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其實最愁的應該是內容,因為沒內容,所以就斷更了。自媒體有5種內容呈現形式: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直播。
做內容,說白了就是把文字玩爛了,再把文字內容發到音頻玩一遍,再把音頻配合畫面變視頻發到視頻平臺過一遍。
內容就是麵條子,過幾水看你個人口味和精力。
翻來覆去,就這麼點東西,思路一定要開闊,不要局限,不要愁沒內容,內容實在太多了,是你思路沒打開。
能原創就原創,原創是最好的,一開始原創不出來就複製改編,複製改編的精髓是要有一條靈魂線。
何為靈魂線?就是要有人設,要有性格,要有血有肉,要用心和用戶交流。
你就是你,哪怕某個觀點萬人唾罵,你也要敢於分享。你要相信,有人罵才會有人愛。都是愛你的,那你會死的很快。
你要把你的口頭禪,你做過的事,你見過的人,你想說的話雜糅到文章裡面去,這樣即使是改編的,也屬於高級改編,很容易徵服讀者。
不建議直接複製粘貼,這是最垃圾的一種形式。
至於內容素材,我上面也說到了,文字、音頻、視頻平臺那麼多,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我一開始在做內容的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複製改編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我比大家強一點,我做過的項目比較多,實戰經驗豐富,所以往往能「 張嘴就來」,直接雜糅我項目經驗到內容中。
比如我很多文章都會提到淘寶、淘客等,這行我實在是太懂了。
我18年的文章大多是這麼來的,那個時候剛做社群,完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摸著摸著路就清楚了。
想起最近一個神評論,在金融方面,馬雲是摸著石頭過河,馬化騰是摸著馬雲過河。
你看馬化騰多厲害,整個騰訊帝國基本都是複製來的,玩個金融,也是在馬雲基礎上複製改編,所以少走了多少彎路!!!
最搞笑的是,上個月圈內某個大佬,公號粉絲3萬多,他和我說,18年的時候,很多文章他是複製我的,借鑑過我好多內容。
我差點沒笑的噴出來。
內容這個事,做著做著就有感覺了,也就會做了,上來就完全原創,確實很難。
你看我現在,吹個1000多字到2000多字,毫無壓力。
吹到這裡,又突然頓悟:可能我寫作能力並沒有提高(我沒有學會寫),只是因為我做的事兒多了,經驗豐富了,因此可以把這些經驗隨時分享出來,讓自己有的說,有的吹。
那些做不出內容的人,是因為他們經驗太淺,無話可說。
所以你看,只要堅持去做一件事兒,你就有經驗了,一開始把自己包裝成某個領域的牛人,做著做著就真成牛人了。
可以開啟話嘮模式,滔滔不絕,讓受眾信服,讓香客自願掏出香火錢。
也算是兌現了一開始吹過的牛逼。
我仔細想了一下那些賺錢的人,好像都是這麼幹的。
最典型的就是微商,一開始喜提瑪莎拉蒂,然後開始圈代理,代理圈的多了,瑪莎拉蒂就真有了。
當然你也別把自己包裝的過分了,比如某些微商動輒就是喜提地鐵、喜提火箭,這TM是智障。
所以成功先從「複製」「改編」開始,沒毛病!!!
要是擱電商平臺更是如此,我之前做電商,主圖詳情頁全複製別人的,只要單刷的比別人好,直通車開的比別人好,就會賣的比別人好。
我想做的商品,都是銷量第一。
只要有內容,不管它是怎麼來的,就勝過於沒有內容,這個時代是快餐時代,可能只要幾天沒有內容,粉絲就會把你忘掉,所以明星從來不怕緋聞,他們最怕的是粉絲忘掉他。
這就是做內容的第1層境界:複製改編。
當你做到一定名氣,那你就要完全做自己了,所以大家可以看我近一年的內容,基本都是原創。
這應該是做內容的第2層境界:死磕自己,輸出原創。
但完全原創又會有新的問題,有時候不知道該輸出什麼樣的內容。
剛做內容的時候,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去輸出,當你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該輸出都輸出過了,還輸出什麼?
我最近就一直在想,我到底要寫什麼樣的文章。
看了看我之前發的內容,我發現網站、電商、個人IP、知識付費、引流、變現、自媒體、創業、微商等等,我全都發過了,而且還都發過很多內容。
如果再寫下去,必然和之前會略有重複,所以一直走不出這個怪圈,一直在思考要寫什麼。
想來想去,那就去看看同行吧,同行是最好的老師。
老冀心裡最屌的同行,X老師,翻來覆去寫賺錢的小道道,寫了好多年了,內容基本都差不多,但是能做到每天日更,所以流量不斷。
也看了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同行,但由於他們沒有堅持下去,所以現在基本都歇菜了,再沒聽過他們的名號。
我又看到了懂懂老師公號上的一句話,內容輸出就是佛說人間事。我瞬間醍醐灌頂。
何為佛?佛受到眾生的信仰,供奉,在眾人看來,佛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可以向佛訴諸一切苦難,佛會庇佑他們。
何為人間事?人間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一日三餐,就是每天所感所悟。
所以佛說人間事兒就是把自己每天所經歷的事兒闡述一遍,但是要從這些事兒裡邊提煉出一些觀點來,這些觀點讓眾生頓悟,有所感有所思。
所以老冀圈裡最屌的同行,能把賺錢小道道寫了好多年,百寫不厭,受眾百看不厭。
每篇內容感覺大體相同,但是篇篇又都不一樣。
真心牛逼。
我把他一直當神看。
這個同行是誰,老司機也都清楚,我就不說了。
這是做內容的第3層境界:佛說人間事。
可惜我悟道的晚了些。
我無論做什麼都會比別人慢一拍(不是半拍!),但是我又會比別人做的久一點,好一點。
也不知道我的「遲鈍」是好還是壞,反正我是賺到錢了,我想做的都做成了,該有的都有了,我很知足。
那些反應快的,好像有的還不如我呢!
人不喜歡慢慢變富,這是天性;財富不可能被短期創造出來,這是規律。
絕大多數人都在做順應天性,挑戰規律的事,所以活成了絕大多數人。
為了和絕大多數人有點區別,我還是堅持做個「遲鈍」者吧。
這就是老冀做內容的一個歷程以及感悟,希望對做內容頭大的兄弟有一定幫助。
看你在什麼層級,可以借鑑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