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老詐騙案頻發 專家支招如何讓老年人遠離「保健品陷阱」

2020-09-10 HRB律師幫幫忙

近幾年,無論是在媒體報導中,還是在每個人身邊,老年人被詐騙的例子都屢見不鮮。《2019年度全國涉及老年人案件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涉老詐騙案件在全部侵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中佔比13.55%,位列第一。

中國老齡協會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以案釋法。通過對基本案情介紹、法院處理結果和案例分析進行點評,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具體指導,提醒廣大老年人強化風險意識,提升維權能力,維護自身權益。

在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涉老保健品詐騙案。兩名被告人設立公司,聘請多人為話務員,並對其進行話術培訓,利用非法購買的全國各地老年人信息和改號軟體,通過給老年人撥打電話進行推銷,以偽造「上海康成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健康顧問的身份,誇大保健品功效,以此騙取老年人的錢財,涉案金額高達500多萬元。

雖然兩名被告已被繩之以法,但該案已給相關老年人及家庭造成財產、身體和精神傷害。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盧明生認為,近幾年涉老保健品欺詐事件頻發,有市場誘因、家庭內部和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原因。

在市場誘因方面,中國老年人人口基數大,養生保健需求旺盛,保健品市場活躍但魚龍混雜,有不法商家打著保健品旗號,專門坑害老年人,詐騙其錢財;在家庭內部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身認知能力下降、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獲取信息渠道較少、缺乏維權意識外,一些家庭養老功能發揮不充分,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以致很多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對不法商家開展的 「洗腦營銷」「親情營銷」難以招架。

在市場監管方面,則存在監管不足、懲處力度不夠的問題,使得不法商家有恃無恐。而一些不法商家不斷創新營銷模式,也給及時、有效監管帶來一定難度。此外,在上述案例中,一些老年人的個人信息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倒賣個人信息已經形成灰色產業鏈,非法獲取、出售、提供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針對如何預防保健品詐騙,盧明生強調需「內外結合」。在家庭內部,要對保健食品有正確認知——保健食品不允許有預防乃至治療疾病的宣傳。購買保健品需通過正規渠道,獲取銷售票據,核對票據是否與銷售行為相符,警惕各種非法傳銷、非法會議營銷、非法旅遊營銷。此外,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要多關心老人身體、生活及精神需求。「你不關心老人,就有『別人』關心,當然『別人』盯著的是老人的錢袋子。」盧明生稱。

對外,在市場監管方面,要嚴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各種詐騙行為,嚴格準入保健食品的生產,加強營銷環節的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同時禁止借組織健康講座、旅遊兜售保健食品或保健產品。在社區方面,多組織老年人參與健康活動,獎勵舉報違法兜售保健食品、保健產品的行為。

上述案例的分析也指出,在司法機關依法打擊詐騙犯罪、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老年人也需加強自身的信息識別能力,對於通過電話、電視、網絡等方式推銷的產品,特別是關係自身身體權益的產品,可以向子女、有專業知識的親友或有關部門進行求證,有能力的還可以登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進行驗證,避免「傷財又傷身」。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姚遠認為,讓老年人遠離詐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他稱,在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之際,根據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屬於風險較高群體的特點,應當對老年人傾斜保護和優待。此次典型案例的推選,一方面旨在加強老年人自身的防範心理,彌補其抗風險能力較弱這一劣勢地位帶來的弊端;另一方面則希望通過向社會發布和宣傳,展現司法保障在推進老年人權益保護中的有力手段,對不法分子起到震懾警示作用,對社會起到普法宣傳指引作用。

「無論犯罪分子的手段有多少、花樣有多少,只要全社會形成共識,聚智聚力,齊抓共管,共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就能進一步增進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姚遠說。

如果老年人已經被騙,盧明生建議根據輕重緩急以三種維權方式遞進式處理:一是如果被詐騙的金額較大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緊急情況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二是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撥打12315投訴;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和評論,有什麼建議和意見,也可以私信小編哦

