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售模式是財務造假的一大利器!做空機構稱這家公司的「獨立經銷商...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扶蘇

流程編輯 | 小白

在醫療器械公司的寄售模式下,公司只要向經銷商寄送庫存即可確認收入,這給收入造假提供了便利。

在醫療器械市場中,骨科醫療器械是相當重要的細分市場。如美敦力(MDT.N)、史賽克(SYK.N)和強生(JNJ.N)等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巨頭,均以骨科為重要業務。

而在骨科醫療器械中,骨科植入物又是最重要的類別,包括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釘和人工關節等。

然而,相比成熟的成人骨科植入領域,兒童骨科植入領域過去一度被忽視。外科醫生經常不得不在手術室內對成人骨科植入物進行改造,以便適用於兒童身上。

Ortho Pediatrics Corp(KIDS.O,「Ortho Pediatrics」、「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兒童骨科醫療器械公司。該公司專注於設計及開發專門面向兒童的骨科植入物。

公司官網顯示,其目前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40多個國家銷售超過30種外科系統產品,服務於兒科骨科市場中最大的三種類型:創傷及畸形、脊柱側彎、運動醫學。

近日,公司遭到做空機構CulperResearch的做空。

做空機構稱,在寄售模式下,公司利用其發貨即可確認收入這一特點,將大量多餘庫存寄送給經銷商,從而誇大收入。

做空機構還發現,公司許多名義上的「獨立經銷商」其實是公司內部員工。

公司的多名現任高管,有過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財務造假的黑歷史。

公司最大股東Squardon Capital,以不恰當方式協助公司完成業績承諾,並利用其同時是大供應商兼貸款人的身份,輸送公司利益,枉顧少數股東利益。

從做空報告來看,Ortho Pediatrics可謂是劣跡斑斑。

做空機構的指控是否足夠實錘呢?一起來看看。

一、發貨即可確認收入的寄售模式

財務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公司每年收入遞增,2019年已突破7000萬美元。

即使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打擊,公司仍預測其全年收入不低於去年水平。

2016-2019年,公司連續四年的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成長性相當優異。

不過,公司這四年間從未實現淨盈利,2019年的淨虧損為1370萬美元。

不過,做空機構認為公司收入造假。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風雲君首先解釋下:公司在寄售模式下是如何確認收入的。

當骨科醫生為病人實施手術時,醫生通常事先無法確認需要用到哪些植入物和器械,以及具體數量。

因此,Ortho Pediatrics會提前將一整套產品交付給經銷商或醫院,這部分產品隨時可根據醫生需要獲得。同時,這部分產品仍體現為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庫存產品。

當醫生使用產品後,會通過經銷商向公司下購買訂單。但訂單的內容不是關於已經被使用的那部分寄售產品,而是需要補充的寄售產品。

舉個例子,醫院對公司某產品的庫存為100套,手術後仍剩餘90套,醫院因此需要補充10套庫存。

醫院向公司下的購買訂單即為這10套產品。公司獲得訂單後,會向經銷商或醫院運送10套新產品,並於發貨時確認這10套產品的收入。

這種發貨即可確認收入的寄售模式,給公司虛增收入提供了便利,因為只需向經銷商送出產品即可。

做空機構認為公司通過誘導經銷商下訂單,從而實現誇大收入的目的。

做空機構採訪了公司的6名經銷商,後者均表示,他們經常按公司的要求向公司下訂單,公司會向經銷商提供不同的獎勵,以換取這些訂單。

比如,做空機構採訪的其中2名經銷商表示,公司承諾,只要經銷商同意按公司要求下訂單,公司後續會向他們提供轉售產品或退回產品的機會。

還有許多經銷商表示,公司會向他們提供股權激勵,或者增加銷售佣金,只要他們願意按公司要求的數量下訂單。

另外,接受做空機構採訪的經銷商均表示,公司的這類行為並非偶然,而是頻繁和普遍的。

做空機構認為,公司這麼做是為了滿足其管理層提出的「20%以上」的收入持續增長目標,最終目的是支撐了其目前11倍市盈率的估值。

二、讓內部員工成為經銷商以擴大收入途徑

做空機構還稱,公司不僅將過剩庫存轉嫁給外部經銷商,更讓其內部員工成為經銷商,以擴大虛增收入的途徑。

做空機構在報告中披露了6名內部員工經銷商,分別為:

