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對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加強監管

2020-12-19 瀟湘晨報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嶽宇豔) 市人大代表劉德勝認為,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坑老」保健品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牛、羊初乳」,到現在納米技術、破壁技術製作的保健品,從補充微量元素到增強免疫力、抗衰的保健品目不暇接,有的隨意誇大適應症,甚至功效全無,副作用驚人。「坑老」保健品銷售方式不斷翻新:電話釣魚,貨到付款;贈送禮品,上門探望;免費體檢、免費「專家」講座;會議營銷;免費聚餐;利用「溫情攻勢」與老人拉近關係,噓寒問暖以關心老年人的疾病並指導購買;免費基地旅遊參觀等等,花樣頻出,防不勝防。保健品市場監管難:很多不良保健品公司銷售方式不斷翻新,致使市場監管部門監管難;基本沒有正常獲取保健品知識和辨別保健品真偽的渠道;不良保健品企業隱蔽性強,特別是體驗營銷、會議營銷、小區封閉課堂等形式,如日常工作人員巡查不力,很難發現並查處。

劉德勝建議,一要從源頭對保健品的生產廠家、產品質量加強監管,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保健品的廠家及商家的打擊力度;二要營造全社會監督保健食品廣告的良好氛圍,引導老年人科學理性消費,遠離保健品的騙局,設立舉報電話,建立社區保健品監督網絡;三要擴大保健品廣告的審查範圍,完善廣告審查相關法規勢在必行,應將多渠道發布的宣傳資料納入審查範圍,包括商家的口頭營銷(電話銷售、會議營銷、通過收音機進行宣傳的內容)、網絡營銷、紙質營銷(宣傳手冊、老年報等)以及視頻資料(會議視頻等),並對違法宣傳追究連帶責任;四要加大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對有不良記錄的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增加監督檢查頻次,進一步加強基層巡查,舉報有獎,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焦點】人大代表建議規範老年保健品市場 市監局回應
    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講座,利用宣傳欄,發放宣傳冊,出版書籍等多種方式,引導老年人相信科學,尊重醫學,合理引導老年人強化對保健食品、保健儀器以及相關產品的功能及療效的認知度和辨別能力。 二是充分履行職責,規範市場業態。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尤其要重點懲治銷售行為中存在的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加強對保健品市場價格的監管力度,加大胡亂定價的懲處力度。
  • 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節前保健食品宣傳與監管
    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節前保健食品宣傳與監管 2020-09-24 09:09:24來源:《第一看點》 雙節將至,保健食品是許多市民朋友走親訪友的饋贈禮品
  • 高額返利、保健品忽悠……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揭露涉...
    又因「保健品」上了當?近年來涉老詐騙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民政部3日聯合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門發布四項風險提示,揭露涉老詐騙四大套路,推動老年人防詐騙意識和能力的提升。針對當前一些養老機構、企業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情形,民政部等多部門近年來採取多項措施防範打擊。為深入揭露涉老詐騙真相,民政部聯合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3日專門發布4項風險提示:高額返利無法實現。所謂「返利」其實就是拆東牆補西牆。
  • 涉老詐騙案頻發 專家支招如何讓老年人遠離「保健品陷阱」
    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盧明生認為,近幾年涉老保健品欺詐事件頻發,有市場誘因、家庭內部和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原因。在市場誘因方面,中國老年人人口基數大,養生保健需求旺盛,保健品市場活躍但魚龍混雜,有不法商家打著保健品旗號,專門坑害老年人,詐騙其錢財;在家庭內部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身認知能力下降、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獲取信息渠道較少、缺乏維權意識外,一些家庭養老功能發揮不充分,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以致很多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對不法商家開展的 「洗腦營銷
  • 2019保健品業十大熱點事件:監管趨嚴 市場仍被看好
    在「權健事件」發酵以後的這一年裡,國內的保健品市場和直銷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百日行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聯合打擊欺詐銷售「保健品」,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形成高壓態勢,商務部備案的直銷產品經覆核後被砍掉近一半,同時相關行業改革政策也密集出臺。
  • 老年保健品市場:「騙術」升級 「概念」橫行
    近日,全國不少地方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發出通知,進一步加強對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食品行為的監管。同時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虛假宣傳。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法分子「騙術」也在升級,形形色色的「花招奇出」,總有老年人上當受騙。為什麼騙子總是盯著老年人不放?是不法分子的騙術高明還是市場監管存在漏洞?保健食品銷售市場魚龍混雜,誰來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
  • 保健品市場亂象如何根治?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市人大代表冷全市人大代表冷全加強保健品行業市場管理談及保健品市場混亂原因,市人大代表、青島修和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全分析「價格雖然以市場調節為主,但政府也應給予關注,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管理。保健品銷售單位,必須按規定明碼標價。」冷全說,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制定保健品行業標準體系,用法律手段來約束保健品生產經營者;各級監管部門要明確監管責任,對保健品市場進行全面清理整頓,使其規範化、正規化、標準化。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揭露保健品黑幕,防範老年人上當受騙。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加強對直銷行業的監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就「加強市場監管 維護市場秩序」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整場發布會歷時1個小時,12個問題中,提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多達9個,涉及保健品、打假、海淘等熱點話題。會後,記者繼續向張茅提問了鴻茅藥酒、直銷、國產奶粉和網絡餐飲等多個問題。
  • 保健品為何能騙到老年人?老年人怕死又有錢
    保健品騙老年人,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但是,透視老年人上當受騙,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保健品騙老年人,一個很簡單而且最為重要原因,就是老年人怕死。一些無良奸商,正是針對老年人的這種死亡恐懼,用保健品來騙取老年人的錢財。保健品的賣點,無疑就是保健康,而身體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個邏輯鏈是如此的簡單直接,當然容易打動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對於病痛困擾,有極其深切的感受,那麼各種保健品吹得天花亂墜的各種保健功能,就更容易打動老年人的心。
  •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頻被「套路」 治病功效隨意誇大
    銀髮一族成不法保健品生產銷售商主要牟利對象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被「套路」調查前段時間曝光的權健事件,再次折射出保健品市場的各種亂象。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在保健品消費人群中,老年人佔了五成以上。老年人成為保健品生產商、銷售商的主要牟利對象,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老年人被保健品銷售商騙取高額資金的故事也常見於諸多報導。那麼,老年人是如何被「套路」的?他們購買的保健品多半又是什麼呢?
