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說能治病的肯定是騙人的

2020-12-17 澎湃新聞
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 視覺中國 圖

日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次的「權健事件」引發巨大的輿論海嘯,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保健食品行業。儘管此前有報導揭露過保健食品中存在的虛假宣傳,但用全部家當購買天價保健食品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並沒有劃上句點。且不論引起人神共憤的權健騙局,就說那些我們日常所見的保健食品真的有宣傳所言的神奇功效嗎?

葡萄籽可以抗癌、抗氧化?

近幾年,平時吃葡萄被我們吐掉的葡萄籽,因商家宣稱其提取物能抗癌、抗氧化、延緩衰老,而被製成各種葡萄籽保健品賣得火熱。小小葡萄籽真有這麼多功效嗎?

先說抗癌,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細胞的實驗數據不少,但結論前提都寫得很明確——「體外實驗能夠抑制癌細胞」。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李鐸解釋說,「體外實驗能抑制」和「體內能抑制」完全是兩回事。「體外實驗」只能說明可以針對特定癌細胞進行進一步研究,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夠在體內抑制癌細胞。

再說抗氧化,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體細胞每天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它與組織細胞老化密切相關。而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是一種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劑,經吸收後在體內具有較高的生物學活性,可降低細胞內游離氧自由基,改善細胞氧化應激狀況。

「長期吃這類保健食品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沒有宣傳中說的那麼神。」張田坦言。

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保健食品分會副主任委員孫桂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國家規定,保健食品有27種功能,其中包括抗氧化。如果某款保健食品經過批准具有抗氧化功效,那麼是可以宣傳這個功能的。如果沒有經過審批的普通食品,根據食物成分即便可能有抗氧化功能,也不能宣傳。」

實際上,原花青素廣泛存在於植物的皮、殼、籽中,比如葡萄籽、蘋果皮、花生皮、蔓越莓中。張田說,正常人保持均衡的飲食就行。無論何種營養素,在人體內過多或過少都不好。

膠原蛋白讓皮膚更有彈性?

除了葡萄籽,對膠原蛋白抱有執念的人也不在少數。

膠原蛋白是一種蛋白質,是皮膚保持張力和彈性的「秘密武器」。遺憾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的合成會逐漸減少,皮膚也會跟著起皺、變鬆弛。於是,人們試圖通過口服膠原蛋白類保健品向皮膚皺紋宣戰。

膠原蛋白是由3條α多肽鏈構成的三股螺旋結構,分子結構十分穩定,不利於人體直接吸收。此前有研究指出,水解膠原蛋白更易被人體吸收,比如膠原蛋白肽,它的胺基酸鏈較短、結構小。「從理論上講,小分子肽類比未水解的蛋白質更易被吸收。」孫桂菊說。

那麼,口服水解膠原蛋白究竟能否改善皮膚狀態呢?「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很難明確回答『是』或『否』,因為生命科學本身就非常複雜。以一款藥為例,對這個人有效,未必對另一個人有效。」孫桂菊強調,若是國家已批准的具有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作用的、帶有藍帽子標誌的,就可以宣傳具有該項美容功能。沒有經過批准的,只能按普通食品賣。

拋開「吸收」問題,是否有必要服用膠原蛋白類保健食品本身就值得考量。張田告訴記者:「膠原蛋白屬於非優質蛋白。」儘管有研究稱,膠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在小鼠等動物身上得到驗證,但人體和這些動物不可等同。

更重要的是,皮膚的總體情況取決於機體的整體營養狀況及外界環境等因素,不是僅靠吃膠原蛋白能解決的問題。「維生素C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重要元素,膠原蛋白中的羥脯氨酸和羥賴氨酸的合成離不開維生素C。」張田告訴記者,營養的消化吸收存在木桶效應,如果其他營養元素缺乏,服用膠原蛋白的效果也不會好。

實在要補充膠原蛋白,也得把握「度」。「建議每天攝入的膠原蛋白控制在5克以內,吃多了不僅浪費,還會造成肝腎等代謝障礙。」張田說。實際上,公認的護膚「聖經」是做好防曬,防止紫外線損傷皮膚造成膠原蛋白的斷裂。

