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戰備帶上水源消毒片 走到哪水源補充到哪

2020-12-25 中國軍網

第41集團軍某旅著眼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多種生活物品納入單兵戰備物資清單

本報訊 記者陳典宏、通訊員李鑫報導:近日,第41集團軍某旅野外駐訓場上,偵察專業野外生存訓練如期進行。中午時分,只見警偵連中士王文森從戰備包中取出食用鹽等簡易原料,對通過設置陷阱捕獲的「野味」進行加工。王文森高興地說:「食用鹽、水源消毒片等10餘種生活物品納入單兵戰備物資清單,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野外生存能力。」

該旅副參謀長陸兵介紹說,今年初全旅組織戰備拉練時,天氣悶熱,坦克三營九連列兵熊志強因大量出汗導致身體不適,但醫療保障小組距離較遠,所幸炊事班長王俊恰好帶了一壺淡鹽水,解了燃眉之急。

「如果戰場上單兵攜帶的戰備物資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必將導致非戰鬥減員。」議訓會上,該旅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單兵戰備物資應該著眼戰場實際,增加更多實用消耗品,從而提高單兵野外生存能力。

很快,一場圍繞「單兵戰備物資清單」的大討論在全旅展開。食用鹽既可衝鹽水補充微量元素,還能夠進行簡易野炊;水源消毒片可放在水壺中使用,戰場上走到哪水源補充到哪;食用油在應急情況下可用於槍枝保養……該旅黨委最終決定,在不大幅增加單兵攜行物資重量和體積的基礎上,將20毫升裝小瓶食用油、30克裝精製小鹽包、10片裝水源消毒片等10餘種常用生活物品納入戰備物資清單。

一次演練中,連續3天沒有得到補給的警偵連偵察班班長勞高賢,利用水源消毒片自行補給飲水,出色完成持續5天的潛伏任務,成功引導炮兵打擊目標。

(《解放軍報》2016年8月12日 02版)

