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

2020-12-20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2020年12月15日上午,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王海欣 攝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圓明園管理處2020年12月15日公布消息,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

  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取意於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澹泊寧靜是一處重要遊憩寢宮,也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景點之一。

  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澹泊寧靜景區南北長約140米,東西寬約160米,佔地2.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殿的東門外是翠扶樓,樓的南北均是稻田。2020年11月初開始,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澹泊寧靜開展考古發掘。

  走進澹泊寧靜遺址,現場可見景區的山水輪廓,遺址範圍內只有幾塊石頭和柱礎殘存。考古探溝內,工作人員正用小刷子一點點清理著遺址上的塵土,遺址建築的地面漸漸顯露出來。工作人員說,截至2020年12月15日,已經考古發現了臺階、地釘、條石、排水設施等。

  「原來房子的外圍牆體已經沒有了,通過一個多月的考古,我們已經發現了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表示,根據史料記載,「田字房」是一個田字外形的建築,共33間房屋,用石塊壘砌,每間的邊長約4.48米左右,簷柱高3.68米。「經過現場勘探,我們發現建築的基礎數據與史料記載基本一致。」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介紹,「田」字象徵農耕,古代中國奉行以農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為房,還在圓明園的稻田裡舉行藉田之禮,通過親耕並察看農事農時,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因此,在「田字房」的外圍,不僅有河水環繞,還有大面積皇家稻田。

  張中華表示,考古人員目前正在對皇家稻田開展兩個探溝的考古工作,已經發現了稻田的田埂。「未來,我們要通過植物考古的方式,將皇家稻田的土壤送進實驗室了解土壤構成,來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進一步對京西稻的種植開展考古學研究,這也是圓明園首次開展植物考古。」

  目前,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已經暫告段落,下一階段考古人員將對遺址考古發掘的細節進行進一步分析,包括地釘的分布、排水系統的走向、稻田分布範圍等等。(葉曉彥)


相關焦點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本報訊(記者 王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況,並首次運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了皇家稻田遺址,下一步將用實驗方法分析土壤構成,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
  • 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考古人員將進一步分析稻田分布範圍等細節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採用了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昨日(12月15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 圓明園考古有新發現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殿的東門外是翠扶樓,樓的南北均是稻田。今年11月初開始,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對「澹泊寧靜」開展考古發掘。今天上午,記者走進澹泊寧靜遺址,現場可見景區的山水輪廓還在,遺址範圍內只有幾塊石頭和柱礎殘存。考古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工作人員用綠色圍網將遺址區域圍起,遊客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的全過程。考古面積約500平方米,四分之一的區域已經啟動了考古發掘。
  • 「詩意行走·文化奇旅」全媒體採風行走進首都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
    為打好2021開年文旅營銷宣傳攻堅戰,提振旅遊經濟,拉動旅遊消費,鼓勵市民健康出行,持續打通國內大循環系統加油助力,2020年12月22日,「詩意行走·文化奇旅」全媒體採風行走進首都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開展採風創作活動。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正式啟動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
    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正式推出"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暨文旅系列活動發布,公眾可通過網絡參與推薦和投票,為北京點讚,助力自己心目中的京味"網紅"。副市長王紅、副市長楊晉柏,以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市國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嶽鵬,東城區政府區長金暉等領導蒞臨位於隆福寺隆福大廈首層大廳的啟動儀式現場,觸屏"點亮"未來的北京網紅打卡地圖。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開幕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延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2019年舉辦園說首展的文化脈絡,園說Ⅱ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208件/套、資料品190件/套,展品時間跨度超過2千年,從戰國跨越至近現代,其中近六成的珍貴展品首次「走出大牆」面向公眾展出。
  • 圓明園大宮門等遺址將亮出,國家文物局:重建缺乏考古依據,應慎重論證
    最近,國家文物局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時描繪了這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未來。 同時,國家文物局表示,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圓明園是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召開
    中國園林網6月11日消息:6月9日,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之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遺址公園隆重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高效保護,和諧共生,回報社會。
  • 北京市:四大文化繁榮興盛首都文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發布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北京市文化建設將以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方面推動繁榮興盛首都文化建設。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沒有圓明園展覽館,在圓明園廢墟區建了這個展覽館真好,讓遊人對圓明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五代皇帝的不斷經營和建設,歷時160餘年,建成一座規模宏大、景色秀麗的皇家園林,被特稱為「御園」。
  • 圓明園,清華大學,博覽園
    迷宮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 圓明園福海的前生今世(組圖)
    形成了眾多的水態,彼此之間又由迴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構成了整個園林的脈絡和紐帶,既可泛舟遊覽,又可水陸運輸,宛若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而福海作為全園最大的水面,更成為皇家御園的水上遊樂中心。  福海得名  康熙朝圓明園的範圍主要在後湖周圍,《養吉齋叢錄》十八卷記載,「園(康熙賜園圓明園,非指圓明三園)東有東池,雍正間命名福海」。
  • 北京市政府回應「圓明園第五園春熙院回歸」問題:積極推動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231號(文化宣傳類270號)提案答覆的函京政聯字〔2020〕第6號李維平委員:您提出的《關於圓明園第五園——春熙院回歸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一、春熙院遺址現狀經專家考證,圓明園盛時五園之一的春熙院遺址,位於北五環廂白旗橋西南側的二河開地區,地上已找不到任何歷史遺存,需要依賴考古發掘其歷史價值。
  • 馬首正式回歸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長:不再是皇家私藏,是屬於全體人民...
    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如今殘垣斷壁的圓明園,修復時竟意外發現了遺留的珍貴文物
    圓明園被毀,成為舉國悲痛的事情。如今的世界上,多得是仿造圓明園而建立的園林,可沒有哪一個,是我中國的圓明園。如今的圓明園,充滿的是殘垣斷壁,進入我們眼帘的只有遍地的辛酸史。曾經有著眾多寶物的皇家園林,也成了空蕩蕩的歷史遺址。那一年的大火,燒掉了很多的東西,包括文化。
  • 專家在城頭山遺址發現「靜水沉積」,農民卻說:這不就是古稻田嗎
    城頭山遺址,位於湖南常德的澧縣,是一處大型的史前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5000年,同時也迄今為止,華夏所發現的最早的古城文化遺址,被譽為「國內最早的城市」。據考古文獻資料記載,城頭山遺址在1979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但一直到1991年才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也正是這次發掘,為我們揭開了城頭山遺址的神秘面紗。
  • 「創憶·三山五園」展覽開幕 首次再現圓明園海晏堂盛景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於立霄)「創憶·三山五園」數字文化體驗展21日在北京開幕,展覽運用數位技術和視覺藝術,首次將圓明園內的海晏堂盛景全貌呈現。「三山五園」是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
  • 北京市九大5A級景區排行榜,你覺得哪個好玩?
    ,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3,圓明園遺址公園圓明園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部偏東,西北去西直門二十華裡。其東南角為清華大學西門。圓明園遺址公園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於1988年,僅存山形水系、園林格局和建築基址,假山疊石、雕刻殘跡仍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