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道效果圖
▲仙嶽山步道休息驛站不足
▲篔簹湖環湖步道太窄了
▲五緣灣步道設施和管理有待提升
▲新步道效果圖
新步道效果圖
▲仙嶽山步道休息驛站不足
▲篔簹湖環湖步道太窄了
▲五緣灣步道設施和管理有待提升
▲新步道效果圖
未來,漫步在空中,穿梭在林中,近看繽紛多彩的花草樹木,遠眺山海湖島城交融的鷺島美景,在繁華的城市生活中,體驗人與自然的融合。
這不是痴人說夢,廈門在建的依山傍海健康步道,就能實現這個夢想。
本月中,廈門健康步道開建的消息,讓廈門這座小島沸騰起來。據了解,這條健康步道貫穿廈門島東西方向,穿越城區高密度居住和商業區,連接山體公園、水域綠地和城市慢行系統,將充滿活力的城市景觀與寧靜的自然風景無縫銜接。
而在福州,作為城市慢行系統的代表,貫穿山海的健康步道,早已是不少當地居民的驕傲,廈門的規劃設計也借鑑了不少「福州經驗」。
那麼,福州的健康步道究竟體驗怎樣?廈門現有步道與之又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看點?且看導報記者體驗。
新生
空中走廊串起「八山三水」
本月中,一則重磅消息,在廈門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廈門開建健康步道,10公裡空中走廊,最快明年年底建成投用。「走過福州的福道、泉州的天空棧道,期待廈門的健康步道。」網友「高興」第一時間網上留言:「廈門健康步道應該取個名字,鷺道可好。」
廈門市民曾先生也說,有了健康步道,周末可以帶兒子徒步遊廈門,既健康又環保,還能見識不一樣的家鄉,真是太好了。
據了解,廈門健康步道(狐尾山-仙嶽山-湖邊水庫-觀音山步道)景觀提升工程,是福建省、廈門市重點重大項目,是落實廈門市委市政府「雙千億」工作目標的一項舉措,也是今年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項目起於郵輪碼頭,終於觀音山夢幻沙灘,串聯了廈門島中北部重要的生態節點,形成貫穿本島東西方向的山海步行通廊,沿線串聯狐尾山、仙嶽山、園山、薛嶺山、虎頭山、金山、虎仔山、觀音山,以及篔簹湖、湖邊水庫、五緣灣等「八山三水」,全長約23公裡。
其中:地面步道11.5公裡;新建高架步道10.2公裡,橋面寬度2.6米;節點橋梁(人行)共七座,總長1.4公裡,除跨東渡路節點橋面寬度為2.6米外,其餘節點橋面寬度為3.8米。
健康步道不受地面車輛交通影響的天空廊道,造型輕巧的倚山棧道,跨越城區的通山連橋,結合步道沿線綠化景觀提升及林相改造,將成為廈門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
體驗
美中不足現有步道布局分散
事實上,廈門並不是第一次提健康步道,只是現有步道獨立存在、布局分散,設施和景觀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民或遊客對廈門城市慢道系統的需要。
篔簹湖環湖步道步道太窄成「槽點」
在靠近湖濱北路一側的步道,正值傍晚,柔和的光線襯託篔簹秋日景象,端莊美麗,不少市民停下腳步,拿出手機將美景定格。
這個時候,家住體育東村的許女士,正在為沿篔簹湖跑步做著準備。在她的朋友圈裡,除了下雨天,她幾乎是一天不落地來「打卡」,儘管有一兩次被坑坑窪窪的路段崴過腳,但家附近的這條步道還是她最愛的運動場所。
「這條步道風景很好,就是步道太窄,常常令人感覺施展不開。」許女士說,有時候,她會看到有人牽著大狗出來散步,因為步道太窄,迎面的小朋友只好躲到圍欄上,圍欄也就成年人膝蓋那麼高,看上去很危險。
市民朱先生也說,篔簹湖步道有點窄,有時候會看到小朋友在步道上追逐打鬧,確實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沿著靠近咖啡一條街步道,導報記者發現,篔簹湖步道部分路段有設置道閘,雖然這樣阻止了共享單車的進入,但也把嬰兒車、輪椅等擋在了外面,部分市民吐槽想帶老人小孩來很不方便。
此外,篔簹湖畔很多指示牌是融入「篔簹漁火」的船槳造型,部分指示牌上的「船槳」已經被玩耍的小朋友掰壞,影響美觀。
仙嶽山步道建議增設休息驛站
對於今年65歲的王爺爺來說,仙嶽山是他最常去的鍛鍊之所,沿著山脊線爬到山頂,20多分鐘就能爬完較緩的坡道,有段水泥路,還有專門供行人走的紅色步道區域,頗為貼心,山間步道沿途樹木林立,空氣清新宜人。
王爺爺家住在仙嶽花園,碰上小區的鄰居也來爬山,他總會熱心地提醒人家,上山小路上偶爾會有一些小動物,上次一個小夥子爬山時被竄出的蛇嚇了一跳,要當心啊。
沿著石階上山的邱先生一家,也會常常上山遊玩,邱太太說,上山的石階太多了,小朋友中途想休息、喝水,總是找不到地方,如果能多設幾處休息的座椅或者亭子就更好了。
上周末,市民阿偉和同學來山頂的土地公廟拜拜,他告訴導報記者,他曾和同學晚上打賭爬仙嶽山,因為有的路段路燈間距比較大,一到晚上人又比較少,兩個大男人都覺得有點害怕。
五緣灣步道設施和管理有待提升
家住鍾宅西二路的王先生,經常帶著孕妻到五緣灣散步,對延伸到海面上的木棧道讚不絕口的同時,卻又忍不住吐槽:「步道的座椅真是太煞風景了,有的實在太髒沒法坐,有的年久失修,鐵釘和鉤子裸露出來,坐的時候好好的,站起來卻發現針織衫被鉤破了。」