(1)Dan Brault,2020年6月前為公司員工,2015年2月註冊成立「Upstate Surgical Supply Corp」,成為公司經銷商;

(2)Mary Kate Rosenfelder,2020年1月前為公司員工,註冊成立「RoseMed LLC」,成為公司經銷商;

(3)Melanie Arnold,2010年6月起為公司員工,2016年註冊成立「MK Medical LLC」,成為公司經銷商;

(4)Mark Phillips,2015年12月前為公司副總裁,離職前一個月註冊成立「Pediatric Device Solutions LLC」,成為公司經銷商;

(5)David Steinberg,公司前員工,註冊成立「Core Medical Device Distributors Corp」,成為公司經銷商;

(6)Jessi Prahl Asmundson,2012年4月前為公司員工,註冊成立「EAV Medical」,並被評為公司2016年年度經銷商。

做空機構揭露稱,上述提到的第2-5名經銷商,均是公司前任或現任員工在任職期間便成立的,並且註冊地址均為居民住宅地址。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1名經銷商Upstate Surgical Supply Corp.

根據美國法律,企業需要指定一位註冊代理商,作為接收法律文件和政府信件的代表人。該註冊代理商可以是企業本身或其他企業。

Upstate Surgical的註冊代理商是「Spiegel & Utrera」,後者位於紐約市。

做空機構發現,Spiegel & Utrera同樣是Trauma-Recon Corp.的註冊代理商,後者是公司的一個大獨立經銷商。

Trauma-Recon一直聲稱自己是公司在美國東北部地區(包括紐約)的獨家經銷商。

然而,同一家註冊代理商下的兩家企業卻顯示,公司在東北部至少擁有兩家經銷商。這顯示與公司大經銷商的說法矛盾。

如果經銷商Trauma-Recon的說法為真,意味著另一家由公司前員工成立的經銷商Upstate Surgical很可能只是公司誇大收入的工具,因此其業務不被同行所知曉。

三、多名現任高管曾因財務造假被SEC處罰

公司財務長Fred Hite此前曾擔任Symmetry Medical的財務長,而Symmetry的英國子公司TPC被指控存在大量財務造假。

TPC的財務造假指控包括低估費用、誇大資產和收入,主要是通過提前確認收入、不恰當地對費用進行資本化、高估存貨及低估商品銷售成本來實現的。

SEC在2012年1月起訴了包括Hite在內的Symmetry 的四名高管和會計師。Hite最終向SEC支付了 2.5 萬美元的罰款,並被沒收了過去所獲的18.5萬美元獎金。

公司高級董事總經理Mike Pritchard同樣有著被SEC指控財務造假的黑歷史。

Pritchard加入公司前曾在ArthroCare擔任業務發展經理。ArthroCare被SEC指控在2005-2009年虛增了數千萬美元的收入。

ArthroCare是一家醫療設備公司,為了滿足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測,其在每個季度末將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存貨發給經銷商並確認收入。作為交換,ArthroCare向經銷商提供包括大量的預付現金佣金、延長付款期限和退貨承諾等條件。

最終,ArthroCare的執行長被判入獄20年,兩名高級副總裁分別被判入獄80個月和60 個月,財務長被判入獄50個月。

做空機構認為,ArthroCare的財務造假案例和其在本篇做空報告中對公司的指控十分相似。

四、「中飽私囊」的大股東Squadron Capital

做空機構還提到,如果沒有「巧妙」的收購,公司根本無法完成其管理層承諾的20%以上的收入增長。

2019年6月,公司分別以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股票的價格收購了兩家公司:Vilex和Orthe。收購所需的現金來自公司最大股東Squadron Capital向公司貸款提供。

