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孕產婦或你家中有正值妊娠期的女性,那你是否了解女性在妊娠期該補充哪些營養呢?
一項臨床檢測表明,女性在妊娠期補充營養元素方面,可能還欠缺正確的認知。
80%孕婦缺乏維生素D 為佝僂病埋下隱患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承擔的一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經過兩年的臨床檢測,發現受調查的2萬孕婦人群中有超過75%的人存在孕期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
為此,國家將維生素D對孕婦影響調查研究納入到國家973計劃。其中缺乏維生素D的孕婦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低於國際標準,為胎兒發育不良尤其是佝僂病等埋下隱患。
此外,醫學專家對近20年發表的有關中國人群維生素D營養資料分析發現,研究人群中 80%的孕婦和全部新生兒的維生素D平均水平為缺乏狀態。
來源:《兒童維生素D缺乏——一個需要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國生育健康雜誌』 2010 年4月21卷2期)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提示妊娠期補充維生素D及缺乏維生素D的影響相關內容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
孕婦良好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與胎兒的骨骼發育、牙釉質形成密切相關。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早期胚胎細胞的發育,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出生低體重。還會使胎兒骨骼鈣化以及牙齒萌出受影響,嚴重者可致使先天性佝僂病。為了有效預防胎兒出生缺陷,孕婦應補充維生素D。
孕晚期 : 孕婦情緒低落或影響孩子身高,需警惕!
「其實很多孩子在出生時就有身材矮小現象,被稱為『小於胎齡兒』,如果沒有早發現早介入,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終身,家長應從孩子兩歲開始關注其身 高發育。」專家表示,家長們應摒棄「孩子發育晚,等到青春期還能長」的僥倖心態,而應從襁褓中甚至母親懷孕時就開始重視孩子的身高。
孩子一出生就個子小與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也有可能與孕婦吸菸或飲食差、胎盤功能不正常(一般母體伴有全身性疾病)等相關。
而在以往的統計中,孕婦營養吸收不夠是一大主因。「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於營養差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現象越來越少,許多孕婦反而是孕期營養過剩,生下的巨大兒非常多。
那麼,為什麼還是源源不斷有母親誕下「小於胎齡兒」呢?臨床調查發現,這些媽媽在孕期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緊張等情況,其中部分孕婦為產前憂鬱症患者。
「我們接待過一位媽媽就是這種情況,由於患有產前憂鬱症,雖然她身體健康,營養充足,孩子也足月,但孩子的身高遠遠不達標。」專家介紹,臨床問診發現,現在很多孕婦在懷孕後由於感受到來自工作、家庭以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壓力,往往情緒十分緊張和焦慮。
另外,還有一些孕婦在懷孕期間內過度緊張,導致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長此以往,即使吃很多補品、營養充足,但孩子生下來還是身高不達標。
所以,為了讓孩子將來在成為「高富帥」和「白富美」的路上更近一步,各位準媽媽要多多保持心情愉快,享受十月懷胎的過程吧!
父母身高不高,孩子該怎麼辦?
如果爸媽身材不高,如何創造後天的條件來彌補先天不足呢?抓住18歲前這個生長的「黃金季節」,從營養、運動、睡眠等方面下手。
每天必須戶外活動
嬰幼兒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種球類;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等。而舉重、槓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18歲前最好別練。
儘量不蹲著
蹲著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骨骼向外彎曲。坐椅子上時讓後背靠緊椅子背,這樣的姿勢有利於脊柱保持挺直。
每兩個月量一次身高
一般來說,孩子每年的生長速率低於4cm,與同齡孩子的差距逐漸拉大時,你就要多加留意了,應及早帶孩子到兒科內分泌專科諮詢檢查。
10點前睡覺
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時分泌達高峰。3—6歲兒童要每天睡10—12h;小學生、初中生9—10h;高中生每天8—9h。為了儘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最好讓孩子晚上10點之前入睡。
衣服寬鬆
衣服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緊緊箍住腳踝、穿脫都困難的襪子,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不利於長高。
蛋白質、礦物質不能缺
10—13歲的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質70g,13—18歲需要80g,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訣。礦物質中,一定不能缺了鈣、磷、鋅。還要注意給小胖孩減肥,過胖也會影響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