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睡覺,不願意洗澡刷牙,出門磨蹭?一招搞定

2020-11-14 努力重返20歲的我

你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這種情況呢?晚上很晚了還不肯睡覺,睡覺前不願意洗澡刷牙,早上上學出門磨磨蹭蹭?今天去來傳授一招搞定這些育兒難題。

今天的內容是如何找到孩子的榮耀時刻,帶領大家進入行為設計學的領域,傳遞給大家有價值的專業內容和方法。


榮耀既有社會認同的成分,也有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屬性,是我們人類作為哺乳類動物在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裡相對中高階的需求。如果你作為父母,能通過行為設計,通過製造裡程碑事件、轉折事件來給孩子塑造榮耀時刻,就會極大概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



我們先從裡程碑事件入手,要讓孩子看得到自己進步的手法,塑造孩子的榮耀時刻。


你的孩子在學校裡成績如何?如果穩定保持高分,那我要恭喜你,因為高分帶來的榮耀感能給孩子高自尊,讓孩子有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種較高的要求無疑能在孩子面對選擇時總是做出更積極的選項。不過假如成績並不穩定,甚至總是徘徊在七八十分爬坡爬不上去,那也不用著急,因為今天我們所說的裡程碑事件,這是一種通過行為設計心理學的方法,引導你的孩子一步一步從比較低的分數向高分數攀登的一種手段。


如果你對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很熟悉,一定會對尹老師舉過的一個例子印象深刻,她的女兒圓圓在做一張數學考卷時,考了85分,尹老師就讓孩子去訂正,但它不像普通家長那樣訂正完了就完事兒了,而是在孩子完全行動,確認訂正過程和答案正確之後,告訴孩子,你之前扣掉的15分裡有價值九分的題目,現在被做對了,接著,尹老師就用一支鉛筆在原分數旁邊寫上一個94,然後他告訴圓圓,你的成績變成94分了。


這個舉動促使女兒又去訂正了另一道六分的小題兒,等到孩子把那道小題也訂正正確之後,尹老師就會把94分擦掉改成了100分。


尹老師在這個裡程碑事件裡,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包含著怎樣的行為設計原理呢?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學習經驗中都聽說過復盤反思,也都知道他們很重要,而自己的孩子對做錯題做訂正,實際就是形式最樸素的復盤和反思。


但孩子天生只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對重複的事情會天然地心生厭倦,所以這個特性就造成了小學生們往往不重視訂正,有些還會產生抗拒情緒;而尹老師的方法,不僅把孩子的成績從85分變成可視化的94分,再到最後的100分,塑造了一個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的裡程碑,而且還暗含了行為設計原理中的習慣模型,形成了一個對拉動孩子積極訂正行為的大腦獎勵。



什麼是習慣模型?它是一個包含觸發-行動-大腦獎勵三個步驟,幫助一個人把某件原本並不太想做的事情變成自身習慣的一種行為設計模型。

我們來舉例說明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了。例如:騎共享單車現在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了,但在最初這個新興市場剛剛被打開的時候,你一定對——摩拜和offer的紅包大戰記憶猶新,在那場紅包大戰中,當一個人面對短途出行的場景,而他又剛好看到馬路邊停著共享單車,這就是一種觸發,接著這個用戶打開手機裡的APP,掃碼開鎖、騎行則是行動,最後在騎行完畢後,他還能收到一個一塊多的小紅包,這是一種大腦獎勵。

從觸發到行動,再到大腦獎勵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閉環,這個閉環周而復始,現在變成了大多數都市人的短距離出行習慣。你看,正是在那場維持將近半年的紅包大戰後,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硬生生的撕開了一條口子,形成了一種嶄新的需求,並且到如今已經變得如此普及了。


理解了習慣模型,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孩子訂正錯題,一步一步踏上裡程碑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做錯題是觸發,訂正是行動,而訂正正確後,卷面分數變得更高,踏上了一個新分數的裡程碑,從而獲得榮耀感,則是大腦獎勵。


這是一個我們剛才在尹老師女兒圓圓案例中看到的小閉環,那麼更大的閉環又是什麼呢?更大的閉環——考試是觸發,做考卷是行動,由於認真訂卷,牢固掌握了更多題目的做法,在考試中獲得了比以前更好的成績,則是大腦獎勵。在這個更大的閉環中,孩子就更容易進入我們一直說的波利亞罐子裡,反覆摸上白球的正向迴路中啦。


你看我們說家庭教育為什麼重要?就是因為家庭教育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一",我們把這個"一"也就是第一個小閉環中的這個模型,通過行為設置構建出來了,後面的二和三,一個又一個的大閉環,就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結果了,換句話說,你成功的使用了行為設計的方法,為你的孩子創造出了一個個行動的拉手,幫助孩子獲得了行動後產生的以榮耀為基礎的大腦獎勵。




這些大腦獎勵就會最終累計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裡程碑,幫助他一步一步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那麼除了在訂正作業的場景中,我們能像尹建莉老師學習,幫助孩子達成裡程碑事件來完成習慣模型的建立,在那些沒有具體分數參與的場景中,我們又能如何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呢?


