由於現在球線科技進步很大,更多的球線會將幾種材料混編,因此新的分類體系裡會弱化仿腸線(Synthetic Gut)和聚酯線(Polyester)的概念,而加進去單芯線(Monofilment)和復絲線(Multifilemnt)的分類,這是目前的材質類主流分法,將仿腸中的復絲線拿出來與聚酯線的單芯復絲線合併為Multifilment一類,這個分類相對比較麻煩,這裡不再贅述。
軟硬以前是針對古典材質分類來說的,一般天然腸線和仿腸線都被稱作軟線,而聚酯成為硬線。但這個時至今日也不是很適合了,因為存在大量的複合材質的硬仿腸和軟聚酯,所以如果要分得科學,必須採用硬度數值來區分,會涉及到參數表。
粗細目前是大家見得最多的分類方式,基本上買球線都會問一句:線徑多少?因為在確定了材質之後,粗細可以說是決定最後網球拍手感的關鍵。網球線規格範圍是從15(最粗)到19(最細),半號的網球線通常會在數字後面用「L」表示,例如:15L、16L等,一條15L的弦的粗細界於15和16之間。通常,較細的球線手感較為柔和,控制力好,但耐用性較差,力量偏弱。這個體現為較細的網球線能夠更深地吃球,所以也就能夠給球加更多的旋轉和控制,但這樣的結果是球線被帶動範圍加大,磨損加劇,因此不太耐用,較適合喜歡主動控制節奏和角度的底線型選手或者借力擊球的網前選手使用;較粗的球線正好相反,較適合經常主動發力,喜歡球速和深度壓制的底線型選手使用。
長度和截面分類比較簡單,單根還是100米或者200米大盤,圓形還是多邊形截面,這個比較容易直觀看出。一般球線廠商也會有說明。
回歸到我們今天所測評的這款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球線。
首先,先說下官方評價:這款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球線是一款高性能七邊形幾何截面單芯復絲聚酯線,它的性能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即介於複合單芯聚酯和復絲線之間。由於設計得極具彈性,所以球線的七個鋒利的邊緣可以牢牢抓住球;而經過熱處理的超彈性材料,將球在球線上的停留時間延長,使球瞬間保持在球線上直到準備打出。用令人難以置信的旋轉性能,使高級玩家能夠精確地擊出勢大力沉的球,同時還不會犧牲舒適性和耐用性。Tourna定義這款線具有中等力量反饋,更值得一提的是,Tourna指出這款線在初始穿線使用產生輕微掉磅後其磅數能夠保持到正常需要換線為止,這也是整個Big Hitter家族的慣有特點。
然後,美國USRSA(美國網球線從業協會)測試專員的專業測評跟上:專業測評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
靜態測評
l 測試人員:這款線由33位USRSA測試專員測試了共5周時間,他們各自的網球水平介於3.5-6.0之間。
l 測試方式:盲測。即所有的測試者拿到的是沒有標籤的包裹中沒有任何標記的球線。
l 測試時長:平均測試時間為23.2小時。
l 測試對象:17線徑的Big Hitter BLACK 7。單根線40英尺/12m,穿線前線徑約為1.21-1.24mm。穿線後1.16-1.18mm。
l 測試球拍:Wilson Prostaff Six-One 95 16×18。
l 測試機器:電腦恆定拉力穿線機。在以60磅拉力穿線後立刻測試,此時記錄的線床硬度為74 RDC。
l 測試結果:球拍放置24小時不動後,線床硬度變為68 RDC,掉磅率為8%。用Prince Synthetic Gut Original Gold 16作為對比線,初始穿線後線床測試硬度為78 RDC,放置24小時後線床硬度變為71 RDC,掉磅率9%。可見,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的確是不錯的。
l 靜態評價:這款線的截面邊緣鋒利程度是測試人員從未有感受過的。因此,在穿線過程中,穿橫線時手指必須緊貼豎線,拉動橫線實際上會刮掉豎線邊緣的一小部分。有6位測試者上報了因摩擦導致線的缺失損壞。
場地動態測評
l 動態評價:考慮到測試線的線徑、7邊形的線型截面和軟性聚酯材料,這款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 是一款極具「旋轉」潛力的線,它的表現令USRSA測試專員們印象深刻。他們給出的結論是:這款線在旋轉方面是他們所測試並且向社會公眾公布結果的163款具有旋轉潛力的線中最好的。但是,旋轉僅僅是這款線性能中錦上添花的部分:測試專員同時認為這款線具有非常優異的力量表現同時抗走線能力極好。四捨五入地說,USRSA測試團隊認為:這款線具有比平均測試表現更好的耐用性,控制性,可玩性,保持磅數的能力,以及觸感和手感。
總體結論
USRSA測試組將這款線的性能在所有的9項指標中認定為8項指標超過測試平均值,因此這款線的總體評分也是他們測試的所有線中評分排名第十位的。超銳利幾何截面、頂級旋轉能力、極強的線床保持能力和磅數保持能力是這款線的最大特色。
(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網球線旋轉性在USRSA測試所有球線中排名第一)
最後,說說作為低水平器材黨的小編的實際使用感受。
小編並沒有USRSA測試專員的工具及專業性,半吊子水平也說不出太專業的見解。只能從日常使用的球線感受出發去作個淺顯對比。
目前小編經常用的線有兩款:Babolat RPM Blast 17和Luxilon 4G Rough 16L。這兩款線從線徑看和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還比較接近。單論球線結構,這兩款線正好代表了兩個主流聚酯類型:RPM單芯結構,基本上是傳統聚酯的格局。這個線表面有刻出的凹槽,實際使用看,球線的力量大,不過控制是真不行,旋轉似乎並沒有Babolat宣傳的那麼突出,也就一般般感受。4G Rough採用的是單芯多層纖維結構,官宣這款線是相對比較柔軟的聚酯,介於仿腸和傳統聚酯之間的手感。不過小編用後覺得力士浪的線再怎麼做,感覺也是硬,當然沒有RPM硬得那麼誇張。4GR的確吃球能力好,操控性要強過很多聚酯。
然後說說Big Hitter BLACK 7。這個線上剛上手硬,但打打感覺又軟,這個感受有點奇怪。然後底線多拍的時候,會覺得控球非常棒,有點類似於聚酯+仿腸的子母線搭配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款線的上旋能力確實如美國USRSA測試專員所說,非常誇張,不需要超西握拍,也不需要快速手腕雨刷動作,這個線就可以帶出非常強勁的上旋,這個感覺讓人非常上癮!如果加大手腕動作,甚至故意去同側隨揮,球在底線的彈跳非常誇張,球質很重。這是小編和球友換拍打後自己接球的強烈感受,確實不好接,直接導致回合數明顯減少,接球失誤增多,都是上旋惹得禍!印象裡Head Lynx的線上旋評分很高,但這款線絕對超過Lynx,前面的USRSA專業測評在這點上是真實的。
基於以上種種,我們可以感受到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球線的諸多優勢。因此,如果想試試小眾球線,想要試試非常有特色的球線,那這款Tourna Big Hitter BLACK 7不要錯過。Tourna,可以看得出來,還是用心在做東西的,從吸汗帶到現在的線,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