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有關數學的知識以及放大鏡、蜂窩和萬有引力的相關內容

2020-12-14 倩姐說科技

下面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畢達哥拉斯定理」又稱為什麼?在平面幾何中,有這樣一條著名的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即C平方等於A平方加上B平方。西方人認為這個定理是畢達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發現的,所以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其實在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上,記載了公元前六七世紀榮方和陳子有關這條定理的一段對話,陳子說,「若求邪(斜)……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這段話用公式表示即為:C等於根號下A平方加上B平方或C平方等於A平方加上B平方。因為陳子是比畢達哥拉斯年代早的人,所以有人主張將「畢達哥拉斯定理」改稱「陳子定理」。1951年,我國的《中國數學》雜誌以「勾股定理」為其命名。

為什麼放大鏡不能把角放大?一個角由兩條射線組成,角的大小由這兩條射線的位置,即兩條射線張開的程度所決定。當放大鏡照到角上時,角的兩條射線被成倍地放大了,看上去比原來又粗又長,但是它們各自的位置沒有改變,張開的程度也沒有改變,所以角也就和原來一樣大小。因此,放大鏡只能把物體的各部分成比例地放大,卻不能改變物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在數學上,成比例放大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被稱為「相似形」,相似形的對應邊成比例,而對應角是相等的。

為什麼七巧板能拼出各種形狀?在1000多年前,我國就出現了七巧板,那時叫「宴幾」,是一種擺宴席用的矮角桌,每張幾有一定的尺寸可根據客人多少擺出各種不同的形狀。現在,七巧板成為種拼板遊戲,除了圓形,它能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七巧板是由5個等腰三角形、1個平行四邊形和1個正方形組成的,它們都是幾何圖形中最基本的形狀,所以其中任何幾個拼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有趣的圖形,且變化多樣。

為什麼蜂窩都是六角形?如果仔細觀察一下蜂房,你就會發現蜂房是由許許多多大小相同的六角形組成的,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且非常緊密,從側面看起來就是緊密排列在一起的正六稜柱。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實驗證明,當圓筒體的物體前後左右都受到擠壓時,其截面就會變成六角形。所以從力學角度看,六角形是最穩定的。而且多個正六角形緊密排列在起,中間不留空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材料。蜂窩的這一獨特結構,是大自然的奇蹟,也是蜜蜂的智慧。現今,這結構已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航空等多個領域。

為何大多數容器都是圓柱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水杯、茶杯等大部分容器都是圓柱體,或類似圓柱體,而很少是正方體或長方體這是因為圓柱體與容積大小相等的正方體或長方體相比,其表面積最小。所以,同樣容積的圓柱體容器比方形容器更能節省材料。反過來說,用同樣多的材料做成的圓柱體容器要比方體容器的容積更大,也就能裝更多的液體。所以,在生活中,大多數容器都被做成圓柱體。

為什麼物體會落到地面上?當我們用力向上跳,或向空中扔石子時,不管我們跳得有多高,也不管石子扔得有多高,最終都要落到地面上,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宇宙中任何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這種力叫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科學家牛頓於1687年由蘋果落地而發現的,它的大小與各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人和地球上的其他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所以當人或其他物體被拋向空中後,又會被地球的引力拉下來,重新落回地面上。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失重?因為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失重是指物體對於支持物的作用力小於所受重力的現象。當航天員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後,由於宇宙飛船垂直向下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正好相等,所以航天員對宇宙飛船底板的壓力幾乎為零,航天員便處於失重狀態。人失重時,因為本身仍存在重力,其內臟器官會有一定上浮,從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心臟不好的人,應儘量避免失重狀態。

今天講的大家都了解到了嗎?

