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接近美國公眾起到很好作用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電 (記者秦朗陳靜)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劉曉明今天在此間中央電視臺舉行的網上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直接接近美國普通的公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希望中國更多地主動向美國公眾介紹中國。

  劉曉明說,中國文化美國行是在一個重要時刻在美國舉行的。這次活動的宗旨是向國際社會介紹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特別在人類將要進入一個新世紀的時候,展示今天中國的發展與進步,向美國人民展現一個真實、嶄新的中國形象,同時加強中國與外部世界,特別是跟美國之間文化溝通和交流。這對中美兩國乃至全世界,特別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化美國行活動從八月二十四日起,歷時三個星期左右,主要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展覽、文藝演出和主題演講。這三部分活動在美國九個城市進行,覆蓋面很大。他認為通過這一中美建交以來最大介紹中國文化活動,將增進美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有關成果,劉曉明說,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文化美國行活動非常成功。現剛剛在華盛頓的甘迺迪中心進行了中國民族音樂會。他介紹,公演那天傍晚,甘迺迪演出大廳座無虛席,還有四五百聽眾在會場外站立觀看演出,表現了美國聽眾對中國文化強烈的興趣。美國一些大的媒體,還有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主要媒體都給予了比較好的評價,認為這是直接向美國聽眾介紹中國人民的文化一面。

  這位公使說,趙啟正在美國進行的演講,以中國人眼中的美國來談了中國人對美國的看法。特別強調了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希望美國人民對中國有一個正確了解。趙啟正的演講,對駁斥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偏見,特別是美國存在的「中國威脅論」進行了有力批駁。江主席和一些國家及美國政要將參加在林肯中心舉行的大型音樂會。

  對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劉曉明說,美國普通的公眾對中國不是很了解。他說,在美國主要有三部分群體,一部分是少數人,他們比較了解中國,並研究中國;另一部分人歧視中國,他們不了解中國,也不願意了解,對中國抱有很深的成見。在國會,這部分群體有集中代表人物,他們只要一提到中國,就叫「紅色中國」,或者「共產黨中國」。但歧視中國人的是少數。

  劉曉明指出,第三部分是大多數的美國公眾。他們對中國不了解,但是渴望了解中國。他們對中國的了解,更多的是通過電視媒體。美國普通的公眾通過電視了解中國,往往得出兩種印象:要么覺得中國很落後。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或者認為中國現在對美國構成了「威脅」。這兩種傾向影響公眾對中國的看法。應該說,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了解還是非常不夠的。(完)

  

