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2020-12-14 澎湃新聞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2020-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螢光材料是固態照明技術中將晶片激發光轉換為其他可見光的關鍵材料,其性能直接決定了固態照明器件的顯色指數、流明效率和可靠性等三大技術參數。陶瓷基螢光轉換材料(如YAG:Ce、Lu3Al5O12:Ce、CaAlSiN3:Eu等)因其優異的發光性能及穩定性,能有效解決現有矽膠封裝LED的老化、色漂移、藍光溢出等問題,成為目前大功率LED及雷射照明用光轉換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稀土離子摻雜陶瓷基螢光轉換材料仍存在易濃度猝滅及濃度難以調控等問題,由其組裝得到的WLEDs表現出發光效率低、相關色溫高等不足。採用透明陶瓷封裝螢光粉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是由於存在第二相(螢光粉)和晶界散射,導致複合螢光陶瓷只能用於以反射模式工作的照明器件。

近日,東華大學的江莞教授、王連軍教授和海南大學的李建林教授聯合報導了基於納米波片機制及折射率匹配原則製備的白光LED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HA)基複合螢光陶瓷,獲得了高性能的透明陶瓷封裝螢光粉透過式LED器件。研究團隊以介孔HA納米棒和YAG: Ce螢光粉為原料,利用放電等離子體燒結技術,在850℃下製備得到HA基複合螢光陶瓷(HA-YAG:Ce PiC)。通過引入納米波片機制,使陶瓷基體在可見光區域的透過率達80%以上,且複合陶瓷的量子產率保留了原始螢光粉的90%以上。

本研究工作通過合成具有沿軸向生長的棒狀介孔羥基磷灰石(HA),結合放電等離子體燒結技術,在850℃下快速燒結製備得到透明HA陶瓷。得益於HA納米棒的高長徑比和HA晶粒各晶面間的生長推動力差,在軸向壓力的作用下,陶瓷晶粒在垂直於壓力方向產生明顯的取向生長:晶粒主光軸(C軸)在垂直於入射光方向平面內排布,入射光垂直於光軸穿過晶粒,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從而形成一種納米波片機制。該方法有效消除了陶瓷內的雙折射,使HA陶瓷基體的透過率在可見光區域接近理論值(達80%以上)。

得益於介孔HA粉體的高燒結活性以及快速低溫燒結制度(850℃,<10min),螢光粉均勻分散於陶瓷基體內,且無界面反應。較好地保留了螢光粉原有的發光性能,其外量子產率達原始螢光粉的90%以上。利用HA基複合螢光陶瓷作為光轉換材料,以貼片式封裝技術,進一步組裝得到高性能白光LEDs。與矽膠封裝的LED相比,該LED外量子效率更高,熱穩定性、發光穩定性更為優異。此外,由於引入了瑞利散射,入射藍光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高,使組裝得到的WLEDs發光效率極高,其流明效率可達170 lm W-1,相關色溫低於4500 K。利用微觀結構調控消除光散射並提高入射光利用率的策略為製造多種模式照明器用高性能陶瓷光轉換材料開闢了新途徑。

綜上所述,作者首次在固態照明領域引入HA陶瓷作為光轉換材料的基體,通過晶粒尺寸調控和納米波片結構設計,巧妙地利用瑞利散射進一步提高藍光轉換效率,製備了發光效率高達170lm/w的大功率LED用螢光陶瓷,且色溫低於4500K。

