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你的印象中,軌道、橋梁都是現場施工澆築,有沒有見過在車間裡「流水線生產」?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軌道工程,首次採用預製軌道板技術,每8分鐘就有一塊預製軌道板「下線」。
12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進中鐵二局重慶軌道4號線二期軌道板預製場一探究竟,為你揭秘「流水線生產」的過程。這也是重慶唯一一家地鐵軌道板預製生產基地。
首次採用「裝配式軌道板」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正線長約32.8公裡,全線設軌道板預製場1處,正線鋪軌基地5處,車輛段基地1處。中鐵二局主要負責全線軌道板預製安裝、軌道鋪設、無縫線路施工及軌道相關附屬工程施工。
「我們是重慶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地鐵軌道板預製生產基地」,中鐵二局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軌道工程項目黨支部書記鞠晏成介紹,「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在重慶首次採用裝配式軌道板、車輛段道床立柱預製及成套安裝技術,相比傳統現澆道床施工工藝,將有效降低現場作業安全風險,減少人力投入,使得施工更加高效、節能、環保。」
也就是說,這些軌道板在預製場「流水線」上生產出來後,只需要運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進行裝配就行了,將大大縮短工期。而且,一條軌道板生產線只需20多個人操作即可,但一個現場鋪軌作業面就需要六七十個人,全線鋪軌施工至少12個作業面,節約的人力幾乎不可比擬。
12個作業區8分鐘下線一塊
記者進入4號線二期軌道板預製場,「流水線」上各個作業區的工人有序操作,機械小車、龍門吊……也都在忙碌著。
現場,主要設置封閉式生產車間及存板區兩大功能區域,生產車間分為鋼筋加工區、混凝土澆築區、脫模區、蒸養區等12個作業區域。
中間設有中央監控室,相當於整個預製場的「智慧大腦」。
在這裡,可以通過「電子眼」監控所有作業區的生產情況,屏幕上還時時顯示產量、合格數,以及運料系統、脫模系統、澆築系統等運行狀況。比如養護環節,溫度、溼度等都已經設置好,中央控制室的技術人員,只需要「一個按鍵」就能進行養護確認。
鞠晏成介紹,4號線二期軌道板預製場將一共生產預製軌道板18112塊,每8分鐘就「下線」一塊。目前,軌道板預製生產正有序推進,預計到明年年中,將完成全部軌道板預製任務。
3D智能檢測精度達0.2毫米
「軌道板預製生產工藝中,首次採用了自動物流系統」,中鐵二局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軌道板預製場技術負責人劉佚洋介紹,這可以實現混凝土預製構件模具在生產線中的自動循環,保證模具流轉智能化。
因此,在這條「智能化流水線」上,自動布料、鋼筋籠入模、預埋件安裝、噴塗脫模劑、模具清理、自動脫模、智能檢測、智能蒸養……一氣呵成。
那麼,如何通過這些「智慧化流水線」,把好預製軌道板的「質量關」呢?
劉佚洋說,預製場首次採用3D智能識別技術外觀質量檢測系統,檢測精度高達0.2mm,可對軌道板外觀實現智能掃描,並出具檢測記錄和二維碼,具備雲端存儲功能。維護的時候,只需要掃一掃軌道板上的二維碼,就能了解所有的生產信息。
這樣一來,可以降低通車運營後的維護成本,提高列車運行安全和乘坐舒適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通訊員 鞠晏成 程文 胡笑紋 陳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