相關焦點

  • 2018 「感知中國-中國西部文化美國行」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休斯敦華星藝術團承辦的 「2018感知中國-中國西部文行」活動將於6/29-7/5在休斯敦舉辦一周的交流活動。  內容包括中國西部電影展映、中國西部圖片展覽、中國西部民族服飾樂器展覽等。
  • 美術研究|美國電影中的中國文化美學現象!
    [內容提要]對於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文化現象,在當前世界多元文化潮流中我們應以相對冷靜、理性和客觀的視角對這一課題提出分析和研究之道。中國文化使好萊塢贏得更多票房的同時,事實上也對我國的旅遊業和文化傳播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促進作用。
  • 美國日本與中國會計文化的差異
    美國會計文化更為重視職業判斷和專業化指導,靈活性更強。樂觀主義是美國文化的另一個顯著特徵,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刺激著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在美國會計準則中也體現了樂觀主義這一特性。例如,美國會計對於固定資產和房地產等價值計量以公允價值為基準,大多數美國企業以市場價值作為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傾向於樂觀判斷。
  • 美國博物館裡的 「中國文化」
    每次走進大都會博物館的亞洲館,面對大量的中華文化藝術珍寶,都會震撼不已,流連忘返。被稱為中國早期繪畫三大名作之一的五代董源所繪《溪岸圖》就在這裡展出。中國館最引人矚目的要數那幅有6米高、約10米寬的巨幅中國壁畫實物了。這是從山西廣勝下寺主殿山牆切割下來的「藥師經變」壁畫實物。該畫繪於元代,畫中眾佛神態自若,栩栩如生。美國收藏家賽克勒於1964年將其捐贈給了大都會博物館。
  • 美國大學生成都學習中國文化
    美國大學生成都學習中國文化   3月2日,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熱鬧非凡,中心首批赴蓉美國留學生春季學期開學。
  • 透視美國「語文」課本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韓涵(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副編審)  教科書不是一般讀物,尤其是文科性質的教科書帶有很強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屬性,起到對公民從小進行思想教育、培養文化認同的作用,這也是個體成為民族國家共同體一分子的重要途徑。
  • 中國周邊哪個國家文化最接近中國?看看這幾個國家人怎麼說
    我們知道中國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是非常的厚也讓很多外國人羨慕不已,當然中國文化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周邊國家的文化,特別是韓國,日本和越南這幾個國家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使得很多外國人覺得很難區分哪些是中國文化哪些是非中國文化。
  • 在美國孟菲斯過中國大年 傳播中華文化(圖)
    在美國孟菲斯過中國大年 傳播中華文化(圖) 2017年02月06日 09:4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它在中國文化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它在中國文化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也都知道他的傳世代表作《蘭亭集序》,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的標籤。可是在這部作品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呢?今天我們說一個蘭亭雅集的故事,背景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 蔡武在美國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發表演講闡述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文化...
    當蔡武對美國聽眾推心置腹地談及中國文化以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文化根源時,美國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美國有關人士說,今年9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也曾在威爾遜中心發表過演講,稱全球經濟已進入危險的新階段,各方需同心協力,恢復世界經濟信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淺談美國電影對中國文化的衝擊,長知識了!
    文化侵略的目的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經濟利益,從銷售文化產品中獲取豐厚的利潤;另一種是政治利益,推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國家的意識形態,支撐本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近期,美國利用中國功夫中的經典形象製作出《功夫熊貓2》,電影剛上演連零時場都人滿為患,觀眾大呼精彩。但電影廣受歡迎的同時,再次引起了影片是對中國文化進行侵略的聲音,文化之間的衝突充斥輿論。
  • 吳旭:美國兩種中國觀背後的文化符號
    以下為發言摘編: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報告的題目是「美國兩種中國觀背後的文化符號」,淺析影響美國精英與普通大眾中國印象和認知的文藝作品,其實這個題目是去年和外文局有一些合作,成果一個是關於中國觀在新世紀的流程演變,另一個是美國中國觀的分析。今天的題目也是關於分論壇的翻譯,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作一個分享。
  • 她是美國人,卻一生都用中國名字,對外宣傳中國文化,把中國當家
    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並導致之後的經濟大蕭條,許多人受到影響,包括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一家,正是由於這件事,一位美國少女輾轉來到了中國,她主動改為中國國籍,使用中國姓名,宣稱中國就是她的家。13歲時,雪莉·伍德翻開了一本叫《西行漫記》的書,那是她第一次知道遙遠的地方有個叫中國的神秘國家,不知道為什麼,她一看到中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冥冥之中一些緣分就那麼生長開來。1945年,二戰結束,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20歲的雪莉·伍德結婚了,對象正是位中國人。黃元波先生是中國農業部特派的留學生,他們舉行了一個簡單卻非常熱鬧的婚禮。由此,開啟了她和中國的不解之緣。
  • 美國大學生泰州參觀風水博物館 感受中國文化
    原標題:「在這裡感受文化、建築和環境之美」 這幾天鳳城河來了一群美國大學生 幾天前,泰州迎來一群特別的客人——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環境設計專業的大學生。6月10日,他們來到泰州,開始了此次中國遊學之旅的第三站,為期5天的參觀學習,泰州鳳城河所展示的文化、建築和環境之美,徵服了這群美國大學生。
  • 美國夏威夷大學學子到海南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美國夏威夷大學學子到海南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2014-05-29 10:48:58中新網海口5月28日電 (曾影)第十五屆中國海南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漢語暑期班開班典禮,日前在海南大學舉行。
  • 中國文化受熱捧 美國俄勒岡州掀「中文熱」
    據波特蘭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劉美如介紹,隨著近年來中美交流的不斷加深以及中文教學的全面推廣,美國民眾掀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越來越多的當地民眾希望能有機會與中國來的本土教師一起練習說中文,感受純正的中國文化。  不出國門感受中國古典園林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有一座著名的中國蘇州園林——蘭蘇園。
  • 從產業脫鉤到文化脫鉤,暴露了美國文化融合力的脆弱?
    導讀:阻斷與中國的人文交流,看似是在極力遏制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實際上卻暴露了美國文化融合力的脆弱。01政治化手段愈演愈烈中美建交40年以來,兩國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相互理解日益深刻,這其中人文交流的作用功不可沒,特別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開啟後,在中美政府的合力推動下,中美人文交流逐漸發展成為中美關係的第三大支柱。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與硬實力相比,軟實力有三大特點:一是成本較低,不像軍事幹預和金元外交那麼昂貴;二是效果更好,威權和收買只能起到暫時效果,而做到讓別人心服口服,則是長久之策;三是較難操作,因為軟實力並非單靠政府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社會和民間長期積累,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當時,美國正陷入海灣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軟實力迅速受到追捧。就連美國國防部長也在演講中提到,美國需要多動用它的軟實力。
  • 屏蔽「NBA」是中國文化的救犢?
    屏蔽「NBA」是中國文化的救犢?英文縮寫是中國文化的入侵者?當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後,文化衝突或者說文化侵略就不得不成為與世界接軌時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也許是為了在領導面前交差,也許是為了在年底工作報告中加些砝碼,他們又不得不弄出些華而不實的措施,於是打著漢語使用規範的幌子屏蔽「NBA、CBA、 GDP」等外文縮寫成了必然,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有勇氣封殺火箭,封殺斯特恩的中國行計劃呢?文化詞彙該與時具進,英文縮寫不是障礙對於生命力極強的文化詞彙,光靠抵制和屏蔽是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 美國校區 傳承中國文化,彰顯「海外」風採
    熱愛演唱與籃球,到美國後還創辦了棋社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從2014年起,每年海澱外國語實驗學校美國密西根校區都會承接起「高中生領導力培訓項目」中Arts and Cultures(藝術與文化)主題交流活動。「有朋自遠方來」,作為東道主,每次交流活動學生們都盡心竭力、力求創新、倍加珍惜。這不僅是出於對客人的尊重、對中國文化的敬仰,也為將我們中國高中生的姿態展示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