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專家侯增欣講解小腦萎縮的成因、治療、康復訓練及預防

2020-12-20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8日電  針對中國小腦萎縮病人趨於增多的情況,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侯增欣發文,大致講解了小腦萎縮的成因、治療、康復訓練及預防。

  據歐美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小腦萎縮的患病率約為6/10萬,以中國總人口計算,患者數目大約為7-8萬人,加上每一個遺傳病家系中大多有多名患者,其總數顯然不止於此,並且我國小腦萎縮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一、什麼是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是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神經影像學檢查可發現小腦的容積減小,腦溝增寬。多以共濟失調(源於希臘語「a taxis 」,意為沒有秩序或運動失調)為主要表現,患者常出現站立不穩,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等情況,尤以老年人多見。

  二、小腦萎縮症狀及危害

  1、初期表現症狀:走路有眩暈感;動作反應不靈活,提重物有困難;肌肉僵硬,無法精確完成某些特定動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眼球轉動有障礙,無法快速的轉移目標;辨別距離能力較差。

  2、中期表現症狀:四肢、肌肉不協調感加重,運動失調現象明顯;無法控制姿勢與步伐,狀似企鵝行走;搖搖晃晃,身體無法保持平衡,易摔跤;舌頭打結、說話不清楚,寫字有困難,吃東西或喝水時容易被嗆。

  3、晚期表現症狀:說話極不清楚,無法控制音調,甚至無法言語,寫字無法辨認,吞咽困難;無法站立,甚至無法坐起,需靠輪椅代步,或臥床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大腦或周圍神經受到波及,患者智力會受到影響;或合併心肺等嚴重併發症。

  小腦是軀體運動的重要調節中樞,主要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和協調隨意運動。若小腦萎縮,患者會出現步態不穩、跑步困難等症狀,尤其是老年人還容易引起老年痴呆症,晚期甚至可能出現肺炎、心力衰竭,威脅生命。

  三、檢查診斷

  1、症狀檢查:小腦萎縮患者多表現為走路不穩、手腳顫抖、飲水嗆咳、大小便失禁等。

  2、病史檢查:問及患者之前有無腦部外傷、腦血管疾病、菸酒過度、腦部疾病等,也要詢問家族發病情況,是否有遺傳因素。

  3、臨床檢查:患者會有不能並腳站立、行動緩慢、下肢顫抖、不能沿直線行走、步態蹣跚等症狀,病理反射有伯氏徵(+)、指鼻試驗(+)、跟膝試驗(+)、劃圈試驗(+)。

  4、實驗室檢查:主要含細胞免疫學、細胞遺傳學、生化酶類等。

  5、影像學檢查:臨床多進行CT、MRI等影像學檢查,當出現腦組織體積減少、腦室擴大的結果時,多提示小腦萎縮的存在。

  四、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

  長期以來,小腦萎縮的治療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目前對已經形成的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進行幹預,通過綜合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康復治療等)改善各種功能障礙、恢復腦部病灶供血供氧功能,使症狀減輕或減慢病情的進展。如果是由於小腦腫瘤引起,則切除腫瘤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對於因炎症、變性、外傷而引起的小腦性共濟失調以及遺傳性共濟失調,或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小腦萎縮,藥物治療很不理想。

  五、小腦萎縮的手術治療

  目前,雖然還不能完全揭示小腦萎縮病因並找出有效的治癒方法,但是全世界學者仍在積極尋找方法突破治療局限,幫助小腦萎縮患者解決疾病之苦。

  1、小腦萎縮的病理解析:半數以上病人(79.85%)枕骨明顯增厚或發育畸形,最厚的達2.5cm,使顱內容積減小壓力升高,腦組織受壓,血流灌注量下降。蛛網膜增厚粘連,導致腦皮質供血和腦水循環障礙,形成積液或水瘤。小腦不同程度萎縮,體積縮小或水腫變性腦溝回變平,腦皮質表面顏色灰暗腦搏動減弱。

