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看看棗莊普通人家餐桌上都有啥

2020-12-19 齊魯壹點

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個都和吃有關。棗莊飲食風俗,就整體說屬於北方類型。它雖受京、津、滬、寧影響,但由於自然環境、生產水平、傳統文化不同,與南北方均有差異。棗莊的飲食風俗,具有自己的特點。

餐次

棗莊各地鄉村通行一日二餐,晚上喝湯。早餐,又稱「早飯、「早起飯」、「清起飯」;午餐,又稱「響午飯」;吃晩飯又稱「喝湯」、「點心」。早餐一般在八九點鐘,午餐一般在下午兩三點鐘,喝湯的時間因季節而異,冬季天黑得早,一般喝湯只是吃一點乾糧點心墊一下,夏季天長,喝湯一般在晩上八九點鐘,往往要比早、午餐還要豐盛。

兩正餐之間的間食叫「零搬」,零食稱「吃零嘴」。

城鎮居民日進三餐,早餐多購於市,午晚兩餐多自已做,特別是晚餐,因時間充裕得較為豐盛。星期天、節假日,亦有不少人兩餐。

主食

棗莊人民的主食是煎餅、糊頭(稀飯)。過去社會上對小康之家的稱頌是:煎餅、糊頭不斷。城鎮多以麵食,諸如饅頭燒餅鍋貼等為主,輔以稀飯。

煎餅種類較多,主要有麥子、玉米、地瓜幹和豆子、高梁煎餅。有用單一品種的糧食製作的煎餅,也有用二種或二種以上糧食摻和製作的煎餅。為了嘗新鮮或改變一下口味,也做一些芝麻、花椒葉、柿子、雞蛋等沓菜煎餅。

人們以新麥子煎餅為上品,對足豆子、高粱煎餅,也給以較高的評價,有「高粱煎餅卷辣椒,越吃越添膘」之說。建國前,富裕戶多吃淨(純)糧食煎餅,貧窮戶則吃雜糧摻合糠秕、野菜煎餅。六七十年代,以玉米、地瓜幹煎餅為主;80年代,以麥子煎餅為主。城鎮居民也經常食用煎餅。

沈印國攝

煎餅的製作,將糧食與水摻合,磨成麵糊,放在鏊子上攤烙至熟。建國前後,製作煎餅,使用人力或畜力磨糊,燃料以柴草為主;60年代後,逐漸使用電磨製糊,燃料也發展到以煤為主,農村仍以柴草作燃料。

宋善軍攝

麵食為城鎮居民的主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鄉村也以麵食為主。麵食主要種類有:燒餅、饅頭、饃饃、缸貼、鍋貼、包子,多由飯鋪加工出售。家庭自己製作的麵食有:單餅、油餅、大餅、鍋貼、大角子、窩窩頭、麵條、面葉、餛飩、麵疙瘩湯等。上述麵食,60年代前,只是麥季和年節食用,80年代後,已為普通居民的日常食品。

菜豆腐。這種食品主要用青菜、野菜摻合一些黃豆面,燒制而成,多為度荒充飢之用。現在,除少數人食之以嘗鮮外,很少再有食用。

糊頭。也稱糊塗,也就是稀飯。因燒制糊頭用料不同而糊頭的名稱各異,有麥子、高粱、玉米、地瓜糊頭,也有以幾種糧食麵粉摻合在一起,外加一些青菜葉和少許食鹽的「鹹糊頭」。平原地區多喝玉米、高梁糊頭,山區鄉民則多喝綠豆小米糊頭或高粱糊頭。城鎮居民多喝大米稀飯和綠豆湯。隨著農業增產豐收,做糊頭所用的原料,越來越好。

