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鄰居米米的媽媽覺得孩子和以前不太一樣,同時也對米米的一些行為感到很困惑。
剛剛上幼兒園的米米最近總是愛上了打扮和玩各種首飾。前一天一起逛街的時候,米米非要精品店裡的公主套裝,漂亮的發圈頭繩、公主發箍等等。回到家的時候就會對著鏡子開始打扮起來,有的時候房間也會擺弄的一團糟。
這些都不是讓米米媽媽最頭疼的地方,米米現在每天上幼兒園之前都特別喜歡照鏡子,不打扮到她滿意就不離開,廢寢忘食樂此不倦,為此經常早上有時候來不及去幼兒園而遲到。
米米媽媽在收拾孩子房間的時候發現,孩子有很多的小包,裡面裝的各種漂亮的小物件,飾品、化妝品分類的都很整齊。看著孩子日益喜歡打扮自己的同時,總是會憂慮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好是壞。
其實,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和米米家一樣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從某一階段開始會突然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男孩子會忽然自己選擇漂亮的新衣服,女孩子也會變得注意穿衣打扮,甚至還會學著大人一樣,使用化妝品,塗指甲油等等。
1
「審美敏感期」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實際上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在孩子一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對於自我認知逐漸在生活中實現完善,孩子的喜好成了孩子內心非常堅持的部分。所以家長們會發現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小心思,愛美成了較為明顯的一種表現。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審美敏感期是必經的一個階段。
審美敏感期常發生於2.5~5歲之間的孩子,這個時期的審美是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審美標準,孩子對於自身的服飾以及打扮有所在意,孩子對於外表有自己的喜好要求,尤其是女孩子。這個時候會經常發現自己的孩子會學著自己媽媽在臉上塗護膚品、塗口紅。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十分挑剔和敏感,對事物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一旦被打亂就會發脾氣、哭鬧。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開始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會出現「臭美」的症狀。在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
兒童心理學家阿蘭·斯拉蒂爾曾經說過:愛美是人的天性,就算是剛出生的嬰兒也會審美。
此時,我們無需對美做任何評判。如果媽媽感到不耐煩,甚至還對寶寶的「不當」行為加以批評和指責,讓剛剛進敏感期的幼小心靈無法充分體會成長的美好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會造成有些寶寶變得膽小、孤僻、不再有勇氣探索未知世界。
2
審美敏感期的表現
孩子進入了&34;,也會變得挑剔、敏感,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過於粗暴,要正確引導孩子對美的追求。而做到這些的前提,是家長要了解孩子在&34;的表現。那麼處在審美敏感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在審美敏感期的表現在於,會對自己的外形外貌格外的注重。比如會在意今天的髮型是否好看,著裝是不是很美很帥氣。他們對於打扮自己有著濃厚的興趣。有時候會比較喜歡自己媽媽的護膚品化妝品以及相關首飾。
有一些孩子會比較注重外表的同時也會比較在意他人的評價,尤其是當自己精心打扮過後,特別希望能夠得到親人、好友的認可和表揚。
經常有時候家長會發現,她們總是在模仿電視劇、動畫片裡面她們喜歡的人物。比如披個床單,戴著叮叮噹噹的頭飾。
家長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現象是不好的,在這個時期做好正確的引導,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麼,面對家裡有愛臭美的孩子,家長又該如何正確的進行引導呢?
3
尊重孩子、正確引導
在《想想辦法吧爸爸》這一檔綜藝節目的預告片裡,有一集戚薇的女兒lucky和媽媽搶化妝品,她看到媽媽的化妝品就一直說,「我想要這個粉餅,想要這個口紅,想要這個睫毛,想要這個刷子」。
戚薇夫婦也允許lucky愛美,對她追求美麗的性格從來不打擊,正如戚薇所說:&34;
一、內在美與外在美的教育
在三歲左右的孩子眼裡,他們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外在美,如果家長想要孩子,對美能夠進一步的理解,和進一步提升的話,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除了他們所知道的外在美,還有一種美叫做內在美。讓孩子明白,心靈之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內在美比外在美所形成的美感更強烈、更持久、更深刻。外在美易於被人發現,也易於被人遺忘,所引起的美感是變動的、不確定的,易逝的,因而也是不深刻的。美人在骨不在皮,這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在美是不依賴於任何外在而獨立存在的氣質和內涵。
在教育和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美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美的精髓,做到內外兼修。
二、接觸美的事物
孩子對於美的概念,最初源自於對家長的模仿。
所以想要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得到進一步提高的話,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多接觸一些美的事物。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經常帶孩子接觸自然環境,讓他們切身實際的感受,什麼是美。
例如帶孩子逛商場,看一看新上的漂亮衣服,也可以帶孩子去逛藝術館等一些時尚的展覽館。通過這種方式的薰陶,即使孩子在小的時候,並不理解美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但隨著這些美的東西的耳濡目染,孩子也會逐漸的在審美上有一定提高。
三、調整心態積極引導
當家長發現孩子變得非常愛美的時候,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不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不認同或者出現打壓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將孩子的審美引入正軌中,同時也讓他們的審美變得健康。
例如在孩子穿衣打扮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在旁邊,和孩子進行相應的討論,看一看什麼樣的衣服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那麼平日一起看電視的時候,也可以抓住一些機會,對孩子的審美進行觀察以及引導。
通過這種方式,其實遠比家長的直接打壓要好上許多,因為對待孩子的教育,疏導永遠比壓迫要更合適。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美麗也都是與眾不同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在形成美的意識中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更大膽的去實踐、去探索。
-end-
關注公眾號【幸福律動】,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