比如,很多孩子剛放學回家,不願先做作業,而是想要先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這個需求看起來合情合理,但很多小孩就是在這樣的習慣下養成了拖延症,因為孩子一看就看到吃飯,結果導致每天做作業都要做到很晚,影響休息和生長發育。


曾經有一個寶媽,在一次讀書會上和所有人分享,她此前採取過各種威逼利誘,催吼、嘮叨的方法,但一個個使用下來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家裡的大吵小吵不斷,天天如此,很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這位寶媽,誤打誤撞地使用了行為設計的安排,讓孩子一步一步踏上裡程碑,逐步縮短飯前的休息時間,讓孩子抓緊時間,養成好習慣。她的這套做法很具有代表性,現在來分享給你,她後來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這位媽媽和兒子約定好一個時間,15:45放學到家16:00點,約定好孩子可以休息20分鐘,接著,這位媽媽請兒子自己在ipad上面設定一個平時周一到周五16:20就會響的鬧鐘,這樣一個觸發模塊恰好就構建好了。


16:20,鬧鐘一響,這個觸發就促使孩子自動關掉電視,拿出書包裡的作業,開始做作業,這就形成了行動,但行動之後,按照我們前面說的模型,就應該構建一個大腦獎勵,才能設法讓她兒子養成習慣,對不對?作為媽媽,又恰恰準備了一些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讓孩子做完一部分作業,在飯前可以和自己一起觀看一集,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兒子逐漸就養成了這種:鬧鐘一響就做作業,做好一部分作業,就能和媽媽一起享受一集喜愛動畫片的習慣。


這樣,不但這孩子自己的學習習慣就這麼一步一步養成了,而且使用了這種行為設計的方法之後啊,家庭矛盾和爭吵也變少了,大人自己的心理能量也自然更充沛了,當然,類似的行為設計還可以用在解決孩子不肯睡覺,不願意洗澡刷牙,早上賴床的生活習慣上面,你看通過你的行為設計,讓孩子通過習慣模型踏上一個個對他有利的裡程碑事件,孩子就能在你的引導下逐漸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了。


好了,今天的最後,我們來做一個總結。


今天主要內容是:製造裡程碑事件,使用習慣模型來給孩子塑造榮耀時刻,使它能在學習場景中摸上白球的行為設計方法。習慣模型一共有三個步驟:

第一, 觸發。

觸發可以是任何條件,比如一旦做錯題,一旦考試,一旦鬧鈴響等等;

第二, 行動。

行動是觸發過後緊接著的指令,這部分的行為設計需要提前和孩子達成一致。首次或者單次處罰後的行動並不難,但如何持續使行動變成每次觸發後的習慣,則需要依靠大腦獎勵;

第三, 大腦獎勵。

大腦獎勵核心的作用就是激發馬斯洛需求層次的中高層需求,他們通常是行為設計中針對行為的榮耀獎勵,當大腦獎勵發生之後,一項針對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閉環就形成了。