文章來源:x-mol.com

原標題:《【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先進材料》報導東華大學在複合螢光陶瓷領域取得進展
    陶瓷基螢光轉換材料因其優異的發光性能及穩定性,能有效解決現有矽膠封裝LED的老化、色漂移、藍光溢出等問題,成為目前大功率LED及雷射照明用光轉換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採用透明陶瓷封裝商用螢光粉可有效規避傳統稀土離子摻雜型螢光陶瓷存在的易濃度淬滅及濃度難以調控等問題,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 【十大進展】超高發光量子效率和熱穩定性螢光轉換體的3D列印和無壓燒結
    多給我們點「在看」近日,浙江大學邱建榮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3D列印和無壓燒結技術用於快速製造量子效率高、顏色可調、物理化學性能優異的螢光轉換體,實現了全無機螢光轉換體的增材製造,有望應用於高功率LED和雷射照明領域。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快速檢測試紙
    這一儀器分析檢測工作過去往往需要求助於某些特定單位(機構),如科研單位、醫院、分析測試中心等。儀器分析方法具有高測定精度和低檢出限, 但由於所用儀器一般是大型精密儀器, 且採用交流電做電源,操作較為複雜,使用不方便,一般不適合用於現場快速檢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現場性、臨時性、快速高效的分析檢測手段相繼出現,這些分析檢測手段大多是通過顏色變化以及變化程度來實現的。
  • 上海矽酸鹽所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其中陶瓷基石榴石型(Garnet-type)固態電解質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出現的摻雜鋰鑭鋯氧(Li7La3Zr2O12,LLZO)固態電解質具有室溫離子電導率高、合成工藝簡單、電化學穩定窗口寬、無氧化還原活性元素等優點,是陶瓷基固態電解質的主要候選。
  • 生物陶瓷的概念與應用
    它具有區別於其他生物材料的獨特屬性,能在植入部位迅速發生一系列表面反應,最終導致含碳酸鹽基磷灰石層的形成。生物玻璃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好,材料植入體內,無排斥、炎性及組織壞死等反應,能與骨形成骨性結合;與骨結合強度大,界面結合能力好,並且成骨較快。目前此種材料已用於修復耳小骨,對恢復聽力具有良好效果。但由於強度低,只能用於人體受力不大的部位。
  • 生物陶瓷材料的分類與應用
    目前,國內外相關學者通過各類方法,使氧化鋁陶瓷在韌性和相容性方面取得了顯著提高,如在陶瓷表面土下骨親和性高的陶瓷,特別是能和骨發生化學結合的磷灰石,已經製造出更加先進的人工關節。通過相變或微裂等增韌方法,也可以提高材料的韌性。近年來,氧化鋯陶瓷由於其優良的力學性能,尤其是其遠高於氧化鋁的斷裂韌性,使其作為增強增韌第二相材料在人體硬組織修復體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將「高性能先驅體分子結構設計與陶瓷轉化」作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之一,在中科院和寧波市「3315計劃」A類的支持下,著重對先驅體的定製化、高效轉化和工程化開展攻關,在前期實驗室小試的基礎上,自主設計並成功搭建了固態聚碳矽烷和液態聚碳矽烷兩個中試平臺,這為後續工程化和應用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氟基固態電解質方面取得進展,開發出一種納米複合結構的開框架富鋰相氟基固態電解質Li3GaF6,並實現了對固態電池的成功驅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材料類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8, 37-46.上。
  • 發光學報|專題徵稿: 雷射照明與顯示
    進入新時代,《發光學報》致力於反映發光學領域的最新科技成就,及時報導國內外最新進展,加強學術交流,助力學科發展。基於InGaN LED(light-emitting diode)晶片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即LED照明)以其高效、節能、環保、壽命長等優勢正全面取代白熾燈、螢光燈等傳統照明光源,在家庭照明、汽車照明、液晶背光源、植物照明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生物陶瓷材料的應用及其發展前景
    早在18世紀前,人們就開始用象牙、木頭等天然材料作為骨修復材料;19世紀前,由於冶金技術和陶瓷製備工藝的發展,開始用純金、純銀、鉑等貴金屬作牙修復及骨缺損修復;20世紀前半,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鈷鉻鋁合金
  • 大功率LED導熱導電銀膠及其封裝技術和趨勢
    隨著晶片功率的增大,特別是固態照明技術發展的需求,對LED封裝的光學、熱學、電學和機械結構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地降低封裝熱阻,提高出光效率,必須採用全新的技術思路來進行封裝設計。該技術首先製備出適於共晶焊的大功率LED晶片和相應的陶瓷基板,然後將LED晶片與基板直接焊接在一起。由於該基板上集成了共晶焊層、靜電保護電路、驅動電路及控制補償電路,不僅結構簡單,而且由於材料熱導率高,熱界面少,大大提高了散熱性能,為大功率LED陣列封裝提出了解決方案。
