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
「開門七件事」是哪七件?很多人都不懂。
其實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東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古人稱作「開門七件事」。
開門七件事的諺語始於何時,有待考證,一般認為始於宋朝。對當時的人來,開門七件事乃是新事物。
米(即稻)在宋朝是主要糧食,醬在宋朝才明確地指醬油,在宋朝以前的醋,仍不是生活必需品。
茶在唐朝以至北宋,乃是奢侈品,而且不常見;至於油,指由芝麻、紫蘇屬和大麻榨成的油,因南宋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而普及。
很多文人雅士的歌吟都以開門七件事為題,並流存在民間。
《劉行首》
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首詩告誡當家者要量入而出,理好家財,讀起來通俗易懂,別有一番情趣。
唐伯虎是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風流倜儻,才華超群。他也曾為「七件事」苦惱過:
《除夕口佔》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閒無一事,竹堂寺裡看梅花。
詩人窮困潦倒,只好以詩自我解嘲。唐伯虎尚且如此,其他文人的貧寒就可想而知了。
文人歷來清高,即使窮困至極,也不改其秉性,依舊借詩消愁,借詩求樂。
元代無名氏有《無題》詩云:
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
而今七字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
通過對比,刻畫出了家境衰落的情形。清代一窮秀才寫了一首《避債吟》:
前門索債亂如麻,柴米油鹽醬醋茶。
我亦管他娘不得,後門走去看梅花。
「七件事」也靠借債為計,窮愁中為避債主而偷偷溜出後門去看「梅花」,萬般無奈,躍然紙上。
窮苦人家為「七件事」所累,至深至痛,一言難盡,不僅要自忍自解,還要寬慰親人。王德章曾作一首《嘆窮》詩,寄語老妻:
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般多在別人家。
寄語老妻少聒噪,後園踏處看梅花。
有一首無名氏的《自嘆》詩,更是委婉動人:
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今件件費綢繆。
吾聲不敢長嗟嘆,恐怕高堂替我愁。
詩人深恐累及年邁的父母而不敢嘆息,一片孝心,感天動地。
但時至今日,開門七件事的意義已與古時有別。
現代人的「開門七件事」分別是:「收快遞」、「刷朋友圈」、「手機閱讀」、「點外賣」、「語音視頻」、「手機地圖」、「掃一掃」。
古今雖不同,但都可從其中尋得生活中煙火味的幸福,求得一個詩意生活!
🌿
|掃一掃 支持觀觀雅集|
☟喜歡就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