棗莊地區常年喝糊頭,製作糊頭的技術很高,燒制的糊頭特別好喝,外地人喝了這種糊頭,讚不絕口,有人曾戲作新歇後語云:棗莊的綠豆、小米稀飯——粘糊。

飲科

建國前,只有待客或富裕之家才飲茶,而平時一般人家只飲白開水,或以榴葉、高梁米放水中煮開飲用。建國後,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來,居民不僅待客飲茶,而且飲茶已成嗜好,並由只飲熟茶到飲生茶,講究茶葉質量品種。高收入的家庭,以各種冷飲、低度飲料酒為日常飲料。夏季,多數人飲冷飲和啤酒之類。城鎮居民、老人、兒童平日多飲用牛、羊奶。

節日食品

對節日,人們除以各種方式進行慶祝外,其食品也與平日食品不同,棗莊的節日食品主要有:扁食、元宵、臘八粥等。

扁食。也稱「包子」、「水餃」。全地區通行大年初一(春節)吃水餃,素餡,且包藏慄子、糖、麥麩、硬幣等物。吃到包有上述餡的水餃時,被視為吉祥。

元宵。元宵為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食品。有人市上購買,有人自做。元宵製作,團餡為丸,蘸水,用簸箕盛糯米麵,置丸其中,反覆滾動,因曰「滾元宵」。

臘八粥。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慄子、紅豇豆、大棗等合水煮製,臘月初八日早晨喝,滕縣有以散食臘八粥祈子的習俗。

月餅。製作上有蒸、烤、油炸等方法。月餅餡有葷素、五仁、棗泥、砂糖、椒鹽等。過去農家備有月餅模子,自己製作,現在都是到市場去買。送節禮是八月十五較為普遍的習俗。如新婚,閨女婿向嶽父家送禮,不次於春節,禮品通常有活雞、鮮魚、酒、月餅等。普通的親戚朋友在節前也相互走動,來往成禮。

除上述節日食品外,還有端午節的粽子、臘月二十三日的糖糕等食品。

口味

居民口味以辣、鹹為主,俗語有:「要拉(解)饞,辣椒子鹽」之說。口味的特點是鹹、辣、香、油重、脂肥、味濃。七八十年代以來生活水平提高,口味逐漸趨於略鹹、微辣、清香、少脂。棗莊的羊肉湯、辣子雞、菜煎餅、大肉麵「四大名吃」成了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飯。