當你使用熟練後將行為設計安排進你育兒的各個場景,孩子的好習慣就能通過這些習慣模型被逐步建立起來,這樣一來,你的育兒自然就更輕鬆,孩子也自然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拖延症孩子:不肯洗澡、不肯睡覺、再看一集!先別吼,三招搞定!
    孩子的壞毛病千奇百怪,拖延症對父母的殺傷力絕對名列前茅,不肯起床、不肯刷牙洗澡、不肯睡覺、再看一集......本來十分鐘就能做完的事情,拖拖拉拉得弄到2個小時以後,中間的時間都是父母在催,無時無刻的催促關注孩子、孩子一動不動父母產生的無力感、眼看時間流逝孩子還是穩如泰山,煩躁一起襲來,忍不住對著孩子一頓狂吼.....
  • 少嘮叨、多理解,輕鬆讓孩子不再磨蹭
    孩子們每天從起床、洗漱、吃飯、出門,到回家後寫作業,上床睡覺,又要上演各種「催促」和「磨蹭」的大戰。每天我們不停地跟孩子說:「快點」,好像都沒什麼效果,究竟怎麼做,才能不催促,不嘮叨,但是讓孩子行動起來呢?想想看,你每天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 7個步驟,讓3歲孩子愛上吃飯、洗澡、刷牙、閱讀和睡覺
    3歲的孩子貪玩、愛看電視,一玩起來或看電視就停不下來,還有各種磨蹭不吃飯,各種請求想吃零食,各種折騰不願睡覺。隨著一天天長大,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性格。每天爸爸跟孩子的生活如同一次次戰鬥,只是不同戰場而已。
  • 孩子一到晚上就磨蹭不肯睡覺,教你3個方法,讓娃乖乖上床
    尤其是我讓他趕緊洗臉、刷牙、準備上床睡覺的時候,他就像是帶了個「疾跑」這個技能,讓我抓也抓不住。總之是磨磨蹭蹭不肯上床!拿我家的「行為暗示」來說,晚上7點半的時候,我老公會說,我要去刷牙、洗澡、睡覺了!這個時候我會對孩子說:「我們要不要先搶佔衛生間,我們先刷牙、洗澡去睡覺」?
  • 孩子磨蹭不用催,媽媽全靠人"狠"話不多,這三招有必要學
    閨蜜喊他:"天天,快來刷牙睡覺了。"天天回答道:"知道啦!"但是十幾分鐘過去了,天天還在玩火車,閨蜜又從臥室探出頭喊:"快點,天天該刷牙睡覺了。"天天依舊我行我素,又等了十幾分鐘眼看已經快十點了,閨蜜終於壓不住火氣,衝進客廳大喊:"催了你多少遍了,明天還上不上學,快去刷牙!
  • 牛牛晚上12點不睡覺,被老周批評哭了!家有磨蹭娃看這篇~
    孩子磨蹭有四個方面的原因01、孩子沒有時間意識以前牛牛看電視,約定只能看20分鐘電視,但小子看完一集又一集,就是磨磨蹭蹭不肯關。其實這不是孩子磨蹭耍賴,因為孩子對時間沒有觀念,他不知道20分鐘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寶寶還小,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概念,可以用時鐘表示:「長的針走到這裡,我們就停止看電視。」「短的針走到這裡,我們就要去睡覺。」
  • 寶寶不愛刷牙?試試這幾招
    3:定時刷牙,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讓刷牙就像每天給孩子吃飯洗臉洗澡一樣,成為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晚上刷牙時間要稍微提前一些,且刷完牙後不能再進食,讓孩子刷完牙後再玩上一會兒,不要等到孩子困了才開始刷牙,就很難取得孩子的配合了,對此所有家庭成員要達成一致絕不妥協,堅持2~3周,孩子會逐漸接受。
  • 孩子磨蹭,你發火沒?
    2比賽小遊戲一些生活瑣事(如刷牙、吃飯、穿衣服),沒那麼有趣,孩子一開始會因為新鮮感想要親力親為,但很快就會找各種藉口推脫不做。如果把這些每日必修課變成遊戲,就截然不同了。孩子總是熱衷於比賽,而且很想贏。
  • 讀懂《小王子》:2-4歲孩子磨蹭,3招搞定
    天下爸媽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磨蹭,懊惱起來,簡直了……分分鐘炸裂。最近看《小王子》,我仿佛讀懂了孩子的「磨蹭」,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我們說他們「磨蹭」,他們到底在「磨蹭」些什麼?答案聽起來,讓人哭笑不得。
  • 孩子磨蹭不睡覺怎麼辦?想要快速撂倒孩子,「談判」技巧少不了
    孩子總是磨蹭不睡覺,有的時候說父母快要逼瘋了也不過分,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孩子依然熊熊燃燒,那種口乾舌燥的憤怒恨不得拎起孩子就是一頓狠揍,正恰巧詮釋了「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也叫不醒一個賴床的孩子」這句話,想要快速撩倒孩子上床睡覺也更需要技巧和「談判」。
  • 如何應對孩子磨蹭拖拉問題?3個實用小招必知!
    琳琳媽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這已經讓琳琳媽都不勝其煩,她常常感嘆:「什麼時候這孩子才能學會自覺啊?」更讓她煩惱的是,孩子現在開始上一年級了,以前拖沓一點還沒什麼,可是現在早上上學遲到不但影響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也影響孩子的學習。面對孩子的拖沓磨蹭,那家長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 孩子愛磨蹭做事慢,學會這3招,比催100遍都有用
