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嬰幼兒照護問題凸顯 家長好無助機構也犯難
金羊網 2019-12-25
一方面家長對如何科學育兒、如何選擇託育機構「抓瞎」;另一方面託育機構苦於成本壓力、亟需專業人才。
0-3歲嬰幼兒的家庭照料負擔和託育需求凸顯
文/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黃婷
圖/金羊網記者 陳秋明
據統計,2018年,廣州市常住人口出生21.54萬,其中二孩佔11.02萬,二孩在所有新生兒中的比例超過一半以上。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0-3歲嬰幼兒的家庭照料負擔和託育需求更為凸顯。嬰幼兒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然而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卻發現,一方面家長對如何科學育兒、如何選擇託育機構「抓瞎」;另一方面託育機構苦於成本壓力、亟需專業人才。
科學育兒指導不足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基本原則之一是家庭為主,託育補充……家庭對嬰幼兒照護負主體責任。然而記者採訪中發現,大部分0-3歲嬰幼兒家庭不能支持「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代際之間育兒觀念有別、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致使家庭照護嬰幼兒頗具難度,家長們迫切希望能有第三方提供科學養育指導。
鍾女士的孩子今年兩歲半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她可是操碎了心。「我是全職媽媽,育兒工作主要是我來,育兒知識都是通過上網搜索、朋友之間互相交流得來的。之前網上說小孩一歲前不能吃鹽,老人家則說不吃鹽腳步沒有力氣,我兩相權衡後在小孩11個月左右加了少許鹽。」
黎太太的兒子兩歲多,由於要上班,孩子主要交給外婆照顧,「我媽媽那一代人和我們現在這一代人對於怎麼帶孩子,觀念上還是有一點衝突的,我的觀點我媽媽不認同,大家互相說服不了。」
對年輕的家長,特別是第一次做家長的父母來說,很難去判斷一個育兒知識是不是真的科學。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多位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鍾女士希望政府可以給予更多的育兒知識,多開免費社區課程;林太太希望政府可以向德國學習,「我從書中了解到,在德國懷上寶寶去醫院做產檢,醫生會給你很多育兒書,出生後社區也會派人來看你的育兒情況(或是監督)。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清晰的指示,用書架起了醫院與家庭,社區與家庭的關係,溫馨又實用。」
託育機構良莠不齊
嬰幼兒照護不只是吃喝拉撒,還有思維開發、心理髮育、情緒管理等方面,為幫助家長平衡工作與家庭,同時讓孩子科學成長,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託育機構應運而生。廣東省早期教育行業協會會長孫偉文告訴記者,根據調研,廣州市託育和早教機構數量在廣東省內是最多的。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該如何選擇?家長很糾結。
黎太太表示,她也曾想把孩子送到託育機構,但又很擔心機構沒有資質、出了問題不知道找誰。黎太太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近年來早教機構關門的消息頻頻見報。
孫偉文表示十分理解家長的擔憂,目前託育機構數量少,整個行業都還處在缺乏管理的狀態。比如說託育機構沒有統一管理標準監管,經營牌照申請條件不清晰等,導致目前行業中的託育機構良莠不齊,如果不及時給予規範和支持,將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還存在各種隱患。在記者走訪中,笑笑教育負責人就坦言,他們只能申請培訓中心的營業執照,消防標準按照培訓中心的標準執行,配餐的標準則參考幼兒園。
民營託育機構收費高
對於0-3歲嬰幼兒託育情況,原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兒工委曾在2016年和2017年做過相關的抽樣調查。其中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在十個城市的調查數據為:33.3%的家長有需求,而調研樣本中實際的入託率為5.55%。2017年國務院婦兒工委在四省市的調查數據為:48%的家長有需求,而調研樣本中實際的入託率為4.29%。家長有需求,入託率卻不高的原因何在?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內公辦普惠性託育機構無幾,民營性質的託育機構收費普遍較高,且家長對其不能放心。
智趣谷(廣州)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大多數託育機構的場地靠的是租賃,以番禺的校區為例,800平方米一個月的租金是10萬元,還是2樓以上的空間,加上人工、設備等經營成本要幾十萬,而隨著物價、房價、人工成本的同步上升,我們的日子會更加艱難。」陽光金搖籃託育中心創辦人李建華告訴記者他們基本不盈利,「我們始終堅持普惠性的原則,1.5歲以上的孩子每月收費是3000多元,扣除場地租金和其他費用後,每位教師一個月只能拿到3000元的稅後工資,而機構也無法盈利。」
託育機構喊「窮」,家長卻喊「貴」。在走訪過程中,一位家長建議,二孩政策全面落地,政府應該加大對於家庭在育兒方面的補貼。另一位家長則認為,除了通過就業單位、街道補貼給家庭外,政府還可以直接將補貼給予託幼機構,讓前來報名的家長享受一定的優惠。
專業人才缺口大
0-3歲嬰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重要一環。然而記者走訪中發現,託育機構的教師持有的證件也五花八門,包括蒙氏、華德福、國家認證保育書和教師資格證等。不少託育機構負責人也對此大吐苦水。
李建華表示,目前託育行業對於教師資質的認定缺乏規範,以他們的託育中心為例,雖然每位教師都是持證上崗,但這些證件缺乏統一標準——「有教師證,有育嬰師證,有保育員證,還有早教師證」。
廣州市樂點熊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園長王莉表示,人才培訓和上升途徑窄,「雖然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有教育學、心理學相關背景,但在實操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問題,因此我們要採取崗前培訓,另外我們在運營中發現教師需要有特教知識,知道如何辨別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但這個目前需要教師自費學習。」
此外,託育機構負責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了託育機構老師不能進行教師職稱評定的問題。「希望我們的教師也能進入國家教師系統,享受國家給予的教師待遇,有歸屬感。」海意名苑親子樂託兒所所長李玲表示。
編輯: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