相關焦點

  • 「開門七件事」指哪七件?
    很多人都不懂。其實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東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古人稱作「開門七件事」。開門七件事的諺語始於何時,有待考證,一般認為始於宋朝。對當時的人來,開門七件事乃是新事物。米(即稻)在宋朝是主要糧食,醬在宋朝才明確地指醬油,在宋朝以前的醋,仍不是生活必需品。
  • 七律·開門七件事
    圖片取自網絡大俗通大雅,萬物皆由心文/太白遺風清代詩人查為仁《蓮坡詩話》曾有詩云: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竹榭幽齋同題】七律·開門七件事七律·柴雨荷綠漪焚燒自己煮炊煙,一縷清魂繞九天。
  • 開門七件事:你的文化記憶 | 新書速遞
    ,分立七章,列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熟語、對聯和詩歌,深刻分析了「開門七件事」這一文化符號體系的文化含義,並揭示其深刻的生活哲理,反映了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和世態人情。《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文化記憶》從文化角度對「開門七件事」進行研究的著作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 泉州的海蠣煎,就在平常人家的餐桌上
    一、海蠣煎的分布大閩南語系的地方,都喜歡海蠣煎,廣東潮汕、臺灣、廈漳泉。海蠣煎,在口感上基本可以分為兩派:香酥派和軟糯派,以潮汕為代表的,包括臺灣、漳州,可以歸為香酥派煎法;泉州和廈門則是軟糯派。泉州和廈門人都喜歡用小粒的珍珠牡蠣去煎蚵仔,其實海蠣煎就叫「蚵仔煎」。珍珠牡蠣是海蠣中的一個品種,個頭較小,泉州和廈門出產的海蠣都屬於珍珠牡蠣。廈門有"七耳珍珠海蠣",個頭小,甘甜,非常非常味美,做出的蚵仔煎美得想成仙。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有許許多多的是關於家庭裡短,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稍有疏忽,便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難於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古代先民們,就使用一些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易學的老話俗語,告訴大家,必須要處理好這些日常雞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避免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難。
  • 越來越多人家裡裝大理石餐桌了,大理石餐桌的優缺點有哪些?
    越來越多人家裡裝大理石餐桌了,大理石餐桌的優缺點有哪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於家居的裝修設計,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和選擇。餐廳中的餐桌裝修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民以食為天,我們中國人是最喜歡一家人圍坐在餐廳一起用餐的,這樣才更能體現家的溫馨和舒適。說到餐桌的裝修設計,如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樣了,其中大理石餐桌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家庭中安裝大理石餐桌的優缺點有哪些呢?一起聽聽老師傅分析。1、大理石餐桌的優點有哪些?
  • 生產經理開門七件事
    02第二件事看昨天的生產日報表開完早會,處理完一些必要的事情後,統計員就差不多能整理完前一天的各項生產指標數據了。生產經理要充分利用這些報表數據,表上的數字就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效果可以一目了然。舉例如下:◆地面上有油漬;◆為什麼地面上有油漬?因為A機器漏油;◆為什麼A機器漏油?因為橡膠密封不好;◆為什麼橡膠密封不好?因為密封橡膠質量不好;◆為什麼橡膠圈質量不好?新供應商供貨質量不穩定;◆為什麼供貨質量不穩定?沒有對供應商進行優評。
  • 「揭陽公安在您身邊」開門七件事,你最關心的應該是這個!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管你是億萬富翁還是升鬥小民,都離不了人間煙火。而你最怕的事情是什麼呢?小編猜測,莫過於假貨吧?別擔心,揭陽公安已經在行動!
  • 賣菜網「七件事」開門記
    張堯齊說,「七件事」網於5月8日面市,頭20天是網絡測試階段,以後不願頂著烈日出門擠菜市場的江城市民,只需坐在家裡點點滑鼠,第二天就可以收到「七件事」送貨員上門送去的蔬菜瓜果。    翻開這半年多來的創業日記,張堯齊憶起他們創業起步中的點點滴滴。艱辛之外,他更期待「七件事」網能改變越來越多江城人的買菜方式,讓時令蔬菜在網上也有商機。
  • 棗莊那些按序取名的中學的一些事
    你知道棗莊有哪些中學?這些中學都是什麼時候建校的嗎?今天說說那些按序取名的中學的一些事。從那時開始,棗莊地區的小學、中學、師範、成人教育的發展水平都開始超過解放前最好的時期,也正是從那個時期,政府開始撥款興建公辦中學,發展中等教育。1950年當時的徐州還隸屬山東管轄,9月,臺棗專署所屬的設在銅山縣鄭集的銅北中學遷到滕縣,成立了滕縣中學,並在1953年增設了高中。