相關焦點

  • 防範保健品「精準詐騙」,老年人要擦亮眼睛
    ,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詐騙財物的保健品詐騙案時有發生,嚴重侵害老年人權益。專家認為,在「精準詐騙」多發的資訊時代,除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老年人自身也需加強信息識別能力,及時向有關部門求證並維權。  在中國老齡協會3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這樣一例涉老保健品詐騙案。
  • 315聚焦老年人保健品騙局 「坑老」詐騙花樣百出
    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提醒廣大用戶,如果家裡有老人,應該多給他們普及一些關於假藥詐騙的案例和新聞,提高老人的防騙意識,避免落入這些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同時,360手機衛士《防騙大課堂》也一直關注老年保健品騙局動態,定期發布提醒,致力於提升老年人防騙意識,給老年更多保護。
  • 12315警示:老年人謹防保健品銷售陷阱
    無獨有偶,段先生致電12315反映其70多歲的母親參加商家組織的「保健講座」,聽信「專家」宣傳「健爾康」系列保健食品可以治療心血管等相關疾病,購買了5000多元該產品。段先生回家發現該產品只是保健食品,不具有治療功效,要求商家退款無果,請求幫助。
  • 高額返利、保健品忽悠……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揭露涉...
    又因「保健品」上了當?近年來涉老詐騙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民政部3日聯合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門發布四項風險提示,揭露涉老詐騙四大套路,推動老年人防詐騙意識和能力的提升。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綜合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及詐騙案件頻發,形式也花樣翻新,包括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收取會員費、床位費;以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名義吸收資金;以房養老「套路貸」詐騙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新表示,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在養老壓力下,廣大老年人對現有資產「保本升值」的需求也逐漸提升,這給了詐騙團夥以可乘之機。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頻被「套路」 治病功效隨意誇大
    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在保健品消費人群中,老年人佔了五成以上。老年人成為保健品生產商、銷售商的主要牟利對象,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老年人被保健品銷售商騙取高額資金的故事也常見於諸多報導。那麼,老年人是如何被「套路」的?他們購買的保健品多半又是什麼呢?
  • 聊天、贈品、健康諮詢,這些面向老年人促銷方式存在銷售陷阱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專門開設#給您提個醒#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專題,和您分享那些讓人「著急上火」的受騙經歷,為您分析看似「難以捉摸」的騙人手法,幫您遠離網絡詐騙侵害。專題將長期開設,歡迎持續關注。後期,再利用手中收集到的老年人個人信息進行量身定製的健康諮詢等情感服務,待獲得老人的信任後,即將老人列為優質客戶,根據事先策劃好的固定劇本和專業語術與老人套近乎了解其身體狀況,並冒充「健康諮詢師」免費為老人分析病情,贈送保健品宣傳手冊和保健品試用裝,藉機推銷所謂價格優惠的保健品。
  • 為什麼老年人對買保健品樂此不疲
    賣保健品一般哪些行為屬於犯法1、冒充專家教授,高價賣藥不少賣保健品的都會冒充專家,然後虛假宣傳自己的保健品,讓老年人買藥。這些都屬於違法行為為什麼老年人樂此不疲保健品且不說人老隨著身體機能下降,不少人都更加渴求健康,就說現在不少老年人,都是空巢老人,兒女繁忙,自己退休在家沒事情做,需要很多事情來打發時間,也普遍缺乏親情關懷。
  • 保健品騙局頻發 防範養生預防針不能只給老人打
    半年過去了,警方在專項行動中發現了哪些案情新特點,社會又當如何有效防範保健品騙局頻頻發生,《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先打親情牌再出養生牌  講師在臺上聲淚俱下,講述著家人如何因為沒有服用保健藥品而含恨離世;臺下人群中幾位聽眾尤其積極,配合著講師或是鼓掌或是掉淚;在場的其他老年人聽著聽著也漸漸融入了氛圍,甚至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淚,對自己的身體感傷起來……  這不是什麼道德教育或者傳銷組織授課,而是一場保健品推銷講座
  • 揭秘「保健品」推銷十大陷阱
    陷阱一:以免費贈送禮品誘你上鉤。手法是保健品銷售人員以免費送禮品,如雞蛋、大米、面、油以及低價旅遊等,引誘老年人上鉤,讓老年人進入圈套。陷阱二:以假借公益名義推銷產品。手法是一些保健品銷售公司以假冒公益活動的名義,打著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去聽普及健康知識的講座,實質是為推銷產品做鋪墊。
  • 北京破獲特大保健品詐騙案,涉及老人453人,金額2900萬元
    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個人收入逐年提高,人們對養生保健高度關注起來,特別是老年人,在養生保健品方面投入的資金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老年人對新型行業發展不是特別了解,對風險判斷以及防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弱。那麼一些失去良知的騙子,極端趨利,就利用老年人這一弱點,去想方設法涉及騙局、套路忽悠老年人上當受騙。
  • 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保健品「坑老」如何終結?
