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不必去改變環境,學會適應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常說「適者生存」,就是說「適」是生存的基礎。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落魄,不得志,於是他找到智者尋求幫助。
智者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不知其意。智者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
智者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花瓶,這人又回答:「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
這個人對智者的做法恍然大悟,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
智者聽後點點頭,說道:「是這樣,但又不完全是這樣!」
說畢,智者出門來到屋簷下,用手指著門外青石板的臺階,說:「你看,臺階上有一個凹處。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
這個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人的適應能力有多強?當我們面對一個性格不合的人,是讓自己適應對方,還是讓對方適應自己?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在多長時間內適應?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是你去適應別人還是別人適應你?可以說,我們無論置身什麼樣的境遇,都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無論是孤獨閉塞的人,還是閱歷豐富的人,在這一點上,誰都不能避免。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不能試圖去改變別人,但可以做到適應對方。每個人在自己所接觸的人中,必然會有與自己合得來和合不來兩種類型的人。與上司、同事相處,如果自己不能積極主動地努力適應對方的性格特點,工作就不可能順利進行。
沒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別人的性格特點,卻一味地批評別人「那個人有缺點……」「這個人令人討厭……」這樣就不可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合得來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誰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性格合不來的或自己討厭的,也應該努力適應他們,並和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要與合不來的人多溝通、多交流。掌握了對方的性格與個性,才能得以消除誤會和偏見,進而才會相互信任和理解,達到消除隔閡的目的。學會適應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秘訣。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與人相處不和而感到痛苦和煩惱了。
事實上,一個進取的社會就和一個有追求的人一樣,出現問題,產生矛盾都是極其正常的現象,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有心智健康的人應當都能夠理解,也不至於蠻橫地苛求;但是假如在問題和矛盾面前抱著逃避、漠視甚至反抗的態度,那肯定不是理性和良善的辦法。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不適應,表現出不滿、對抗等情緒,甚至做出不合理的行為,也是為人不成熟的表現。
我們也不必去改變環境,學會適應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常說「適者生存」,就是說「適」是生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