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高齡皆父母。我希望用我的愛,感動更多的人去孝敬父母,善待老人。」這是「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102團敬老院院長張新玲的心裡話。她20年如一日為高齡老人默默奉獻,讓一位位病患老人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享受到了賽過親人般的溫暖。
每天早晨6時30分,張新玲就準時起床,生爐子、做飯、燒開水;等大傢伙都起來了,她又忙著給大家打飯,為癱瘓病人洗臉、梳頭、端屎端尿,甚至用手為便秘的老人摳大便;緊接著又忙著給敬老院裡的精神病患者分藥、送藥、餵藥,打掃衛生……一直忙碌到深夜。
在這個敬老院裡,目前年齡最大的老人已96歲高齡,其中8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另外還有多位精神病患者。
在這些老人眼裡,張新玲是他們最善良、最辛苦、也是最疼愛他們的女兒,並且她的付出是很多親生兒女也未能盡的孝道。張新玲對每一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及個人喜好都了如指掌。由於她的精心呵護,敬老院裡癱瘓的老人沒有一個生褥瘡,十多位精神病患者從未鬧過一件出格的事。
80歲的盧光幗老人全身癱瘓,剛來到敬老院時,身上長滿褥瘡。張新玲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伺候。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每天要為盧光幗換四五次屎尿布,定期為老人洗澡,不到3個月,老人身上的褥瘡就全部消失了。
如今,盧光幗老人已經不太認識人了,只是沒有忘記張新玲,一見到她總是念叨著「二玲(張新玲的小名)」,那親切的樣子就像見到自己最親的人。
鄭永新的父親癱瘓,弟弟因幼時患先天小兒麻痺,肢殘和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在當地政府協調下,弟弟被送進了敬老院。「每來一次敬老院,我就被張院長感動一次。照顧老人是天下最難的事情了,我自己的父親癱瘓兩年,最初連我這個兒子都嫌棄。但是看到張新玲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我特別感動。她是我們的好榜樣。」鄭永新說。
在敬老院的20年裡,張新玲一共送走了68位老人,每位離世的老人都是她親手擦洗身體,穿上老衣的。張新玲的丈夫周新德對記者說:「我儘管幹了幾十年外科,但是看到病人走時心裡還是發寒,敬老院的老人多是晚上走,二玲愣是大著膽子給他們擦洗身體、穿老衣。」
「二玲過去一個月才兩三百元工資,現在也不過1000多元。說實話,我真不想讓她再幹下去,可一提她調動的事,她就像個霜打的茄子,一回到敬老院她就來精神,我也就隨了她。她就是熱愛這份工作。」周新德說。
在妻子的影響下,上世紀90年代就調入米泉市人民醫院工作的周新德成了敬老院的「編外醫生」,每次輪休回家時就到敬老院,幫老人按腰、搓腿,給老人看病、打針、拿藥,所有老人挨個「看」一遍。
張新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敬老院,每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的值班表上排的都是她,除非累病倒下,她幾乎天天都泡在敬老院裡。由於多年來沒有規律的作息,張新玲累出了一身病,心臟病、胃潰瘍和風溼性關節炎時時困擾著她,她的雙手浮腫、粗糙、關節嚴重變形。
2008年10月,張新玲日夜照料患心臟病的梅海娃老人,一連幾天沒有睡覺。沒想到老人病好了,張新玲卻因心臟病突發倒下了。病危通知書下了三次,可她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卻是:「我的包子還沒有蒸。」醫生說:「命都快沒了,還蒸什麼包子。」
出院時,醫生叮囑她要在家靜養,可是她滿腦子都是敬老院,在家住了兩天又回到了敬老院。
由於張新玲表現突出,農六師和102團曾連續兩次獎勵她到香港、澳門休假,她都婉拒了。她說:「我一聽說一去就是半個月,就急了,怎麼能離開敬老院那麼長時間呢?這些年來,除了我病倒或開會,一年365天,我天天都在敬老院呆著,不然放心不下。」
張新玲的崇高品質和無私奉獻精神受到全社會的尊敬,2006年,她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