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結的婚。
我是新時代獨立自強女性,把事業看得很重。本想畢業後闖一番事業,無奈在周圍一圈人——父母、公婆、同事、閨蜜的勸說下乖乖生了孩子。
生之前我和老公他們都商量好了:必須請個保姆看孩子!老娘可不想把大好青春光陰浪費在這事兒上。
請保姆確實挺貴的,一個月一萬五,不過我家負擔得起。最麻煩的是找個稱心的保姆很不容易。
太老的,思想上保守,不接觸新鮮事物,恐怕不利於刺激孩子大腦發育。年輕的,一看就是沒上大學就外出打工的,脾氣很毛躁,更沒帶孩子的經驗。
搜羅半天后,我婆婆找到了她農村的大女兒,也就是我老公的大姐。比我年齡大,今年45了,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村婦女。
她兒子今年20歲了,準備冬天結婚。眼下訂金、彩禮、酒席什麼的都要錢,正是缺錢的時候。
農村辛苦一年才賺多少錢?我這兒一個月就有萬把塊,看孩子確實辛苦點,但也比她在農村好多了。所以她是很願意的。
可我起初堅決不同意: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大姐太老了,來到大城市的話,地鐵、網際網路什麼的東西不會用咋辦?而且我聽說老人帶孩子不利於孩子大腦發展。
二,這裡有個家庭矛盾:婆婆身體健康,大早上的還能走5公裡去老遠的公園遛彎晨練。可我一說讓她幫忙看孩子,她就說自己腰疼。
可我生孩子之前她說得很好,說什麼只要我肯生,看孩子的事兒她幫忙。現在可好,我生了個女兒,她連理都不太想理我。合著你不是女人嗎?你頭胎不也是女兒嗎!
她幫忙看孩子也能省點錢,攢著付房貸。她不幫忙,倒也算了。按理說這事兒她就別管了。但可氣的是:她現在指定要大女兒,也就是我老公大姐來看孩子,理由是我這兒正好缺人,她大女兒正好缺錢。這意思明擺著是:拿我的錢幫助她大女兒。
這事兒我婆婆做主,我不同意都不行,合著連我的孩子都不歸我管了。
而且我婆婆永遠都是笑眯眯的,說話慢條斯理。我稍微生氣了,給人感覺像是我虐待老人一樣。我老公也真是:孝順他媽給孝順開門——孝順到家了。自始至終都護著他媽。
磨的時間一長,最後沒辦法,作為遠嫁在外的女人,我只好聽從他們全家的了。
我個性很強硬。雖然做不了主,但我也不給你好臉看。
所以大姐一開始來我家的時候,我故意挑刺:地板拖得不乾淨,飯菜做得或者鹹、或者淡了,菜不能吃隔夜的等等。
有時候孩子哭了,我抓住這個把柄,明著暗著說這是自家孩子,可不能虐待。之所以沒找外面的保姆,就是害怕保姆打孩子,現在可別引狼入室。
我覺得我這輩子最刁鑽的時期就是這段日子。想著過半個月她肯定回去了,但是沒成想,她這一待就是一年半。
原來我錯看大姐了。她雖然受了我很多氣,但從來都是一聲不吭,就算明著是我不對,她也從不還嘴,一直都是低聲軟語、不緊不慢。想必她也知道我在刁難她。她能做到這一點,說明她性格上是個很堅韌的人。夠大度!
雖然她出身農村,年齡也不小,但我才知道她原來上過兩年學,認識一點字,而且腦子反應很快。我給她買了個智能機,她學了半個月就熟透了。出門坐地鐵、打滴、買菜啥的都會用手機了。
而且我發現她是個很通透的女人。有次孩子在她懷裡睡著了,她就隨手拿起毛線團織起了小毛褲、毛手套。看尺寸大小,一看就是給孩子弄的,果然沒過幾天,孩子身上就穿上了毛褲。
關鍵是樣式還很好看,是那種鵝白打底,一點都不俗,用料也很緊實,針腳細密。
我還看到她竟然會做虎頭鞋。她說阿娘(也就是我婆婆)不會,這些都是自學的。往往是她拿起一件物十端詳半天,觀察清楚裡路後就可以自己試著做重樣的,沒問題後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做出新花樣。
此外,她做的飯也總是那麼好吃。以前在農村,食材簡單,做飯也簡單。現在她去超市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食材。起初她還掌握不好火候,或是把牛肉醃鹹了,或是把娃娃菜做得太淡。但不到一個月,這些菜她都可以掌握得很好。
她對孩子也出了奇的耐心。我白天工作強度很大,大晚上躺床上立馬就睡著了。有時候孩子半夜醒來哭,我甚至都懶得起,不想管死活。但是大姐會立馬趕來,把孩子抱在懷裡哄。
時間一長,我們全家習慣了大姐把家打掃得乾乾淨淨,每頓飯吃她做的美味佳餚。有時我也會收到大姐精心編織的毛衣、娃娃之類的手工品,日子過得十分舒心。
今年我發現了個大問題。開始惱火起來!
孩子一般睡醒了或者餓肚子的時候就會哭。我和老公,她誰也不待見,只找大姐。平時還好,她哭的時候,我們連抱都不能抱一下。只要撲到大姐懷裡,她就安心了,立馬不哭了。
然後我們北方有個說法:小孩子到天黑的時候就要找娘。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是要和娘睡在一起。這是一種安全感。
現在可倒好,我家小寶一到天黑就找大姐,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是要睡在她旁邊。
我有次和大姐說好,故意把小寶摟過來睡在我身邊,然後閉上眼裝睡。沒成想,小傢伙過了一會兒,看我沒動靜後,偷偷地爬向大姐,然後安心地睡去。
我當時就慌了,心想自己的孩子以後不跟自己親可咋辦?
我連忙聯繫心理科和在醫院兒診工作的朋友。交待情況後,他們一直告訴我:小孩子在第11個月大的時候,正是跟外界建立親密聯繫的關鍵時刻。我一直把孩子交給大姐照看,孩子自然會跟大姐關係更近。
這裡的恐怖之處在於:儘管孩子流著我的血,在生理上和我關係更密切,但後期建立的心理聯繫並不受此左右。
父母在孩子眼裡不是血緣動物,而是親密聯繫人。而我的寶寶顯然是把大姐當作她的親密聯繫人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養大於生的原因。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往往是基於心理上的親密感。在長期的生活中,我們早已在心理上認定某某是我們的父母。
我朋友的建議是:一,從育兒的角度看,趁著現在還早,趕快斷掉和大姐的聯繫;二,從人情世故的角度看,孩子是給自己養的,如果以後跟大姐走得近,大姐那邊有什麼家事都會通過孩子找到自己頭上。借錢、找關係什麼的一堆事兒,沒完沒了,不好弄。
我覺得孩子還小,就算把大姐辭了肯定還要再找保姆,但這不等於和別人建立親密聯繫嗎,有什麼區別?而且再找的保姆也未必有大姐那麼好!第二方面的建議我之前也想過,雖然大姐是個好人,但她丈夫、兒子啥人不好說,如果真的纏下去確實不好說。
上愁,到底咋辦才好?
作者:枸杞雞湯和西西的詩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國內C9、華東五校研究生畢業。一個不正經地聊哲學的正經男人,喜歡邊喝枸杞雞湯,邊品人生五味。座右銘:在不斷打臉中不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