導報記者也看到,個別座椅上,飲料傾倒後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有些座椅上,生了鏽的鐵釘赫然醒目。
除了家住附近的市民外,五緣灣的美景,也讓不少遊客心生留戀,江西姑娘笑笑,來廈門三天了,走過常規景點後,按照朋友圈的攻略來到了五緣灣,她的體驗是「來趟這裡坐公交太不方便了,轉過一次車,還得走好一段路」。
此外,導報記者發現,按相關規定,步道內禁止電動車和自行車進入,禁止遛狗,但現實卻是,仍有不少市民把共享單車騎進木棧道,牽著自家寵物狗進入步道的更比比皆是,甚至任由寵物狗在步道上大小便也不清理。
未來
另一視角欣賞廈門的美
雖然,目前的廈門步道差強人意,但未來,步道必將令人眼前一亮。
在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公布的規劃方案中,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分散的島內步道,將被7座橋、10公裡的空中走廊相連接,並結合景觀提升,為廈門市民和遊客帶來欣賞廈門的另一視角。
更便民52個出入口14個驛站
對普通市民來說,這麼長的步道,如何進出、有沒有可供休息的地方,最為重要。
導報記者了解到,建設健康步道充分考慮了與現狀步道或主要城市交通節點的銜接,廈門市民、遊客可通過沿線設置的52個接駁出入口上下健康步道,出入口的平均間距約280米,出入口設置方式主要有坡道、普通梯道、橢圓形樓梯、橢圓形電梯、垂直電梯、直接平接等方式。
考慮到老弱婦孺的體力,高差較大路段(節點)設置了電梯,以滿足該群體的出行需求。同時,步道坡度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行人行走及跑步健身的需求,全線滿足無障礙通行標準。
根據設計方案,步道全線還將設置14個驛站節點,服務半徑為500米至700米,配套服務房、公廁、自動售賣等,滿足各類需要。同時,林中高架橋面總體位於樹木冠幅下,兩側現狀樹木可提供遮陰,而且在林中段每300米設置1處休憩點,結合觀景平臺、驛站、主線加寬段、出入口坡道等處,設置休息駐足的空間。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夜晚在步道上行走得安全,沿線設置照明和監控系統,實時對步道進行監控;還將設置一鍵報警系統。
更美觀一座橋就是一道風景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的健康步道,將重點打造7大節點橋梁,其中6處為跨道路節點,1處為跨山谷節點。
廈門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王唯山說,這各具特色的7大節點橋梁均採用鋼結構設計,在保障步道獨立暢通和行走平緩度的同時,造型極具創新,並富有時代特性和美學張力。可以說,每座橋梁都將成為一道城市風景線。
比如連接國際郵輪碼頭和狐尾山的郵輪碼頭節點橋,採用輕巧的梁式橋解決跨街爬山的難題,在郵輪城側通過螺旋方式達到跨路標高后,跨過東渡路,與垂直電梯結合後,通過折回的方式最終上升到氣象公園。其橋面寬度為2.6米,橋梁總寬3.0米,長約777米。
連接狐尾山和仙嶽山的跨仙嶽路節點橋梁,針對交通流量相對密集,又是進出島主要景觀點的特徵,橋梁採用傾斜式V塔單跨單索麵懸索橋,橋面寬度3.8米,鋼箱總寬4.4米,長約230米,單跨217米,塔高50米,造型簡潔,既能有效、快速通過,又融入了周邊的現代化。
再比如連接園山和薛嶺山的跨鷹廈鐵路、成功大道節點橋梁,採用轉體施工,設置絕緣體防拋網,滿足鐵路有關規定要求。
連接金山和湖邊水庫的跨仙嶽路節點橋梁,則設計為自錨式懸索橋,橋面寬度3.8米,橋梁總寬4.4米,單跨83米,塔高25米。湖邊水庫側設置鋼結構橋塔,方便行人上下橋,便於遊客和市民在此駐足觀看湖景。
更綠色材料和綠化都更環保
雖然目前上述橋梁還在施工建造階段,但可以想像,建成投用後,它們必將成為廈門的一組新地標。「考慮到山體林間及城市街區步道高架部分的戶外特性,高架步道路面的材料選擇不僅要經得起經年的風吹雨淋、酷暑鹽溼、經久耐用,還要便於日後管養,儘可能降低使用維護成本。」
本島步道系統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局長龔建陽透露,林中高架段(橋面鏤空)將採用鋼格柵和戶外竹地板,觀景平臺、驛站(含與驛站連接的貼地段)採用戶外竹地板;市政高架段採用樹脂聚合物材料;城市現狀人行道改造採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在天竺巖寺西側貼地段,將採用發光矽酸鹽材料,把耐用和環保做到最大化。
此外,健康步道建設還將結合景觀提升,對步道視線範圍內的單一林相進行改造。統一規劃種植品相較好的榕樹、海南黃花梨、秋楓、香樟、黃連木、大花紫薇、羊蹄甲等適生樹種,打造與自然山林相融合的美麗森林景觀。(導報記者孫春燕見習記者林墨涵/文吳曉平常海軍/圖葉允平/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