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九華山遊覽見聞,今天要介紹的是九華山的天台景區,景區裡有峭壁怪石、雲海絕景和摩崖石刻三大看點,精彩紛呈。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眾多網友的旅遊目的地。九華山風景區有花臺、天台、百歲宮和九華街四大核心景區,天台景區的觀賞度較高。圖為天台禪寺,氣勢非凡。
從天台景區上山索道纜車望出去,車移景動,飄飄欲仙。竹海連天湧,奇峰撲面來。景區內奇峰突兀,危崖層疊、怪石嶙峋。這就是天台景區「三絕」之一的峭壁怪石。
九華山險峰多峭壁怪石,有趣的是,這裡多以山峰的形狀來起名字,比如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觀音峰上「觀音石」,「仙人擊鼓」,「海馬石」等,聽名字就知道了大概的模樣。與其他地方起名不同的是,九華山的峭壁怪石惟妙惟肖,再加上一點點想像力,真是越看越奇,得意處不禁拍案叫絕。
在我眼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本圖的「大鵬聽經石」,它位於天台峰西,石高60米,伏貼與崖璧之上,狀若大鵬,喙啄、翅膀分明,這裡還有一段特有意思的傳說。相傳,以前九華山中有大鵬,偶爾吃了奇異的野果、花草,又吸收了天地之靈氣,變成了高約六、七十米高的龐然大物,展開雙翅,遮天蔽日。一日,好勝的大鵬在空中與一隻青灰色大鳥角逐,哪知大鳥竟是一件和尚的袈裟。大鵬靈機一動,想拜和尚為師修成人身,飛升成仙。但又恐和尚見了自己這般模樣,不肯收留,只能一路悄悄跟隨和尚。
那和尚正是僧地藏金喬覺。金喬覺先於東崖晏坐,大鵬就躲在崖後聽經;後來金喬覺又到拜經臺拜經,大鵬則躲在旁邊的大石壁上聽經,一聽就是三天三夜,二聽已經九天九夜,三聽不知晝夜之分。後來大鵬終從佛經中悟出大道,化仙而去。而它卸脫下的巨大身軀,已化成巨石,至今還留在拜經臺後石壁上。人稱它「大鵬聽經石」,俗稱「老鷹扒壁」。
為了方便登山途中的遊客欣賞怪石,景區就在醒目位置設置簡介,看完簡介後,要順著簡介板的方向去看,一目了然。
簡介中介紹,此為雙桃峰,位於十王峰西南側,巨石高聳,四面無遮,上託兩石,頂尖下圓,狀若兩顆仙桃。由缽盂峰眺望,又似二士並列,故又名二士峰。很多遊人和我一樣在此迷惑了,你要說是像兩個人前後站著,還勉強過得去。要說「雙桃」,打死我也看不出來!
哈哈,原來上圖的視角是在攀登天台峰的途中。遊覽天台禪寺和一線天后,沿著青龍背繼續挑戰九華山第一高度「十王峰」,就在天台峰的對面。下山途中,看到了「雙桃」,這個角度是「雙桃」無疑了。
這也是天台景區一塊比較著名的怪石,名字叫作「金龜朝北鬥」,這個十分神似,毫無疑義了。簡介中介紹了它的成因,是花崗巖受到三組節理的切割,在風化、衝蝕和不均勻崩塌後,形成由小型石錐和半圓形石柱組成的造型石,形似一石龜豎立,翹首仰望,故名「金龜朝北鬥」。
這個「蠟燭峰」更是形神兼備,它的成因是巖體內發育兩組垂直節理,後期經過風化和崩塌,形成了孤獨聳立的柱狀石峰。最牛之處在於,峰頂生長的松樹,酷似微風中搖曳的蠟燭火焰,極為傳神,不得不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石為「海馬石」,當之無愧了。十王峰的陡峭下山路上的簡介中介紹了,此為巖石為中粒鉀長花崗巖,系沿垂直、水平節理面差異風化形成的象形石。
此圖拍攝於天台禪寺對面的十王峰,一道險峻的「天梯」通向天台禪寺,與「天梯」並行的就是「青龍背」,這是天台景區裡最大的「怪石」了。此為九華山巖體沿斷裂侵入,形成長約22公裡,寬3至7米的巨型巖牆。巖體垂直節理極為發育,經風化、侵蝕和崩塌的改造,形成峰牆和脊柱峰,在天台和十王峰之間保存了最為完整的脊峰,延伸數公裡,有如一條巨龍,「青龍背」之稱也就實至名歸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欣賞天台景區「三絕」之二——摩崖石刻。九華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餘處,圖中的天台沿線的山崖石壁上比較集中,鑿刻時間跨明、清、民國三個時代,文字有隸書、行楷等,石刻上的書法筆力蒼勁,字體秀美,石刻氣勢磅礴,文採飛揚,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高哉九華與天接,我來目爽心胸闊」刻石,是九華山面積最大的刻石,也最奪人眼目。該刻石的題寫者孫元良為黃埔一期畢業生,曾任國民革命軍88師師長、22集團軍司令官、第五綏靖區司令官等職,參加過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
「江南第一山」刻石鐫於翠雲庵下石板路旁崖壁上,題刻時間為1923年,題寫者為秋許世英。許世英為安徽人,歷經晚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曾出任民國國務總理。
「一覽眾山小」刻石為陽刻,落款為「光緒辛丑年,東至謝徽、懷寧馬琨同遊「。清光緒辛丑年是1901年。這應該是一對朋友「到此一遊」的留跡。
「非人間」刻石鐫刻於天台寺渡仙橋下的巖壁上,題寫者是那位在安徽名山到處留跡的朱作鼎,題寫時間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天台禪寺北「一線天」大巖石南側有行書「一線天」石刻,款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季春觀察使三韓人朱作鼎書」。
我們再來說說天台景區的第「三絕」。九華山雲海不但壯觀,而且變幻多姿。本圖為在九華山第一高峰——十王峰之巔欣賞雲海,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險峻山峰處觀雲海,似見汪洋大海,一鋪萬頃,雪浪翻滾,驚濤拍岸。逢山色迷濛之日,千米以下山峰皆淹沒在滾滾白浪中。此圖拍於去往古拜經臺的圖中。
在十王峰巔凌空俯視,僅見群峰顯露雲波之上,似大海中的孤島,隨波逐浪,蔚為壯觀。不知道天台峰上可否留宿看日出日落,一定無比壯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