Vilex和Orthe的業績表現都相當強勁,過去數年均能實現淨盈利。

Vilex和Orthex在2019年向公司貢獻了7個月的並表收入,預計為825 萬美元。

如果沒有該併購,公司2019年的收入增長率約只有11.7%,同時虧損約為580萬美元。

然而,就在2019年末,公司確保能完成業績承諾後,隨即宣布將部分業務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大股東Squadron Capital。

值得一提的是,Squadron Capital不僅是公司持股30%以上的最大股東,還是公司的長期貸款人。

Squadron Capital按浮動利率「LIBOR+8.61%」或固定利率10%兩者中的較大利率向公司提供借款,並由公司的所有資產擔保。

做空機構認為,這個利率顯然過高。2014 年以來,該公司已向Squadron Capital支付了1545萬美元的利息。

Squadron Capital還是公司的大供應商,通過旗下Structure Medical和 FMI-Hansa Medical Products 向公司供貨。

2013 年以來,公司已累計向Structure和FMI-Hansa支付了2290萬美元。

但做空機構指出,Structure的生產設施位於佛羅裡達州、北卡羅來納州和阿拉巴馬州,每個地方都距離公司位於印第安納州的總部數百英裡。

因此,公司本可以通過更換供應商來節省運輸成本,但作為大股東的Squadron Capital卻將自身利益置於公司少數股東利益之上。

總的來說,做空機構認為,Squadron Capital已從公司身上獲得了過多的好處。

結語

在寄售模式下,公司收入的增長取決於其交付給經銷商的庫存。

然而,由於公司一直在寄售越來越多的庫存,其庫存轉化為收入的速度也在放緩。最近一個季度的庫存天數達到了1135天。

做空機構稱,公司很難解釋其龐大的庫存水平僅僅是因為其特殊的寄售模式,因為其他公司也寄售產品,但庫存水平明顯更低。

公司自稱是一家高度創新的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並披露稱對其庫存進行為期2年的折舊,對儀器進行為期5年的折舊。