    孩子開學以後,有沒有發現他的老毛病又出來了呢,早晨喊幾遍不起床,往往今天晚上說的話,第二天早上就忘了一乾二淨,明明一直都在寫作業,結果過去一看才寫兩個字。孩子做事怎麼才能提高他的效率?這一定是讓很多媽媽或者爸爸非常操心的事情,今天寶貝就跟大家分享幾招,孩子也成為「時間管理者」。
  • 孩子磨蹭只能靠催?身經百戰後我總結了這幾條建議……
    我說為啥,他說因為從睜眼起床到閉眼睡覺,一直在催催催的路上。我聽了好無奈,凡事都要催,還不是因為有個事事都磨蹭的娃:起床要催、刷牙要催、吃飯也要催,連去上幼兒園都要催著不然鐵定會遲到。更別提寫作業、洗澡和穿衣服了。
  •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觀念?試試這招,很受用
    家有牛「磨」王,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總會因為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磨磨蹭蹭而頭疼:沒有時間觀念,動作磨蹭,說一遍不聽,說兩遍就哼唧,說三遍開始哭鬧;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磨磨蹭蹭,讓人火冒三丈,洗臉、刷牙、吃飯、睡覺,什麼都要催;
  • 孩子不願意學習,更願意玩手機怎麼辦?
    不只寫作業,起床、睡覺、刷牙、洗澡、出門,在各種事情上孩子都喜歡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長發脾氣、抓狂。只有找到孩子磨蹭拖延的「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更有效的結果。拿寫作業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對於知識點概念沒掌握清楚;字、詞、文章記憶不清;題目訓練不夠多,熟練度不夠;注意力欠缺······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導致孩子缺乏積極性,很難高效率、快速地完成,只能選擇磨磨蹭蹭拖延時間。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學習,比如起床穿衣、刷牙等,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孩子通過反覆練習能力得到提高,行動自然會更快。
  • 開學第一周,耐心被孩子磨去大半!破解孩子磨蹭的秘訣,僅兩個字
    晚上睡覺前,刷牙、洗臉也是磨磨蹭蹭。一個看不住,又開始玩起水來。好不容易被逼著上了床,也是翻來覆去不老實,很晚才入睡。如果時間晚了,我們大人會考慮到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哪怕再沒有自制力,也會逼著自己快點上床睡覺。可孩子不一樣,他不會意識到:如果再不睡覺,第二天可能起不來,上學可能會遲到。所以即使磨蹭到深夜,也毫不在意。這是第一個原因,與明天要面臨的後果相比,孩子更愛享受當下。
  • 孩子越催越磨蹭?弄懂孩子真正拖拉的原因,家長從此不必再煩惱
    &34;孩子拖拖拉拉愛磨蹭,這是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一個大難題。從清晨醒來就一直開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不斷地催促孩子,到了下午放學回來以後也要盯著孩子,趕緊寫完作業。通常把父母急得直跳腳,可孩子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真是讓人又惱怒又無奈。孩子越催越磨蹭?
  • 孩子太磨蹭?學幾招巧應對
    很多家長都很頭疼自家孩子特別磨蹭,自己每天很多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催促孩子上了。對此,我們該怎麼辦呢?,父母只會說「趕快」有位女性朋友說,自己每天一起床就開始各種催:做上早飯,開始催孩子起床;孩子好不容易從床上坐起來,又要催他穿衣服;穿好衣服,接著催孩子洗臉刷牙;等孩子坐上了餐桌,就開始催吃飯--有時候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把早飯打包給孩子路上吃;最後催孩子拿書包、換鞋、趕校車……整個早晨都火急火燎的,等到上班時早已精疲力盡
  • 孩子磨蹭催不動,家長心急怎麼辦?
    估計很多大人心裡都有疑問,為什麼孩子總要墨跡? 是啊,為什麼孩子出門總拖拉,收拾玩具很墨跡,洗澡睡覺愛磨蹭。 既然搞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要磨蹭,不如我們先想想自己為什麼要催促孩子吧。 如果此時讓你回想催促孩子的事,原因都會是什麼呢? 1.
  • 娃太磨蹭?別催,這4招就夠了
    快點,先去刷牙!早飯都擺好了,你人呢?怎麼還有好幾門課的作業沒做?是不是又在玩?都說了馬上要出門去XX,你怎麼還沒穿鞋?!他們並不能完全認清事物之間的關係,不能很好地完成對於未來行為的規劃,也並不清楚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