    《新聞1+1》2018年10月30日完成臺本——保健品騙局「坑老」,如何終結?(導視)解說:一起特大保健品詐騙案,竟然抓獲了638名犯罪嫌疑人!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購買保健品是他們生活中一筆必不可少的開銷,有時候他們的行為真挺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平時不少的老年人是一分錢恨不得擺成兩半花,但是買起這個保健品真的是一擲千金,甚至可以說是揮金如土。到底為什麼讓他們會這麼的沉迷於保健品的購買。那麼就在最近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涉及到全國很多人的特大保健品的詐騙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公安部明確:這些賣老年人保健品的是騙子!趕緊告訴爸媽
    蜀黍經常打電話給爸媽但有時候還是阻擋不了爸媽買「神齊」保健品的心啊趕緊讓爸媽看看公安部的最新通報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太多了別再上當了12月20日上午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公安部部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詐騙犯罪工作成效
  • 關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遠離保健品詐騙
    你被「專家」強行推銷過保健品嗎?如果買保健品被騙了,你會怎麼做?2016年1月至11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楊某某指使張某某等話務員以虛構的全國心腦血管幫扶中心、北京301醫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老師的身份,誇大其銷售的保健品功效,承諾可以根治患者的疾病,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向被害人蘭某某等88人推銷強生葛膠囊等保健食品,騙取被害人共計人民幣177610元。
  • 專盯老年人 不法分子巧用話術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
    來源:法制日報河南遂平縣法院審結一起詐騙案巧用話術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一些不法分子專把目光盯在老年人身上,向其兜售保健品。近日,河南省遂平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話術詐騙案,11名被告人因詐騙罪獲刑,其中喬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4萬元。2017年12月,喬某夥同王某設立了某健康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由聶某擔任總經理,負責公司運營管理。
  • 辦講座、賣保健品…這些所謂的「專家」專騙老年人!
    辦講座、送禮物、假體檢、賣保健品……這些所謂的「專家」專騙老年人!前不久,上海寶山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一家所謂的生物科技公司通過僱傭假冒專家辦健康講座的方式,向老年人高價推銷免疫球蛋白膠囊等保健品,涉案金額超過600萬元。
  • 「涉老」理財案件攀升 老年人如何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涉老」理財案件數量有所攀升服務老年人理財 金融機構應有所為老齡人口逐漸增多,老年人如何守好自己的「錢袋子」?《經濟參考報》日前就這一話題展開調研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仍偏好安全、穩健的投資類產品,對結構相對簡單的金融產品更容易接受。
  • 從源頭對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加強監管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嶽宇豔) 市人大代表劉德勝認為,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坑老」保健品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牛、羊初乳」,到現在納米技術、破壁技術製作的保健品,從補充微量元素到增強免疫力、抗衰的保健品目不暇接,有的隨意誇大適應症,甚至功效全無,副作用驚人。
  • 保健品推銷專「釣」老年人 試吃品仍需埋單(圖)
    IC圖片  保健品推銷陷阱專「釣」老年人  前銷售人員曝光四種「營銷」手段:誘、吹、哄、蒙 1400多元試吃品照樣讓你「埋單」  □晨報記者 李東華  12月12日上午8時許,一輛坐滿老年人的依維柯麵包車在前往朱家角的高速路上發生意外
  • 保健品詐騙罪律師:保健品詐騙罪是什麼鬼?如何辯護和破解?
    詐騙犯罪在刑法理論上與司法實務中具有相當的複雜疑難性,很容易將刑事詐騙與民事欺詐、民事糾紛(經濟糾紛)混同,而且在上述涉詐騙類案件當中,保健品詐騙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典型性,嚴格按照罪刑法定原則及刑法規定,不少的涉保健品詐騙案件能否定詐騙罪,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 專家提醒:老人不要亂吃保健品 試吃贈藥多是陷阱
    中秋將至,各式各樣的保健品都盯著老年人加緊促銷。「深海魚油降血脂」、「螺旋藻延緩衰老」、「羊胎素補血養氣」……隨著「花錢買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各種保健品被推到人們眼前,特別是老年人對此情有獨鍾。  保健品消費者一半是老人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大媽自2000年從學校退休後,就成了各種保健品的忠實追隨者,這些年一直對此津津樂道。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年輕時營養跟不上,現在總算有條件了,還不趕緊給身體加點油。這些年,深海魚油、維生素啥的,一樣我都沒落下。」當記者問到效果如何時,王大媽還真有點鍥而不捨的勁頭:「我覺得效果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