然而,公司目前資產負債表上擁有超過3年的庫存,但尚未計提減值。

做空機構最後稱,公司希望「魚與熊掌兼得」(Wants to have its cake and eat it too),即通過虛增收入以實現管理層業績承諾,並維持股價的高估值,但事實上公司的財務狀況經不起哪怕一點點的審查。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聊聊我所親歷的中概股造假和做空往事
    一般而言,要做空一家公司的股票,大致有三種原因:1、財務造假、2、基本面惡化、3、估值明顯過高。在操作上,真正的做空老手最喜歡揀財務造假類型的下手,基本面惡化次之。因為財務造假一旦被證實,股價基本上全面崩盤,後面還會伴隨著大量曠日持久的集體訴訟,很少能有翻身之日。
  • 深交所研究所重磅文章:什麼樣的公司有財務造假嫌疑?
    中國概念股因財務造假問題遭遇做空潮,引發廣泛關注。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作為做空中國概念股的主要機構,在揭露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方面十分精準。分析香櫞和渾水做空研究報告發現,中國概念股所表現出的一些表性特徵與財務造假有極強的正向相關性。
  • 蹭「新冠病毒」概念一夜暴漲434%,美上市公司被指交易造假遭猛烈做空
    然而,美國做空機構Hindenburg Research卻認為,SCWorx的交易聲明完全是虛假的。SCWorx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其有形資產僅為260萬美元,此外該公司還有著持續淨虧損的歷史。該公司的前任財務長在去年10月被解僱,原因不詳。但根據和解協議,前任財務長獲得了現金和股票作為補償。做空機構指出,Marc Schessel有著多段財務欺詐的「黑歷史」。一位前僱主提起的訴訟顯示,Schessel 曾經在2003年承認犯下逃稅的重罪。
  • 違法經營、財務欺詐?華廈眼科遭海外機構做空
    來源:新浪財經文/流星近年來,隨著瑞幸、跟誰學、愛奇藝等知名中概股頻繁遭到海外機構做空,這項交易機制已被越來越多國人所熟知。一般情況下被機構選為做空標的的公司,基本上都在估值、財務、業務模式、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瑕疵。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兩月後:中概股遭獵殺
    「現在正是做空最好的時機」,上述對衝基金人士對36氪說,除了跟誰學外,他還在準備針對另一家港股上市中國公司的做空。所謂「好時機」的意思是指,過去七八年裡,市場已經習慣相信中概股的好故事了。但瑞幸事件致命的負面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家公司及其相關投資機構的帳面損失,更在於它讓中國公司多年來在外建立的信譽大幅受損。
  • 瑞幸財務造假22億元,會賠到破產嗎?
    兩個月前,讓很多中概股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開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但當時瑞幸咖啡在SEC官網發布公告堅決否認了報告中的所有指控,稱報告基於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
  • 瑞幸自爆22億財務造假,到底誰才是幕後造假受益者?
    對此,瑞幸主要投資人、董事劉二海曾回應稱,「再熟的朋友,也不會平白無故給我幾百萬美元,這都是投資行為,我們真金白銀的投進來,說明我們認可這個模式,以及這樣的估值。」如今這個資本局隨著曝出虛假交易宣告破滅。對於瑞幸曝出的虛假交易問題,界面新聞聯繫到劉二海,但截至目前未回應。愉悅資本方面則回應稱:瑞幸是一家公眾公司,以SEC官方披露信息為準。
  • 瑞幸咖啡暴跌熔斷,在美上市企業財務造假,後果很嚴重
    根據在美中概股新聞報導,瑞幸咖啡稱調查顯示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在2019年Q2到Q4偽造了22億元的銷售額,瑞幸盤中遭遇多次熔斷,收盤下跌75.57%。瑞星造假其實早有端倪,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就有國際做空機構發布長達89頁的報告,分析瑞星可能存在財務造假問題。這個報告是根據通過該機構的92名全職人員和1400名兼職的調查人員持續跟蹤。
  • 再遭灰熊做空,跟誰學迅速回懟:機構無知、公然污衊
    跟誰學回應稱,「對於這種通過P圖等方式來詆毀公司的行為,我們表示震驚」。「有投資人說,3個月被做空6次,被3家不同的美國做空機構做空,跟誰學還恐怕真的是『空前絕後』啊。」5月中旬,在被渾水做空後,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向東在其微博中這樣表示。
  • 跟誰學遭做空,被指控財務造假!附創始人陳向東回應
    來源:節點財經編譯 | 節點財經美國當地時間2月25日,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 LLC(下稱「Grizzly」)發布了關於跟誰學的做空報告,指控跟誰學刷單、做假帳。Grizzly認為,儘管跟誰學自上市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超3倍,但跟誰學是最差的上市教育公司。
