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們聊起巴西時,很多提到的是足球,烤肉和電影(這得益於著名的電影《上帝之城》)。其實巴西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食文化非常多元,亞馬遜物產又極其豐富,所以並不是一個只是無肉不歡的城市。
但是有這樣一種食物,它貫穿了巴西的美食圈,幾乎大部分的巴西名菜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先看一看都有哪些美食,在它的陪襯下熠熠生輝,一躍成為「巴西美食之光」。
NO1.巴西烤肉
烤肉可能是這個世界理解巴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巴西的流行程度,大概是把紅燒肉、糖醋裡脊、甜酸排骨在中國的流行程度相加。
吃肉這件事,巴西人是真的懂行!
牛的全身上下被分為20+個部位,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切法和名字,比中國最懂牛肉的潮汕人可能還要略勝一籌。
▼
但是,吃肉免不了油膩,吃幾口就飽了,辛苦賺來的錢錢,怎麼都得多吃點不是?巴西人有個很妙的方法,就是沾著木薯粉吃,這樣能夠中和肉的油膩感,從而吃得更多。
NO2.黑豆飯
如果說烤肉太貴,那麼黑豆飯(Feijoada)就是大家的另一種最愛了。黑豆飯被稱為是巴西的國菜,已經有三百年歷史了,最早是貧窮的黑奴把農場主丟棄的豬雜碎撿回來燉豆子吃,後來就演變成巴西最有名的一道菜。
除了黑豆以外,還有豬耳朵、豬尾巴、豬蹄膀、豬肉香腸等各式各樣的原料,湯汁濃厚,味道很鹹,所以是澆在飯上吃的。
在黑豆飯中加入木薯粉,能讓黑豆汁更加香濃好吃,一上口就停不下來。
NO3.海鮮雜燴
海鮮雜燴(Moqueca)是另一道巴西的三百年名菜,而且真的很好吃。
這道菜的起源撲朔迷離,在兩個大州都做得很好,一個是Bahia,一個是Espírito Santo,所以這兩個大州的人吵得不可開交,都認為是自己先做的。
切成丁的番茄、洋蔥和香菜跟海蝦、海魚、螃蟹一起用瓦煲燉,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加龍蝦,燉得爛爛的,非常鮮美。
也是上好的澆頭,通常配白米飯和木薯粉Farofa一起吃。
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這款貫穿「巴西美食圈」的食物便是——木薯粉。除了以上三道名菜,巴西還有很多的名菜,都有它的陪伴。
當然,巴西也有木薯粉當主角直接製成的美食與名菜,例如:什錦炒木薯粉、木薯粉炒蛋、木薯香蕉蛋糕、木薯湯等。
那麼問題來了,巴西人何以對木薯粉如此迷之熱愛,木薯粉為何在巴西如此「橫行」?
木薯粉的歷史
和玉米代表著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樣,木薯則代表著巴西印第安人的文明。巴西是木薯的故鄉,印第安人最早發現和種植。
木薯是一種薯科植物,外表像山藥,但表皮更粗,個頭更大。
印第安人將木薯削去表皮,然後放在水裡長時間浸泡,除去所含的苦味氰基苷,再用刀削成片,擠出汁,晾曬成幹。食用前,用工具搓成粉狀,使之成為各種木薯食品的原料。
據說,當年葡萄牙殖民者登上巴西大陸時,看到印第安人圍坐在地上,聚精會神地削木薯皮。這些葡萄牙人大惑不解,還以為印第安人在削木棒。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葡萄牙人將木薯粉稱為「棒粉」。
後來,印第安人也學會了其他食用方法,如將整條木薯煮熟後,沾上蜂蜜吃,或者將煮熟的木薯粉拌在別的食物中吃,或將木薯汁用陶器盛起來,放在溫火上煮成粥吃,也有將木薯脫水後放在火中烤成木薯餅吃等等。
木薯名字的由來
任何一個名字的由來,都有著一個或真或假的故事,木薯也是。
話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印第安酋長的女兒未婚懷孕了,酋長非常生氣,可是女兒堅持說,她沒有同任何男人接觸過。
即使酋長用鞭子抽她、用棍棒打她,她還是那句話。晚上,酋長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白人俯在他的耳邊說,他的女兒是無辜的,如何懷孕的確是個謎。酋長原諒了女兒。9個月後,女兒生下一個白皮膚、漂亮的女嬰,給她取名叫「瑪尼」。可是等到女孩子剛滿周歲就突然夭折了,既沒有生病也沒有任何痛苦。
印第安人按照習俗,將瑪尼埋葬在母親的帳篷附近。幾天後,一棵不知名的植物長了出來。又過一段時間,植物開花、結籽,土地脹裂,印第安人就用手將土刨開,發現這種植物的根部粗壯發達,就像瑪尼那胖乎乎的身體,於是就為這種植物取名叫「瑪尼奧卡」。
印第安語的意思是「瑪尼的家」。伊曼紐爾·波埃根據這個發音給木薯起了一個名字,就是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木薯學名。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類之一,它的地位僅次於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木薯粉至今仍是巴西人最普通、最典型的食物之一,在日常食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巴西食品中最基本的原料」,在巴西有著「食譜之根、生命之根」的美譽。
下期文章,我們將重點介紹巴西神秘木薯粉的「營養價值和美食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