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清代農村豆腐是怎麼做的?比較突出的哪幾種做法?
答案:清代農村豆腐的做法,正史上都沒有發現過,只有一些清朝時期和清後民國間,一些關於清朝相關的文學作品中,有些關於貧民間打豆腐的場面描寫。那個時候在農村做豆腐,很多地方缺少石膏,經濟困難買不起,成了做豆腐的最大問題。在此綜述一下,那個時期的農民怎樣做豆腐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石膏沉澱法。那個時候做豆腐都是石磨,靠人畜作動力磨豆漿的。過濾豆腐渣是利用自織土棉布過濾。有很多貧窮的農民,沒有棉布過濾,就省去過濾環節,做成的豆腐內面含有豆腐渣,比較粗糙,在磨漿的時候磨細膩一點,豆腐也就細膩些。這稱之為「懶豆腐」,是農民窮到沒有辦法的好辦法。
第二種方法,草木灰水沉澱法。這種方法是既缺少石膏的地方,又無錢購買石膏的農民使用的方法。將純乾草焚燒留下的灰粉,用清水浸泡後,利用沉澱後的清亮灰液,稱之為「灰水」。這種做法,就是使用灰水代替石膏,具體做豆腐方法與傳統方法一樣。
第三種方法,石灰沉澱法。有些地方農民在沒有石膏情況下,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生產的石灰、食鹽和海水代替石膏做豆腐。
總之,這些方法是局限於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經濟落後,民不聊生,農村人為了生活,採取的土辦法。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