相關焦點

  • 蜂窩和雪花都與神奇的數字6有關?看看數學家是怎麼說的
    下文節選自《迷人的數學》, [遇見數學]已獲出版社許可。除了條紋以外,生活中的圖形還有很多,比如斑點。為什麼老虎有條紋,而豹子身上的圖案卻是斑點呢?也許動物的斑紋大多是它們希望得到的一個結果。通常,這些圖形會拼湊成各種奇怪的組合,在鳥類和魚類的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它們的基因也許可以將這些圖形組合成整體,但決定圖形種類的卻是其他一些因素。那麼,還有哪些圖形呢?蜂窩。蜂窩從外觀上看明顯具有數學特徵,一排排完美的六邊形組成了一個整齊的二維陣列。蜂窩和雪花都與神奇的數字6有關,這個巧合也沒有逃過克卜勒的眼睛。
  • 科普:雨滴、種子和萬有引力
    雲中的這些小水滴會相互碰撞合併,也會不斷通過凝結和凝華不斷增大體積。當這些小雨滴的直徑 達到1~2毫米的時候,空氣中的上升氣流就無法繼續託住它們在空中飄行,便從雲中墜落地面,這就是降雨。當雨滴開始下落的時候,就只剩下雨滴和地球之間的相互吸引,雨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加速度,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墜落的距離增加,雨滴獲得的速度也在增加,不過在地球表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 《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數學科普的華彩篇章
    他自小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就輟學了,通過自學掌握了高中數學和大學微積分知識。20 歲時,華羅庚被熊慶來發現而破格進入清華大學,由圖書管理員做起,後轉為助教。因聰明才智和突出表現,得到著名數學家維納和阿達瑪的賞識,被推薦到劍橋大學,師從哈代等數學大師。在劍橋,華羅庚沒有選擇讀博士學位,而是抓緊時間選擇多學知識和多做研究工作,被譽為「劍橋的光榮」。
  • 小學生必備科學常識100問——01總論:科普也是一門學科
    ——章道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首席顧問)各位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起,茂喵喵為大家新開了一個科普板塊,我們將在每周二從生物、化學、物理、數學、天文、地理、環保、計算機、科幻和冷知識十大領域中精選出一個科學問題來講解,和你們一起開啟這奇妙的科學之旅。
  • 牛頓是如何推導出萬有引力?內容來自《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1687年,牛頓出版了讓他名垂千史的著作《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正是在這部著作中,牛頓完整地推導出了萬有引力的計算方法。下圖是牛頓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計算過程的壓縮版本。具有刨根問底的好奇心很容易,但有耐心和毅力看完這個計算過程,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你還能做到嗎?在牛頓的時代,主要的數學工具是歐幾裡得幾何學和代數學。
  • 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問題,萬有引力什麼時候等於重力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被稱為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萬有引力定律第一次解釋了自然界中有關基本相互作用的規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高高的裡程碑。重力的知識我們在初中就已經學過,在高中我們研究重力以及相關的概念更加的深入。我們高中物理教材中有重力的定義:地球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這種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 牛頓如果沒有被蘋果砸中腦袋,他能否發現萬有引力?能,一定能
    也就是在反覆研究了這位大神的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後,牛頓豁然開朗,通過數學計算,他得出了行星運動的萬有引力公式。a=GM/r^2看不懂?沒關係,通俗解釋起來也就是:如果一個物體只受地球的引力,那麼它的加速度就只和地球的質量M,物體到地球質心的距離r,還有萬有引力常數G有關!
  • 牛頓的三大成就,力學萬有引力,數學微積分,光學
    幾百年以來,形成近代物理宇宙學的是牛頓,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本物理宇宙學讀本,在三大成就,包括力學,數學,光學。都是在大概1665-1666年完成的,然後在哈雷的提醒和幫助下,出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的出版在物理宇宙學是革命性的牛頓的三大成就是什麼?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哈哈……)就讓我這個最強數學老師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鼓上蚤-協助拍攝
    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1幅圖】此作品由廈門攝影愛好者鍾先生在著名的太原地區拍攝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2幅圖】此作品由遂寧攝影愛好者藺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3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桂先生在著名的聊城地區拍攝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一):比耐方程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是怎麼來的,那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吧。這期視頻主要是推導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為下期視頻作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裡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係的思想。
  • 英國Usborne出版社王牌科普:充滿童趣的卡通形象,與孩子一起揭開...
    ,讓小讀者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新鮮感和不斷探索的興趣; 科學探索不止停留於表面,一張張翻頁像一個個放大鏡、望遠鏡,像一扇扇大門,讓孩子穿越時空,揭開萬物背後的「秘密」。 該系列圖書涵蓋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各領域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向3-10歲的孩子展示了一個生動的、立體的科普世界。每本書根據不同的主題,圍繞核心知識進行展開,通過層層翻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將知識呈現給孩子。
  • 萬有引力你真的懂嗎?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和三位偉大的科學家有密切的關係,他們是:力學家牛頓,天文學家哥白尼和克卜勒。2.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偉大的力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在1687年出版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指出: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力的方向沿著兩物體的連線,力的大小和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和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初中數學有關三角形的邊和角以及多邊形的知識,你知道了哪些
    編首語:三角形是中考數學必考的知識點,尤其是三角形的三邊和角以及多邊形的有關知識更是頻頻出現在綜合題裡,掌握好這些知識和它們的應用可以提高中考成績。本文通過了解三角形的邊和角,以及多邊形的相關知識,去探究歷年中考的高頻錯題,分析錯因,並及時有效的訓練,來避免錯誤,提高成績。
  • 中考數學幾何重難點:矩形相關知識內容以及題型講解分析
    矩形是初中幾何內容中最重要、最常見的內容之一,歷年大部分與幾何有關的中考試題,多多少少都會牽涉到矩形的知識內容。因此,大家無論是在平時數學學習階段,還是中考複習衝刺階段,都要認真對待矩形內容的學習。什麼是矩形?我們把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 對於萬有引力定律公式,我有個奇怪的觀點!
    本文有個奇怪的觀點想給大家說一下,我們先來說一下萬有引力定律和萬有引力公式先吧。    萬有引力是由於物體具有質量而在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克卜勒第二定律 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大;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小。
  • 幼兒科學實驗內容的開發途徑
    一放方面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偏重藝術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相應的理科課程設置略顯缺乏,幼兒教師積累的科學知識普遍比較薄弱,科學素養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由於一部分幼兒園以及一部分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足,幼兒教師設計科學實驗的相關內容積累不夠,使得幼兒教師在傳授幼兒可接受的科學知識中容易遇到困難和障礙。因此,多種幼兒科學實驗內容途徑的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 非常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定律》
    1.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內容。2.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4.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難點: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格物致知中國古人講究「格物致知」,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顛倒的,包括現在中學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是先「致知」再「格物」,就好比先射箭再畫靶!比較典型的,就是中學引入「虛數」的概念,無論是課本還是數學老師,差不多的都會這麼給你說:因為x^2=-1在實數上無解,所以數學家引入了虛數單位i。
  • 數學科普的豆瓣高分書單
    數學是什麼、如何有趣地學習數學、有關數學的那些奇思妙想……作為出版過眾多優秀科普類書籍的出版社,人郵君根據數學的學習門檻,從【入門讀物篇】和【硬核科普篇】方向向大家介紹一些數學科普的豆瓣高分書籍吧~本書汲取原始的經驗,從生活出發,通過有趣的畫圖練習和模型製作等,向讀者展示自然、空間以及時間裡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