  由此,小腦萎縮外科手術治療的關鍵在於去除部分枕骨減壓,緩解顱內張力,改變腦內環境,改善腦水循環和血液灌注,被植入的枕動脈與腦皮質間形成吻合血管網,以增加供血,使細胞功能得到改善與恢復。其手術多採用枕動脈小腦移植、血管松解、後顱窩減壓、枕肌貼敷術治療方法,以恢復和增加小腦供血,求得小腦功能的恢復。

  2、小腦萎縮手術方法:切口採用兩側枕外粗降與乳突之問的連線,中點作一垂線,約5~6cm長,此處一般可捫及枕動脈的搏動,切開皮下可發現枕動脈。分離包含枕動脈之頭夾肌與側頭肌,作此枕動脈肌瓣長約4~5cm,寬約1.5cm左右,成為轉移到小腦並貼敷於小腦半球表面之含枕動脈肌瓣,作後顱窩正中切口,顯露枕骨,並鑽孔咬除部分枕骨,形成4cm×4cm分骨窗,跨中線,硬膜剪開,松解粘連增厚的蛛網膜並沿小腦皮層表面血管走行廣泛松解蛛網膜和軟腦膜,至血管充盈。將枕動脈植入小腦皮質內,並固定與硬膜上,防止滑脫,徹底止血、衝洗、置引流管關顱。

  3、小腦萎縮手術效果:患者通過動脈造影可見,枕動脈的末端與小腦表面的血管建立了吻合枝,使已經萎縮的小腦又獲得了較為豐富的血液供應,從而使症狀獲得改善。經過1-30天觀察,總有效率為92.4%(見侯增欣學術論文《200例小腦性共濟失調外科治療初步報告》研究成果報告),患者部分症狀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

  六、小腦萎縮康復訓練方法

  對於小腦萎縮患者來說,康復訓練是特別有必要的,因為這樣能讓身體的各項機能恢復一些,尤其是對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的恢復是特別有幫助的,因此小腦萎縮患者的康復訓練中,一定得包括運動功能的訓練和語言功能的訓練。

  1、運動功能康復訓練:有平衡功能和步態姿勢的訓練,這主要是鍛鍊小腦萎縮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走路姿勢,還要進行關節活動訓練、增強肌力訓練等。

  2、平衡功能訓練:包括坐立平衡和站立平衡兩類。坐姿訓練,坐著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站立的平衡訓練病人可以藉助外力來達到身體的平衡,一點點加強訓練。

  3、語言康復訓練:要堅持練習,但不能只求效果而超出身體承受能力的訓練,這樣會讓患者心理產生壓力,更不利於語言功能的恢復。

  七、小腦萎縮飲食注意點

  1、補充礦物質。在日常膳食中注意補充海產品、食用菌、豆製品、魚類、乳醬、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便能夠使機體獲得足量的礦物質。

  2、增加粗糧的攝入。在日常膳食中多補充些粗製糧食和各種動、植物性食物,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和纖維素。

  3、低糖膳食。由於過多的食糖,特別是精製糖攝入過多,易使腦功能發生神經過敏反應或神經衰弱等障礙。

  4、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物質,能夠延緩衰老。

  八、如何預防小腦萎縮

  1、正常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的情況。

  2、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思慮過度。

  3、對於病因較為明確者,針對病因進行預防,儘早去除致病因素。如積極預防腦血管病,防止或儘可能的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腦部的感染性疾病,宜預防其發生等。

  4、均衡營養,少葷多素: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而富含營養,以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營養均衡、禁酒戒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勞逸結合,適度鍛鍊:避免過度疲勞,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

  6、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侯增欣醫生簡介】

  侯增欣,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協會會員,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1975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科研及臨床工作,師從全國著名神經外科大師王忠誠教授和殷國升教授,有著40多年專科臨床工作經驗。擅長通過顯微和微創手術方法切除各類腦腫瘤,如腦膜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膠質瘤、腦轉移瘤、腦深部腫瘤、腦血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脊髓椎管內腫瘤、小兒各類發育畸形和腦先天性疾病、腦外傷、小腦性共濟失調等。侯增欣主任開展的顯微微創開顱手術,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組織,具有手術風險低、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在國內醫學界引發反響。