  • 做空機構今年遭受毒打
    XX公司被做空了!股價直線跳水。對於投資者而言,持倉的股票被做空機構沽空好似當頭一棒,但在2020年,做空機構幾乎從年初被暴打到年底……本文盤點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2020年熱門做空事件,選取的公司主要為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和港股上市公司。
  • 建投策略:渾水等機構做空並非單獨作戰 一文讀懂海外市場做空產業鏈
    香櫞研究通過仔細的研究和做空股票獲利,創造了輝煌的戰績,成為著名的做空研究機構。 從香櫞研究選擇的對象來看,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造假和財務欺詐行為,或者商業模式不可持續、上市公司CEO操縱股價等問題,通過研究上市公司財報、實地調研等多種手段對目標公司進行長期跟蹤調查,並選擇時機發布引用大量數據和事實的報告,以說服其他投資者一起參與做空。
  • 愛奇藝到底有沒有「財務造假」?
    (下稱「做空報告」)。 做空機構 Wolfpack Research 的報告(下稱「做空報告」)以The Netflix Of China?在北京時間4月8日凌晨,愛奇藝方面就該報告內容回應鈦媒體稱, 「關於今日第三方機構發表質疑愛奇藝的報告,其引用數據與結論嚴重失實,與實際情況不符,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我們披露的所有財務和運營數據均是真實的,符合SEC要求,我們對於所有不實指控,堅決否認,並保留法律追訴權力。」
  • 唯品會回應做空:根本沒弄明白我們的商業模式
    唯品會【TechWeb報導】5月14日消息,唯品會針對國外做空機構有關其財務造假一事做出了正面回應,指出做空機構不懂唯品會的商業模式,指責毫無根據、存在大量與事實不符之處。唯品會北京時間昨晚針對研究公司Mithra Forensic Research(以下簡稱MFR)5月12日發布的一篇標題為《唯品會:你們發的財報我們不買帳》做空報告做出了長篇幅的回應。唯品會在回應開頭指出:「唯品會認為,這些指責是毫無根據的,存在大量錯誤,無事實支持的臆測,並且是徹頭徹尾地誤解了我們的商業模式。
  • 跟誰學宣布融資8.7億美元 曾被多家機構做空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7日消息,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發布公告,稱幾家價值投資者已約定購買總計約8.7億美元的公司新發行的A類普通股,約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6.2%。跟誰學未透露具體投資方。此前,多家做空機構針對跟誰學發布做空報告,指責其數據造假、誇大營收。
  • 中國奶粉第一品牌「飛鶴」遭做空,被曝財務造假,安永再「中招」
    這次被做空的主角是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飛鶴(06186.HK),報告羅列中國飛鶴九大「罪狀」,認為其大幅誇大了盈利能力,如嬰幼兒奶粉的收入;並調低了數十億美元的運營成本,如將員工人數調低了10倍之多。 做空機構用德國的支付公司Wirecard和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店瑞幸咖啡類比中國飛鶴的故事。
  • 瑞幸之後,華爾街不會再為商業模式造假企業買單
    什麼樣的公司更容易成為做空標的?Rob告訴36氪,「那些在同行中利潤率、資本回報率以及增長都明顯高出一大截的公司會成為這些對衝基金的首要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會在過去3個月被密集做空6次之多。毫無疑問,一二級市場長期存在著信息和認知鴻溝。
  • 飛鶴再發公告曬148億元存款 逐條反駁「殺人鯨」做空指控
    同時,殺人鯨在做空報告中對飛鶴的稅務、審計等方面的行為,以及飛鶴奶粉與其鮮奶供應商原生態牧業的關聯提出質疑。殺人鯨方面認為,飛鶴這家近乎獨家的鮮奶供應商財務崩潰後,飛鶴聲稱原生態牧業不再是關聯方,但證據表明並非如此。「飛鶴股價僅值5.67港元」,殺人鯨在做空報告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 這家公司竟敢連續4年財務造假
    這家公司連續4年財務造假,400億市值跌到40億) 3年前30億成功借殼上市,李易峰、賈乃亮等眾多明星借著歡瑞世紀(000892.SZ)實現了財富夢。
  • 做空機構曝出其財務造假
    據相關媒體報導,有機構對飛鶴奶粉做出了一份長達64頁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飛鶴奶粉與瑞幸咖啡一樣有著財務造假的嫌疑,飛鶴奶粉涉嫌誇大營業收入,將運營成本少報了10倍之多,例如在廣告費用和人員工資上。這也是飛鶴上市8個月以來第二次遭到做空了,對此飛鶴也沒有無視。7月9日,飛鶴對這份報告裡面的疑點一一作出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