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一族成不法保健品生產銷售商主要牟利對象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被「套路」調查
前段時間曝光的權健事件,再次折射出保健品市場的各種亂象。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逐漸重視,形形色色的保健品進入大家的視線。上門或電話推銷的、社區裡開講座的,各種銷售方式令人眼花繚亂。
《法制日報》記者隨機採訪發現,多數人或多或少都買過或者正在食用某種保健品。
有數據顯示,保健品的年銷售額經歷了從無到超千億元的飛躍,並持續保持增長態勢。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在保健品消費人群中,老年人佔了五成以上。
老年人成為保健品生產商、銷售商的主要牟利對象,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老年人被保健品銷售商騙取高額資金的故事也常見於諸多報導。
那麼,老年人是如何被「套路」的?他們購買的保健品多半又是什麼呢?
患者被精準推銷
兜兜轉轉是圈套
浙江省杭州市市民王欲雪今年已經80歲高齡。他患有糖尿病近20年,吃了不少藥,大多數藥品的療效並不好。
據王欲雪介紹,他所服用的藥多數是經別人電話推銷的,2017年,他服用了名稱為「胰島復活素」和「修胰平糖膠囊」的「藥」,效果比較不錯,可惜服用幾個月後,再想買這款藥時,已經聯繫不上賣藥的人了。
而藥一停下來後,王欲雪早上空腹時測量血糖值,已經達到了19點。此後一段時間裡,王欲雪一直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品。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8年7月初,一個自稱「同仁堂劉教授」的人打電話給王欲雪,稱他們主治糖尿病,療效非常好,如果無效可以退款。
「聽介紹是大單位,又是教授,我就信了。先後以貨到付款的方式購買了他介紹的『蒼芎膠囊』和『珍芪膠囊』,分別花費1380元和3000元。但這兩個藥對糖尿病一點作用也沒有,血糖值早上空腹測量可達到19點至22點之間。」王欲雪說。
直到有一次,他在前一天晚上喝了一點鯽魚湯,第二天早上,空腹血糖值為26.5。王欲雪害怕了,隨後聯繫「劉教授」。他得到的回覆是:血糖太高了,應該服用「苦瓜素」,這個效果很好,但價格很高,兩個月的藥需要5000元,無效可退。
由於擔心血糖過高會休克,於是,王欲雪讓「劉教授」速寄兩個月的藥,藥到後,他服用了5天,但血糖值仍維持在19點至22點。
恰在此時,一位「湖北人」給王欲雪推薦了一種名叫「苦瓜胰島素」的藥,並稱降血糖效果好,可免費試用半個月,有效再買。王欲雪欣然同意,並且按照要求服用藥,兩天後血糖值降了3點。服用一周後,早上空腹血糖值降至9.8點,這是他半年來沒有過的情況。於是,王欲雪立即與這位「湖北人」聯繫,買4個月送1個月。至此,王欲雪花了800元買了5個月的「苦瓜胰島素」。
由於這種藥對王欲雪來說,既有效果,價格也公道,因此他準備長期服用此藥,於是計劃退掉「同仁堂劉教授」的藥。
「總付款接近一萬元,我只讓他退一部分,然後把藥再寄回去,『劉教授』電話中同意了,但卻遲遲不退款,之後又說要交1500元的手續費才退,我沒有同意,於是他給我寄了名為『歐福萊』的保健品,稱有降糖溶血栓的功效,並向我收費1500元以替代手續費。」王欲雪說,實際上,他根本不需要這類保健品,但想著付款後就能拿到退款,於是便支付了,可後來退款並沒有收到,「『劉教授』又要我先繳1700元所得稅才可退,至此我才明白這就是一個圈套。」
治病功效隨意誇大
冒充專家涉嫌欺詐
王欲雪向記者展示了他所購買過的部分保健品和藥品。
在部分保健品中,記者發現這些保健品均為「歐福萊」品牌,雖然都標註有「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字樣,但是藥品名稱寫的卻是「苦瓜素軟膠囊」「糖尿康」「清血溶栓一氧化氮」,每瓶為100粒裝,授權商為美國歐福萊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商為中國永興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據記者了解,《保健食品命名規定》第四條規定,保健食品命名禁止使用「虛假、誇大或絕對化的詞語」「明示或暗示治療作用的詞語」。
對此,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鄭雪倩說:「保健品不具有治病功效,是健字號的食品,但由於市場的需求和利潤空間大,導致不少廠家不按規範命名。」
鄭雪倩說,保健品不是藥品而是保健食品,它只針對一些特定人群的身體功能有調節作用,並不能治病,是按照食品的類別和程序進行審批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比較注重健康,老年人對這些方面相對更在意些。許多廠家就是利用老年人的這種心態,誇大保健品的功效,騙人們購買。」鄭雪倩說。
王欲雪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名為「珍芪降糖膠囊」的藥品,他稱此藥對降糖作用不明顯。但記者查閱發現,這款藥國藥準字為「Z20040049」,功能主治描述為「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陰兩虛,肺胃有熱之消渴症」。