  侯主任畢生投入中國神經外科醫學事業,幫助數以千計的腦腫瘤疑難病患解除病痛。曾獲多項全軍科技進步獎、全軍科技成果獎等榮譽。(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於俊

相關焦點

  • 小腦萎縮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小腦萎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很多朋友都在網上搜這樣的問題。腦萎縮是常見的腦科疾病,人上了年紀,患上此病的機率就會變大,一旦患病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那麼小腦萎縮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無論是任何的疾病,我們只有了解了其發病原因,才能做好預防工作。那麼小腦萎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小腦萎縮有救了,特色治療有改善
    可見,隨著小腦萎縮病情的進展,對患者日常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危及生命。 患上小腦萎縮,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進行治療。由於該病病因複雜,對於某些原因導致的小腦萎縮,及早就診、明確病因,及時診斷和治療有助於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一歲娃竟患上小腦萎縮?這個病並非只青睞中老年人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小腦萎縮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然而在臨床上,被這種病侵害的年輕人和兒童並不少見,他本人就曾接觸過年僅4歲的小腦萎縮患兒。▲ 缺氧可導致小腦萎縮新聞報導中患上小腦萎縮的鑫鑫,在出生時即遇到了缺氧的情況,而缺氧已被證實是小腦萎縮的致病誘因之一。
  • 小腦萎縮患者該如何鍛鍊?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鍛鍊只能是作為配合藥物治療的輔助物理康復訓練手段,並不能作為治療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方法,如果通過鍛鍊就能好那也不能算是疑難病症,所以這個要搞清楚,但是這個病無論是輕微時候還是發展到嚴重時候,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堅持鍛鍊是有好處的。1、要明確病因,預防發病。
  • 小腦萎縮的症狀 這些因素會導致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因病情不一樣,所以症狀也有所不同,嚴重的症狀非常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那麼大家知道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嗎?導致小腦萎縮的原因有什麼呢?如何預防小腦萎縮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 為什麼說補充維生素可以預防小腦萎縮?
    益腦平衡療法中藥治療小腦共濟失調,多系統萎縮,聯繫微信:A05423780
  • 小腦萎縮症是什麼?小腦萎縮症應該如何治療?
    什麼是小腦萎縮症?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或脊髓小腦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簡寫為SCA),是一類遺傳病,涉及不同基因,是一類能引起小腦萎縮病的總稱。小腦萎縮症的主要症狀為漸進性的步伐不協調,同時伴隨手部動作、言語、眼部活動等失調。與其他的運動失調症相似,小腦萎縮症是因為無法精細協調肌肉運動,而導致的運動困難以及其他症狀。
  • 小腦萎縮與癲癇有關嗎
    癲癇是腦部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如果長期發作,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的影響,還會誘發各種的後遺症出現,甚至也會誘發患者出現小腦萎縮疾病,小腦萎縮與癲癇疾病之間有著一些關聯的,所以在患上癲癇疾病之後,患者最好是及時的控制症狀,這樣可以減少小腦萎縮的情況出現。
  • 小腦萎縮患者哪些晚期症狀表示已經接近死神了
    有些人對小腦萎縮的情況不是很了解,認為疾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死亡,自然關心死亡前的症狀了。那麼,小腦萎縮晚期死前症狀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小腦萎縮,又被稱之為小腦延髓下段的萎縮。這樣的一種疾病大部分是遺傳代謝性疾病。很多患者發展到疾病晚期的時候,都會出現延髓下段的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