  • 保健品洗腦式營銷如何坑害老年人
    內容提要近年來,大家對保健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部分保健品生產商、經營者誇大宣傳、虛假宣傳,以「洗腦」式營銷坑害老年人。同時,保健品的營銷手段和銷售途徑更是花樣百出,有的甚至處於監管盲區,對老年人欺騙性、危害性極大。老年人亟需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和健康觀。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禁止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評優暫停發放直銷牌照據新華社消息,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會上表示,禁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保健品進行評比、評優等活動,違者堅決依法追責。會議還要求,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等事項。
  • 防範保健品「精準詐騙」,老年人要擦亮眼睛
    ,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詐騙財物的保健品詐騙案時有發生,嚴重侵害老年人權益。專家認為,在「精準詐騙」多發的資訊時代,除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老年人自身也需加強信息識別能力,及時向有關部門求證並維權。  在中國老齡協會3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這樣一例涉老保健品詐騙案。
  • 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利用老年人群體信息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通過各種...
    自從在公園裡接觸了保健品推銷員後,平時省吃儉用的高小夫外公已經花掉近10萬元錢購買保健品了,而且還在繼續購買。 同很多老年人一樣,高小夫的外公很可能掉進了「保健品陷阱」。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利用老年人群體信息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把目光投向了他們的養老金,通過各種方式向老年人實行欺詐式推銷,不少老人因此上當受騙,花費巨大。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揭秘保健品騙局:花樣套路洗腦重重圍獵謀財
    今年國家出手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後5次曝光了100個典型案例,種種保健品騙局一一浮出水面。「神藥」廣告吹上天, 沒有治不了的病保健市場亂象癥結在於近年來保健品虛假宣傳屢禁不止,甚至吹噓成神藥欺詐消費者,導致有的患病老人誤信後擅自停藥,把保健品當藥吃。欺詐和虛假宣傳是一個社會頑疾,取證難、認定難,如果社會各方綜合治理缺失的話,很難對其形成可持續的整治清理。
  • 15萬元買的百瓶保健品10年吃不完——老年人就這樣被「洗腦」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這個案例是一個「典型」——免費做誘餌,會議當幌子,在感情和恐嚇雙重攻勢下,保健品和保健儀器營銷欺詐「受傷」的大多是老年人。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和保健儀器欺詐為何屢禁不止?新華社記者展開了調查。
  • 蘇仙區市場監管局加強各類招生廣告市場監管
    隨著中高考成績的公布,市場上各類招生、培訓廣告日益增多,為打擊虛假違法招生廣告招攬生源行為,近日,蘇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立足部門職能,迅速採取措施,加強招生廣告監管,規範招生廣告市場秩序,切實保護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
  • 保健品直銷30年: 亂象背後的監管欠帳
    2018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當前打擊傳銷工作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蔓延態勢迅猛,亟需採取更有力措施加以整治,異地聚集式傳銷活動雖總體可控,但在一些重點地區仍較為突出。  當時,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將將廊坊、北海、南寧、南京、武漢、長沙、南昌、貴陽、合肥、西安、桂林市列為2018年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 保健品市場增速放緩 未來監管將越來越嚴
    「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只有幾個知名品牌,到後來大家一擁而上,基本是從無到有的爆發式增長。」某生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他所在的企業創建於90年代末,彼時的消費者能夠滿足溫飽,對保健品的認知基本上沒有。因此,「那個時候我們主要的客戶是有過留洋背景的人,他們在海外生活過,對保健品有一定的認知,但這部分人並不多。」
  • 老年人該不該用保健品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局限於老年人,但是老年人這個群體有其特殊性,故單獨列出來討論討論。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多大年齡屬於老年人?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第二個問題,什麼是保健品?日常說的保健品一般是保健食品的通俗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