白藜蘆醇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發現法國人日常飲食中常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卻相對較低。於是推測,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自此,白藜蘆醇便「火」得一發不可收拾。被商家宣傳為具有「抗衰老、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的「神藥」。

「白藜蘆醇是多酚類化合物,又稱為芪三酚,存在於花生、葡萄(紅葡萄酒)、虎杖、桑椹等植物中。」張田說。

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邊原曾對媒體表示,白藜蘆醇不但不是藥物,而且它的所謂抗氧化功效還未經人體試驗證實,是否對人有作用還是未知數。「在動物試驗和體外細胞試驗中,科學家確實發現白藜蘆醇有一些『有效』的結果,如抗癌、長壽等作用。然而要說白藜蘆醇『對人有用』還為時過早。」邊原解釋,首先,細胞、動物和人類不同,在細胞試驗中顯示「有效」並不意味著一定對人體有效。其次,細胞和動物試驗中所需要的「有效劑量」跟人們能從食物中獲得的劑量相差極大。

2014年,科學家對人體攝入白藜蘆醇的水平及各種慢性病導致的總死亡率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膳食攝入白藜蘆醇和長壽、炎症、癌症以及心血管健康並沒有明顯相關性。所以,綜合來看目前並沒有足夠證據認為白藜蘆醇對人體有好處。

孫桂菊說,保健食品的27種功能中沒有「軟化血管」「抗衰老」的功能,因此不可輕信宣傳具有這些功能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並不以治療為目的

無論如何,有一點毫無疑問: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遇到聲稱能治病的保健食品,可以斷定為騙子無疑。

在孫桂菊看來,無論把保健品奉為神藥還是談保健品色變,都是因為缺乏對保健品的基本判斷: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藥品,不以治療為目的。她始終強調理性對待保健品,不要刻意誇大它的作用,也不能一棍子將它打死。

「很多人問我保健食品有什麼用,我會反問『你希望它有什麼用』?如果把它當成藥品,當然就沒有用了。」孫桂菊表示,對保健食品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與保健食品行業的銷售方式和誇大宣傳不無關係。

「如果飲食均衡,其實沒有太大必要使用保健食品。」張田說,想要美容或調解機體功能可以適當服用保健品,但要保證產品正規,且按推薦劑量吃。此外,要關注保健食品中的成分及含量,防止服用的營養素有重疊造成某種營養素過剩。

通過感知身體或精神狀況,或者去醫院營養科做評估,可以判斷身體缺乏何種營養素。張田建議,購買保健食品時要認準保健食品批號,選擇大品牌,帶有藍帽子標誌的通常比較靠譜。

