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丨你真的了解,最真實最客觀的自己嗎

2020-12-11 藍方情感

每個人都需要真正的認識自我,這種認識不僅僅是外表和內在,還有從心理更深層面的認識自我。

因為人們只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才能更堅定地跟隨心意,擁抱最好的自我,更好的生活。

對自我的認識和感知,是心理學界一個探討強烈的課題,想要更好的認識自我心理學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認識公開的自我

公開的自我就是心理學中的「人格面具」,也就是公開的自我,是我們性格的顯性部分,也是我們願意在外界展現出來的自我。

比如周圍的人都認為你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人,你自己也認同這種觀點,並且也願意讓別人這樣認為,所以會把性格中的這部分呈現給大家。

公開的自我大多數都是展現我們性格中積極陽光的一面,因為這是我們對外溝通的狀態,也是我們社交想要展現的名片。

其次是,認識公開隱藏的自我

如果說公開的自我是人們的「人格面具」,那麼隱藏的自我就是面具下面真實的那一面,是我們自己刻意隱藏的不為人知的部分自我。

隱藏的自我,雖然同樣是我們性格的一部,但是確實只為自己所知,對他人有所隱藏的一部分。

大多數情況下隱藏中的自我是我們性格中陰暗消極的部分,往往要很熟悉我們的人才會知道。

心理學中強調了隱藏自我的表現形式對於我們自信心的養成的重要作用。想要提升自信心完善性格,學會將隱藏的自我變成公開的自我是必要的步驟。

當然想要承認自己性格中陰暗面很難,而將自己的消極性格公之於眾更加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隱藏的自我的存在理由。

另外還有,發現盲區中的自我

盲區中的自我是指我們為人所知,自己卻不太了解的那一部分。

心理學對此進行過實驗,在試驗中肖像畫家分別根據一位女士自己對於自己的描述和他人對於女士的描述創作了兩幅畫像。

雖然是對於一個人的畫像,但是畫像卻又非常大的差別。對於同一個人的畫像,卻因為不同人的描述而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這樣的實驗結果也恰恰證明了自我盲區的存在,自我認識與他人認識的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而自己的盲區對於了解自我非常重要,沒有這部分的自我,自我認識就是不完整的。

所以想要認識真正完整的自我,一定不能忽略自我盲區,多去通過別人的話語去了解你不了解的自我。

最後是,發掘潛能的自我

潛能的自我,指的就是別人不知道,我們自己也不了解的自我,是每個人都存在的未知領域。

潛能的自我可以通過我們的潛意識或者某些經歷,被發掘,而當我們發現了自我潛能區的時候,可以通過潛能自我來快速成長。

對於自我的認識中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部分,都是我們需要認識的自我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自我。