  • 帶你看看韓庚的豪宅:家裡鋪滿紅木地板,餐桌上飯菜卻很普通
    帶你看看韓庚的豪宅:家裡鋪滿紅木地板,餐桌上飯菜卻很普通韓庚是一名大家熟知的流行歌手,他所涉及的職業就比較多了,比如說帥氣的賽車手和舞者,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演員和商人。多職業的韓庚更是擁有不凡的實力,他的身價自然也是不可估量的。
  • 棗莊地區的婚嫁習俗
    棗莊地區受魯家文化影響,婚嫁方面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婚嫁禮儀,筆者整理了一些棗莊地區婚嫁習俗,是否與你們那裡的習俗有共同之處呢。出門子「出門子」是棗莊地區的方言,就是指女子出嫁。蒙臉紅子結婚時,新娘頭上蒙著一塊大紅綢緞叫「紅蓋頭」,棗莊俗語稱「蒙臉紅子」。棗莊地區結婚用的「蒙臉紅子」在當晚要掛在窗戶上,寓意紅紅火火,並且在生小孩的時候會用「蒙臉紅子」給寶寶做衣服,保佑寶寶健康成長。
  • 我國富豪用啥手機?雷軍不用說,馬雲用iPhone,看看人家李嘉誠!
    我國富豪用啥手機?雷軍不用說,馬雲用iPhone,看看人家李嘉誠!在我們國內,近幾年的首富位置也在不斷的輪換當中,不管是馬雲,馬化騰又或者是李嘉誠這一些大富豪,他們的舉止都會受到每個人的關注,大家也都想了解一下這些富豪,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 割驢頭砸罐子——老棗莊人都知道的笑話
    棗莊地區的民間笑話很多,其中黃二大爺的最多最有名。很多老棗莊人都知道《割驢頭砸罐子》的笑話,如今,我們重溫這些老笑話,還能從中讀到很多棗莊本地的方言、俚語。有一天,黃二大爺鄰居家的驢頭伸進罐子裡喝水,撥不出來了。隨怎弄也弄不出來了,最後來找黃二大爺。
  • 深度解析:棗莊學院「十四五」期間更名大學有望嗎?
    2020年7月15日上午,棗莊學院召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部署會。在會議上棗莊學院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做到「六個對標」,力爭實現「六個轉變」的宏偉目標。先來看看這個「六六」是啥:對標「應用型」標準,力爭實現學校由普通本科向應用型本科的轉變;對標「申碩」標準,力爭實現學校由本科向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轉變;對標「大學」標準,力爭實現學校由學院到大學的轉變;對標「一流」標準,力爭實現學校由優秀到一流的轉變;對標「區域發展」,力爭實現學校由自我發展向融合發展轉變;對標「先進高校
  • 「開門一件事」!快看蓮都這10位村支書上任後在忙啥?
    如今,蓮都區各村(社區)黨組織換屆工作已順利結束,新一屆黨組織班子也正火速形成戰鬥力,投身到環境整治提升、道路改造延伸等「開門一件事」中,積極打好「履新第一仗」,掀起幹事創業熱潮。日前,我們前往了蓮都區的10個行政村,探訪這些村新上任的村支書,第一件事都在忙啥?有沒有你家鄉的關切事?一起來看看~
  • 文史哲等專業,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選擇嗎?
    所以整天研究這些的人都很傲氣,大家稱之為讀書人,又稱「文人」。不僅販夫走卒得罪不起他們,就連普通地主也不能輕易得罪!真得罪了文人,人家可能當時沒有能力反擊,暫時隱忍下來,發奮苦讀。說不定幾年以後人家中了秀才,然後見了縣太爺可以站著,你個普通人必須下跪,而且人家可以與縣太爺說上話。你若有什麼把柄落入文人手中,能讓你掉成皮,悔不該當初。
  • 農村喪禮上一定要做的六件事,這些習俗,你知道幾件?
    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每個地方的辦喪事喜事的風俗都會有些不同,做得好了就會被親戚誇讚,覺得你孝順,但萬一有幾件事沒搞好,就可能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接下來就說說在農村辦喪事,必須要做的六件事。
  • 棗莊有什麼特色小吃,嘗嘗好吃的菜煎餅,軟爛的南石驢肉
    就比如說,我家小區的旁邊就有好幾個蘭州拉麵的麵館,還有排骨米飯的小吃店,還有黃燜雞米飯之類的小吃。早上在市場上還有賣鍋盔和肉夾饃的,而這些都不是本地的,不過我已經習慣了每天吃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真的是那么正宗嗎?為了求證答案,當然還是去當地吃美食,才能滿足自己的舌頭,讓自己的舌頭記住最正宗的味道。這次跟大家聊聊山東的棗莊有什麼好吃的。
  •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你吃過農村最好的辣醬是什麼牌子?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這個開門七件事,醬是排名在第五位的,最原始的辣醬,就是將辣椒磨成漿,加食鹽(防腐)而製成的,不知經過多少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辣醬類產品,以豆類、小麥粉、水果、肉類或魚蝦等物為主要原料進行加工,而製成了今天的糊狀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那麼,鄉村似歌吃過最好吃的辣醬是什麼牌子呢?我會肯定的告訴你—雙峰辣醬(湖南雙峰),下面將與大家一起分享雙峰辣醬的品牌文化和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