(原文標題為《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 專家表示,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專家表示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       專家表示,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實習記者 代小佩  日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次的「權健事件」引發巨大的輿論海嘯,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保健食品行業。
  • 保健品「變神藥」騙人,卻說你們願意上當
    如果說理財騙局、收藏品騙局等讓老人們損失的是錢財,那麼以保健品冒充藥品詐騙老年人財物的行為就不僅讓老人們損失錢財,甚至有可能危害其健康。前段時間,太原市成功打掉一個以保健品充當藥品詐騙老年人的犯罪團夥,查扣保健品300瓶。原價一兩百元的保健品,通過各種包裝後變成「包治百病」的「神藥」,被標價3980元套路老年人。
  • 蘿蔔乾冒充「神藥」 江湖遊醫「轉戰」鄉下
    用蘿蔔乾、金櫻子冒充「神藥」1月12日,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新茶村集市。在最熱鬧的路口,看到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正在兜售「藥品」,周圍擠了十幾個人,一些藥被堆放在一塊一米見方的破布上,男子吆喝著:「家裡有胃病、肝炎、風溼的,吃了我這藥,都能治好。」「這藥為什麼有這麼多功效?」記者問道,男子很神秘地說:「這藥是我家祖傳的。」
  • 90元的保健品成900元的治病「神藥」 專坑老年人的套路為何總得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通報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情況。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共查處違法案件1.2萬餘件,涉案金額3.6億元。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政府持續重拳整治,但依然有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以保健品冒充藥品進行欺詐,不少老年人頻頻「入坑」。進價90元賣900元 保健品成心腦血管「神藥」2017年6月,河南省南陽市中級法院對一起保健食品冒充藥品非法詐騙案作出終審裁定,判處主犯潘某等人5至7年有期徒刑。
  • 起底保健品:「洋神藥」抗癌、抗衰老背後的真相
    起底保健品之二:「洋神藥」抗癌、抗衰老背後的真相  新春佳節在即,在很多人眼裡,來自海外的保健品是孝敬老人、走親訪友的佳品。上到明星模特、下至博主大V,小巧玲瓏的口服液幾乎人手一瓶,號稱能「潤腸通便」、「排毒減肥」、「保健治療」等誘人的宣傳讓網友們紛紛種草,不惜花重金託人從日本購買。  「其實,食用酵素就是一種以果蔬為原料進行發酵的食品或功能性飲料,不能將其神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指出,食用酵素就是食品,並不是酶製劑。很多關於酵素產品在宣傳上存在不嚴謹、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
  • 起底保健品騙局:「洋神藥」抗癌、抗衰老背後的真相
    ­  起底保健品之二:「洋神藥」抗癌、抗衰老背後的真相­  新春佳節在即,在很多人眼裡,來自海外的保健品是孝敬老人、走親訪友的佳品。上到明星模特、下至博主大V,小巧玲瓏的口服液幾乎人手一瓶,號稱能「潤腸通便」、「排毒減肥」、「保健治療」等誘人的宣傳讓網友們紛紛種草,不惜花重金託人從日本購買。­  「其實,食用酵素就是一種以果蔬為原料進行發酵的食品或功能性飲料,不能將其神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指出,食用酵素就是食品,並不是酶製劑。很多關於酵素產品在宣傳上存在不嚴謹、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
  • 「我」不是藥神!探訪保健品市場 亂花漸欲迷人眼
    售價千元的鞋墊能治羅圈腿、心臟病,負離子磁衛生巾可以治療男女生理疾病,有效成分與果汁無異的「草本清液」被描述成排毒神藥……這些違背常識的保健品宣傳,為諸多人的健康夢想繪製著「藍圖」。  精心包裝和高超的「忽悠」,在營銷層面使保健品「虛胖」的危害屢禁不絕。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頻被「套路」 治病功效隨意誇大
    在部分保健品中,記者發現這些保健品均為「歐福萊」品牌,雖然都標註有「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字樣,但是藥品名稱寫的卻是「苦瓜素軟膠囊」「糖尿康」「清血溶栓一氧化氮」,每瓶為100粒裝,授權商為美國歐福萊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商為中國永興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3期--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嗎?
    日前新浪認證為「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師」的微博用戶「燒傷超人阿寶」公開宣稱「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隨之引發膠原蛋白能不能美容的功效大辯論,而炮轟膠原蛋白的炸彈也波及股市,貴州百靈、東寶生物、湯臣倍健、東方海洋、同仁堂、東阿阿膠等上市公司紛紛中槍。
  • 保健品不是藥!一文回答你對保健品的所有疑問
    通常一開始我會耐心地解釋,這種保健品如何不科學,或者為什麼沒有特別的效果。實在說不通,我也只好表明態度:反正我是不會買的,您自己看吧。在這尷尬的氣氛下,仍有些老人家會倔強地反駁:你說人家沒用處,那麼多電視臺和廣播裡做的廣告也能是假的?人家那麼大的企業會是騙人的?
