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4.9M
10月13日下午,一場小型研討會在貴陽市黔靈山公園舉行。參加研討會的除了公園管理方、省林業局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外,還有來自省內高校以及省野生動植物管理站的多名專家。
如何管理好公園內的野生獼猴,讓其既成為一道獨特風景,又儘可能地不威脅到遊客和市民的安全?成了當天研討會的主要議題。
對於公園野生獼猴咬傷遊客的事件,貴陽市民一定不陌生。特別是每當看到受害人是一些小朋友時,市民尤為氣憤,希望公園方加強對野生獼猴的管理;可是,當公園管理人員告誡遊客和市民遠離野生獼猴,不要投餵和逗打野生獼猴時,不少人卻又置若罔聞。更令人氣憤的是,有一些自媒體人惡意炒作獼猴傷人事件,或者主動挑逗獼猴鬥毆,然後拍攝視頻發布以吸引點擊量,甚至以此牟利。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黔靈山公園共計發生獼猴傷人事件5811起。今年1月至今,雖然因為疫情閉園過一段時間,但依然接到遊客被獼猴咬傷的投訴共計2147起。剛剛結束的9月份,就有194名遊客被獼猴咬傷。如何和諧共處?亟待解決。
「黔靈山公園內的野生獼猴數量最好控制在400-500隻,這是我們進行兩次實地調查後得出的結論!」當天研討會上,來自貴州大學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野生動物專家說。
據其介紹,野生獼猴是一種常見的靈長類動物,性情暴躁。黔靈山公園位於貴陽市區,日均遊客數萬人。遊客投餵獼猴等行為,讓獼猴種群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發生了改變,獼猴傷害遊客情況時有發生。2018年和今年疫情期間,他們先後進行了兩次實地調查,初步確定公園內實際存在的野生獼猴數量在1200隻左右,聚集於公園內幾個區域。此數量遠遠超出公園可容納野生獼猴的最佳值。
下一步,建議進行人工控制和科學分流。否則,獼猴數量還將進一步上升,傷害遊客的事件也將伴隨上漲。
貴州師範大學生態學教授任曉冬表示,關於黔靈山公園內的野生獼猴,市民和遊客應該思考如何和野生動物和平共處。任教授表示,十幾年來,他一直關注著公園內的野生獼猴,也做過相應的調查和研究。調查發現,野生獼猴數量增多後,不光傷人事件頻發,獼猴個體的質量也在下降,不少獼猴患病和受傷。市民盲目投喂,特別是投餵蘋果、可樂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已經危及到了猴子的健康。除了公園管理方加強日常管理,更多的需要市民自覺遵守相關規定,讓黔靈山獼猴真正成為公園的一道美麗風景。
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更多關注了市民的健康方面。冉研究員表示,黔靈山公園是一個城市中心公園,遊客的活動範圍直接會影響到野生獼猴的活動區域。野生獼猴如果患有皮膚病或者肺結核等疾病,極有可能傳染給與之接觸的遊客。相反,遊客如果感染疾病,野生獼猴作為中間傳播者,可能會導致病毒進一步傳播,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所以,從自身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角度出發,市民應該理解和支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單位針對野生獼猴出臺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違法投餵野生獼猴等行為的立法,讓管理者依法行政,讓違法者有所顧忌。
撰文攝影: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任勇 邱凌峰
編輯:李娟 劉添元
統籌:晏海豔
編審:王璐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