  • 日本治療小腦萎縮取得關鍵性進展
    新華網東京12月28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向患有小腦萎縮(SCA)實驗鼠的小腦導入一種能夠編碼具有修復功能蛋白質的基因,可以延長小鼠壽命並改善其運動能力。這一發現為治療小腦萎縮帶來了希望。小腦萎縮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患者大多有家族遺傳傾向。
  • 小腦萎縮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其實小腦萎縮的發病原因是很多的,很多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會引起小腦萎縮。了解小腦萎縮的病因是什麼,對我們治療和預防小腦萎縮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那麼,通常導致小腦萎縮的原因是什麼呢?1、腦梗塞:無論缺血性或出血性腦梗塞,其後期均可發生,嚴重的腦萎縮患者可形成軟化灶等。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發展為腦萎縮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大多數腦萎縮患者可導致痴呆。
  • 小腦萎縮談治療之切勿好高騖遠!
    小腦萎縮共濟失調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這種病剛開始出現症狀及時治療還是可以把病情控制不發展的,這種疾病會隨著時間的增長,病情逐步加重,會由剛開始初期的頭暈、走路不穩、加重到中期口齒不清、言語不理,吃飯、喝水嗆咳再到晚期就是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
  • 小腦萎縮怎麼辦才好?
    小腦萎縮這種疾病,首先需要預防一些常見的疾病,比如如高血壓、糖尿病、這些全身性的疾病。一旦患上了這些疾病,則需要患者儘快的進行一些檢查治療,如果不能夠之類的話,將會加重小腦萎縮的病情。
  • 行走重心不穩、喝水嗆咳,當心是小腦萎縮
    通過查體,醫生診斷杜阿姨患了小腦萎縮。隨後給予杜阿姨方氏頭針配合體針治療。經過10次針灸治療,杜阿姨臨床症狀均有所好轉,走路也輕鬆了。 據了解,人體小腦主要管理肌肉運動協調性,當小腦發生病變時,人體各肌肉及運動不協調,出現協調功能障礙,謂之共濟失調,如走路步基增寬、軀體搖晃不穩、說話含糊不清等。
  • 幹細胞巧治小腦萎縮(精妙手術)
    本報訊 (通訊員 詹國興)困擾醫學界多年的小腦萎縮症治療難題,近日在上海解放軍455醫院幹細胞中心取得進展。據該院幹細胞中心主任路紅社教授介紹:小腦萎縮的病因不明,不少家庭裡同時有幾位患者同時發病。
  • 五行通脈湯:小腦萎縮應該如何鍛鍊呢?
    小腦萎縮應該如何鍛鍊呢? 很多小腦萎縮患者對小腦萎縮存在恐懼感,隨著當今世紀中醫醫術的不斷發展小腦萎縮並不是不治之症,治療 小腦萎縮首先自己要保持好心態,時常調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始終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對人對事要樂觀,要豁達,要寬容。不能心胸狹隘和急躁。
  • (小腦萎縮)藥不對症?
    為什麼你認為小腦萎縮不能治?還不是小腦萎縮可以治療?還是你身邊的聲音說不能治? 其實仔細想一想哪有什麼醫院是專門治療小腦萎縮的,並沒有,因為小腦萎縮本身就是一種疑難雜症,很多醫院像感冒、發燒常見病還沒有研究透徹,更沒有可能來把精力放在疑難雜症上面的,這才造成了很多人治療了很多地方沒有效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所在!
  • 小腦萎縮一般能活幾年?
    更讓人絕望的是,由於目前尚缺乏有效慎用詞的手段,與肺纖維化、紅斑狼瘡等疾病一起,長期以來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它就是小腦萎縮。 其實小腦萎縮與壽命並沒有直接的聯繫。有些輕的時候患病能活幾十年,也有些僅僅幾年就去世了。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1、多系統萎縮可以分為幾類?臨床上主要分為幾類?一般情況下,MSA包括羞怯性遲發性症候群(SDS),紋狀體黑變性(SND)和橄欖石小腦萎縮(OPCA)。臨床上MSA主要分為兩個亞型。出現下肢小腦病變;皮層脊髓束和錐離體系症狀時,小腦的體徵常被掩蓋。03患上多系統萎縮,一般要做哪些檢查?如何區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