  • 拆穿「神藥」真面目!對這些謠言說「不」
    拆穿「神藥」真面目!備受人們「青睞」的維生素C,在感冒時服用,能幫助儘快康復,但它並不能直接預防感冒。如果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反而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至於牛初乳和益生菌等食品,就更沒有預防感冒的作用了。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揭秘保健品騙局:花樣套路洗腦重重圍獵謀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喝鱷魚飲品能治好腫瘤,小分子肽食品能治百病,神秘功能水可以治病、壓片糖果能抗癌……近年來保健品行業亂象橫生,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高科技」「新概念」「中西合璧」等套路大肆進行虛假宣傳,利用會銷、網銷、登門、微課堂等手段,對目標人群設下「精準騙局」,將一些受害者的養老錢
  • 豈能把保健品當藥賣
    進門後,筆者說明要買老年鈣片,一名女店員從藥架上拿出一瓶藥物,極力推薦說這鈣片吸收快、效果好,特別適合老人補鈣,雖然價格貴些,但比較暢銷。筆者聽從了她的話,買了一瓶,內含100粒液體膠囊,售價是118元。在付錢時,她又遊說這種鈣片正在搞活動,加個35元,送一瓶50粒的小瓶包裝,比較經濟實惠。於是筆者花150元買了一大一小兩瓶。
  • 果汁能排毒?騙人的鬼話!
    近日,34歲的年輕媽媽林麗(化名)感冒數天,高燒不退,但她不去醫院不吃藥,甚至連飯都沒吃,光靠喝一種直銷企業的「g3果汁」排毒治病。最終,她因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而死亡。果汁能排毒,發燒感冒都能治?「這些都是騙人的鬼話!」
  • 南美「神藥」瑪卡傳言藥效勝蟲草 業內人士提醒是食品非藥品
    深圳商報記者 鄭健陽 攝   近年來,一種號稱來自南美的「神藥」瑪卡成為滋補品和保健品市場的寵兒。根據維基百科,瑪卡是原產於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十字花科植物,可食用,營養成分豐富。記者走訪深圳市場發現,各大滋補品市場都在力推瑪卡,功效被大肆宣傳,價格也節節攀升,從幾十元一路漲至上千元。但專業人士提醒,瑪卡「壯陽補腎」功能有待驗證,目前在我國瑪卡僅為新資源食品而非藥品。
  • 安宮牛黃丸成「神藥」?長沙中醫提醒:是急救藥不是保健品,不能盲目...
    端午節前後,不少藥店大力推銷安宮牛黃丸,市民爭相購買,有人甚至將該藥作為保健品服用,安宮牛黃丸一躍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藥」。今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學專家胥新元教授提醒,安宮牛黃丸只能作為一種發生中風、高熱昏厥等狀況時的急救藥,不能當做保健藥品服用,也不能長期服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
  • 老人去領老花鏡 不想卻被唬人神藥坑了_市中_棗莊大眾網-棗莊唯一...
    市中區的市民老宋,花2萬元買回不少能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神藥」,以致於貽誤了老伴糖尿病的治療,引發了嚴重的糖尿病足,等待的可能就是截肢。在主持人以及會議人員聲情並茂、鄭重其事地給大家介紹青島海大科技開發中心生產的「銀齡牌海惠元膠囊」,經不住會議營銷人員的熱情推銷,老宋花了5000元購買了4盒。  此後,認為是好事情,對此深信不疑的老宋,經常被會議人員喊來聽課。「聽課很保密,要先打電話確認,不是熟人介紹來的,不是老年人,不讓聽課,聽課要把手機關閉等。」說起聽課的經歷,現在的老宋才覺著不是那麼回事。
  • 起底「神藥」白藜蘆醇 根本不是藥而是甜味補充品
    號稱能治療癌症、「延長壽命15到20歲」的「神藥」白藜蘆醇,今年以來在微信、微博上銷售火爆。然而,成都商報記者調查得知,白藜蘆醇並未開展人體和臨床試驗,其產品對人體作用尚不明確,也未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根本不是藥。」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邊原說。國家食藥監局也曾發布虛假廣告提示,稱白藜蘆醇產品廣告宣傳中含有「違法宣稱功效或承諾治癒率等虛假內容」。
  • 扯上名醫名院作幌子 保健品搖身變「神藥」
    一款緩解體力疲勞的保健品被宣傳成可解決中老年慢性疾病及風溼骨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神藥」,2到7天見效。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北京晟天健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天公司)及北京晟醫堂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醫堂)在部分地方電視臺打廣告聲稱免費贈送多功能收音機禮包,實際上是一部廣告機及兩本廣告小冊子。
  • 美國FDA發警告:所有美國保健品絕不會有這一功效!
    暫時我們也無法考證,這款神藥,究竟有多神,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所有的美國保健品,治病功效均無法證實。因為在美國,保健品根本就不能不算藥!FDA宣布:保健品市場太多虛假宣傳我們要出手了!保健品:不能治病我們常說的保健品,被FDA稱為膳食補充劑,是因為它被認為是食品的一種,FDA是這樣定義的:膳食補充劑是可以口服含有「膳食成分」的產品。膳食成分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草藥或植物藥,以及其他可用於補充飲食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