  • 大功率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從雷射二極體固體材料、泵浦方式、泵浦的散熱特性三個方面,介紹大功率雷射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技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外研究進展。  材料是雷射二極體泵浦的基本,隨著材料性能的提高,雷射二極體泵浦的性能會得到相應提升。最初的雷射器介質採用紅寶石晶體,由於紅寶石的激發效率較低,不適合連續工作,而且紅寶石的晶體性能容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不適合在室溫下做持續的多雷射重頻組件。
  • 國內以稀土為原料首創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記者近日從包頭稀土研究院獲悉,該院新材料研發團隊以稀土為原料,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 包頭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功能材料發光研究室課題組組長沈雷軍介紹,研發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鋁酸鹽、矽酸鹽、鎢鉬酸鹽等多個材料體系的白光LED用螢光粉及藍光激發的黃色、紅色螢光玻璃,並對紅色螢光玻璃進行了專利布局,形成了12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池。
  • 科普 | 這個常常被人誤解的磷灰石
    因為磷灰石還有微量的Ce、U、Th等稀土元素,所以不同顏色的磷灰石在紫外螢光燈下會呈現不同的螢光,有一些品質因含有磷元素,在加熱後還會出現磷光,我們稱其為磷光現象。磷灰石呈黃色螢光在古代民間,磷光石就深受人們的歡迎,因為其具有的「靈光」或「靈火」,甚至一度傳說佩戴它,可以使自己的心扉與神靈相同(很玄學了)。
  • 分析三種新型半導體發光材料對半導體照明的應用
    半導體照明是一種基於半導體發光二極體新型光源的固態照明,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領域之一,已經成為人類照明史上繼白熾燈、螢光燈之後的又一次飛躍。固態照明是一種新型的照明技術,它具有電光轉換效率高、體積小、壽命長、安全低電壓、節能、環保等優點。發展固態照明產業可以大規模節約能源,對有效地保護環境,有利於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白光LED用Mn⁴⁺激活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的表徵研究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的姬海鵬副教授團隊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白光LED用Mn4+激活紅光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表徵研究進展》的綜述論文。該文對文獻所報導的錳離子激活螢光粉中錳離子價態的表徵手段進行了總結,並對比評述了這些表徵手段在定性或定量表徵錳離子價態方面的可靠性。最後總結了影響錳離子價態的因素和調控其價態的實驗方法,以期對高效Mn4+激活新型紅光螢光粉的研發提供借鑑。
  • 陶瓷是怎樣「煉成」透明陶瓷的?
    引言:大家平時所見的陶瓷材料通常是不透明的,想要讓一塊不透明的陶瓷「變」透明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下文小編將就相關內容為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科普。透明陶瓷是指採用陶瓷工藝製備的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多晶材料,又稱為光學陶瓷。與玻璃或樹脂類光學材料相比,透明陶瓷具有更強、更硬、更耐腐蝕、更耐高溫等特性,可應用於極端惡劣的工況。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該固態電解質與高比能正極材料(如硫)或負極材料(如MoS2)組裝成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可穩定循環。該研究工作製備的簡單、高效且可量產的聚合物電解質有望推動鋰金屬電池的商業化進程。來源:儲能科學與技術三、各種界面調控對電池電化學性能的影響規律青島大學物理學院郭向欣教授根據自己研究團隊在基於LLZO電解質的固態鋰電池中電解質內部界面、負極/固體電解質界面和正極內部界面及其與固體電解質界面問題的研究進展作者研究團隊利用傳統固相反應,在氧氣燒結氣氛下製備了鋁(Al)和鉭(Ta)共摻雜的LLZO(Al-LLZTO)固體電解質陶瓷片
  • 一文了解玻璃、陶瓷、玻璃陶瓷、透明陶瓷的區別
    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經過成型和高溫燒結製成的一類非金屬材料。按所用原料分為技術微晶玻璃(用一般的玻璃原料)和礦渣微晶玻璃(用工礦業廢渣等為原料);按外觀分為透明微晶玻璃和不透明微晶玻璃;按性能又可分為耐高溫、耐腐蝕、耐熱衝擊、高強度、低膨脹、零膨脹、低介電損耗、易機械加工以及易化學蝕刻等微晶玻璃以及壓電微晶玻璃、生物微晶玻璃等。按微晶化原理分為光敏微晶玻璃和熱敏微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