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畢達哥拉斯定理」又稱為什麼?在平面幾何中,有這樣一條著名的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即C平方等於A平方加上B平方。西方人認為這個定理是畢達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發現的,所以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其實在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上,記載了公元前六七世紀榮方和陳子有關這條定理的一段對話,陳子說,「若求邪(斜)……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這段話用公式表示即為:C等於根號下A平方加上B平方或C平方等於A平方加上B平方。因為陳子是比畢達哥拉斯年代早的人,所以有人主張將「畢達哥拉斯定理」改稱「陳子定理」。1951年,我國的《中國數學》雜誌以「勾股定理」為其命名。
為什麼放大鏡不能把角放大?一個角由兩條射線組成,角的大小由這兩條射線的位置,即兩條射線張開的程度所決定。當放大鏡照到角上時,角的兩條射線被成倍地放大了,看上去比原來又粗又長,但是它們各自的位置沒有改變,張開的程度也沒有改變,所以角也就和原來一樣大小。因此,放大鏡只能把物體的各部分成比例地放大,卻不能改變物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在數學上,成比例放大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被稱為「相似形」,相似形的對應邊成比例,而對應角是相等的。
為什麼七巧板能拼出各種形狀?在1000多年前,我國就出現了七巧板,那時叫「宴幾」,是一種擺宴席用的矮角桌,每張幾有一定的尺寸可根據客人多少擺出各種不同的形狀。現在,七巧板成為種拼板遊戲,除了圓形,它能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七巧板是由5個等腰三角形、1個平行四邊形和1個正方形組成的,它們都是幾何圖形中最基本的形狀,所以其中任何幾個拼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有趣的圖形,且變化多樣。
為什麼蜂窩都是六角形?如果仔細觀察一下蜂房,你就會發現蜂房是由許許多多大小相同的六角形組成的,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且非常緊密,從側面看起來就是緊密排列在一起的正六稜柱。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實驗證明,當圓筒體的物體前後左右都受到擠壓時,其截面就會變成六角形。所以從力學角度看,六角形是最穩定的。而且多個正六角形緊密排列在起,中間不留空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材料。蜂窩的這一獨特結構,是大自然的奇蹟,也是蜜蜂的智慧。現今,這結構已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航空等多個領域。
為何大多數容器都是圓柱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水杯、茶杯等大部分容器都是圓柱體,或類似圓柱體,而很少是正方體或長方體這是因為圓柱體與容積大小相等的正方體或長方體相比,其表面積最小。所以,同樣容積的圓柱體容器比方形容器更能節省材料。反過來說,用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的圓柱體容器要比方體容器的容積更大,也就能裝更多的液體。所以,在生活中,大多數容器都被做成圓柱體。
為什麼物體會落到地面上?當我們用力向上跳,或向空中扔石子時,不管我們跳得有多高,也不管石子扔得有多高,最終都要落到地面上,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宇宙中任何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這種力叫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科學家牛頓於1687年由蘋果落地而發現的,它的大小與各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人和地球上的其他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所以當人或其他物體被拋向空中後,又會被地球的引力拉下來,重新落回地面上。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失重?因為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失重是指物體對於支持物的作用力小於所受重力的現象。當航天員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後,由於宇宙飛船垂直向下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正好相等,所以航天員對宇宙飛船底板的壓力幾乎為零,航天員便處於失重狀態。人失重時,因為本身仍存在重力,其內臟器官會有一定上浮,從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心臟不好的人,應儘量避免失重狀態。
今天講的大家都了解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