不需要刻意的隱藏或是逃避,也不需要刻意的去美化,認識真實自己,讓自己可以更加幸福才是自我認識的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我是最不喜歡自己的人——心理學:無法自我接納的3個真實原因
    你喜歡自己嗎?這聽起來是一個有點奇怪,但卻很重要的問題。很多人可能都在期待著遇見一個真心愛著自己的人,卻依然在心裡深深的厭惡著自己。每次看評論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大家這樣的留言。「全中,感覺說的就是我。」然後緊接著可能就是這麼一句話。「真的很不喜歡這樣子的自己。」
  • PsyTalk||認知科學=心理學?
    現在很多同學都開始關注「心理學」專業或相關的專業,但是你真的了解這個專業嗎?它真的只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社會科學嗎?這些問題在PsyTalk就可以解答!先說一個我在「聖誕分享會」頻頻被家長問到的問題:「不會生物能讀心理嗎?」倘若將這個問題解構,便發現兩層內容:一是疑問生物和心理學的聯繫,二是焦慮不擅長生物對心理學造成的影響。對第一層,我的回答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觀聯繫。
  • 丨《成功心理學》
    ——丹尼斯·韋特利(Denis Waitley),《成功心理學》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差點兒因「書名」錯過的書籍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本差點因書名而被我錯過的書。凡事都有代價,犯下了錯誤的行為,輕信了他人,最後承擔後果的人只能也只會是自己。無可逃避。當然,這些還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希望破滅了。於是,那些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的真實願景,我們的自信、積極、信任等等,它們變得很難再重塑起來了。
  • 實用心理學丨如何高情商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所以學會高情商的表達自己,不僅可以達到表達自我的目的,還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我們的真實想法。首先從小講起,能夠讓人們更加容易接受,不會開始的時候就被拒之門外,可以保證我們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且這種表達方式利用了正常人的心理,如果當這個人接受了你說的小事後,當你說到後面的大事時,他也會無意識接受。
  • 心理學:當你無法看清自己真實需求時,就會做出錯誤決定
    當你意識到自己好像缺什麼的時候,你的匱乏感就產生了。這種匱乏感是個體的情緒感受,並不完全符合個體的現實需求。一個喜歡逛街、看電影的人,身邊好像缺一條狗的陪伴。可是當他擁有了這條狗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更喜歡逛街、看電影。因為有許多事情,根本無法兼顧,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心理學研究發現,正是因為人們有填補匱乏感的本能,所以有時候會因為無法看清自己真實需求,做出錯誤決定。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我會不會活在一場夢裡?」 「世界會不會只是虛擬實境?」 你有沒有,哪怕一秒,思考過這個問題?
  • 心理學中的十大認知偏差,你了解幾個?
    千百萬年來,人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給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方向,了解這些認知力偏差,也許你會更加容易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決策。 人類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認知——這種思考的行為或過程——可以使我們快捷地處理海量信息。 舉例來說,每當你睜開眼,你的大腦就不斷地受到所見事物的刺激。
  • 性格心理學丨《性格認知與性格解析》
    學習九型性格心理學,我們了解性格來源,了解九種性格的特質;藉由人版分享,詳細解讀九型人格。九型性格心理學,適用於家庭與親子關係;職場識人用人;社會人際交往;最根本的是跟自己的關係。生命升級,從了解自己開始!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以奈瑟1967年出版《認知心理學》一書為標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之為心理學學科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成為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意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你了解自己嗎?心理學:認識自我,是掌控自己命運的開始
    只有認清自己,才能更堅定地跟隨心意,真正的把握命運,擁抱最好的自我。你真的了解自己嗎?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人們經常「自視甚高」,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品質或能力,特別是在自己比較重視的品質或能力方面要比其他人好。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你真的了解班杜拉嗎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你真的了解班杜拉嗎,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班杜拉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他以兒童的社會行為習得為研究對象,形成了他關於學習的基本思路,即觀察學習是人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
  •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嗎?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嗎? 彈彈彈 | 來源燁磊 | 主播上一期和大家一起戳破了記憶力讓人又愛又恨的7個真相,不知道你們對於心理學是不是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呢
  • 心理學:真正的高情商不是精明圓滑,而是把自己當「人」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許多人眼中,高情商的人就是那些處事圓滑、頗有城府的人,他們往往擁有廣泛的社交圈,處理起人際關係來也是遊刃有餘。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五分鐘心理學:你對自己的評價客觀嗎?
    01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對自己的評價是什麼?對於這兩種不同評價的人,如果我們去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況,你會發現他們的人際關係好像與他們所說的評價一致。這是否就代表了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是客觀的呢?他們的自我評價是準確的呢?
  • 懂點心理學|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嗎?心理學家告訴你一個秘密
    人際關係與自我密切相關「01」周哈裡窗(Johari Window)周哈裡窗是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的模型,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的差異同時,隨著與他人交往的深入,人們也越來越願意暴露自我,從最表層的個人興趣愛好到內心深層次的真實態度和觀點。
  • 還在讓偏見阻礙你的成長?破除認知局限,方能觸摸世界的真實
    1、認知的局限——把推斷當做事實人們對一件事情的判斷,常常是基於自己過往的經驗而做出的推斷。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首先不是思考這個事情是否有我不了解的信息,而是求助於過往經驗。問題在於過去的經驗,也許並不適用於當下的情景,所做的推斷就會出現偏差。
  • 史上最全最客觀的高端紙尿褲測評
    丨悅媽說在前面的話丨 大家還記得《史上最全最客觀的尿褲測評!》這篇尿褲測評嗎?文章寫在一年前,實在沒想到這篇文章影響力那麼大,當時後臺留言上萬條,好多爹媽誇文章實用有幫助!
  • 認知行為療法第二次會談回顧家庭作業的意義丨認知心理學
    瀰漫的神氣開始匯聚起來,可以一頁一頁地翻看這些枯燥乏味的專業書籍,其實,自己非常喜歡漫畫家那寥寥幾筆裡滲透的深刻,幽默中深藏的智慧。只能仰慕了,心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學習可能有些累了,入正題時,想了,就寫了出來。接下來,我們回到認知行為治療(CBT)中。
  • 《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學課程》音頻講座
    明白這點後,我開始培養自己「聽話聽音」,不只聽別人說了什麼,還多想想別人想表達什麼。當然我現在還沒有達到所有出口的話都很悅耳,但最起碼不會引起對方炸毛了。北大名師張昕的這實用心理學課,將幫你掌握一套心理學的方法,培養心理學思維,讓你成為生活中的「心理學家」與「問題解決專家」。這大概是目前市面上最系統、最正宗、最全面的心理學課程了。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當你看時,看到是花瓶,還是兩個人臉呢,更有趣的是,如果你看見花瓶就看不見人臉,看見人臉就看不見花瓶,不信你試試看。奈塞爾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治.米勒合作。終於在1967年寫出全面闡述自己觀點的書《認知心理學》,這也成為認知心理學的創立的裡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