相關焦點

  • 帶上DrinkPure 走到哪都能喝到純淨水
    帶上DrinkPure 走到哪都能喝到純淨水 2014年07月31日 14:34作者:喬然編輯:喬然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 前沿電子頻道] 戶外運動愛好者經常會遇到缺水的狀況,即使找到水源,看著都是泥沙雜質,各種漂浮物,真心不敢喝下去。
  • 帶上DrinkPure,走到哪都能喝上一口純淨水
    帶上 DrinkPure,走到哪都能喝上一口純淨水 戶外運動愛好者經常會遇到缺水的狀況,即使找到水源,看著都是泥沙雜質,各種漂浮物,真心不敢喝下去。
  • 臺灣日月潭的姊妹潭 偽滿長春的第一水源地在哪?
    因此,經過勘察,他們將目光鎖定在臨近城市的伊通河支流——小河臺河,這條支流的流量更少,日本人的設計是利用這條河中遊的地形修築一座水庫,在豐水期抽取伊通河水貯存起來,在枯水季節再輸往南嶺淨水廠補充源水的不足。(小標題3)淨月潭是如何修建的?
  • 皇家水源-星露礦泉龍鳳山水源
    近期,連續的暴雨天氣導致南方洪澇災害頻頻發生,這個次生災害,會直接對江河湖泊水質、水庫水質,乃至地下水質產生重要影響,水是人類進行活動的基礎.水能夠補充人類所需的水,維持正常活動。任何生物都是離不開水的,就是因為有水的存在,地球才會有現在的生物(包括人),所以,人類在生產活動中,必須不可少的就是水。
  • 單兵背負式水囊好,還是八一水壺強?
    比如美軍,從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開始,開始廣泛地用單兵水囊替代水壺裝備部隊,收到作戰部隊的歡迎。前蘇軍也曾經列裝過69式單兵水囊,但因為太粗糙後來又回歸到水壺時代。
  • 安徽檢測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 這些水源地氟化物超標
    一、監測情況2020年3月,全省16個地級城市共監測42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其中地表水水源26個、地下水水源16個。(一)監測點位1.地表水水源:河流型水源在水廠取水口上遊100米附近處設置監測斷面;湖庫型水源在每個水源取水口周邊100米處設置1個監測點位進行採樣。河流及湖、庫採樣深度為水面下0.5米處。2.地下水水源:具備採樣條件的,在抽水井採樣。不具備採樣條件的,在自來水廠的匯水區(加氯前)採樣。
  • 世界上水源最乾淨的國家,打開水龍頭就能直接飲用,你知道是哪嗎
    水是萬物之源,這世界上的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水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所以對於水源我們需要保護好,不要等到沒水可用的時候,才想到後悔,才想到去保護水資源。就像一些沙漠地區的國家,他們深深明白水源的重要性,十分的珍惜每一滴水。
  • 瀋陽55處水源存在汙染隱患 水源地旁邊存毒源
    今報訊 「如果日常交往中感染非典,受害者是幾個人;如果城市水源有非典細菌,那將會大面積感染,後果不堪設想。」瀋陽市環保局孟局長擔心地說。轉自搜狐  瀋陽市環保局近期對全市41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和千餘個自備井檢查,發現全市有55處集中式水源存在汙染的隱患。
  • 水源熱泵冷熱水機組是什麼?
    水源熱泵冷熱水機組憑藉經濟實用、環保、應用範圍廣等各方面優點,得到廣泛推廣。很多地區都將該機組作為建築的配套設施,它符合可再生能源技術要求,響應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現在為大家介紹下什麼是水源熱泵冷水機組?它和空調有什麼不同?
  • 鐵絲網、綠化帶···浙江要給飲用水水源上「安全鎖」
    【摘要】浙江今年將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推廣實施物理隔離工程和簡訊提示。同時,省環保廳將編制實施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規劃,完成2015年度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建立健全飲用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機制。
  • 世界上最神奇的樹,既能存儲上千公斤的水源,又能當房屋居住
    世界上最神奇的樹,既能存儲上千公斤的水源,又能當房屋居住!眾所周知,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是經濟最為貧窮落後的地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非洲自然風光旖旎,所坐擁的原始森林和原始部落非常多,以致大部分旅遊獵奇者紛紛願意開啟一段非洲探險之旅。
  • [分享]cad水源保護地資料下載
    水源保護區水庫窘境   4個村民小組所在地是屯昌縣南坤鎮石坡村,分別是第一、二、三、四經濟社,距離屯昌縣城近10公裡左右。   村民陳先生介紹,良坡水庫系上世紀50年代末所建,水庫佔地面積0.8平方公裡,水浸區庫容佔地面積達1400萬平方米,其所佔用的石坡村的水田、坡地均是集體土地。
  • 漫行淨月潭:「身世」探秘,從「城市水源地」到「綠海明珠」
    1936年1月,淨月潭水源地正式向南嶺水廠送水,日輸水量2萬立方米,佔全市實際日供水量的62.5%,是當時的「城市第一水缸」。 建成後的水源地,沒有了昔日人聲鼎沸、車馬往來的生活景象,轉而成了一處水面開闊、波平如鏡的幽靜之地。偽滿洲國首任總理鄭孝胥的二兒子、時任偽滿洲國國都建設局局長的鄭禹將其命名為「淨月潭」。
  • 水源世居:客家精神的代表
    客家人向來有衣錦還鄉的傳統,1931年,葉生華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家宅——水源世居。宅子雖老,氣勢仍存水源世居背靠青山,北望田野。大門青石匾額上陽刻的「水源世居」四個字兼具古韻和氣勢,格外顯眼。
  • 霸州市南水北調水源切換公告
    霸州市南水北調水源切換公告 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我國水資源時空配置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霸州市區南水北調水廠水源取自丹江口水庫,屬國家重要安全水源,水質常年達到國家二類以上標準,水廠已經實現向開發區安全供水,市區部分區域水源切換工程已經完成,水質經過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現已具備條件,將於近日進行水源切換。現公告如下: 一、切換區域。
  •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涵養水源,官廳水庫「活」了
    溼地中的木棧道上,一群遊客正歡笑著拍集體照。水面上蓮花綻放,蘆葦叢中鳥鳴啾啾,岸邊草木葳蕤。隨手一拍,就是一幅可以曬到微信朋友圈中的美圖。這裡是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要不是疫情影響,現在遊客肯定更多!」每天在這裡巡護的保安隊隊長侯建軍對記者說,「前些天上遊來水多的時候,水庫水面擴大,水都淹沒了木棧道。好多遊客來這裡看水,看看流到北京、天津的水源是啥樣。」
  • 水源教育安丘校區首屆家長會概覽
    開幕式上,19級水源四班學生王碩、杜浩然朗誦了一篇散文《少年中國說》,感情飽滿,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表達了我們水源學生刻苦學習水源二班的學生表演了《還有夢想》的這首美妙的歌曲。歌聲嘹亮優美,唱出學生們心底埋藏已久的夢想,表達了實現夢想的信心和決心,贏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最後,張老師陳述了自己對於教育、教學的一些感悟,談到了必須遵守校規校紀的問題,特別強調了不能帶手機進校的規定,談到了孝敬父母的話題,談到了珍惜時間的要求,引述了嶽飛的詞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中線長江水六年後成為天津市飲用水源
    準備建設的近1300公裡的中線工程,其輸水渠道全線採用新闢渠道,全部襯砌,與現有河渠全部立交,可保證水到京、津達Ⅰ或Ⅱ類水標準。 由於是新開專用渠道,目標單一,便於管理,供水保證程度好,調水量也大。只要加強汙染防治,建立漢江上中遊水源保護區,並在1200多公裡長距離輸水過程中注意避免汙水進入輸水渠道,丹江口的優質水就可以「原汁原味」送到北方。
  • 水真相 窮追水源地
    記者在6月中實地在依雲水源地——法國南部的依雲小鎮走了一遭,因為適逢其事,不免帶著求證的心態,像一個業餘偵探那樣刻意勘查蛛絲馬跡,力求破解中國消費者的疑雲。幾天下來,破解說不上,卻多少能為讀者供上實錄。文/記者黃曉蘊疑雲一水源地:有無被汙染的漏洞?
  • ...喝上「放心水」「乾淨水」,雁江這樣提升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
    滴水巖片區水庫管理站站長唐遠高說,滴水巖水庫變得乾淨、清爽,得益於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標準化建設。據介紹,中和鎮滴水巖水庫飲用水水源標準化建設工程於2017年7月開工,2019年11月完工。共安裝隔離網共3050米、道路警示宣傳牌15塊、視屏監控2個、生活汙水處理池3處、搬遷農戶23戶,流轉土地46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