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隨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時代到來,電子證照作為具有法律、行政效力的電子文件,日益成為企業和個人辦事的主要電子憑證。今日(11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電子文件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國家密碼管理局)聯合發布電子證照6項國家標準。今後,每個電子證照將有自己的「身份號碼」,異地電子政務業務辦理也將更順暢。
此次發布的新國標包括《電子證照 總體技術架構》《電子證照 目錄信息規範》《電子證照 元數據規範》《電子證照 標識規範》《電子證照 文件技術要求》《電子證照 共享服務接口規範》6項國家標準。該系列標準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國家電子文件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信息中心副主任柴德華介紹說,目前電子證照已在全國多地實施,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證照系統多分散建設和管理,整合應用困難,而且證件信息和文件標準不統一,大範圍共享互認難。
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電子證照系列標準規定了電子證照應用的總體技術框架、統一的證照分類規則和證照基礎信息。例如,《電子證照 標識規範》為每個電子證照賦予「身份號碼」,《電子證照 目錄信息規範》以業務指導條線和服務事項為主線,綜合考慮頒發、持證主體和用途等維度,明確了證照分類的規則。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司長于欣麗指出,制定發布電子證照國家標準將為國家電子證照庫和基礎平臺建設,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推動證照類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等提供標準支撐,有助於推動實現全國「一網通辦」,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更順暢,讓百姓切實感受辦事更便捷。
據了解,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強標準的宣傳培訓和實施推廣,加快推動各部門各領域應用標準,支持其他電子文件的標準化工作,完善電子證照國家配套標準,推動電子文件管理與國家各項事業的深度融合。
新京報記者 許雯 見習編輯 馬瑾倩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