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絮語天天
有人說,世界上所有童話都是寫給大人的。你也許對此不屑一顧:童話是小孩看的,我如此強大,哪兒還需要看什麼幼稚的童話?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要面對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習慣了用堅硬的盔甲來保護柔軟的內心。
我們在面對心儀的人時,想靠近又不願付出關懷,想愛又害怕受傷害,漸漸地,我們愛的能力逐漸萎縮,單身的人也越來越多。
捫心自問,你是真的因為喜歡孤獨才選擇單身嗎?
有朋友對我說:「其實我從小就怕黑,我也想每次加班回家的時候,路上有個人陪我,回家能看見一盞明亮的燈。可前幾次戀愛都讓我很難過,我害怕下一個遇到的人,還是這樣。」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愛與被愛,看過很多愛情指南,喝過很多「雞湯」,可這些,都抵不過一本童話來得治癒,這便是《小王子》。
這是一本在我們成長的不同階段,都能找到不同意義的書,從小到大,從青絲到白髮,在你的心中,其實都住著個小王子。
01 一見鍾情只是種假象
小王子和玫瑰剛認識的時候,吸引他注意的,只是玫瑰的與眾不同。不同於那些簡單的花,她長得獨一無二,讓人好奇又期待。
就像我們初戀時的懵懂,雖然對彼此所知甚少,但抵不住心中強烈的好奇心,想多跟她說說話,想更多的了解她,因為在我們心中,她是特別的存在。
女為悅己者容,初生的玫瑰,也像陷入愛河的女人,她費盡心思的打扮自己,只為了在遇到小王子的第一眼,便讓他為自己驚豔,進而愛上她,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見鍾情」。
小王子果然被她的美貌迷住了,細心的呵護她,每天被她驅使著忙前忙後,就為了讓她開心。
可這時的玫瑰,並不懂得珍惜小王子的愛,她因為自己的美貌而無比虛榮,因為被愛著而不知收斂,可勁兒的作。
結果可想而知,時間一長,小王子被玫瑰的任性傷透了心,心灰意冷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02 愛情需要正確的認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們的「一見鍾情」其實是首因效應的作用。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也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的,並且會影響以後雙方的交往。
初次見面留下的好印象,其實在他們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只是那時的玫瑰太任性,她太輕易得到了小王子的愛,卻不懂珍惜。
當她發現小王子即將離她而去,面對分離她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明白了自己對小王子的愛,可卻為時已晚。
小王子真的走了,他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他們的家,那時他並不懂自己對玫瑰的愛有多深刻。
03 期待是你受傷的根源
小王子走過了7個星球,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在漫長的旅途中,他漸漸感到孤獨,開始一次次跟人說起他的玫瑰。
當他知道花兒的生命很短暫,很容易消失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了後悔。「我的花是短暫的,而且她只有四根刺來防禦外侮!可我還把她獨自留在家裡!」
但這還不足以讓他回頭,玫瑰對他的傷害,讓他的心中產生了嚴重的抗拒,他還不想再去面對她。
我們很多人也跟小王子一樣,在愛情中受過傷害,產生了抗拒和防備的牴觸情緒,不相信還能遇到真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越重視某一事物,捲入度越深,那麼失敗帶來的失望和痛苦就越強烈。因此讓你受傷的往往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你的期待。
我們對愛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感到失望和受傷,這樣的情緒會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支配我們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別人說什麼都沒用,我們只能依靠自己,在經歷更多的事之後,修正自己的認知。
04 在旅途中學會愛和責任
某一天,小王子走進了一片玫瑰園,他崩潰的發現,這裡居然有5000朵玫瑰,原來他家那朵,並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花。
小王子的悲哀,源於幻滅,他經歷得越多,越發現曾經自以為值得驕傲炫耀的東西,原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這也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必經的一個環節。
所謂不破不立,只有當我們的自以為是被現實打破,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
小王子學會了愛和責任是什麼,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原本是各不相關的。他再次想起了他的玫瑰,才發現自己的心,原來早已被玫瑰馴化。
小王子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但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有沒有從這個童話中汲取到愛的養分和重新開始的勇氣?
沒有人會真正的喜歡孤獨,只是因為各自經歷不同,曾經的期待破滅而對愛產生了畏難情緒。
故事的最後,小王子和玫瑰的結局又是什麼呢?不妨親自看看《小王子》的故事,看他如何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帶著小王子歷經波折尋覓真愛的勇氣,找到我們自己的心結,打破它、超越它,找回愛與被愛的勇氣,終有一天,你也會遇到那個視你如命的人。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將《小王子》帶回家】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也可以跟他們一起共讀這本童話,從中找到你們不同的觀點,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單純的世界,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打開視野,溫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