藥品說明書顯示的注意事項有,第一,有嚴重心、肝、腎(包括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或合併有其他嚴重疾病者慎用;第二,近一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慎用。其藥理毒理為,具有降低四氧嘧啶所致大鼠血糖升高,抑制四氧嘧啶模型大鼠胰島素分泌水平降低;改善四氧嘧啶對胰島β細胞的破壞,修復損傷的β細胞;可抑制腎上腺素和葡萄糖所致小鼠血糖升高;對正常小鼠血糖無明顯影響。
帶著疑問,記者聯繫了售賣給王欲雪此藥的「劉教授」。劉教授稱,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已經在10點以上了,推薦使用金白盒「珍芪降糖膠囊」,一般的保健品作用已經不大。
「劉教授」介紹,金白盒的「珍芪降糖膠囊」一個療程是兩大盒,每大盒包括5個小盒,每小盒48粒,售價為600元,付款方式為順豐到付。
「金白盒的『珍芪降糖膠囊』是我們和廠家合作的升級版,功效比同名的其他包裝要好,是最近反饋最好的藥。」「劉教授」介紹說。
隨後,記者查詢發現,「珍芪降糖膠囊」確實有多款包裝,有金白盒的包裝,也有綠白盒,還有一些相近的包裝,粗略統計有四五種。
在看到多種包裝的廠家都是「哈爾濱同一堂藥業有限公司」後,記者通過其官網顯示的聯繫方式,聯繫了該廠總經理。當記者詢問多款包裝的「珍芪降糖膠囊」有何不同時,得到的答覆是:「包裝不同是因為批次或者每盒的粒數不同,但藥品都為同一藥品,功效和療效都是一樣的。」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用醫生、專家身份電話推銷藥品或保健品的行為,屬於欺詐行為。即使真的是醫生,這也違反了職業道德和行醫的基本規則,醫生必須先診斷,才可以告知患者該吃什麼藥品。另外,專家的標準是什麼,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中專畢業生就可以自稱為專家了,在這種情況下,冒充專家賣藥,這是違法的,這種行為涉嫌欺詐,甚至種構成詐騙。」
嚴厲打擊欺詐行為
自我保護謹防受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關節炎、中風、心臟病、癌症、老年性痴呆症……伴隨著身體的日漸衰弱與疾病風險的增高,老年人成為最具健康焦慮的群體,是養生概念的主要受眾,也是最容易被詐騙、被成功推銷的群體。
劉俊海說:「現在銀髮群體成為一些不法保健品企業和藥品推銷人員關注的市場。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企業或者推銷人員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老年人有錢,而且好騙;第二,很多老年人不理性消費,希望健康長壽,殊不知保健品不是藥品,藥品也有真假好次之分;第三,監管有漏洞和盲區。」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老人不惜用重金去買保健品和藥品,一是因為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二是容易相信廠家或者推銷人員的宣傳。」鄭雪倩說。
對於當下老年人被推銷、被詐騙的亂象,該如何規範呢?
鄭雪倩認為,首先要從立法入手,對保健品、藥品的規定要更加詳細嚴格,對於它們的營銷推廣要監督,有欺詐行為更要嚴厲禁止。對企業來說,要建立誠信體系,比如違反後,不能再進行此類工作。此外,處罰力度要有觸痛。同時,國家對老百姓也要多做宣傳和引導,可以印發宣傳冊提醒,對於公共場所進行類似營銷活動,群眾應該積極舉報,通知相關部門。
在劉俊海看來,首先,保健品和藥品企業是第一責任人,他們應當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其次,行業協會要嚴格加強自律,清除潛規則、清除害群之馬、清除霸王條款,嚴格自律就是最大的行業自我保護;再次,監管部門要勇於擔當,挺身而出,依法運用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指導、行政監管和行政處罰等法定權力,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議打造一個24小時、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市場、跨地區、跨部門、跨產業,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無縫對接、同頻共振的保健品藥品市場監管執法合作機制。」劉俊海說。
他同時稱,法院和仲裁機構對於保健品、藥品領域出現的消費糾紛案件,要開門立案,做到立案快,審理快,為消費者維權提供及時、公平、有效的支持,扭轉消費者「為了追回一隻雞,必須殺掉一頭牛」的現象。
劉俊海說,總體來講,一是提升違法成本,降低違法收益,確保違法成本高於違法收益;二是提升維權收益,降低維權成本,確保維權收益高於維權成本;三是提升企業的守信收益,降低企業的守信成本,確保守信收益高於守信成本。
此外,劉俊海也建議,老年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樹立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的理念,同時一定要看好錢袋子,「希望天下子女也都能抽時間,多陪陪父母,解除父母的後顧之憂」。來源 :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